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北極潑猴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北极猴乐队
北極潑猴
Arctic Monkeys
紐約市演出的北極潑猴,攝於2012年
组合
音乐类型後龐克復興英语Post-punk revival
獨立搖滾
另類搖滾
車庫搖滾
迷幻搖滾
藝術搖滾
巴洛克流行
華麗搖滾
後英式搖滾
出道地点 英国英格蘭雪菲爾
活跃年代2002–
唱片公司Domino Records、EMI巴西)、華納(美國)
网站www.arcticmonkeys.com
相关团体末代皮影
Mongrel英语Mongrel (British band)
Reverend and the Makers英语The Bohemes
The Dodgems
The Rascals英语The Rascals (English band)
现任成员
Alex Turner
Jamie Cook
Matt Helders
Nick O'Malley
已离开成员
Andy Nicholson

北極潑猴(英語:Arctic Monkeys)是組來自英國雪菲爾另類搖滾樂團。樂團成立於2002年,團員有主唱兼吉他手 Alex Turner、吉他手Jamie Cook[譯名請求]、貝斯手Nick O'Malley[譯名請求]與鼓手Matt Helders[譯名請求]

北極潑猴以第二張單曲《I Bet You Look Good on the Dancefloor》登上英國單曲榜冠軍,成功贏得眾人注目[1]。首張專輯《就是屌》在2006年1月發行,刷新英国音樂史上銷售量最高的首張專輯紀錄,專輯目前依然是英國銷售量最高的樂團首張專輯,超越綠洲合唱團的《絕對可能》所保持的紀錄。《就是屌》贏得了2006年水星音樂獎[2]與2007年全英音樂獎「最佳英國專輯」,另也獲得葛萊美獎「最佳另類音樂專輯」提名,但最後敗給奈爾斯·巴克利(Gnarls Barkley)的《何方神聖》(St. Elsewhere)專輯。北極潑猴第二張專輯《夜來夜屌》在2007年4月23日發行,首周銷售量突破225,000張,並獲2007年水星音樂獎提名[3]。他們也拿下了2008年全英音樂獎的「最佳英國專輯」與「最佳英國團體」兩項大獎。

北極潑猴可以說是最早透過網際網路(歌迷網站而非樂團網站)吸引公眾注意的藝人之一,評論家也暗示這可能會改變新樂團的宣傳與行銷方式[4]。樂團目前是獨立唱片公司多米諾唱片(Domino Records)旗下藝人。2014年8月24日樂團於AM tour的最終場時宣佈他們將休息一段時間[5]

批評與爭議

[编辑]

北極潑猴受到了許多媒體的評論,這些評論不僅包圍著樂團,也促成了樂團的成功[6]。批評者認為他們是一系列被過度宣傳的「《NME》樂團」之一。北極潑猴在首張專輯發行三個月後推出EP《Who the Fuck Are Arctic Monkeys》,但遭到部分人批評,認為他們「想賺錢」、「利用本身的成功」[7]。樂團反駁說,他們定期推出新音樂,是避免「花三年時間宣傳一張專輯」的「無趣」[8]

《就是屌》的唱片封面是他們的好友 Chris McClure 正在抽雪茄的相片,被蘇格蘭的國家衛生署(National Health Service)長官批評為「強化抽菸是OK的想法」[9]。CD上的圖是一個充滿雪茄的菸灰缸。樂團的經紀人否認這項指控,並認為相反:「你可以在圖中看見,抽菸不是給他一個好的世界」[9]

樂團在2008年全英音樂獎的混亂表現遭到批評。當他們接下英國最佳專輯時,他們開了一個關於 BRIT School英语BRIT School 的玩笑[10]。就讀該所學校的學生將有機會成為這裡的觀眾。全英音樂獎非常支持該校,北極潑猴來自雪菲爾,並沒有前往就讀。但他們當晚嘲笑先前在得獎感言中感謝皇室與 BRIT School、並且是該校校友的得獎者愛黛兒凱特·娜許(Kate Nash)。這段談話遭到英國獨立電視台刪減[11]

流行尖端鍵盤手 Alan Wilder 在《Side-Line》雜誌談論目前的音樂產業情況。他用北極潑猴作為例子,批評現代錄音科技對於動態範圍壓縮的使用,稱《I Bet You Look Good on the Dancefloor》這首歌是「最糟糕、膚淺噪音的轟炸」[12]

音樂型態

[编辑]

音樂影響

[编辑]

北極潑猴受到了披頭四衝擊合唱團史密斯樂團石玫瑰等經典英國樂團的影響,並且塑造出樂團的基礎,但他們對於走出自己音樂的渴望、主唱 Alex Turner 兼容並蓄的音樂品味、與對60年代音樂的喜愛,給予樂團各種不同的影響。

《就是屌》被稱為是典型英式獨立唱片,如同其他同類型樂團,受到鼓擊樂團(The Strokes)首張專輯《Is This It》 以及時間雖短但十分有影響力的放蕩樂團的影響。主唱 Alex Turner 的歌詞風格也融合了莫里西賈維斯·卡克艾維斯·卡斯提洛(Elvis Costello)等人的特色。

接下來的《夜來夜屌》專輯,樂團試圖打造出更為黑暗、更為難忘的音樂,使用了吉他效果器、風琴,而新貝斯手 Nick O'Malley 所帶來的影響可在《Do Me A Favour》和《505》等歌曲中發現。《If You Were There, Beware》與《Brianstorm》兩首歌曲則可聽見石器時代女王(Queens of the Stone Age)的影響。Matt Helders 表示所有團員從組團起就都是石器時代女王的歌迷,還在青少年時期學會演奏他們的《心靈之歌》(Songs for the Deaf)專輯。北極潑猴也試著在《夜來夜屌》的B面單曲中放入更「重」的音樂。

2008年8月,樂團宣布將在石器時代女王靈魂人物 Josh Homme英语Josh Homme 監製下進行第三張專輯錄音工作。樂團承認可能受到 Homme 的影響,會聽奶油合唱團吉米·罕醉克斯的唱片消磨時間。在早期《騙肖ㄟ》的訪談中,記者提到了一些與門戶合唱團、石器時代女王與尼克·凱夫(Nick Cave)的相似之處。樂團在2009年1月的澳洲巡迴中曾演唱尼克·凱夫的歌曲《Red Right Hand》獻給澳洲聽眾。

2013年的《AM》專輯,他們繼承著psychedelicblues rockhard rock的搖滾根源,也有hip hopR&B的元素,從而全然走出昔日的車庫搖滾框架。唱片內有12首新作。封面設計簡潔有型,概念是源自他們很敬佩的前輩組合地下絲絨在1985年推出的"VU"。

2018年的《Tranquility Base Hotel‭ & ‬Casino》專輯由主唱 Alex Turner 與 James Ford 一同製作,Arctic Monkeys 延續著多樣性的曲風實驗,相信此次脫胎換骨的音樂風格會讓不少歌迷大吃一驚。而在首波單曲《Four Out Of Five》MV 中更有著 Stanley Kubrick 的電影風格,體現著 AM 大膽與瘋狂的招牌作風[13]

2022年的 Arctic Monkeys 專輯《The Car》不同於《Tranquility Base Hotel & Casino》,歌詞以太空時代為靈感、作風前衛,和發展以鋼琴為主導的器樂。專輯一共有 10 首歌,與製作人 James Ford 延續一直以來的合作,編曲加入大量的弦樂元素,聲線更為成熟穩重,講述了迷失、盼望、愛戀的不同狀態,比起之前專輯更加偏向復古路線的同時保持摩登特色。在《The Car》可以發現 Arctic Monkeys 在一個全新華麗的音樂環境中狂奔,並包含主唱 Alex Turner 職業生涯中最豐富、最有價值的人聲表演[14]

Alex Turner 在接受《The Big Issue》採訪時表示,科幻小說並不在《The Car》的討論範圍內,「我們回到了地球。」他透露這張唱片整體上表現出更具動態的聲音變化,聚焦弦樂的進場與退場是一種深思熟慮過後的舉動,他們希望所有元素都有各自的空間,「有時間讓樂團往前走,然後弦樂再走到前面。」[15]

Blur 的主唱 Damon Albarn 說: Arctic Monkeys 為“最後一個偉大的吉他樂隊”。「我覺得吉他音樂再次變得更加令人興奮,這並不是一件壞事,因為它變得如此乏味」他說。 “對我來說,最後一支偉大的吉他樂隊是 Arctic Monkeys,我真的不知道從那時起是否還有比這更好的樂隊[16]。”

Oasis 成員 Noel Gallagher 亦提及到Arctic Monkeys 是英國最後一支偉大的吉他音樂樂隊[17]

歌詞

[编辑]

北極潑猴單曲中的歌詞常常提到有關評論Chav獨立音樂等文化的社會現實主義,代表歌曲有《A Certain Romance》;以及對於勞動階級生活的觀察,代表歌曲有《When the Sun Goes Down》,被稱為是首「詼諧、辛辣、關於雪菲爾 Neepsend 地區賣淫的歌曲」[18]。根據歌詞風格,北極潑猴常被人與街頭小子(The Streets)的饒舌歌手 Mike Skinner[19]、擅長結合具觀察力的歌詞與詼諧的早期藝人莫里西賈維斯·卡克[18]等人相比。

Turner 的唱腔有著濃厚的約克夏口音,像是「something」縮短為(summat)(IPA: /sumʌt/)、用「dun't」(IPA: /dʌnt/)取代「don't」、「were」取代「was」、「ent」取代「isn't」、用「owt」和「nowt」取代「anything」和「nothing」、「reight」取代「right」(意思為「非常」)、還有約克夏口語用法如「mardy」代表「grumpy、difficult、unpredictable、spoiled」、「got the face on」代表「in a bad mood」[20]。他們的歌曲也常提及流行文化:《就是屌》提到了羅密歐與茱麗葉警察合唱團的歌曲《Roxanne》、電視影集《Some Mothers Do 'Ave 'Em》中的角色 Frank Spencer[20],讓一名記者認為樂團對於80年代流行文化有著「復古未來主義式的迷戀」[21]

北極潑猴曾兩度在歌詞中參照杜蘭杜蘭。第一次是《就是屌》中的歌曲《I Bet You Look Good On The Dancefloor》(「Your name isn't Rio, but I don't care for sand」參照自歌曲《Rio》),第二次是歌曲《Teddy Picker》(「Save it for the morning after」是來自歌曲《Save A Prayer》)。

現場表演

[编辑]
北極潑猴在「NME Tours」的演出。

北極潑猴以演唱會中的獨自演唱性質與歌迷參與而聞名[22]。不過,他們的表演有時也遭到評論家的批評。例如,《NME》將雷丁音樂季(Reading Festival)中,使用多種煙火、燈光效果的繆斯樂團,以及緊接之後表演的北極潑猴相比,認為「相對於繆斯在全部的閃光、煙霧、煙火等安排下,北極潑猴只簡單的在舞台上散步,連禮貌性的展示背景布幕都沒有」,更認為他們太過「自覺」,無法成為「他們有能力成為的搖滾巨星」[22]

北極潑猴成為2007年6月22日格拉斯頓伯里當代表演藝術節的頭號樂團,精彩片段由英國廣播公司第二台轉播。在表演當中,他們與迪利·瑞斯可(Dizzee Rascal)一同表演,並翻唱雪莉·貝西(Shirley Bassey)的歌曲《Diamonds Are Forever》。[23] 他們也參與了2007年9月的 Austin City Limits Music Festival英语Austin City Limits Music Festival。2007年6月19日與20日,樂團在卡地夫國際競技場(Cardiff International Arena)舉辦兩場演唱會,由當地的好友 Reverend and the Makers英语Reverend and the Makers 樂團擔任暖場樂團。2007年12月8日與9日,他們在倫敦亞歷山大皇宮(Alexandra Palace)舉行兩場演唱會。

北極潑猴在2009年成為雷丁音樂季、里茲音樂季(Leeds Festival)的頭號樂團,他們還通知歌迷,在新單曲《Crying Lightning》中將有兩份單曲有免費門票[24]。他們也是塞爾維亞「Exit festival」第一晚的頭號樂團。他們還將與怪獸男孩(Beastie Boys)、酷玩樂團一同參加 Osheaga Festival英语Osheaga Festival

政治

[编辑]

由於北極潑猴在英國的高人氣,因此常被引用進政治人物或記者的演講或文章中。2006年5月,當時的財政大臣戈登·布朗在與《新女性》雜誌(New Woman)的專訪中表示,他每天都聽北極潑猴的音樂:「(他們)真的能在早晨將你叫起」[25],雖然之後的專訪他都無法講出任何一首歌名[26]。這後來被記述為錯誤引用。布朗在隨後的訪談中澄清,他並不是真的喜歡他們。他說她是單純的表示他們能在早上把你叫起[27]。接著他在2006年工黨大會討論有關全球暖化時開玩笑的表示他「對北極圈的未來比對北極潑猴的未來更有興趣」[28]。之後自由民主黨領袖曼席斯·坎貝爾(Menzies Campbell)也在2006年自由民主黨黨大會中提及北極潑猴,誤稱他們唱片銷售量超越了披頭四[29],引起許多媒體的嘲笑[28]

鼓手 Helders 與貝斯手 O'Malley 在2007年表達了對於活樂地球演唱會的懷疑。他們表示,以他們的年紀似乎是要讓人「領情」,而且人們在氣候變遷議題上應該重視專家,而不是音樂人。他們也表示大量浪費能源的活樂地球演唱會是種偽善。

音樂作品

[编辑]

錄音室專輯

[编辑]
  • 2006年:《就是屌》(Whatever People Say I Am, That's What I'm Not)
  • 2007年:《無盡夢魘》(Favourite Worst Nightmare)
  • 2009年:《騙肖ㄟ》(Humbug)
  • 2011年:《好戲在後頭》(Suck It And See)
  • 2013年:《晨操》(AM)
  • 2018年:《靜海基地娛樂》(Tranquility Base Hotel & Casino)
  • 2022年:The Car

獲獎紀錄

[编辑]

自2006年首張專輯《就是屌》以來,北極潑猴已獲得38次提名並贏得24座獎項。重要的獎項有2006年水星音樂獎、2007年 Ivor Novello 音樂獎、以及2008年全英音樂獎「最佳英國專輯」與「最佳英國團體」。他們還獲得11項新音樂快遞音樂獎與3座Q雜誌音樂獎,並獲第49屆葛萊美獎兩項提名。

註釋

[编辑]
  1. ^ Arctic Monkeys make chart history. BBC News Online. 2006-01-29 [2006-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24). 
  2. ^ Arctic Monkeys win Mercury Prize. BBC News. 2006-09-06 [2009-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08). 
  3. ^ Arctic Monkeys break America. Muse. 2007-05-03 [2007-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9月27日). 
  4. ^ Barton, Laura. The question: Have the Arctic Monkeys changed the music business?. 《衛報》. 2005-10-25 [2006-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9-16). 
  5. ^ [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Arctic Monkeys to take a break
  6. ^ Hanley, Lynsey. Monkeymania. New Statesman. 2006-01-30 [2006-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21). 
  7. ^ Arctic Monkeys defend EP release. NME. 2006-04-18 [2006-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4-23). 
  8. ^ Young Brains. San Diego CityBeat. 2006-05-31 [2009-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29). 
  9. ^ 9.0 9.1 Arctic Monkeys defend album cover. BBC News Online. 2006-02-03 [2006-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0-16). 
  10. ^ Viewers' fury as Sharon Osbourne unleashes four-letter tirade at 'drunk' Vic Reeves. thisislondon. 2008-02-23 [2008-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2月28日). 
  11. ^ Brits exposed to an Arctic blast. FT Online. 2008-02-23 [2008-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6-21). 
  12. ^ Music for the Masses - I Think Not. Side-Line. 2008-02-29 [2008-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5). 
  13. ^ 睽違五年 − Arctic Monkeys 發佈新專輯《Tranquility Base Hotel‭ & ‬Casino》. hypebeast. 2018-05-15 [2024-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4-17). 
  14. ^ 英倫搖滾樂隊 ARCTIC MONKEYS 睽違 4 年推出最新專輯《THE CAR》,主音 ALEX TURNER 計劃舉行英國巡迴演唱會. mINGS. 2022-10-25 [2024-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4-17). 
  15. ^ 太空船轉乘汽車,Arctic Monkeys 宣布回到地球,十月發行新專輯《The Car》!. ysolife. 2022-08-25 [2024-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4-17). 
  16. ^ Will, Richards. Blur’s Damon Albarn on Alex Turner:“He’s great–I sing a lot like him on the new album”. NME. 2023-07-27 [2024-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4-17) (美国英语). 
  17. ^ Noel Gallagher on The Strokes. [2024-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06). 
  18. ^ 18.0 18.1 Petridis, Alexis. Whatever People Say I Am, That's What I'm Not Review. The Guardian. 2006-01-13 [2009-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6-23). 
  19. ^ Gibson, Owen. A Mercury for the Monkeys. The Guardian. 2006-09-06 [2009-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03). 
  20. ^ 20.0 20.1 A Scummy Man and Mardy Bums: The ultimate Arctic Monkeys album guide. NME. [2009-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6-18). 
  21. ^ Morley, Paul. We love the 1980s. The Guardian. 2006-01-27 [2009-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03). 
  22. ^ 22.0 22.1 Arctic Monkeys review: Reading Festival. NME. 2006-09-02. 
  23. ^ View topic - Glastonbury 2007 ~ Arctic Monkeys Forum Fan Site - Arctic-Monkeys.com. [2009-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16). 
  24. ^ Arctic Monkeys hide tickets in single. idiomag. 2009-08-16 [2009-08-21]. 
  25. ^ George Clooney as Gordon Brown?. BBC News. 2006-05-24 [2009-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6-30). 
  26. ^ Brown's Arctic Monkey admission. BBC News. 2006-09-24 [2009-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13). 
  27. ^ Gordon Brown answers your questions. 《貝爾法斯特電訊報》. 2007-06-27 [2009-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04). 
  28. ^ 28.0 28.1 Monkey business. BBC News. 2006-09-26 [2009-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18). 
  29. ^ Ming's Arctic Monkeys test. BBC News. 2006-09-18 [2009-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17).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