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國防醫學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國防醫學中心
國防醫學院
National Defense Medical Center
國防醫學院校徽
校训親愛精誠(軍校共同校訓)
博愛忠真
创办时间1902年(北洋軍醫學堂
1947年(國防醫學院)
復辦時間1949年
學校代碼M104
学校类型國立、軍事院校醫學院
校长 陳元皓 陸軍少將
教师人數374人
学生人數2,468人
本科生人數1,471人
研究生人數730人
博士生人數267人
校址 中華民國臺灣
臺北市內湖區民權東路六段161號
总面积43公頃(含三軍總醫院內湖院區)
隶属國防部軍醫局
網站www.ndmctsgh.edu.tw
位置
地图

國防醫學院,簡稱國醫,是中華民國最高層級、歷史最悠久的軍醫學校,前身為1902年由袁世凱創立於天津的北洋軍醫學堂,歷經九次遷校,現址位於臺灣臺北市內湖區,與其直屬教學醫院三軍總醫院中華民國國軍軍醫機關合稱國防醫學中心

該校歷史悠久,參與各大著名戰役包括抗日戰爭國共內戰臺海戰役越南戰爭在臺復校時為臺灣僅有的兩所醫學院之一,為台灣醫療、食品、藥材之研發主要力量,並協助成立許多醫療與教育單位,包括多間榮民醫院與國軍軍醫院[註 1]以及國立陽明醫學院(今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台北陽明校區)、國立臺灣大學護理學系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麻醉科、景德製藥廠等。

歷史

[编辑]

1902年(清光緒二十八年),時任北洋大臣袁世凱天津東門外海運局創立北洋軍醫學堂,招收第一屆醫科學生(期班代號M1)。1906年,更名為陸軍軍醫學堂,並於1908年開始招收藥科學生(期班代號P1),創立中國藥學教育先河。

1912年中華民國建國,改為陸軍軍醫學校,由李學瀛主持校務。1928年國民革命軍北伐結束,學校改隸國民政府軍政部,經張仲山郝子華楊懋因故未能到任校長,後由醫科科長林鴻代理校長。1929年由戴棣齡擔任校長,將醫科期限由四年改為五年,增加一年為醫院臨床實習,藥科由三年增加為四年。1933年遷往南京,指定前陸軍第三軍醫院院舍(簡稱北校)與前江蘇省立工業學校為校址(簡稱南校),低年級在南校上課,高年級在北校上課,由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軍醫設計監理委員會主任委員劉瑞恆兼任校長,將所有教職員撤職力圖整頓但引發學潮,因此停課兩周並處分學生代表於陸軍官校禁閉一周以平息學潮。

1936年因畢業之人員分發至陸海空軍,故更名為軍醫學校。1937年校長由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兼任,實際校務由教育長張建(M15)負責。中國抗日戰爭時期,學校隨戰況演變幾度遷校。1937年遷往廣州。1938年日軍惠州登陸,以廣西大墟為校本部與醫科駐地,桂林為藥科駐地,新併入的軍醫預備團以陽朔為駐地,以廣西省立柳州醫院實習。1939年全校遷往貴州安順,由聯勤總部軍醫署第十二重傷醫院為教學醫院,並於西安、雲南設立分校。1946年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後,於上海江灣在上海市立醫院及抗戰時期之日本軍醫院為校址,占地150萬平方公尺,與陸軍衛生勤務訓練所及軍醫預備團合併復校。

1947年6月1日更名為國防醫學院,由聯勤總部軍醫署署長林可勝將軍擔任院長,張建將軍及盧致德將軍任副院長,下設醫學系、牙醫學系、藥學系、護理學系、生物型態學系、生物物理學系、生物化學系、醫學生物形態學系、物理醫學系、內科學系、外科學系、社會醫學系、衛生勤務學系、醫事技術學系等十四個系,官佐、學員、學生、士兵共計8194員。另為重視軍醫學校之傳統,各科期別仍沿用軍醫學校原期別銜接編排,仍以軍醫學校成立日期11月24日為院慶,雖然為軍醫學校的延伸,但實際上大部份的官職與教職來自協和醫學院體系的衛生勤務訓練所。

國防醫學院隨著國共內戰情勢告急,國防醫學院決定展開第八次遷校,1949年該校師生、儀器分成三批(2月16日、3月16日、5月4日分別抵臺)乘坐安達輪轉進臺灣,於上海江灣遺留下來的校舍演變為今日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國防醫學院轉進台灣後,部分教職員生曾入駐臺北縣新店鎮清風園(來臺初期曾作為入伍生營舍與衛勤訓練班訓練場所)、陸軍802總醫院等地,最後選擇於臺北水道水源地日本陸軍砲兵聯隊營舍復校,當時與日本系統的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是臺灣僅有的兩所醫學院,雖然衛生部曾有將此兩醫學院合併的想法,受到後者時任醫學院院長杜聰明拒絕。

國防醫學院在臺第一任院長盧致德中將,逐步落實「八類六級」教育制度。國防醫學院由於接受協和醫學院與軍醫學校的優秀人才以及美援,其組織、規模、教學、設備完備良好,培育眾多優秀護理人才:臺大校長傅斯年之女也為校友;而周美玉更為中華民國國軍首位女將軍,其後進更協助國立台灣大學護理學系的創建。1958年由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蔣經國指示,國防醫學院聯合軍醫系統成立臺北榮民總醫院國立陽明醫學院(今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台北陽明校區)。

1983年7月,三軍總醫院成為該校直屬教學醫院。1999年進行第九次遷校,自公館水源校地遷至臺北市內湖區,現在的國防醫學院校區及三軍總醫院內湖總院;而遺留下的公館水源校地則演變成今日的國立臺灣大學水源校區,但目前該校區大部分區域,外觀仍保留原來狀態,大操場成為收費停車場,只有少數人員負責看守。

攝于2010年的國防醫學院

2000年,國防醫學院調整編制,改為國防大學國防醫學院;2006年,改隸屬國防部軍醫局,再改回國防醫學院。

大事紀

[编辑]
  • 1902年:建校,校名「北洋軍醫學堂」,校址天津東門外海運局,招收醫學系第一期(M1,修業四年)
  • 1906年:遷校天津黃緯路,改校名為「陸軍軍醫學堂」
  • 1908年:招收藥學系第一期(P1,修業三年)
  • 1912年:民國建立,北洋政府改校名為陸軍軍醫學校
  • 1918年:遷校北平
  • 1929年:醫學系改為五年制、藥學系改為四年制
  • 1933年:遷校南京
  • 1936年:改名為軍醫學校
  • 1937年:抗戰爆發,遷校廣州
  • 1938年:應抗戰戰地需求,內政部中華民國紅十字會共同於長沙成立「內政部戰時衛生人員訓練班」,是年11月遷往湖南祁陽。
  • 1939年:前線告急,軍醫學校遷往桂林;內政部戰時衛生人員訓練班遷往貴陽圖雲關,改編為「內政部軍政部戰時衛生人員聯合訓練所」。
  • 1940年:前線告急,軍醫學校遷往遷校貴州安順;內政部軍政部戰時衛生人員聯合訓練所改組為軍事機關「軍政部戰時軍用衛生人員訓練所」。
  • 1941年:軍醫學校招收牙醫系第一期(D1,修業五年)、專科班、護訓班。
  • 1944年:軍醫學校招收高中部護理科。
  • 1945年:軍政部戰時軍用衛生人員訓練所改組為「陸軍衛生勤務訓練所」。
  • 1946年:抗戰勝利,軍醫學校遷往上海江灣(現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校區)
  • 1947年:改名為國防醫學院,與陸軍衛生勤務訓練所合併,招收護理系正期班第一期(N1,修業四年)
  • 1949年:國府遷臺,於臺北水源區復校
  • 1952年:醫科、牙科改為六年制
  • 1955年:開始招收醫學專科班
  • 1968年:醫學專科班停招
  • 1973年:醫科改名醫學系訂定為七年制
  • 1979年:公共衛生學系創立(PH1,修業四年)
  • 1994年:藥學系八十一期(P81)開始招收女生
  • 1995年:護理系四十八期(N48)開始招收男生
  • 1997年:國防醫學院正期班全面開始招收女生,開放自費生及退輔會代訓生名額
  • 1999年:衛勤專科部停招
  • 2000年:遷校內湖區成功路,三軍大學、中正理工學院、國防管理學院及國防醫學院等四校,合併為國防大學
  • 2001年:開放衛生署公費生名額
  • 2005年:停止招收退輔會代訓生
  • 2006年:廢除軍事聯招,學院新生(M106、D65、P93、N59、PH27)統一由大學學測入學,自國防大學中獨立
  • 2008年:學生部隊由級單位降編為級單位
  • 2009年:停止招生衛生署公費生
  • 2010年:復招退輔會代訓生
  • 2013年:醫學系改為六年制
  • 2015年:招收衛福部公費生

歷任院長

[编辑]
陸軍軍醫學校時期
任次 姓名 就職時間 卸任時間 備註
1 李學瀛 1912年 1914年
2 全紹清 1914年 1922年
3 戴棣齡 1922年 1924年
4 張用魁 1924年 1924年
5 張修爵 1924年 1926年
6 梁文忠 1926年 1926年
7 陳輝 1926年 1928年
8 魯景文 1928年 1928年
代理 林鴻代 1928年 醫科科長代理
9 郝子華 1928年 1929年
10 楊懋 1929年 1939年
11 戴棣齡 1929年 1930年
12 郝子華 1930年 1930年
13 陳輝 1930年 1932年
14 嚴智鍾 1932年 1934年
15 劉瑞恆 1934年 1936年
軍醫學校時期
任次 姓名 就職時間 卸任時間 備註
1 劉瑞恆 1936年 1937年
2 蔣介石特級上將 1937年 1947年 各軍官學校兼任校長
教育長張建 校務由教育長負責
國防醫學院時期
任次 姓名 就職時間 卸任時間 備註
1 林可勝中將 1947年6月1日 1949年7月1日 福建人,生於新加坡,英國愛丁堡大學醫學博士,北平協和醫學院生理學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學院遷台後,受聘赴美講學。1969年病逝牙買加
2 盧致德中將 1949年7月1日 1975年10月1日 廣東人,協和醫學院畢業,美國紐約大學醫學博士,中央研究院院士。學院遷臺,代行院長職務,奉命建立榮民總醫院陽明醫學院。退伍後專任榮總院長。1979年病逝榮民總醫院。
3 蔡作雍中將 1975年10月1日 1983年3月1日 廣東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中央研究院院士。退伍後於中央研究院專職研究工作。
4 潘樹人中將 1983年3月1日 1989年3月1日 江西人,任內建議遷移國防醫學院及三軍總醫院於內湖成立為醫學中心。
5 尹在信中將 1989年3月1日 1991年12月1日 浙江人。
6 馬正平中將 1991年12月1日 1993年6月30日 山東人。退伍後聘為泌尿外科教授。
7 李賢鎧中將 1993年7月16日 1996年7月1日 福建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藥理學研究所哲學博士。後奉調國防部軍醫局局長,退伍後聘為藥理學科教授。
8 沈國樑中將 1996年7月1日 2000年4月1日 浙江人。內湖遷建完成後,自動申請退伍,聘為一般外科教授,前任財團法人為恭紀念醫院院長。
9 張聖原將軍 2000年4月1日 2002年9月1日 湖南人,後奉調國防部軍醫局局長,退伍後任康寧醫院院長、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長,現任慈濟醫療體系策略長。
10 陳宏一將軍 2002年9月1日 2003年6日1日 臺南人,曾任國防部軍醫局局長。
11 王先震將軍 2003年6月1日 2005年9月1日 江蘇人,退伍後任臺北市立萬芳醫院整形美容外科主任,曾任上海瑞東醫院院長。
12 張德明將軍 2005年9月1日 2011年6月1日 江蘇人,美國風濕學院院士,之後調升為國防部軍醫局局長,後任台北榮民總醫院院長。
13 于大雄陸軍少將 2011年6月1日 2013年4月1日 現任三軍總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
14 司徒惠康陸軍少將 2013年4月1日 2018年2月1日 花蓮人。退伍後轉任國家衛生研究院副院長、院長。
代理 查岱龍陸軍上校 2018年2月1日 2018年3月1日 以副校長代理。
15 林石化陸軍少將 2018年3月1日 2018年12月20日 屏東人。師鐸獎、傑出研究獎、醫療奉獻獎得主。因酒醉大鬧高鐵,調任陸軍司令部委員[1]
代理 鄭書孟陸軍上校 2018年12月21日 2019年3月31日 以副校長代理。
代理 林石化陸軍少將 2019年4月1日 2019年5月31日 以陸軍司令部委員代理。[2]
16 查岱龍陸軍少將 2019年6月1日 2023年10月1日 退伍後轉任文職教授。
17 陳元皓陸軍少將 2023年10月1日

精神象徵

[编辑]

校訓與校風

[编辑]
  • 校風:「博愛忠真」。由於學校為醫學院,教育性質與其他官校並不完全相同,是故另制定校風。所謂「博愛」,即天賦情感,博愛利人;「忠」則代表忠於國家學院、職務及自我;「真」以示追求醫學求真之態度。

盧致德院長

[编辑]

盧致德中將為該學院遷台後第一任院長,現在該學院院部三樓大廳有置放盧院長之半身像,以為永懷,學院禮堂也因此命名為「致德堂」。

院徽與軍醫徽

[编辑]

國防醫學院校徽以軍醫徽為範本,稍作更改而成。軍醫徽為一對翅膀、一根權杖、兩隻盤於權杖上的蛇。

院旗

[编辑]

用綠色為地,紅色梅花內含國徽、象徵軍醫的雙蛇杖、題寫校訓「親愛精誠」的翻開書本,外緣無絲穗,是1986年《陸海空軍軍旗條例》施行後,少數非制式軍旗。

院歌

[编辑]

於1950年創作,在水源地舊院區公布實施,由政戰部成文秀主任(時為訓導處處長)填詞,音樂教官崔月梅女士作曲。

八類

[编辑]

國防醫學院的教育主旨是設置各種教育班次以養成軍事衛生之各種專門人才為目的,依學術範圍分為醫學科、牙醫學科、護理學科、藥學科、衛生工程學科、衛生裝備學科、衛生檢驗學科及衛生行政學科等八類。

六級

[编辑]

共有:

  1. 特科進修教育;
  2. 大學教育;
  3. 專科及職業教育;
  4. 技術准尉;
  5. 技術軍士;
  6. 衛生士兵;

等六個教育分級。

建國先健軍

[编辑]

原要建立國家須先有強健之軍隊,短捷言明軍醫之重要性,惟今人常誤為建國先建軍,意指必須先有軍隊方可建立國家,此意似乎與軍醫毫無關係,特此澄清。

學生與生活

[编辑]

該校學生種類非常多,大概可分為具中華民國國籍的本國學生,以及不具中華民國國籍的僑生、外籍生。本國籍學生入學皆必須取得中華民國之大學學科能力測驗成績,並向軍事招生委員會報名入學。入學身份又可分為以下幾種:

  • 軍費生:學雜費、官餉由國防部負擔,畢業後具現役軍人身分,須按合約服志願役軍官
  • 公費生:學雜費大部份由衛生福利部負擔,畢業後不具現役軍人身分,須按規定至衛生福利部系統之醫院服務。
  • 代訓生:學雜費大部份由國軍退輔會負擔,民國55年度起代輔導會招訓醫科學生十二名,畢業後不具現役軍人身分,須按規定至退輔會所屬之各級醫院服務。
  • 自費生:學雜費自行負擔,畢業後不具現役軍人身分,亦不受任何契約限制。
  • 僑生:學雜費自行負擔,凡持有外國證件或僑居國外六年以上有居留徵件之華僑學生,民國40年(1951年)醫科、民國41年(1952年)牙科及藥科、民國45年(1956年)護理系開始招收僑生,畢業後不具軍人身分,亦不受任何契約限制。

而外籍生畢業後續遵守該國家服務之規定。但是無論是何種身分別,生活管理要求完全一樣。管理上比照國軍陸軍編制,各大隊中隊區隊分隊等,由軍官及學生組成之實習幹部層層管理,非假日不得出營區、夜間燈火管制、服儀髮式均有規定。

實習單位

[编辑]

國防醫學院學生大部分於三軍總醫院台北榮民總醫院實習,亦有高雄榮民總醫院台中榮民總醫院、台南奇美醫院、台北馬偕醫院、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榮民製藥廠、景德製藥廠、永信製藥廠、三軍衛材供應處等單位實習,包括醫師實習(醫學系)、牙醫師實習(牙醫系)、藥師實習(藥學系)、護理師實習(護理系)、EMT實習(公衛系)。

學制

[编辑]

該校在臺灣復校後,逐步落實「八類六級」教育體制,爾後因應中華民國醫療教育的演進以及國軍軍醫系統演變,現今該校教育已沒有以往「八類六級」的規模,但仍然為國軍軍醫人員培育的中心,亦替臺灣醫療培養出許多人才。而所謂八類六級,是指國防醫學院各種不同之教育體制。八類是指各科系教育,即該校的各學系:醫學、牙醫、藥學、護理、公衛(早期無公衛系,而是衛生檢驗、衛生裝備、衛生行政、衛生工程);六級是指各學制教育,早期計有:特科進修、大學教育、專科教育、高級職業教育、醫事技術訓練、業務訓練,其中部份現已廢除。以下為該校擁有之科系:

幼稚園

[编辑]
  • 私立愛德幼稚園於1963年興建,國防醫學院盧致德院長在兩層樓宿舍西側興建了幼稚園(與托兒所),以愛德女士命名為Ida J Kohlberg Kindergarten,並且繼續由黃琳女士擔任園長。目前更名為國防醫學院附設臺北市私立愛德幼兒園,仍由第三任園長汪慧玲女士主持,位在國防醫學院(汀州舊址)旁的學人新村內佔地2,690平方公尺。愛德幼稚園為何以「愛德」為名,園方相關資料中並無記載,2016年10月20日,園方從舊物中尋得1963年愛德落成紀念銅牌,上頭有愛德的中英文園名,從而發現愛德的中文園名,原來是從英文園名「IDA J. KOHLBERG KINDERGARDEN」而來。對國防醫學院院史研究甚深的前國防醫學院資深老師鄔翔老師,曾在他撰寫的《一個扶持國防醫學院壯大的外國機構》文章中提到:「凡(美國醫藥援華會)所捐建之建築物或修建添置之設備,皆刻石或鐫銅牌誌捐贈者之姓名或榜其名為齋名,以誌紀念。」,IDA J. KOHLBERG為愛德‧柯柏夫人,可見柯柏夫人是愛德幼稚園最重要推手。其他一般正式文獻中鮮少提及愛德幼稚園。

專科部

[编辑]
  • 醫學專科班:1955年開辦醫學專科班,修業年限4年,至1968年最後一屆招生共計十期總共畢業466員。專招非醫學系出身之軍醫官,俗稱老爺班,但醫專班畢業後授予專科學歷,亦可報考醫師國考,與當年中山醫專(現中山醫學大學)性質相似。
  • 衛生勤務:1999年衛勤專科停止招生。

大學部

[编辑]
  • 醫學系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文縮寫為M,1902年建校之初便設立,軍費生畢業後掛階少尉服志願役軍官十四年(1970年—2012年入學者,修業年限為七年,畢業後中尉任官),是國軍醫院、部隊醫務所、軍醫局,榮民醫院主要幹部。
  • 牙醫學系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文縮寫為D,1941年創系,臺灣牙醫教育創始,修業年限為六年,軍費生畢業後掛階少尉(2012年以前入學者,畢業後中尉任官),服志願役軍官十二年,是國軍醫院、部隊醫務所主要幹部。
  • 藥學系,英文縮寫為P,1908年創立,中國藥學教育先聲,抗戰時期曾斷期。修業年限為四年,軍費生畢業後掛階少尉(2015年以前入學者,畢業後中尉任官),服志願役軍官十年,是國軍醫院藥師、部隊衛材後勤、部隊藥學官主要來源。
  • 護理學系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文縮寫為N,1947年設立,大學護理系始祖,修業年限為四年,軍費生畢業後掛階少尉,服志願役軍官十年,主要服務於國軍醫院,榮民醫院。
  • 公衛學系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文縮寫為PH,1979年設立,修業年限為四年,軍費生畢業後掛階少尉,服志願役軍官十年,是國軍衛生勤務類單位主官(管)主要來源。

該校以「期」分別出各個年級。所謂「期」代表的就是民間大學所說的「屆」;而「年班」所代表的意思是民間大學所說的「級」。該校習慣在「期」前面加上學系英文代號稱呼:比如說民國97年入學的醫學系稱作「M108」(代表第108屆醫學系、醫學系104年班,也就是民間大學說的104級)。而同年級的所有科系習慣上稱作一個「期班」,比如說M108、D67、P95、N61、PH29為同年級,就屬於同一個期班。[3]

研究部

[编辑]
  • 生物及解剖學研究所(碩士)
  • 生理學研究所(碩士)
  • 藥理學研究所(碩士)
  • 生物化學研究所(碩士)
  • 病理及寄生蟲學研究所(碩士)
  • 公共衛生學研究所(碩士)
  • 護理研究所(碩士)
  • 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碩士)
  • 牙醫科學研究所(碩士)
  • 藥學研究所(碩士)
  • 航太及海底醫學研究所(碩士)
  • 醫學科學研究所(博士)
  • 生命科學研究所(博士、與中央研究院國家衛生研究院合辦)

職業教育

[编辑]
  • 高級護理職業班:原陸軍衛生勤務訓練所開辦後併入國防醫學院,自1943年(民國32年)開辦至1970年(民國59年)停招,二十四期共計畢業1,179人。
  • 高級護士訓練班:由軍醫學校主辦,自1942年開辦至1946年(民國35年)停招,四期共畢業29人。
  • 藥劑班:自1944年開辦至1945年停招,三期共畢業46人。
  • 牙醫職業班:1947年開辦一期畢業29人。
  • 牙藝職業班:1947年開辦一期畢業19人。
  • 藥學職業班:1948年開辦一期畢業17人。
  • 營養職業班:自1947年開辦至1948年停招,兩期共畢業9人。
  • 放射職業班:1948年開辦一期畢業9人。
  • 衛生檢驗職業班:1949年開辦一期畢業24人。
  • 衛生行政職業班:1949年開辦一期畢業31人。
  • 衛生裝備職業班:1949年開辦一期畢業6人。
  • 衛材供應職業班:1949年開辦一期畢業13人。
  • 放射線治療醫師進修班:自1962年開辦至1963年停招,兩期共畢業14人。
  • 護理佐理員訓練班:自1952年開辦至1955年停招,兩期共畢業129人。
  • 檢驗佐理員訓練班:1950年開辦一期畢業11人。

非學位單位

[编辑]

参见

[编辑]

註釋

[编辑]
  1. ^ 臺北榮民總醫院、臺中榮民總醫院、高雄榮民總醫院、三軍總醫院、國軍高雄總醫院、國軍臺中總醫院、國軍花蓮總醫院、國軍桃園總醫院、國軍新竹地區醫院

參考資料

[编辑]
  1. ^ 我代表國防醫學院!「校長喝醉」大鬧高鐵. TVBS NEWS. 2018-12-20 [2023-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6). 
  2. ^ 醉鬧高鐵被拔官!國防醫前校長悄「復原職」. 三立新聞台. 2019-04-11 [2019-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5). 
  3. ^ 根據國防醫學院招生專區,依據「108學年度軍事學校正期班甄選入學招生簡章」,於第20頁載明「本學院各學系軍費生於規定之服役期間,未履行其服務義務期滿者,專業證書(醫師證書、牙醫師證書、藥師證書、護理醫師證書)由軍醫局保管;另依應服滿與未役期之比率賠償,償還其在學期間所受領公費待遇、津貼總金額之四倍賠償金。」依招生簡章規定及詢問軍醫局之結果,108學年度入學的大學部新生,如畢業後未履行其服務義務期滿,即使退伍賠款之後,專業證書仍由軍醫局保管。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