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梆子 (樂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梆子是中国传统的一类打击乐器,亦称梆板,属于击奏体鸣乐器。约在明末清初(17世纪左右)随着地方戏曲中梆子腔的兴起而广泛流传于中国各地。[1]

形制和种类

[编辑]

梆子大致分为两种形制,木棒式和方框式。[1][2]另有椭圆形、圆柱形等多种形制的梆子。[3]一般多用紫檀、红木、枣木心、花梨木、竹子或榆木、槐木等材料制作。[3]

木棒式梆子

[编辑]

其中一种为木棒式,由两根长短不等的硬木棒组成,也称北梆子或只称为“梆子”或“梆”。[4][5]这类梆子音色清脆响亮、坚实,是梆子戏曲的重要伴奏乐器,常为唱腔击拍,在一些民间器乐合奏中也常使用。[6]

南梆子

[编辑]
粤剧中使用的南梆子

另一种梆子的形制是方框式,与木鱼发音原理同,由一块两边开一条横槽的长方形木块构成,以圆形木棒(小木槌或鼓签)敲击发音,在南方较为流行,故而又称南梆子广东板[6]卜鱼、“板”[5]等。[7]粤剧十番中就常使用此种南梆子。西安鼓乐[3]京剧中也会使用这类梆子。[7]此种梆子发音较圆润柔和,较为短促,多用于传统乐种合奏中击奏强拍,也用于表现马蹄声效果。[7]

枕梆子

[编辑]

枕梆子亦称大梆子,结构类似南梆子,但较大,形如古代的枕头。一般用于坐乐演奏中,使用单槌击奏。[3]

手梆子

[编辑]

手梆子类似一个中空的手鼓,梆身两头窄中间宽,演奏时一手执梆柄,一手拍击梆身来演奏。[3]

脚梆

[编辑]

专用于河南坠子中击节,以用脚蹬方式敲击而得名。流行于河南、河北等省以及北京、天津、武汉、西安等城市。其来源是因为坠子演员四处奔波演出时,常常一人要兼奏多种乐器,因而产生了用脚击打的梆子。[2]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中的条目:梆子(简体中文)
  2. ^ 2.0 2.1 赵沨 (编). 中国乐器. 北京: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016.10: 94–95. ISBN 978-7-81096-784-6. 
  3. ^ 3.0 3.1 3.2 3.3 3.4 程天建; 张亚楠. 西安鼓乐演奏教程. 上海: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19.09: 26–27. ISBN 978-7-5523-0211-0. 
  4. ^ 朱晓谷. 民族管弦乐队乐器法. 苏州: 苏州大学出版社. 2016.01: 207. ISBN 978-7-5672-1536-8. 
  5. ^ 5.0 5.1 权吉浩. 中西乐器法. 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16.03: 368. ISBN 978-7-103-05114-6. 
  6. ^ 6.0 6.1 赵建培. 中国民族器乐审美及赏析. 沈阳: 沈阳出版社. 2019.03: 265–266. ISBN 978-7-5441-9754-0. 
  7. ^ 7.0 7.1 7.2 田洁. 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传承与创编. 北京: 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8.01: 111–112. ISBN 978-7-5068-56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