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水道
打狗水道淨水池 Takao Water Treatment Center | |
---|---|
打狗水道淨水池、高雄水道淨水池 壽山配水池 | |
位置 | 中華民國(臺灣) 高雄市鼓山區鼓山一路53巷31之1號 |
坐标 | 22°37′29.5″N 120°16′30.9″E / 22.624861°N 120.275250°E |
建成时间 | 明治43年(1910年) - 大正2年(1913年) |
官方名称 | 打狗水道淨水池 Takao Water Treatment Center |
類型 | 登錄等級:直轄市定古蹟 登錄種類:其他設施 |
评定时间 | 2004年4月9日 |
詳細登錄資料 | |
竹寮取水站 | |
---|---|
打狗水道取水場、高雄水道取水場 | |
位置 | 中華民國(臺灣) 高雄市大樹區竹寮路47號 |
建成时间 | 明治43年(1910年) - 大正2年(1913年) |
官方名称 | 竹寮取水站 |
類型 | 登錄等級:直轄市定古蹟 登錄種類:產業 |
评定时间 | 1998年12月31日 |
詳細登錄資料 |
高雄水道,原稱打狗水道,為台灣日治時期高雄市的自來水供應設施,於1913年10月完工。其水源為發源自中央山脈,由荖濃溪和楠梓仙溪匯合的高屏溪,在九曲堂附近的高屏溪沙洲設有集水井取水;取水後經唧筒送至「小坪頂水源地」及淨水廠,再送至「壽山淨水池」以供應高雄市用水。其現今仍運作中,由台灣自來水公司管理[1]。
高雄水道是台灣繼淡水水道、基隆水道、彰化水道、臺北水道後的第五個水道系統,而在初期設置的規模僅次於台北水道,為當時台灣南北兩大上水道系統[2]。
歷史
[编辑]打狗地區在自來水系統設立前,多使用當地的井水,但因其鹽分較高,不適合做為飲用和洗滌等使用,加上供水量少,亦不足以供應港口停靠船員所需。隨著打狗市街和港口發展,人口逐漸成長,勢必需要設置現代化的自來水設施。為了應急使用,在港口北側丘陵的湧泉和內惟的龍目井湧泉設置了鐵管、竹管供給部分市民。此兩處湧泉因成分含有大量石灰,水質硬度較高;且考量打狗港在1912年第一期築港完成後船隻將出入頻繁,用水量亦將大增,此兩處湧泉將不足以供應大量用水需求,故將水源計畫轉向台灣第三大河川高屏溪。
臺灣總督府自1909年11月開始對高屏溪進行水質調查,並在1910年6月決定在九曲堂附近設置取水口、在小坪頂設置水源地及淨水廠、在壽山設置淨水貯溜池。1920年10月,因打狗改稱高雄,打狗水道改稱「高雄水道」。[3]
設立
[编辑]高雄市於1897年底的人口僅3,500多人,於1911年底時已達到了13,700多人,考量高雄港逐步興建的計畫,將計畫供水人口設定為40,000人,並亦可供應工廠和船隻等用水。打狗水道的管線測量工程於1909年11月展開,並設置了工事事務所、田草埔工事出張事務所、鐵管試驗場(高雄車站附近)、材料置場(九曲堂車站附近)、搬運材料的輕便鐵道及工廠間連絡的專用電話等設施。打狗水道在1910年6月動工,工程期間還歷經風災復舊及打狗市區改正造成的變更設計,於1912年11月上旬開始一部份供水,在1913年10月供水至旗後,工程最終於1913年12月完工,但鹽埕埔在1914年3月底才開始供水。水道建設工程還包含了水道用地徵收、地上物補償費、和墓地遷葬等費用,總工程費由國庫支出,總計1,221.708圓[3]。
打狗水道使用唧筒式和重力式混合的汲水設備,先在「竹子寮取水口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以唧筒將水從高屏溪上引至高度約59尺的「小坪頂水源地」內分水井,水源經過處理後,依重力自然下流至沉澱池和過濾池等,再匯集到送水井,再以120公尺落差的水勢送到南壽山標高34.8公尺山坡上的「打狗淨水池」,再從此將水送到市區各處。
第一次擴建
[编辑]因高屏溪河床變動導致取水口周圍的防砂設施流失,造成取水口逐漸被泥沙堵住而無法運作,取水口的水位亦逐漸下降,於是在1917年3月進行水道改善工程,設立新的取水口,工程於1918年7月底完工。另外,本次工程被1920年9月的洪水所淹沒,因復舊工程困難,故不再使用。
第二次擴建
[编辑]自1915年至1925年,高雄市的人口增加了三倍,使自來水供應量即將面臨不足的問題,於是高雄水道在1925年3月增設了一座過濾池,將計畫供水人口提升為50,000人(高雄市及屏東市)。[4]
第三次擴建
[编辑]高屏溪的流心因洪水而時常變動,造成導水上的困難,於是1926年在六塊厝護岸的對岸設置了新的取水口,並增設一座沉澱池,增加最大給水量至一天10,000立方公尺。[4]
第四次擴建
[编辑]因高雄市快速發展,於是決定再次擴建高雄水道,將計畫供水人口提升至10萬人(高雄市8萬人,屏東市2萬人),新設集水井、揚水管、沉澱池、過濾池和送水管等設施。此次工程於1930年12月動工,1933年3月完工。另外,因臺灣總督府於1939年在鳥松庄設立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高雄水道因此將配水管線延伸至此處,並在1939年2月完工。[4]
第五次擴建
[编辑]隨著大高雄都市計畫於1936公告,增加了高雄市東側都市發展的腹地,且配合高雄市作為南進政策的重要據點,高雄市的各種工廠和重工業亦快速發展,故將計畫供水人口提升至150,000人,並在大寮庄翁公園設立「第二水源地」,利用集水井收集地下伏流水,以及設置氣曝池、過濾池等設施,並在大寮拷潭的丘陵上設置配水池,主要供應高雄川(愛河)以東地區用水,此工程於1942年3月完工。[4][5]
戰後
[编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高雄水道因高雄大空襲造成水道設施多處損毀,水錶數自10,280個減少至300多個。戰後逐漸開始各項修復和改善工作,後來在國際合作總署駐台安全分署的協助下,於1959年增加配水設備,並整合了高雄水廠、鳳山水廠、海軍、煉油廠水廠和澄清湖工業水廠之供水系統。並自1965年擬定第一、第二水源地擴建工程。[5]
分水道
[编辑]- 阿緱水道:自小坪頂水源地另設分水道,並經由下淡水溪鐵橋供水至阿緱市街,1916年10月1日開始供水。
- 鳳山無線電信所水道:1920年,在佐世保鎮守府要求下,高雄水道設置了通往鳳山無線電信所的分水道,並在1921年3月底開始供水。[4]
管理機關
[编辑]高雄水道最初由談臺灣總督府設計施工,其營運管理則交由臺灣總督府土木部。土木部於1911年10月改制為土木局,而水道事務於1913年改由臺灣總督府作業所負責。總督府作業所於1919年7月廢止後,高雄水道改由臺南廳主管,於1920年9月改由高雄州主管,最終於1925年4月改由高雄市管理。高雄水道在戰後1945年由高雄市政府建設局土木課水道股管轄,並在1946年8月另成立「高雄市政府自來水管理處」,於1955年奉省政府要求改名為「高雄市自來水廠」,直到併入1974年成立的「臺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4]
設施
[编辑]取水場
[编辑]位於大樹庄九曲堂,設有集水井、各井連絡管、補助唧筒井、補助唧筒、唧筒井、揚水唧筒室、揚水唧筒、揚水鐵管。戰後更名為「竹寮取水站」,其揚水唧筒室為1913年完工的紅磚造建築,於1998年被列為高雄縣定古蹟。
水源地及淨水場
[编辑]- 第一水源地:位於大樹庄小坪頂,設有分水井、沉澱池、調整井、過濾池、淨水渠、送水井和洗砂場等設施,現為「坪頂給水廠」。
- 第二水源地:位於大寮庄翁公園,設有集水井、氣曝池、過濾池、淨水唧筒井、配水池和揚水管等設施,現為「翁公園淨水場」。
配水池
[编辑]位於高雄市鼓山區壽山山麓,負責接收來自竹寮取水站及小坪頂水源地的淨水 ,以地形位差供給旗後町、哨船頭、苓雅寮、新濱町、湊町、山下町等地的住民淨水。
-
打狗水道淨水池
鐵管試驗場
[编辑]相關條目
[编辑]參考資料
[编辑]- ^ 打狗水道淨水池. [2020-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01).
- ^ 財團法人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 國立成功大學研究發展基金會. 高雄縣縣定古蹟竹寮取水站調查研究暨修復計畫. 國家圖書館 (高雄縣政府). 2004 [2020-06-12]. ISBN 9789570176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2).
- ^ 3.0 3.1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土木局. 臺灣水道誌. 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數位典藏. 1918-11-19 [2020-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9).
- ^ 4.0 4.1 4.2 4.3 4.4 4.5 4.6 臺灣水道研究會. 臺灣水道誌. 1941-03-31.
- ^ 5.0 5.1 林建亨、林文獻、陳河錞. 跨進文明之門:高雄自來水的發展和挑戰 (PDF). 200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