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若诚
英若诚 | |
---|---|
表演艺术家、翻译家 | |
个人资料 | |
性别 | 男 |
出生 | 1929年6月21日 中華民國北平市 |
逝世 | 2003年12月2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东城区协和医院 | (74歲)
国籍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政党 | 中国共产党 |
配偶 | 吴世良 |
学历
|
英若诚(1929年6月21日—2003年12月27日),满族,老姓赫舍里氏,教名思維(Sylvester),出生于北京,中国表演艺术家、翻译家,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副部長。
生平
[编辑]1929年6月21日生于北京。父亲英千里后来去台灣大学,淡江大学等校任教。少年时就读于天津圣路易教会中学,1945年考入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
英若诚从学生时代起开始接触舞台艺术。1950年考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先后在话剧《龙须沟》、《雷雨》、《明朗的天》、《悭吝人》、《茶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等剧中扮演重要角色,以话剧演员的形象为大众熟知。
文革中因与彭真的关系入狱,文革结束后重回戏剧舞台。因为英文水平出色,随着中国对外政策的放宽,英若诚逐渐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担任重要角色。1979年,他将老舍名著《茶馆》译成英文在国外出版,为《茶馆》成功进入西欧作了准备。1980年春,英若诚随曹禺赴英国进行戏剧交流,随后又与英国导演合作,为北京人艺排演了莎翁名剧《请君入瓮》。
1983年,英若诚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副部长。
1983年,他又将美国当代著名作家亞瑟·米勒的代表作《推销员之死》译成中文,并与米勒合作,将此剧搬上北京人艺舞台,同时还在剧中成功饰演了主角威利·洛曼。1982年8月,美国斯诺基金会、富布莱特基金会和美国中部、西部各大学向英若诚发出联合邀请,请他作为客座教授为密苏里大学戏剧系讲授表演课,英若诚结合教学实践为学生们排演了中国话剧《家》。1984年8月,英若诚作为密苏里大学常任教授再度赴美讲学,为学生们排演了根据中国昆曲《十五贯》改编的话剧。
1987年,飾演意大利导演貝納多·貝托魯奇的電影《末代皇帝》中的典獄長。
1990年5月,英若诚不再担任文化部副部长。
1998年,英若诚獲得麦格塞塞新闻文化奖。
2003年12月27日凌晨1时35分,英若诚因肝病引起的呼吸和循环系统衰竭,在北京协和医院辞世,享年74岁。
家庭
[编辑]英若诚的爷爷英敛之是满洲正红旗人,祖母淑仲出身皇族,是恂勤郡王允禵的后裔。《大公报》及辅仁大学都是英敛之创立的。
英若诚的父亲英千里是英氏家族的第二代名人。12岁便赴歐洲讀書在英國接受大學教育。学成回国后,到辅仁大学任教授。英千里的英文水平颇高,钱锺书曾回忆说:“蒋介石曾说要找两个国内英文讲得最好的人给他做翻译,一个是我,一个就是英千里。”
英若诚之母蔡葆真出身宦门,其父蔡儒楷曾任直隶教育司司长兼北洋大学校长,后历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山东巡按使等职。蔡葆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曾任北京第一所女子中学静宜中学校长,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北京儿童图书馆馆长。
英若诚之妻吴世良同样也是一位表演艺术家和翻译家。与英若诚是清华大学同学。毕业后夫妇俩都分配到北京人艺。因为出色的英语水平,吴世良女士还担任过曹禺先生的秘书并为周恩来做过翻译。
英达是英若诚的儿子。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到美国学习导演专业,回国后在《最后的贵族》、《围城》中的出色表现让他声名鹊起。与中国知名女演员宋丹丹结婚后有一子英巴图,目前夫妻已离婚。2017年2月24日,英达因为涉嫌洗钱在美国被捕。
主要作品
[编辑]话剧《地窖之门》、《保罗·莫莱尔》、《春风化雨》、《龙须沟》、《骆驼祥子》、《明朗的天》、《茶馆》、《请君入瓮》、《推销员之死》等。
翻译作品《奥赛罗马导演计划》、《咖啡店的政客》、《甘蔗田》、《报纸主笔》、《有这一回事》、《星星变红了》、《请君入瓮》、《推销员之死》、《茶馆》、《王昭君》、《家》、《凯恩号哗变》、《大将军寇流兰》等。
著作《水流云在——英若诚自传》,由美国塔夫茨大学戏剧学教授康开丽(Claire Conceison)女士根据英若诚在病榻上的英文口述整理而成。2008年首先在美国出版。中文版由张放翻译,英达审译,2009年由中信出版社出版。
轶事
[编辑]据康开丽《水流云在》的英文版,《Voices Carry》, 英若诚和吴世良从1950年起就为中国共产党担负以交友方式收集在华外国友人和驻华外交人员的情报。由于他们的情报,两名美国富布莱特学者,搜集中国社会情况,百姓思想的美国人李克和李又安(Allyn Rickett 和 Adele Rickett)于1951年被捕入狱四年。[來源請求]
荣誉奖项
[编辑]1998年英若诚荣获菲律宾“麦格塞塞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