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纹铜戈
外观
(重定向自User:Testtype018/蚕纹铜戈)
蚕纹铜戈 | |
---|---|
名稱 | 蚕纹铜戈 |
器型 | 戈 |
材質 | 铜 |
長度 | 25.2cm |
寬度 | 6.3cm |
纹饰 | 兽面纹、蚕形图像 |
年代 | 战国 |
發掘於 | 1976年 |
發掘地點 | 成都市交通巷 |
現存於 | 成都博物馆 |
蚕纹铜戈是成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1976年出土。
基本概况
[编辑]馆藏地
[编辑]制作年代
[编辑]尺寸
[编辑]外形
[编辑]戈身呈长三角形,戈身为长三角形,锋部较圆,本部略曲,上有三个不规则的圆形穿。长方形内上有一尖桃形穿。内有一小缺口。[4][5]
铜戈上的纹饰均是中国先秦时代流行的纹样,采用拍压、刻划、彩绘等技法装饰在铜戈上。援部(考古专业习惯称戈身前半部分为援,后半部分与木柄连接的地方称为内,援靠近内的部分称为本,本与内上的圆孔称为穿,援的最前端称为锋)两面均饰以云雷纹、窃曲纹、环带纹等多种纹饰,构成一幅变形兽体图案,兽头口内有一圆孔,并吐出长舌形成援脊。内部正反两面均饰有蚕形图像,其四周环以云雷纹、窃曲纹等纹饰。[2][3][4][5]
出土情况
[编辑]出土地
[编辑]文物情况
[编辑]1976年7月,成都印刷二厂在交通巷修建宿舍时,发现了一座战国墓葬。文物保护考古部门在发掘后,出土了一批青铜器,主要有铜戈四、铜矛一、铜刀一、铜勺一。本件蚕纹铜戈即是四件铜戈之一。[4][5]
铜戈出土时器型较完好,其表面黑中泛白,仅有少量铜锈。[4]
历史探源
[编辑]铜戈表面的蚕纹,实证了先秦时期蜀地人民种桑养蚕、从事纺织的悠久历史。[2][3]
该件铜戈上的蚕纹,具有很明显的地方特色,其上的蚕纹与中原地区殷商饰于青铜器上的蚕纹不同,亦与江苏地区出土的黑陶器上的蚕纹有区别。后两者的蚕纹应是仅仅做装饰用,而前者的蚕纹极有可能与原始社会的氏族崇拜具有一定的联系。
蜀国的“蜀”字,最早见于甲骨文中,即“蠋”(野蚕)。《韩非子·说林》载:“蚕似蠋”。《诗经》:“蜎蜎者蠋,蒸在桑野”。《说文解字》:“蜀,葵中虫也,上目象蜀头形,中象其身蜎蜎”。由此,有学者认为蜀人崇拜蚕,以蚕为图腾和部落的守护神。[4][5]
參考資料
[编辑]- ^ 成都博物馆. [2022-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7).
- ^ 2.0 2.1 2.2 2.3 2.4 蚕纹铜戈——成都博物馆. 成都市博物馆. [2022-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15).
- ^ 3.0 3.1 3.2 3.3 3.4 四川省文物局-春秋战国_蚕纹铜戈. 四川省文物局. [2022-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15).
- ^ 4.0 4.1 4.2 4.3 4.4 4.5 蚕纹铜戈_纹饰. 搜狐. [2022-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15).
- ^ 5.0 5.1 5.2 5.3 5.4 石湍. 记成都交通巷出头的一件”蚕纹“铜戈. 考古与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