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南和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南和县
南和区
市辖区
坐标:37°00′16″N 114°40′40″E / 37.00453°N 114.6779°E / 37.00453; 114.6779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隶属行政区河北省邢台市
政府駐地和阳镇
面积
 • 总计404.8 平方公里(156.3 平方英里)
人口(2020)
 • 總計35.03万人
时区北京时间UTC+8
郵政編碼054400
電話區號319
車輛號牌冀E
行政区划代码130506
舊稱南和县
網站南和区政府网

南和区,原为南和县,是河北省邢台市下辖的一个市辖区。区驻地位于和阳镇。西与邢台县、沙河市接壤,东连平乡县,北接任县,面积405平方公里。區人民政府駐和陽鎮和陽大街285號。

南和区是传统农业县,有“畿南粮仓”之称。境内东吕高速公路邢黄铁路横贯东西,是承东启西、煤炭运输的重要通道。

南和区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素有“观音之乡、宋璟故里”之称。历史上涌现出春秋乐圣师旷、后赵右长史张宾、唐朝名相宋璟、元朝户部尚书马亨、明朝右副都御史朱正色、清代武状元王世清、近代书画家白寿章、著名演员王宝强等知名人士。境内有汉墓群、北齐造像碑、隋代澧水石桥碑、白雀庵等名胜古迹。  

历史沿革[编辑]

禹贡》属冀州西周邢国战国时期赵国

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置南和县,属钜鹿郡

北魏孝昌三年(527年),设北广平郡,治所南和县,辖南和、任县、襄国三县。

北齐天宝七年(556年),撤北广平郡并入广平郡,南和县属广平郡。

北周(567—581年)时期,析广平郡置南和郡,治所南和县。

开皇三年(583年),撤销南和郡,南和县属洺州

开皇十六年(596年),置邢州,南和县属邢州九县之一。

武德元年(618年),南和县置为和州,武德四年(621年),复为南和县,仍属邢州。

中统三年(1262年)邢州升为顺德府,南和县属之。

沿袭,南和县仍属直隶省顺德府九县之一。

1928年,撤销大名道,改直隶省为河北省,南和县直属于河北省。

1936年,南和县属河北省第十五行政督察区。

1949年8月,南和县属河北省邢台专区

1970年,邢台专区改名邢台地区,南和县属之。

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邢台地区与邢台市合并为邢台市,南和县属之。

2020年6月,撤销南和县,设立邢台市南和区,以原南和县的行政区域为南和区的行政区域。[1] 

地理位置[编辑]

南和区位于河北省南部、邢台市中南部,地理坐标东经114°36′—114°52′,北纬36°55′—37°06′,县境南北长22公里,东西宽25公里,近似正方形,总面积418平方公里。东邻平乡县,南接鸡泽县、永年县,西连邢台县、沙河市,北靠任县。县人民政府驻和阳镇和阳大街285号。

行政区划[编辑]

南和区下辖3个、5个[2]

和阳镇、​贾宋镇、​郝桥镇、​三思镇、​河郭镇、​东三召乡、​阎里乡史召乡

人口[编辑]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南和區常住人口為350384人。

交通[编辑]

著名人物[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