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紅牛賽道

座標47°13′11″N 14°45′53″E / 47.21972°N 14.76472°E / 47.21972; 14.76472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47°13′11″N 14°45′53″E / 47.21972°N 14.76472°E / 47.21972; 14.76472

紅牛賽道


用於賽車的賽道布局
(2016年–至今)

用於摩托車的賽道布局 (2022年–至今)
位置 奧地利施泰爾施皮爾貝格
時區CETUTC+1:00
CESTDST
容量105,000
FIA等級1
主要賽事一級方程式錦標賽
奧地利大獎賽
德國房車賽
A1賽道(1996年–2004年)
紅牛賽道(2011年至今)
長度4.326千米(2.688英里)
彎道10
比賽單圈記錄1:05.619 ﹙西班牙 小卡洛斯·塞恩斯邁凱倫2020年
奧地利賽道
(有減速彎) (1977年–1995年)
長度5.941千米(3.692英里)
彎道18
比賽單圈記錄1:23.357 ﹙巴西 尼爾森·皮奎威廉斯FW11B,1987年
奧地利賽道
(原始) (1969年–1976年)
長度5.911千米(3.673英里)
彎道16
比賽單圈記錄1:34.850 ﹙奧地利 尼基·勞達法拉利 312T,1975年
網站www.projekt-spielberg.com/de/der-spielberg/red-bull-ring

紅牛賽道(英語:Red Bull Ring),中文又作紅牛環賽道,是位於奧地利施泰爾斯皮爾堡的一條賽道。這條賽道建立初為奧地利賽道(英語:Österreichring)並從1970年英語1970 Formula One season1987年英語1987 Formula One season連續18年舉辦一級方程式奧地利大獎賽。在這之後,經過重建、縮短並且重新命名為A1賽道(英語:A1-Ring),從1997年英語1997 Formula One season2003年再次舉辦奧地利大獎賽。當一級方程式要再回歸這條賽道時,提出了一個擴大賽道佈局的計畫。賽道的部分被拆除,其中包括維修站及主看台,但是工程停擺,賽道依然數年無法使用,一直到紅牛迪特利希·馬特希茨買下並且重建,重新命名為紅牛賽道並於2011年5月15日重啟使用[1],之後便舉辦一季的2011年德國房車賽[2][3]2011年二級方程式冠軍賽英語2011 FIA Formula Two Championship season,而一級方程式將會於2014年賽季重返。 舊的奧地利賽道常被指其位於較廣為人知的策爾特韋格,但是這條賽道從未經過移址,儘是修改過而已。此外,策爾特韋格機場賽道只舉辦過唯一的1964年奧地利大獎賽,因此得知了這個名字。

因應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的影響,2020年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的賽歷做出大幅更改,紅牛賽道進行了兩場大獎賽。

原始賽道

[編輯]
「在策爾特韋格,沿著長直道到博世彎,賽車發出1400馬力並且不停地推進 – 你會感覺自己就在坐在火箭裏頭一般。」
加赫特·貝加(說於2007年)在他於1986年參賽一級方程式駕駛貝納通-寶馬[4]
1977年至1995年包含Hella-Licht彎的奧地利賽道佈局。這條灰色的Vost-Hugel彎角,是用於這條賽道1969年至1976年的原始配置。

建於1969年,用以取代平淡且顛頗的策爾特韋格機場賽道,奧地利賽道坐落於施蒂里亞山,這是條壯觀、風景秀麗且獨特的賽道。這是一條高速的賽道,彎道速度非常快,在5速變速箱不低於3檔、6速變速箱不低於4檔,且在一圈中能夠明顯的感覺到賽道高度的變化。如同大部分的高度賽道,這條賽道對引擎有著極大的考驗,相對的輪胎更是一個艱難的議題,因為賽道速度始終如此的快。許多人認為奧地利賽道十分危險,特別是在博世彎(Bosch Kurve),一個幾乎沒有緩衝區的180度的下坡右彎,尤其是在1986年排位賽中,渦輪增壓器將一級方程式賽車的引擎動力推至1,400制動馬力以上(1,044千瓦;1,419公制馬力),賽車的時速更是超過320公里(200英里)。還有些棘手的彎角,像是全速180英里的Voest-Hugel彎,緊接著是150英里的Sebring-Auspuff Kurve彎(這個彎多年來有著許多名稱,像是Dr. Tiroch彎和Glatz Kurve彎等)右彎後便是一條長直道接向博世彎。

A1賽道

[編輯]
重新設計的賽道佈局(黑色),使用於1996年至2003年期間

奧地利賽道的安全性議題在1990年代中期漸漸浮出水面,並在1995年至1996年,在同一個地點經過赫爾曼·提爾克完全地重建。它的長度從5.942公里(3.692英里)縮短至4.326公里(2.688英里),以及高速彎角由三個棘手的右彎所取代,為的是創造出更多的超車機會。它的三條長直道還有彎道的內部妥善的安排。

因為大部分的工程款項是由手機供應商A1英語Mobilkom_Austria支付,所以這條賽道重新命名為A1賽道。接著於1997年至2003年間著手舉辦7場一級方程式奧地利大獎賽,還有幾場的德國房車賽,以及1996年和1997年舉辦奧地利摩托車比賽。

重建

[編輯]
擬議的2005年紅牛賽道西環擴建

看臺和維修站在2004年被拆除,使得這條賽道無法再給任何賽車運動使用。 在2004年底和2005年初,賽道的擁有者紅牛急切的商討是否要另尋地點,或者是在這條賽道回歸賽車運動。有個賽道擴展方案提出使用舊奧地利賽道。2005年1月,賽車運動的回歸似乎比以往更不可能了,因為迪特利希·馬特希茨公開宣布他並沒有意圖浪費錢在一個赤字的賽道上。

2006年奧地利賽車手亞歷山大·伍爾茨聲稱他將會買下賽道並且重新修復,但是這個打算始終沒有實現。

整個2005年不斷有推測紅牛車隊翻新了賽道將它做為測試賽道。

2007年指出紅牛KTM福斯汽車麥格納研議新奧地利賽道(neuer Österreichring),但在福斯汽車退出後宣告失敗[5]

之後在2008年,紅牛開始700萬歐元的賽道重建工程,德國房車賽首席認為賽道將於2009年重返[6]

2010年9月,2011年德國房車賽被確認將會主辦於現在已知的紅牛賽道[2][3]

2010年11月,二級方程式宣布2011年二級方程式錦標賽第六場比賽將會舉行於紅牛賽道。

賽道於2011年5月15日至16日重新開幕,舉行一場特別的活動,包括展示各個紅牛贊助的隊伍,像是紅牛車隊國際汽車聯盟一級方程式老爺車錦標賽應邀為頭條賽事,吸引自從3公升時期所有的一級方程式賽車出席。

2012年12月,紅牛國際汽車聯盟聯繫,表示能夠在延期的美國大獎賽後安插一場大獎賽[7]

2013年7月,紅牛宣布奧地利大獎賽將會重返於2014年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這個消息於2013年12月4日公布2014年一級方程式賽歷時被證實,奧地利大獎賽將於2014年6月22日舉行[8]

2021年11月,紅牛賽道開始進行改造,於原有二號彎道新增一組減速彎,並於2022年3月完成。世界摩托車錦標賽將以此佈局舉辦奧地利大獎賽。

相關條目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英文)VETTEL, LAUDA & MARKO ON THE RED BULL RING. redbull.com (redbull.com). 5 May 2011 [7 April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06). 
  2. ^ 2.0 2.1 (英文)Beer, Matt. Austria back on DTM schedule in '11. Autosport.com (Autosport.com). 29 September 2010 [7 April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09). 
  3. ^ 3.0 3.1 (德文)Der DTM-Kalender 2011 – Spannung in sechs Nationen. DTM (DTM). 1 January 2011 [7 April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10月22日). 
  4. ^ van de Burgt, Andrew (ed.). Photo Finish: The Story Behind the Picture – 1986: Austrian Grand Prix. Autosport. December 2007, 190 (12): p.102. 
  5. ^ (德文)NACH VW-AUS. ORF.at (ORF.at). 11 July 2007 [7 April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25). 
  6. ^ (英文)English, Steven. DTM considering return to Austria. Autosport.com (Autosport.com). 17 April 2008 [7 April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17). 
  7. ^ (英文)Benson, Andrew. Red Bull offers own track for Austrian GP return in 2013. bbc.co.uk (BBC). 9 December 2012 [11 December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20). 
  8. ^ (英文)2014 FIA Formula One World Championship® Race Calendar. FIA. [March 25,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18).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