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李從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后唐末帝
唐末帝
統治934年4月-937年1月11日殉國
出生885年2月11日
逝世937年1月11日(937歲—01—11)(51歲)×
年號
清泰:934年农历四月-937年(936年农历闰十一月)
政权后唐

唐末帝李從珂(885年2月11日—937年1月11日),鎮州(今河北正定)人,五代時期後唐末代皇帝,本姓,小字二十三,因此又稱阿三。後世亦稱之為唐廢帝

生平

[编辑]

李從珂生于平山,十餘歲時,其母魏氏被當時仍是將領的後唐明宗李嗣源所擄,李從珂不久就被李嗣源改名並收為養子。長大後身形雄偉健壯,又驍勇善戰,常隨李嗣源南征北討,頗得其喜愛。莊宗也曾赞道:“阿三不惟与我同齿,敢战亦相类。”[1]

同光二年(924年),为卫州刺史。同光三年(925年),李嗣源因家在太原,上表请求让时任卫州刺史的李从珂为北京(太原)内牙马步都指挥使,以便相聚,却导致莊宗大怒,李从珂被黜为突骑指挥使,率数百人戍石门镇。次年李嗣源平定邺都之乱时被迫造反,李从珂率军与之会合,助其夺位。[2]

李嗣源即帝位後,天成元年(926年),李從珂曾任河中節度使之職。天成二年,加检校太保、同平章事。然因與權臣樞密使安重誨之前有過節,在長興元年(930年),因安重誨設計被部下杨彦温驱逐,遂被解除軍權,回京師洛陽居住。安重诲意欲以失守藩镇之罪处死李从珂,但李嗣源以父子之情和李从珂曾挑粪养家为由,百般保全,最后李从珂被罢官软禁在家。次年(931年),安重誨失勢,李從珂再受重用,被任命為左衛大將軍、西京(長安)留守。長興三年(932年),进太尉,被改命為鳳翔節度使。長興四年(933年),封潞王。[3]

後唐應順元年(934年)二月,閔帝李從厚聽信大臣的建議,調動各重要節度使之職,準備削弱藩鎮的實力。闵帝命他移镇太原,李從珂恐懼,遂反。李從厚命西京留守王思同率大軍討伐,王思同围攻凤翔城(今陝西鳳翔)。凤翔城墙低,护城河窄浅,根本无法固守。眼看鳳翔即將陷落,未料討伐軍將兵驕橫,貪圖賞賜,李從珂抓住這點登城脱衣露出自己历次征战留下的伤疤,哭诉自己立有大功却遭此下场,誘使曾效力自己的討伐軍叛變,反敗為勝,遂以清君侧为由,于四月以摧枯拉朽之勢率军攻入京師洛陽,即帝位,改元清泰,並派人將逃亡的李從厚殺害。[4]

李嗣源之婿石敬瑭時任重鎮河東節度使之職,李從珂與他二人當初在李嗣源手下皆以勇力過人著稱,彼此存有競爭之心。因此李從珂即位後,對石敬瑭愈發猜忌,而石敬瑭亦有謀反之意。清泰三年(936年),石敬瑭以調鎮他處試探,而李從珂信翰林学士薛文遇之言,以为石敬瑭早晚要反,早点逼反他反而便于平定,果真將石敬瑭改任天平節度使,石敬瑭因此叛變,同時向契丹乞援。李從珂命各鎮聯合討伐,不料统军大将张敬达被契丹援军围困后被叛将所杀,聯軍也各懷鬼胎致大敗於團柏谷,石敬瑭與契丹大軍得以順利南下進逼京師洛陽。石敬瑭率军至河阳。父老在于上东门外迎接李从珂,建议他效法唐玄宗、唐僖宗入蜀再图恢复,李从珂指出唐玄宗、唐僖宗时西川节度使皆是文臣,而今孟氏却已在西川割据称帝。李從珂無計可施,於閏十一月二十六日(陽曆為937年1月11日)在玄武楼自焚而死。[5]

家庭

[编辑]

妻子

[编辑]

子女

[编辑]

[编辑]
  1. 李重吉,934年被闵帝所杀
  2. 雍王李重美,936年封,937年自杀

[编辑]
  • 趙國公主李惠明,出家為尼,法号幼澄,934年被闵帝所杀
  • 某女,李从珂败亡时年尚幼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阅读此作者作品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舊五代史/卷46》,出自薛居正舊五代史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新五代史/卷07》,出自歐陽修新五代史

引用

[编辑]
  1. ^ 《新五代史·唐本紀·廢帝》:“廢帝,鎮州平山人也,本姓王氏,其世微賤,母魏氏,少寡,明宗為騎將,過平山,掠得之。魏氏有子阿三,已十餘歲,明宗養以為子,名曰從珂。及長,狀貌雄偉,謹信寡言,而驍勇善戰,明宗甚愛之。自晉兵戰梁于河上,從珂常立戰功,莊宗呼其小字曰:「阿三不徒與我同年,其敢戰亦類我。」”
  2. ^ 《新五代史·唐本紀·廢帝》:“同光二年,為衞州刺史突騎指揮使,戍于石門。明宗討趙在禮,自魏反兵而南,從珂率戍兵自曲陽、盂縣馳出常山以追明宗。明宗之南也,兵少,得從珂兵在後,而軍聲大振。”
  3. ^ 《新五代史·唐本紀·廢帝》:“明宗入立,拜從珂河中節度使,封潞王。是時,明宗春秋已高,王於諸子次最長,樞密使安重誨患之,乃矯詔河中裨將楊彥溫使圖之。王閱馬于黃龍莊,彥溫即閉門拒之,王止于虞鄉以聞,明宗召王還京師,居之清化里第。重誨數請行軍法,明宗不聽,後重誨見殺,乃起王為左衞大將軍、西京留守。”
  4. ^ 《新五代史·唐本紀·廢帝》:“長興三年,為鳳翔節度使。王子重吉自明宗時典禁兵,為控鶴指揮使,愍帝即位,朱弘昭、馮贇用事,乃罷重吉兵職,出為亳州團練使。又徙王為北京留守,不降制書而宣授,又以李從璋為代。初,安重誨得罪罷河中,以從璋為代,而重誨見殺,故王益自疑,遂據城反。愍帝遣王思同會諸鎮兵討之,思同戰敗走,諸鎮兵皆潰。清泰元年三月丁巳,王以兵東。庚申,次長安,西京副留守劉遂雍叛于唐,來降。甲子,次華州,執藥彥稠。丙寅,次靈寶,河中安彥威、陝州康思立叛于唐,來降。己巳,次陝。康義誠叛于唐,來降。殺宣徽使孟漢瓊。愍帝出居于衞州。夏四月壬申,入京師,馮道率百官迎王于蔣橋,王辭不見。入哭于西宮,遂見羣臣,道拜,王答拜。入居于至德宮。癸酉,以太后令降天子為鄂王,命王監國。乙亥,皇帝即位。丙子,率河南民財以賞軍。丁丑,借民房課五月以賞軍。戊寅,弒鄂王,慈州刺史宋令詢死之。乙酉,大赦,改元。戊子,殺康義誠及藥彥稠。”
  5. ^ 《新五代史·唐本紀·廢帝》:“三年春正月乙未,百濟遣使者來。丁未,封子重美為雍王。三月丙午,翰林學士、禮部侍郎馬胤孫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反。夏五月乙卯,建雄軍節度使張敬達為太原四面都招討使,義武軍節度使楊光遠為副。戊申,先鋒指揮使安審信叛降于石敬瑭。己酉,振武戍將安重榮叛降于石敬瑭。壬子,天雄軍屯駐捧聖都虞候張令昭逐其節度使劉延皓。六月癸亥,以令昭為右千牛衞將軍,權知天雄軍事。甲戌,宣武軍節度使范延光為天雄軍四面招討使。秋七月戊申,克魏州。壬子,張令昭伏誅。癸丑,彰聖指揮使張萬迪叛降于石敬瑭。八月戊午,契丹使梅里來。九月甲辰,張敬達及契丹戰于太原,敗績,契丹圍敬達于晉安。戊申,如河陽。冬十月壬戌,括馬,籍民為兵。十一月戊子,盧龍軍節度使趙德鈞為行營都統。丁酉,契丹立晉。閏月甲子,楊光遠殺張敬達,以其軍叛降于契丹。甲戌,契丹及晉人至于潞州。丁丑,至自河陽。辛巳,皇帝崩。”
前任:
義弟后唐閔帝李從厚
中國中原地區君主
934年—936年
繼任:
義妹婿後晉高祖石敬瑭
前任:
義弟后唐閔帝李從厚
中國後唐皇帝
934年—936年
繼任:
末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