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陞官圖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升官图

陞官圖又名選格彩选格选官图陞卿圖百官鐸,是中國傳統的選格遊戲,並傳到朝鮮半島,相傳由明代倪元璐所創,其原型為張居正內閣所創的「職官屏」。然而,根據清代曾任宮廷教師的汪師韓所著的《談書錄》,由於陞官圖採用明代官制,人們才誤以為它是明代產物,實際上陞官圖自唐代已有。為了證明這點,他引了宋代方千里於《骰子選格》的序言:「開成三年春,…… 遇二三子號進士者,以穴骼雙雙為戲,更投局上,以數多少為進身職官之差數。」陞官图是一种依靠转动四面陀螺赌赛的图版游戏,参与者在一幅标志着各种官衔的图板上游戏,从白丁起始,依照转动陀螺获得的判语升迁贬黜,以最先升任最高官制者为胜。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具体表现形式不同,最流行的陞官图是依照明代官制编写的,依清代官制编制的也有很多,民国之后,还出现了从小学生大总统的陞官图游戏,此外,还有依据小说《红楼梦》编制的陞官图,此外也有八仙过海主题的陞官图。各种陞官图游戏虽然形式不同,旦基本规则和玩法卻是完全一样的。

游戏工具

[编辑]

陞官图游戏的工具是一幅棋盘和一枚四面陀螺。棋盘一般为方形,傳統以木板套色印刷。正中并列三格,分别写有太师太保太傅每一格下分四栏用小字进行标注,分别写明了德、才、功、赃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奖惩办法。环绕太师、太保和太傅的是三圈大小不一样的格子,每个格子均写有一项官衔,这些官衔依照所属的衙门规类排列,从京内的内阁、六部到外埠的督抚道县均有,在每个格子的下方都用小字附注德、才、功、赃的奖惩办法。在正方形棋盘一侧的最外围一圈,格子中所标注的不是官衔,而是出身,从白丁开始到状元为止共有15种出身。游戏者需从白丁开始首先获得出身才能进一步得到官衔。

陀螺是陞官图游戏的另一个工具,陀螺共分四面,多为木质,也有高级陀螺用红木象牙雕刻,陀螺四面分别写有德才功赃的字样,高级的陀螺四个字分别用绿四色书写,普通的陀螺德才功用红色写,赃则必须用黑色书写。

除了使用陀螺,也有使用骰子的玩法,根据唐代古籍《骰子选格序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记载,陞官图游戏“以六骰双双为戏,更投局上,以数多少为进身职官之差”。

規則

[编辑]

骰子規則

[编辑]

一對一是贓,一對四是德,一對六是才,一對五、三、或是二都是功。某種點數三個時就算兩對,以此類推。當擲完點數後,就以德才功贓的順序來看座落點要在哪個官位。 另外骰子投出來的點數,有可能有被忽略不計的機率,簡稱"做麻將"。其起源於當我的點數有一對以上時,則一對就可以不計。例如投完骰子來計是兩德一贓,那麼那個贓便可以忽略不計,因為德的點數是兩對。

骰子點數特殊規則:

龍:一二三四五六,算三德 豹子:全部是一點或四點,算五德

其餘賠率規則

[编辑]

陞官圖的官位其實是被劃分成好幾種且有區隔之分。而由此而起一種叫【俸】的賠注方法。俸的情形有兩種,一種是在最上位(太字開頭的官位,三公)擲到某點數對時,可要求大家付你錢,一般來說俸幾,就是賠幾注給你。 另外一種就是在同分類的官職中,由於其官職有上下之分,以至於兩人同居一分類的官職時,高位者可以要求低位者付錢。亦即除了出身(白丁到駙馬因為尚未做官,所以官場之事與其無關)之外,上述講的俸錢的規則完全適用。 舉個例:我擲完骰子後,官位為外縣的訓導。這時另一家擲骰子,跑到外縣的典史時,他就得付兩注錢給我(俸二),因為訓導跟典史的官職在同一種,且訓導大他兩位,因而可收此錢。 值得注意,上述所說之法不是說投完骰子後以哪裡為終來記,而是指過程有遇到就要。亦即當你德才功贓看完,發現到你過程中有經過某人的同種官職之中,就要收錢或付錢。若很不幸的來來回回,就看你經過幾次就付他幾次。

另個特殊規則是榮歸,只會發生在太師時。

游戏规则

[编辑]

参与者各用一枚棋子,从白丁起始,轮流转动陀螺,根据陀螺停止转动之后显示的字,按照棋盘上的判词移动棋子,通常德的判词最好,可以获得越级升迁,才也能获得升迁,功则原地不动,转得赃便会被贬黜。

其他

[编辑]
水滸陞官圖

玩陞官图曾经是非常流行的年俗,家长常鼓励孩子们进行这个游戏,希望这个游戏刺激小孩读书上进进入仕途。也有文人以陞官图为主题作文做诗,讽刺朝政,明末曾有诗:“纷纷争欲做忠臣,有几人,当日忠臣不惜命,近日升官有捷径。”

過去還有《水滸傳》版的陞官圖。

陞官图是中国传统的图版游戏,有业者以陞官图为蓝本开发类似的电脑游戏,令古老的游戏在信息时代重现。

參考资料

[编辑]
  • 书目:香港赌博史: 作者:鲁言 广角镜出版社 1978 年十月版 P216-284, 详解
  • 周劭《黃昏小品》,上海古籍出版社,121至125頁《〈歷代職官表〉與〈升官圖〉》
  • 邓云乡 《燕京乡土记》,河北教育出版社
  • 卜永堅 《遊戲官場:陞官圖與中國官制文化》 (中華書局:香港:2010年7月)

参见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