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點人
外观
(重定向自朱石峰)
朱點人(1903年—1951年1月20日),臺北艋舺(今萬華區)人,本名朱石頭,後改名朱石峰,筆名朱點人、描文、文苗[1],台灣日治時期的作家。
生平
[编辑]朱點人於1918年自老松公學校(現老松國小)畢業,之後進入臺北醫學專門學校(1936年併入台北帝國大學為大學附屬醫學專門部,與醫學部為雙軌制)當雇員。1933年與王詩琅、郭秋生等組織臺灣文藝協會,發行刊物《先發部隊》,第一期後改名《第一線》再發行,對民間文學整理頗有建樹。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朱點人由於不滿國民政府的統治與二二八事件的刺激,思想逐漸左傾,並且加入中國共產黨台北市工作委員會,1949年在白色恐怖下被捕,1951年1月20日遭到槍斃。
文學歷程
[编辑]朱點人為日治時期以漢文書寫的重要作家,張深切曾稱之為「臺灣創作界的麒麟兒」,因用白話文創作的台灣新文學(漢文系統,另有以日文書寫的台灣新文學部份)到其與同代者手中才茁壯成熟[2]。可惜台灣新文學中文書寫系統到1937年因日本當局全面禁刊各報漢文欄而受阻,而潛入地下成為文學暗流。
其早期作品傾向由男女戀愛表現知識分子對個人自由的追求,後期作品則寫實性與批判性較濃厚,如《脫穎》描寫日本化的臺灣人,《秋信》則觸及日本在台灣統治的鞏固與遺老的悲涼心情。
家族
[编辑]- 兒子 朱時宜
重要作品
[编辑]- 1934 《紀念樹》,《先發部隊》第一期,1934年7月15日。
- 1934 《無花果》,《台灣文藝》第一期,1934年11月15日。
- 1935 《蟬》,《第一線》第一期,1935年1月6日
- 1935 《安息之日》,《台灣文藝》二卷七號,1935年7月1日。
- 1936 《秋信》,《台灣新文學》一卷二號,1936年3月3日。
- 1936 《脫穎》,《台灣新文學》一卷十號,1936年11月5日。[3]
粗體文字
作品在戰後的出版情況
[编辑]- 陳逸雄/編譯,《台灣抗日小說選》,東京都:研文社,1988年。
- 張恆豪/編,《王詩琅、朱點人合集》,臺北市:前衛出版社,199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