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用户:Bilybilysin

喜欢香港的维基人
这个用户是香港人
睡教教徒
坐标52°30′59″N 13°22′40″E / 52.51639°N 13.37778°E / 52.51639; 13.37778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维基百科:巴别
zh-N
此用户的母语汉语
yue-N
呢位用家嘅母語粵語
cmn-4
该用户能以地道官话进行交流。
en-3
This user is able to contribute with an advanced level of English.
fr-1
Cet utilisateur peut contribuer avec un niveau élémentaire de français.
de-0
Dieser Benutzer hat grundlegende Deutschkenntnisse.
查阅所有用户语言

User:Biyan-to 用户:AFP

用户框
这个用户数学
充满兴趣
这个用户是一位中等数学爱好者
这个用户对几何学有兴趣。
漢字
汉字
这个用户认为简化汉字
破坏汉字之美。

这个用户喜欢香港
“我好中意香港!”
‘I love Hong Kong!’
🖊
📕
这个用户能熟练地用繁体中文书写,并能流畅地阅读简体中文。
这个用户关心时事或对新闻感兴趣。
F**K!这个用户很他妈喜欢爆粗口
博客
Blog
这个用户有自己的博客:[http;//hk.myblog.yahoo.com/ 博客标题]
23这位用户今年23岁了。
该用户使用速成输入法中文维基百科作出贡献
Baidu
该用户谢绝使用搜寻网络。
该用户使用必应搜索网络。
该用户使用雅虎搜索网络。
  这个用户使用台式电脑
香港区旗这个用户是香港人
鸟巢 = NC这位用户不支持2008北京奥运
 334 这用户反对香港推行新高中课程:
三三四新高中学制

这个用户信奉睡教
标准
汉语
这位用户能说现代标准汉语
这个用户支持清洁环保的绿色能源
19这个用户在疯狂指数测试中取得19分。
Wiki-2这个用户能一般地运用编辑代码,可以给初学者提供建议。
这个用户喜欢阅读
Wikipedia:用户框/兴趣


知识

[编辑]

--Bilybilysin (留言) 2009年10月23日 (五) 14:19 (UTC)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考考你

Google地图: 北纬 48°52′25.67″, 东经 2°17′42.04″


法国巴黎戴高乐广场中央的凯旋门

巴黎凯旋门

[编辑]

巴黎凯旋门,即雄狮凯旋门Arc de triomphe de l'Étoile),位于法国巴黎戴高乐广场中央,是拿破仑为纪念1805年打败俄奥联军的胜利,于1806年下令修建而成的。拿破仑被推翻后,凯旋门工程中途辍止。波旁王朝被推翻后又重新复工,到1836年终于全部竣工。

历史

[编辑]

1805年12月2日拿破仑率领的法国军队在奥斯特利茨战役中击败了俄奥联军,法国的国威达到史无前例的顶峰。为了炫耀国力,并庆祝战争的胜利,在1806年2月12日拿破仑宣布在星形广场(今戴高乐广场)兴建“一道伟大的雕塑”,迎接日后凯旋而归的法军将士。同年8月15日,按照著名建筑师夏尔格兰的设计开始破土动工。但后来拿破仑被推翻后,凯旋门工程中途辍止。1830年波旁王朝被推翻后,工程才得以继续。断断续续经过了30年,凯旋门终于在1836年7月29日举行了落成典礼。

建筑

[编辑]

巴黎12条大街都以凯旋门为中心,向四周放射,气势磅礴,为欧洲大城市的设计典范。凯旋门高49.54米,宽44.82米,厚22.21米,中心拱门高36.6米,宽14.6米。在凯旋门两面门墩的墙面上,有4组以战争为题材的大型浮雕:"出征"、"胜利"、"和平"和"抵抗";其中有些人物雕塑还高达五六米。凯旋门的四周都有门,门内刻有跟随拿破仑远征的386名将军和96场胜战的名字,门上刻有1792年1815年间的法国战事史。凯旋门的拱门上可以乘电梯或登石梯上去,石梯共273级,上去后第一站有一个小型的历史博物馆,里面陈列著有关凯旋门的各种历史文物以及拿破仑生平事迹的图片和法国的各种勋章、奖章。另外,还有两间配有法语解说的电影放映室,专门放映一些反映巴黎历史变迁的资料片。再往上走,就到了凯旋门的顶部平台,从这里可以鸟瞰巴黎名胜。

凯旋门的正下方,是1920年11月11日建造的无名战士墓,墓是平的,地上嵌著红色的墓志:"这里安息的是为国牺牲的法国军人。"据说,墓中长眠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一位无名战士,他代表着在大战中死难的150万法国官兵。墓前有一长明灯,每天晚上,这里都会点起不灭的火焰。每逢节日,就有一面10多米长的法国国旗从拱门顶端直垂下来,在无名烈士墓上空招展飘扬。

文化

[编辑]

到今天,巴黎人民始终保留着这样的传统:每逢重大节日盛典,一个身穿拿破仑时代盔甲的战士,手持劈刀,守卫在《出征》雕像前,鼓舞法国人民为自由、平等、博爱而战斗。每年的7月14日法国举国欢庆国庆节时,法国总统都要从凯旋门下通过;而每当法国总统卸职的最后一天也要来此,向无名烈士墓献上一束鲜花。

52°30′59″N 13°22′40″E / 52.51639°N 13.37778°E / 52.51639; 13.37778

勃兰登堡门。
勃兰登堡门门顶的胜利女神雕像。


勃兰登堡门

[编辑]

'''勃兰登堡门'''(德语:Brandenburger Tor)是位于德国首都柏林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由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二世下令于1788年1791年间建造,以纪念普鲁士七年战争取得的胜利。

勃兰登堡门是柏林的象征,也是德国的国家象征标志,它见证了柏林、德国、欧洲乃至世界的许多重要历史事件。

地理位置

[编辑]
勃兰登堡门和它东侧的巴黎广场

勃兰登堡门位于柏林市中心,东侧是巴黎广场(德语:Pariser Platz)和菩提树下大街(德语:Unter den Linden)的尽头,西侧是三月十八日广场(德语:Platz des 18. März)和六月十七大街(德语:Straße des 17. Juni)的起点。

勃兰登堡门东侧的巴黎广场,以纪念1814年普鲁士军队在解放战争中占领巴黎而命名。菩提树下大街从勃兰登堡门向东横穿柏林市中心,一直通往柏林博物馆岛和柏林电视塔,是欧洲最华丽的大街之一。

勃兰登堡门西侧的三月十八日广场,以纪念1848年3月18日的德国三月革命和1990年3月18日民主德国的第一次人民议会自由选举而命名。六月十七日大街,则是为了纪念1953年6月17日发生在民主德国的人民起义,它从勃兰登堡门起向西经过柏林胜利纪念柱,穿过柏林动物园和柏林工业大学

勃兰登堡门东侧是柏林老城,西侧则通往城外,因此东侧为门内,西侧为门外。

建筑

[编辑]

勃兰登堡门高26米,宽65.5米,深11米,是一座新古典主义风格的砂岩建筑,以雅典卫城的城门作为蓝本,设计者是普鲁士建筑师朗汉斯[1]

勃兰登堡门由12根各15米高、底部直径1.75米的多立克柱式立柱支撑着平顶,东西两侧各有6根,依照爱奥尼柱式雕刻,前后立柱之间为墙,将门楼分隔成5个大门,正中间的通道略宽,是为王室成员通行设计的,直至德意志帝国末代皇帝威廉二世1918年退位前,只有王室成员和国王邀请的客人才被允许从勃兰登堡门正中间的通道出入。大门内侧墙面用浮雕刻画了罗马神话中最伟大的英雄的海格力斯,战神玛尔斯,以及智慧女神、艺术家和手工艺人的保护神米诺娃

勃兰登堡门门顶中央最高处是一尊高约5米的胜利女神希腊神话中的尼刻,罗马神话中的维多利亚)铜制雕塑,女神张开身后的翅膀,驾着一辆四马两轮战车面向东侧的柏林城内,右手手持带有橡树花环的权杖,花环内有一枚铁十字勋章,花环上站着一只展翅的鹰鹫,鹰鹫戴着普鲁士的皇冠。雕塑象征着战争胜利,雕塑是普鲁士雕塑家沙多夫[2]的作品。

与勃兰登堡门门楼相连的南北两边翼房曾用于守卫和关卡,柏林城墙拆毁后被改建成敞开的立柱大厅,以便和勃兰登堡门的风格相一致。

勃兰登堡门的庄严肃穆、巍峨壮丽充分显示了处于鼎盛时期的普鲁士王国国都的威严。

参考来源

[编辑]

勃兰登堡门


中国的长城

[编辑]
长城
世界遗产
长城
官方名称The Great Wall of China(英文)
La Grande Muraille de Chine(法文)
位置 中国
标准文化:(i)(ii)(iii)(iv)(v)
登录年份1987年(第11届会议
长城

长城是不同时期的古代中国的为抵御不同时期的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长城东西绵延上万华里,因此又称作万里长城。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始建于14世纪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虎山长城,全长8851.8公里(其中:人工墙体的长度为6259.6公里;壕堑长度为359.7公里;天然险的长度为2232.5公里。)[3],平均高6至7米、宽4至5米。


著名关城

[编辑]
金山岭长城

烽燧

[编辑]

长城体系中设置有大量烽燧(烽火台)作为情报传递系统。根据历史文献、出土汉简和实地考察可知,烽燧数量众多且一直延伸到长城以外很远的地方。按烽燧配置的位置和功能,可以分为四组:设在大漠深处的烽火台是发出警讯的最前线,沿长城两侧设置的烽火台向沿线传递情报,由长城通往京师的系列烽火台与王朝中央联系,还有一组烽火台与长城所在地附近的地方政府和驻军联系。按明朝制度,举一烟鸣一炮表示来敌100人左右;举二烟鸣二炮,来敌500人左右;1000人以上举三烟鸣三炮。

其他附属设施

[编辑]

长城体系除了作为情报传递系统的烽燧以外,还建立了以城障等设施构成的纵深防御配置。秦汉时各种设施得到完善,并且在长城内外设置了屯戍城作为屯驻重兵之所,而且向纵深发展,形成网络。在城墙、城堡的外侧,还有特意设置的障碍物,如僵落虎落等。秦朝在河套长城一带,广植榆树以阻挡匈奴骑兵,人称榆关。北齐时在长城内侧设,险要之处置州镇,筑扎军队,形成前沿的线状布防。

军事意义

[编辑]

长城既是农耕民族的防御前线,也是向游牧民族发动反击的前进基地。长城后侧纵深配备机动的军队以因应战事,而长城还不是防御的最前线,而是攻击起始线,和交通线,在长城前方部署的观察哨深入到极远处,前线在长城以北一千公里。在古代,游牧骑兵有优良的机动能力和强大的攻击力,但是对于城垣防御体系却无能为力,因此长城的修建的确能够有效的抵御北方民族的侵扰。

但是仅仅依靠长城的消极防御并不能阻止有组织、大规模的进攻。《北虏事迹》记载:“正德十年正月二十二日,套虏二万余骑到,于花马池北镇边墩起,至石井儿墩止,拆开墙口一十二处,深入固原等地抢掠而去。本年七月二十二日,套虏二万骑到,于花马池北柳扬墩起至青羊墩止,拆开墙口一十六处,深入平凉临巩,直抵陇州,大掠而去。总制右御史邓章调榆林等处官军分布固原要冲,不能御。”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庚戌之变”,蒙古俺答汗于正面攻击古北口同时,从黄渝沟拆长城而过,明军不战自溃。俺答攻至北京城外,大掠而回。

文化意义

[编辑]
八达岭长城

长城是中国古代建造的最为宏大的工程之一,1987年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长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在以后的历朝历代都发挥了很重要的防御作用。长城的存在,对古人来说,也是一个防御入侵的精神防线。尤其在近代,中国人更是以长城作为中国的象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中,有“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歌词,号召在国家最危急的时刻,抵御入侵。

对长城的负面评价自古就有,例如陈琳《饮马长城窟行》: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负面观点认为古代长城劳民伤财[4],是“闭关锁国”的象征,如Beyond乐队的歌曲《长城》中所唱,而此歌曲更遭中国有关当局列入"黑名单"内,禁止播放于媒体之中。作家鲍昌曾撰文《长城》,描述古代长城是“凄婉的历史”、“文化愚钝的标志”,并乐于见到今天的长城的开放局面。

长城更成为各种产品、企业广泛使用的品牌名称,诸如:长城汽车长城航空长城电影、长城牌火腿午餐肉、长城牌电脑、长城牌电扇、长城牌润滑油、长城牌香烟等等。

1937年时,著名荷兰美籍历史通俗读物作家房龙在出版的《地球的故事》中猜测:“中国的长城是月球上的太空人唯一能看得见的建筑物”。关于能否从近地太空或月球上用肉眼望见长城一直存在争议。但据一般研究与逻辑,长城宽度4~5米,远小于四线道或以上之公路,如高速公路等,且其本身并非发光体与反光体,在数百公里以上不借助仪器用肉眼观察是不可能的<ref> 进一步剖析“从太空看长城”的争论. 科学导报. 2007, 25 (4): 72–76.  Authors list列表中的|first1=缺少|last1= (帮助).另外,神舟五号宇航员杨利伟也称其在2003年的太空之旅中没有看到长城。

参见

[编辑]

资料来源

[编辑]
  1. ^ 朗汉斯(Carl Gotthard Langhans,1732年12月15日—1808年10月1日),普鲁士建筑师
  2. ^ 沙多夫(Johann Gottfried Schadow,1764年5月20日—1850年1月27日),普鲁士雕塑家
  3. ^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9-04/18/content_11210693.htm,新华网,2009年4月18日。
  4. ^ 淮南子·论训》说,秦筑长城,“丁壮丈夫,西至临洮、狄道,北至飞狐、阳原、道路死者以测量。”

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