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泉村開基福德祠
24°30′54″N 120°49′29″E / 24.515069°N 120.824663°E
玉泉村開基福德祠 | |
---|---|
基本信息 | |
位置 | 臺灣苗栗縣公館鄉玉泉村 |
宗教 | 台灣民間信仰 |
主神 | 土地公 |
玉泉村開基福德祠,又稱玉泉村樟樹伯公廟,是位於臺灣苗栗縣公館鄉玉泉村的土地祠,土地公稱為「樟樹伯公」,因拓寬台6線樟樹伯公段,而以農產品直銷中心名義遷移重建。
沿革
[编辑]玉泉村開基福德祠原位在後汶公路與麻薺寮道路口[1][2],傳說是為了紀念昔日玉泉村一位樂善好施的白姓富人而建[2],又稱「玉泉村樟樹伯公廟」[3]。該廟伯公本稱為「開基伯公」,因廟後有一棵大樟樹而改稱「樟樹伯公」;後大樟樹遭火燒而砍除,再補種兩棵樟樹[2]。
1995年8月,玉泉村村長林玉和指出,樟樹伯公很靈驗,雖管轄為玉泉村,但不少外村民經常來此上香。林玉和說,在民國卅多年間整建時,路東、路西居民且為了廟宇橫樑的頭尾應靠向那一邊起爭執,後來拆下刨平、不偏向任何一方才平息風波。[2]
1994年,台灣省公路局計畫拓寬公館交流道至樟樹伯公段的台6線,樟樹伯公廟面臨拆除,村民對於僅補償新台幣140餘萬元難以購買新廟地而不滿,因此村長林玉和在該年9月1日招開會議,皆盼能夠提高有關補償、亦望一併協助該村興建活動中心[4]。道路原預定1995年6月底完成拓寬[5]。苗栗縣政府表示,拓寬完工後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將擇期前來剪綵,但因樟樹伯公廟而影響進度,令台灣省公路局困擾[3]。地方曾選擇5處作為遷建地,經擲筊決定蓋在廟後方的廢棄屠宰場用地[2];不過該地已於1995年4月6日由公館鄉戶政事務所向縣府申請作為新辦公廳舍,獲台灣省政府同意補助[6]。
同時面臨了樟樹伯公廟、慈雲寺拒遷的台灣省公路局局長陳世圯,求助苗栗縣縣長何智輝。1995年7月7日,苗栗縣政府對這兩廟展開協調會。協調會由何智輝和台灣省公路局第二工程處處長張嘉德共同主持,公館鄉鄉長謝桂麟、苗栗縣政府建設局局長、苗栗縣政府建設局土木課課長等人參加,會中同意以原預定作公館鄉戶政事務所新辦公廳舍的屠宰場用地,以興建農產品直銷中心名義,改為樟樹伯公廟遷移之用。[3]
廟方與地方民眾反對繼續保有舊廟風貌,加以原來磚石、木樑已腐蝕、不能全部保留繼續使用,決定以鋼筋水泥建新廟[1]。建廟經費建也獲得相關單位足額補償[7]。同年8月24日,台灣省文獻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劉寧顏先後至舊、新廟了解改建情形,當場指出鋼筋水泥的新廟已失去原貌,呼籲應保留傳統客家建築風貌[1]。12月21日,公館鄉公所再度函請縣府續向教育部申請樟樹伯公廟古物鑑定,以利古物的保存[8]。後來部份古物運往新廟中加以保存[9]。
1995年12月27日,舉行遷建圓廟福神登位大典,由林玉和等人擔任主祭舉行三獻禮[9]。台六線樟樹伯公段至次年8月19日才開始全面封層[5]。
圖輯
[编辑]-
新竹客運樟樹伯公站牌
-
廟旁的樟樹與公館鄉老人文康中心。
-
沿革
-
香位
參考
[编辑]- ^ 1.0 1.1 1.2 李俊平. 遷建樟樹伯公廟宜保存原風貌 劉寧顏參觀工地對鋼筋水泥樑柱做法不為然. 《中國時報》. 1995-08-25 (中文(臺灣)).
- ^ 2.0 2.1 2.2 2.3 2.4 李俊平. 拆遷「開基」伯公廟 公館鄉人難捨具有一百五十年歷史 廟後樟樹成為地名. 《中國時報》. 1995-08-30 (中文(臺灣)).
- ^ 3.0 3.1 3.2 楊震海. 拓路拆遷兩廟獲解決 縣府協調伯公廟及慈雲寺同意遷移. 《中國時報》. 1995-07-08 (中文(臺灣)).
- ^ 土地公廟遷建民眾不滿補償低. 《中國時報》. 1994-09-02 (中文(臺灣)).
- ^ 5.0 5.1 楊永盛. 樟樹伯公段封層換新貌 久盼年餘終動工公館民眾不再受苦. 《中國時報》. 1996-08-20 (中文(臺灣)).
- ^ 楊永盛. 縣長參加玉泉村民大會籌備會. 《中國時報》. 1996-10-13 (中文(臺灣)).
- ^ 李俊平. 樟樹伯公土地廟遷建未對外募款. 《中國時報》. 1995-08-24 (中文(臺灣)).
- ^ 廖奎熒. 公館樟樹伯公老廟亟待保存 鄉所盼進行古物鑑定. 《中國時報》. 1995-12-22 (中文(臺灣)).
- ^ 9.0 9.1 廖奎熒. 公館樟樹伯公廟喬遷. 《中國時報》. 1995-12-28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