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薪尝胆
外观
(重定向自臥薪嘗膽)
卧薪尝胆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是指中国春秋时期的越国君主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成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经过
[编辑]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伤重身亡。两年后阖闾的儿子夫差率兵击败越国,越王勾践被押送到吴国做奴隶,勾践忍辱负重伺候吴王三年后,夫差才对他消除戒心,并無視大臣伍子胥的勸阻把他送回越国。
但勾践并没有放弃复仇之心,他表面上对吴王服从,其實暗中训练精兵,强政励治并等待时机反击吴国。「艰苦能锻炼意志,安逸反而会消磨意志。」勾践害怕自己贪图眼前的安逸,消磨报仇雪耻的意志,因此为自己安排艰苦的生活环境。晚上睡觉不用褥,只铺些薪(柴草),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不时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是不忘过去的耻辱。
勾践为鼓励民众,和王后与人民一起参与劳动,在越人同心合力之下使越国强大起来,并在大臣文種,范蠡的幫助下,找准时机,消灭了吳国。
辨誤
[编辑]《史记》原文为:“越王勾践返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没有特指“卧薪”。“卧薪”和“尝胆”连缀成语使用,最早出现在北宋文豪苏轼的《拟孙权答曹操书》:“僕受遗以来,卧薪尝胆”。明代张溥《春秋列国论》说:“夫差即位,卧薪尝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