古文 (文字)
外观
(重定向自六国文字)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3年2月21日) |
注意:本條目可能有部分字元無法顯示,若遇此情況請參閱Wikipedia:Unicode擴展漢字。 |
古文,特指春秋戰國時代山東六國流行的文字。因漢代通行隸書,因此把秦以前秦地篆文以外的字體叫做古文,也就是泛指春秋战国时期东方各国竹简上的文字,如古文經“孔子之宅古文”、“汲冢书”等。
概述
[编辑]古文是比較早的筆書文字,特指許慎《說文解字》裏的古文。許慎說:「周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與古文或異。」[1]把古文與大篆相提並論,說古文是史籀以前的文字的通稱。
“蝌蚪文”一称的由来
[编辑]由于古人無筆墨,於是就用竹簽點漆,在竹筒上寫字,稱爲書契文,亦叫竹簡書。因竹硬漆膩,書寫不流利,笔画起止皆以尖锋来书写。尤其是战国时期的山东六国的古文多为硬笔漆书,有的字头粗尾细,像蝌蚪之形,故叫蝌蚪書或蝌蚪文。凡是竹簡漆書,都可以叫蝌蚪文,并不只限于倉颉所书,例如古文經、汲冢书、上博简、清华简上的字体就是蝌蚪文。[2][3][4][5]
相關參考論著資料
[编辑]古文相關參考論著資料如下:
通論
[编辑]- 何琳儀:《戰國文字通論》(訂補)
字典及文編
[编辑]- 湯餘惠主編:《戰國文字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