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伤痕 (小说)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伤痕》是复旦大学中文系一年级学生卢新华于1978年8月11日在上海《文汇报》上发表的短篇小说[1]

影响

[编辑]

这小说1978年8月在《文汇报》发表后,随即引起广泛关注,报纸甚至加印到180万份,仍未能满足读者需要。《伤痕》先后被20多间省、市广播电台播发,并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伤痕》至今已经被翻译成英、法、德、西、日、俄等十几种文字。[2]

这小说成为中国大陆“伤痕文学”的先声之一,亦是“伤痕文学”这名称的来源。

内容简介

[编辑]

文化大革命时期,上海的王校长被张春桥定为“叛徒”,被逼举家搬进一间暗黑的小屋。王校长的女儿王晓华受连累,失去了同学和朋友,被撤了红卫兵的身分,更受到种种歧视和冷遇。1969年6月6日,十六岁的晓华毅然和母亲及家庭彻底决裂,她离家出走,没有毕业就参与“上山下乡”到辽宁省临近渤海湾的一个农村生活。

即使在农村生活,晓华仍因母亲的“叛徒”身分而受到歧视,好朋友苏小林亦受到连累。为了苏小林的前途,晓华只好和他断绝关系。

八年之后,四人帮下台,母亲告诉她已被平反,希望她回家相见。1978年春天的除夕夜,晓华回上海与母亲相见,但见到的只是医院太平间里一具冰冷的尸体,原来母亲刚于当日早上去世。

小说人物

[编辑]
人物 简介
王晓华 小说主角。1969年6月6日,十六岁的她离家出走,没有毕业就参与“上山下乡”到农村生活。
王校长 王晓华之母。曾被张春桥定为“叛徒”,指她在敌人的监狱里叛变自首。被平反后,她一直盼望女儿能早点回家相聚。
苏小林 从上海到辽宁省农村的男学生,王晓华的好朋友。因和王晓华的阶级路线问题受牵连。王校长入院后,曾冒著严寒赶到医院去探望她。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卢新华. 《傷痕》. 《文汇报》. 1978-08-11. 
  2. ^ 盧新華的短篇小說《傷痕》發表, 当代中国, 2022-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