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鎮海區 (寧波市)

這是一篇優良條目,請按此取得更多資訊。
座標29°57′17.316″N 121°42′34.596″E / 29.95481000°N 121.70961000°E / 29.95481000; 121.70961000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鎮海區
市轄區
從上到下: 招寶山 鎮海港區 安遠炮台、寧波幫博物館 鎮海老城區鳥瞰
從上到下:
招寶山
鎮海港區
安遠炮台寧波幫博物館
鎮海老城區鳥瞰
鎮海區的地理位置
鎮海區的地理位置
浙江省寧波市的地理位置
浙江省寧波市的地理位置
坐標:29°57′17.316″N 121°42′34.596″E / 29.95481000°N 121.70961000°E / 29.95481000; 121.70961000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隸屬行政區浙江省寧波市
政府駐地駱駝街道民和路569號
下級行政區
7
面積
 • 總計237.06 平方公里(91.53 平方英里)
人口2020年[1]
 • 常住531,830人
 • 密度2,243人/平方公里(5,810人/平方英里)
 • 城鎮480,042人
時區北京時間UTC+8
郵政編碼315200
電話區號574
行政區劃代碼330211
國內生產毛額(2016)¥753.7億
網站www.zh.gov.cn
鎮海區
正體字 鎮海
簡化字 镇海
Zhènhǎi
吳語 tsoenhe
Tsoenhe

鎮海區,古稱蛟川,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浙江省寧波市的一個市轄區,為寧波重要的工業區和港區。鎮海區位於寧波市域東面,寧紹平原東端,甬江下游,北與慈谿市相鄰,南隔甬江北侖區相望,西與江北區相接,東隔海與舟山市相望,全區陸域總面積為245.94平方千米,海域面積為123.46平方千米[2]

鎮海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越國五代時始建縣,1985年成為寧波市轄區[2]。歷史上,鎮海是寧波的海防門戶,曾經歷鴉片戰爭、中法戰爭、抗日戰爭等多次戰事[3],因而有「海天雄鎮」之稱。鎮海的航海與經商傳統濃厚[4]。鎮海商人是寧波商幫的重要一支,同時鎮海也是寧波商幫最大的聚居地,因而鎮海也有「商幫故里」的稱號[5]。甬江口有長久的通航歷史,鎮海港區是寧波舟山港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臨港工業是鎮海經濟中最重要的構成部分[6]

歷史

[編輯]

遠古至五代

[編輯]

今天鎮海區所在的區域在新石器時代即有人類活動。鄰近的甬江南岸小港橫山下曾發現人類居住痕跡。7000年前海侵時期,鎮海所處的平原多位於海平面以下,海退後成為鹽鹼沼澤,後經過多年圍墾,方才達到當下的面貌[7]

鎮海於春秋末被納入越國版圖。秦代因地處句章縣東端因而稱為句章東境。唐武德八年(公元625年),因所屬鄞州改為鄮縣,因而改稱鄮縣東境。元和四年(公元809年),鄮縣東境始設望海鎮,為鎮海建置之始。897年,望海鎮治城修建完畢,其中包含抵禦東海潮水的後海塘後梁開平三年(公元909年),吳越錢鏐因鎮海有漁鹽之利,於望海鎮築城,未幾改為定海縣,時轄清泉、靈緒、崇邱、金塘四鄉,為建縣之始。其中的清泉鄉位於今鎮海區境內[8]。五代中原的移民遷入定海縣,使得鎮海的人口有了較大幅度的增加[7]

鎮海的海防價值在這一時期也開始凸顯。132年(東漢陽嘉元年),為防範曾旌起義軍,浹口(今鎮海口)首設戍駐兵。這是鎮海海防的開始[9]

宋元時期

[編輯]

宋元時期,定海縣的規模進一步擴大。至1078年(宋神宗元豐元年),定海縣轄有清泉東鄉、清泉西鄉、靈緒鄉、崇邱鄉、靈岩鄉、泰邱鄉、海晏鄉7鄉,成為上縣。其中的清泉東鄉、清泉西鄉、靈緒鄉位於今鎮海區境內[10]。此時,鎮海成為寧波通往日本、韓國的必經之路,曾一度為兩浙路市舶司所在地。北宋時,一度大食古邏閣婆占城等地貿易,均須經由定海至明州進行。日本民船也曾數次因風浪進入甬江避險,獲得官府救助。利涉道頭一時成為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的碼頭,其所經營的定海江南渡一直延續至現代的鎮海渡[11]。鎮海的造船能力在此時也有較大的提升,能夠建造萬斛的大船,並出使高麗。以學者沈煥和鎮海學宮的建立為代表,鎮海的學術文化開始萌芽。鎮海的海防地位在這一時期進一步提高。1132年(宋高宗紹興二年),定海縣設立沿海制置司,成為中國最早的海軍衙門[12]。元世祖忽必烈派遣范文虎發動第二次元日戰爭,艦隊亦從定海縣啟航[8]

明清時期

[編輯]
清代建,民國重修的鎮海城牆後海塘

明代初年,昌國縣被併入定海縣,隸屬於明州府。明代海上貿易屢屢受到海禁興廢的影響,同時也受到倭寇活動的干擾。1523年(明嘉靖二年),日本使者宗設謙道宋素卿在寧波互相鬥殺,並攻定海城,是為寧波之亂。這一事件直接導致明州市舶司被廢,倭患愈演愈烈。嘉靖年間,浙江海盜王直等與倭寇串通,使得定海倭患日趨嚴重,沿海多地遭到劫掠。俞大猷盧鏜戚繼光等名將曾先後在鎮海抗擊倭寇,王直最終被殲滅。在此期間,盧鏜於招寶山巔建威遠城,今存。寶陀禪寺由普陀山遷至招寶山,寺院幾經興廢,延續至今[8]

1687年(清康熙二十六年),定海縣更名為鎮海縣,同時分原昌國縣地域建立新的定海縣。在此之前,由於南明清朝的戰爭,清政府曾遷舟山民眾至定海、鄞縣,泰邱、海晏等鄉亦受影響。直至鄭克塽降清,海禁方才廢弛。由於史上城塘屢屢為風災所廢,1751年冬,知縣王夢弼主事,改建後海塘為夾層石塘,今存。這一時期,鎮海的商業和貿易有了較大的進步,漁民在寧波雙街(今江廈街)成立了全國最早的漁業團體組織南蒲公所。南門外也建立了最初的稅關以管理對外貿易。隨着寧波商幫的興起,以桕墅方家為代表的鎮海籍商人開始嶄露頭角[4]。鎮海的教育也有了較大發展,義學、書院紛紛出現[8]

近代(1840-1949年)

[編輯]
安遠炮台舊址復建的火炮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1841年10月,鎮海被攻占,直至1842年10月11日,英人方才退兵。此後,鎮海又於1861年被太平軍占領。在中法戰爭中,1885年,鎮海守軍取得鎮海之戰的勝利。鎮海的近代化從這一時期開始。1865年,七里嶼燈塔建成,為遠東最早的現代燈塔之一,經過多次改造,至今保存。此後的1880年,鎮海出現近代醫院,1890年出現輪船碼頭,1896年出現郵政局,1901年出現近代學堂[8]。寧波商幫中的鎮海籍商人在此時開始登陸上海,成為多個行業中的翹楚[13]

中華民國成立後,鎮海的政治局勢曾因為軍閥混戰、清黨等事件而一度動盪,颱風等自然災害也曾在鎮海多次造成饑荒。但鎮海的近代化在此時進一步推進,工廠、輪船碼頭、公路、鐵路紛紛建成,現代學校、醫院、消防局等公共設施也在這一時期紛紛建立。在此之中,縣立中學(今鎮海中學)、慈鎮鄞公路(今329國道)等設施存留至今。但1937年後,隨着抗日戰爭爆發,為防禦日軍進攻,原先建成的鐵路、公路等設施不得不拆除[8]。儘管1940年7月,鎮海守軍在紹興等處軍隊的支援下取得「七·一七」抗戰的勝利,但仍在1941年寧紹戰役中被日軍占領[3]。在日軍占領期間,中國國民黨領導的鎮海縣獨立中隊與定象保安總隊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浙東縱隊三支隊對日軍進行游擊作戰,直至1945年8月日本投降。但此後,國共之間在鎮海旋即發生衝突,直至1949年5月2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占領鎮海[8]

現代(1949年-今)

[編輯]
2010年的鎮海城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鎮海所轄區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原慈谿縣的駱駝鎮和河頭等鄉被劃入鎮海縣境內,而原屬鎮海的雁門、龍山等鄉鎮被劃入慈谿縣。1984年1月27日,鎮海部分區域設立寧波市濱海區,並於1985年7月1日正式將鎮海縣行政區域以甬江為界,分為鎮海區和新的濱海區(即今北侖區)兩部分,鎮海從此成為寧波市轄區[8]

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前,鎮海經歷了一系列的政治運動。反右大躍進等政治運動接連不斷,直至文化大革命的動亂。但與此同時,鎮海的基礎教育體系、農田水利和公路網基本形成並大多使用至今。1974年,當時的國家計劃委員會先後批准建設鎮海港區(今屬寧波港)、鎮海煉油廠(今鎮海煉化)、鎮海發電廠和清水浦漁業基地,時稱「四大工程」,鎮海的工業化從此提速。改革開放後,鎮海的經濟體制開始放開,鄉鎮經濟逐漸成為鎮海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鎮海經濟開始快速增長。而與此同時,寧波商幫中的鎮海籍人士開始資助家鄉建設,捐建學校、醫院等設施[8]。進入21世紀,鎮海成為寧波的工業重鎮和浙江省大工程單位最集中的大工業基地[14]。但與此同時,經濟發展與環境、民生的協調也成為鎮海亟需面對的課題[15]

地理

[編輯]

鎮海區境位於浙江省東北部,寧紹平原東端,東經121º27'至121º46',北緯29º53'至30º06'之間。轄區南面以甬江中心線與北侖區為界,西靠江北區,東瀕灰鱉洋,北接慈谿市,區境西北-東南長約23公里,東北-西南寬約13公里,陸地面積245.94平方千米,海域面積161.74平方千米,海岸線總長22.21千米。全區有平原22.94萬畝,山地5.43萬畝,水面3.79萬畝,呈現「一水二山七分地」的格局[16]

地質地貌

[編輯]
招寶山

鎮海區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北部為丘陵,南部為江海平原[2]。西北部丘陵為四明山余脈,自西向東進入區境,並於澥浦鎮東端入海,形成島嶼,山丘海拔在100至400米之間。平原則主要有分布於貴駟–臨江一線以西的濱海湖沼平原和東面的濱海海積平原,此外還有小片位於甬江凸岸和入海口的沖海積平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對鎮海海岸線進行了多次圍墾,使得海岸線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原先孤懸海外的外游山成為半島,而沿海的鎮北灘涂岸線也得以向東延伸,成為工業和港區用地[17]

地質上,鎮海地處華南加里東褶皺系東北域和燕山運動火山活動帶東北。表層地層則為侏羅紀第四紀時期。侏羅紀地層露於澥浦鎮附近,第四紀地層在境內普遍存在。境內岩石則屬於弱鹼質–鈣鹼質岩系和鋁過飽和系列,多為火山岩、火山侵入岩、侵入岩和混合花崗岩。區內含多種礦產,但大多數為礦點,僅有泥炭石膏石英岩有利用價值。境內北部為昌化–定海斷裂帶,招寶山東西兩側則為活動斷裂帶。地震較少,除明代有災害記錄外,並無地震破壞記載[17]

水文

[編輯]
甬江入海口

灰鱉洋海域位於區境東北,北起火山列島,南至金塘水道,面積1200平方公里,其中區境內165平方公里。灰鱉洋水深在5到10米,潮汐為不規則半日潮,漲潮向西,落潮向東,潮差2米。該海域為寧波向上海、舟山的重要航行水域。甬江是鎮海區內最大的河流,為奉化江姚江在寧波三江口交匯而成,在區境南界經過,向東注入灰鱉洋,區境內共長16公里。甬江形成於6000年前海退之時,距今4000年時基本形成現在的入海口。其潮汐為不規則半日潮,潮差1.75米。1975年大小游山海堤建成後,甬江潮量有所減小,導致河道泥沙淤積,需要整治[18]

鎮海區境內河網密布,多屬於姚江水系東部,洪澇由澥浦大閘、張監碶入海,泄洪十分便利。鎮海境內有河道43條,集水面積216.05平方公里。前大河中大河等河流溝通姚江和浙東運河,曾是重要的航運通道[17]。區境內有中型水庫一座,為十字路水庫。水庫建成於1988年,集水面積10.4平方公里,總庫容23000萬立方米,正常庫容2030萬立方米,為鎮海區和寧波市江北區供水。同時,水庫也作為九龍湖旅遊區開放[19]。儘管鎮海境內河流眾多,但鎮海的人均和畝均水資源擁有量仍然低於全國平均水平[17]

氣候

[編輯]

鎮海區的氣候可歸為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四季分明,溫和濕潤,降水充沛。但受到季風強弱變化的影響,鎮海氣候的年際變化較大。此外,鎮海也時常受到颱風、暴雨、乾旱等極端氣象災害的影響[17]

鎮海的春季盛行偏東風,冷暖空氣交替導致氣溫反覆變化。入夏時則有梅雨,降雨較為集中,歷史平均入梅日期為6月13日,出梅日期為7月8日。梅雨季節空氣潮濕,易導致衣物、食物易滋生黴菌,故又稱為「霉季」。出梅後天氣受到副熱帶高壓控制,天氣晴熱乾旱。8月中旬進入夏末,開始受到颱風影響,此時多出現一年中最大的過程雨量。秋季氣溫開始緩慢下降,晝夜溫差開始加大,歷史平均初霜日為11月23日。此後進入冬季,冷空氣活動頻繁,氣候乾燥寒冷,部分年份有降雪[17]

土壤植被

[編輯]

鎮海的土壤分布於低山丘陵、濱海平原和水網平原3種地帶。低山丘陵土質為垂直排列,從表層開始依次為水稻土、紅壤、黃壤,土質多呈酸性,土體多為紅黃色,沙石摻雜較多,缺乏磷、鉀等元素,保水、保肥性能較差。濱海平原土壤為帶狀排列,從海至陸地分別為鹽土、潮土、水稻土。土質偏鹼性,粘性、僵性較重,富含硼、鎂、鈣等元素,但明顯缺乏磷元素。水網平原夾在低山丘陵和濱海平原之間,土壤類型以水稻土為主,部分地域存在潮土,土質偏酸性,有機質含量較高,而有效磷含量較低[17]

鎮海區境內的植被主要為次生植被,而原始植被在歷代砍伐下幾乎絕跡。分布在沿海灘涂的主要為草本植被,以蘆葦為主,灘涂還包含三棱藨草鹽田鹼蓬小飛蓬等植物。沿海丘陵針葉林和沿海丘陵闊葉林分布於招寶山等沿海丘陵,主要針葉林有馬尾松黑松杉木,闊葉林有石櫟青岡苦櫧等,此外柳杉金錢松等溫性針葉林也有少量分布。沿海平原多竹林植被,有香樟木荷、杉木、毛竹等植物,特產紅哺雞竹[20]

生態環境

[編輯]
寧波化工區內的煙霧

20世紀70年代,包含鎮海煉化、鎮海港區在內的「四大工程」落戶鎮海,因這些工程能帶動當地經濟發展,解決就業問題而受到了居民的歡迎。但隨着環境問題的凸顯,居民的態度開始轉變,鎮海區政府也不得不將解決環境問題作為重要的任務[21]

鎮海的主要污染物為化工污染和粉塵污染[21]。由於寧波石化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鎮海區境內,全區有近200家化工類企業,因而化工污染長期困擾着鎮海。開發區成立以來,曾發生多起工廠因泄漏或偷排廢氣導致周邊空氣、水源遭到污染的事件,受到媒體關注[22][23]。鎮海靠灰鱉洋的鎮北灘涂也因工廠排放工業廢水,導致泥螺黃蛤等生物在20世紀80年代中旬即告絕跡[17]。由於鎮海港煤碼頭是中國「北煤南運」的重要中轉基地,因而煤塵污染也是鎮海空氣污染的重要組成部分,多年來嚴重影響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健康[24]。此外,部分技術落後的小型有色金屬、電鍍、酸洗工廠也時常污染鎮海的內河,威脅居民健康[25]。有研究顯示,鎮海區2007年至2009年的癌症死亡率有顯著的提高[26]。當地政府也曾嘗試通過建立更為精細的環境監測體系和與居民的溝通機制[27]

行政與區劃

[編輯]

鎮海區於1985年成為寧波市下轄的一個市轄區,其政治體制與中國大陸其他市轄區政府基本相同。鎮海區人民政府成立於1985年11月,以原鎮海縣政府機構重組產生,行使鎮海區境內的行政職能。中國共產黨是鎮海區唯一的執政黨,中國共產黨寧波市鎮海區委員會(中共鎮海區委)成立於1985年9月,對區內重大決策有決定權,實際權力大於鎮海區政府[16]。至2016年底,中共鎮海區區委書記為林雅蓮,鎮海區人民政府區長為魏祖民[28]

鎮海區1985年建區時設城關、俞范、貴駟、莊市、駱駝、澥浦6個建制鎮,臨江、河頭、長石、汶溪4個鄉。1992年鄉鎮合併後,改為城關鎮、駱駝鎮、莊市鎮、貴駟鎮、澥浦鎮、河頭鄉5鎮1鄉。至2015年,鎮海區下轄5個街道、2個鎮,共含29個社區,60個行政村。5個街道為招寶山街道、蛟川街道、莊市街道、駱駝街道、貴駟街道,2個鎮為澥浦鎮、九龍湖鎮[29]。其中,貴駟街道由寧波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代管[30]。除街道鄉鎮外,鎮海區還擁有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寧波石化經濟技術開發區,其黨政一把手由鎮海區黨政一把手兼任[31]

鎮海區行政區劃圖如下,數據為2015年[29][32]

地圖 區劃名稱 面積(平方千米) 人口 郵政編碼 行政區劃代碼 村級區劃數 治所
招寶山街道 21.71 6.69萬 315200 330211001 10社區 勝利路200號
蛟川街道 40.06 4.17萬 315212 330211002 8社區,12行政村 鎮寧東路818號
駱駝街道 30.25 3.21萬 315202 330211003 4社區,13行政村 汶駱路86號
莊市街道 25.13 2.65萬 315201 330211004 4社區,9行政村 兆龍路769號
貴駟街道 16.39 1.43萬 315206 330211005 1社區,7行政村 貴安路8號
澥浦鎮 41.26 2.17萬 315203 330211100 1社區,8行政村 興建西路428號
九龍湖鎮 65.3 2.25萬 315205 330211101 1社區,11行政村 九龍東路1號

區域規劃

[編輯]

鎮海設區之後,城區主要以老城(招寶山街道)為中心發展。但進入21世紀後,寧波開始推進快速城市化和工業化,並於2004年通過了《寧波市城市總體規劃》。在這一規劃中,鎮海區所轄區域西南部分屬於三江片,東部屬於鎮海片。根據這一規劃,寧波市規劃局編制了《寧波市鎮海區分區規劃》,將鎮海區分為6個片區。其中,區境東部的鎮海片包含老城次分區、濱海產業次分區和澥浦次分區,區境西南的三江片包含鎮海新城南區次分區、鎮海新城北區次分區和機電工業次分區三部分[33]

在這6個分區中,老城次分區承擔居住、商貿、辦公功能,同時承擔港口物流、老城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功能。濱海產業次分區利用現有工業設施,發展大型臨港工業和國家級石化基地,同時利用海鐵聯運形成物流樞紐港。澥浦次分區承擔生活居住功能,工業用地與居住用地相互獨立。鎮海新城南區次分區為寧波高教園區(北區)組成部分,承擔教育、科研、居住等功能。鎮海新城北區次分區規劃為鎮海區未來的行政中心和寧波北部商貿商務中心,融合居住區和開發建設區,同時結合軌道交通和鐵路建設綜合交通樞紐。機電工業次分區則規劃為生態型工業園區[33]

經濟

[編輯]

鎮海的經濟較為發達,2015年國內生產總值為753.72億元人民幣,人均GDP達到31.63萬元人民幣。農業和漁業占到鎮海產值的0.9%,工業占到71.6%,商業、服務業占到27.5%[34]

工業

[編輯]
鎮海煉化正門

鎮海的現代工業起步較晚。1917年、1922年,鎮海縣城西門外和招寶山南麓曾經分別創辦發電廠,但不久均停辦。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相當長一段時間,鎮海的工業都處於停滯階段。直至1974年,隨着鎮海煉化鎮海發電廠的相繼建設,鎮海方才逐步擺脫工業落後的局面,成為寧波的工業重鎮[35]。在2004年制定的《寧波市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中,鎮海亦規劃為近海物資中轉基地和大型臨港工業區[36]

鎮海的工業包含機電、化工、能源、輕工等領域,並形成了若干產業區域。鎮海經濟開發區位於蛟川街道,主要工業門類為機械、電子信息和物流。駱駝機電園區位於駱駝街道,主要發展機電產業。位於蛟川街道和澥浦鎮寧波石化經濟技術開發區則是一片以煉油、乙烯為支撐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擁有鎮海煉化、LG甬興、阿克蘇諾貝爾等大型化工企業和鎮海國家石油儲備基地,是長三角重要的重化工基地[37],但其帶來的環境問題亦不容小覷。

農業與漁業

[編輯]
一艘停靠在甬江北岸的漁船

唐代時,鎮海境內即有桑麻記載。至清代乾隆年間,已有「邑地肥衍,五穀蕃滋,山村水鄉,兼饒雜植」之說。鎮海的農業生產多以糧、棉、油、畜和商品蔬菜種植為主。主要種植的糧食作物為水稻油菜—水稻—水稻三熟制種植格局較為普遍,曾有的雙季間作稻已經停止種植。濱海區域多種植棉花,始於晚清,近來多實行棉—糧(蠶豆大麥)、棉—草(苜蓿)間作。此外,大麥、小麥番薯等作物也有所種植[38]。進入21世紀,鎮海逐漸形成現代農牧產業帶、高壓走廊經濟生態帶、沿山環庫林果帶、近郊特色農業帶等多個農業區塊和觀光農業、生態農業等多種新型農業經濟模式[39]

鎮海海洋捕撈業有近千年歷史,澥浦漁民曾一度形成南北兩幫,傳統漁場範圍北至渤海,南至舟山漁場,後由於戰亂等原因,漁場萎縮,從業者減少。鎮海西北的灰鱉洋在鎮海境內的部分約為165平方公里,主要出產魚類為鰳魚鯧魚馬鮫魚鮸魚鯔魚,另有海蜇和蝦、蟹出產。歷史上曾有大黃魚,但由於洄遊方向改變,現已不多見。20世紀70年代以後,鎮海的漁業資源有了較大的衰退,主要經濟魚種產量大幅下降,但梅童魚鯔魚蝦潺梭子蟹等的產量卻有所提高[38]

商業

[編輯]

鎮海區歷史上是寧波商幫最大的聚居地,具有濃厚的商業傳統。但長期以來,鎮海未能形成集中的商貿區域,商業布局仍停留在傳統的臨街商鋪,提供的商品也主要是生活必需品,無法與寧波市中心的商業區相競爭。2010年前後,鎮海開始在老城和新城規劃建設商業廣場。在此之中,2009年建成的招寶廣場成為鎮海第一家大型商業廣場。此後,老城的南熏別院、鼓樓廣場和新城的銀億海尚廣場等大型商業廣場相繼建成投用[40]。與此同時,歐尚華潤萬家等大型超市開始布局鎮海,與本土的三江購物俱樂部、加貝超市等大型超市展開競爭,促使本土超市改善服務質量,一定程度上也改善了鎮海的消費環境[41]

依託港口,鎮海區境內有多家專業市場。截止2013年年底,鎮海區境內各類市場共44個,其中的鎮海液體化工產品市場和寧波鎮海大宗生產資料交易中心兩家市場被中國社會科學院列入2013年度中國商品交易市場百強[42]

金融

[編輯]

鎮海區境內有十餘家商業銀行開設的支行。其中包括五大國有商業銀行,平安銀行等多家股份制商業銀行[43]寧波銀行等數家城市商業銀行[44]。與此同時,鎮海也擁有本土銀行鎮海農商銀行,為鎮海區農村信用合作聯社改制而成,是浙江省地第一家由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直接改制的農商銀行[45]。同時,寧波鎮海中銀富登村鎮銀行是浙江省首家中外合資村鎮銀行,由中國銀行與新加坡淡馬錫富登金融控股合資創辦[46]。針對鎮海小微企業和個體經濟發達的現狀,各家銀行在信貸方面給予了一定的扶持政策,以解決融資方面的難題[47]

文化

[編輯]

飲食

[編輯]

鎮海區居民的主食為米飯,菜餚俗稱「下飯」,主要的蔬菜為油菜莙薘菜薺菜芹菜等,雪裡蕻(咸齏)為常見配菜,有「三日不吃咸齏湯,腳骨有點酸汪汪」之說。菜蕻干、醃冬瓜、莧菜股為當地特色蔬菜。除蔬菜外還常有海鮮,黃魚帶魚鯧魚彈塗魚烏賊等海鮮及干製品也常作為菜餚。民間傳統,就餐以吃米飯為主,有「下飯嘸告飯吃飽」[注 1]之說,但這一習慣已有所改變[48]。民間喜飲熱黃酒,請客吃飯時常常勸酒。餐間食用點心,有年糕、麻糍、湯圓、圓子、金團、米饅頭、灰汁團等米食和大餅、油條等麵食。歷史上曾一度缺乏水果,當地特產的金柑橘子多作為祭品。20世紀80年代起,隨着水果產量的增加和居民對生活質量的追求,水果在日常食物中的比例有了較大增加[49]

民風民俗

[編輯]

鎮海民風多有互幫互助之風,傳統鄰里平日互贈禮品,一時有難則醵錢相助。出門在外,則同鄉互相幫扶,因而歷史上鎮海人往往成為寧波幫的中堅。同時,傳統的鎮海人有闖蕩天下的民風,因而在外經商、務工多有成就。與此同時,鎮海民風崇尚儉樸,崇尚「無工不富,無商不活」,從小教育孩童愛惜糧食,同時不捨得丟棄剩菜剩飯,舊衣褲在無法穿着後多作鞋底或拖帚,有「做人家」之說[49]

鎮海的節令風俗總體上與中國其他地區類似,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立夏端午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日較受重視,民間佛教信仰普遍,亦有禮佛風俗。舊時大年初一不開火,不動刀剪,為器物放假一天。初二起出門拜歲。元宵節除張燈之外,也有吃菜湯果、圓子、丫頭羹的風俗。鎮海人重視清明,遊子多歸家掃墓,同時有「做清明羹飯」之俗。立夏時有煮豇豆糯米飯、焐茶葉蛋作為立夏飯、立夏蛋,同時吃三四寸長小筍(稱「腳骨筍」)的風俗。端午則有插艾、吃粽子、女婿送節禮的風俗。中秋與寧波其他區縣一樣,有過八月十六的風俗,傳統上有聚吃湯果、月餅的習俗。重陽時則有做米饅頭,組織郊遊等活動。此外,招寶山上寶陀寺供奉不肯去觀音,因而有每年農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三次禮佛活動[49],常常出現數萬人夜登招寶山祭拜觀音的情形[50]

方言

[編輯]

鎮海通行的方言為鎮海話,為吳語太湖片甬江小片方言,由34個聲母和50個韻母構成。由於鎮海建置於五代,因而鎮海話的聲母系統中保留了大多數中古聲母和塞擦音。同時,隨着時間的演變,鎮海話的韻母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不同的變化途徑在寧波話(市中心方言)和鎮海話之間形成了細微的差異,語言上更加接近古音。但由於歷史上鎮海長期為寧波轄縣,兩地居民來往頻繁,因而鎮海話與寧波話仍十分接近。語法上,與甬江小片其他方言相同,鎮海話也有賓語前置和重疊詞現象。自從1949年以來,由於普通話教育的推廣和外來人口的增加,鎮海的不少年輕人已經無法使用鎮海話[51]。為此,鎮海區檔案部門開展了對鎮海話的建檔工作[52],而區內部分學校也開展了鎮海話的教育[53]

古蹟

[編輯]
威遠城,鎮海口海防遺址組成部分

截至2023年,鎮海擁有7處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鎮海口海防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築年代從明代直至民國,是鎮海口[注 2]在抗倭、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抗日戰爭中存留下來的遺蹟,也是中國保存較為完好的海防遺址,在鎮海區境內有威遠城明清碑刻月城安遠炮台吳公紀功碑亭俞大猷生祠碑記泮池吳傑故居八個文物點被納入保護範圍[54]七里嶼燈塔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浙東沿海燈塔的組成部分,始建於1865年(清同治四年),為遠東最早的近代燈塔之一,對研究寧波港的歷史有較高價值[55]後海塘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建於1748年(清乾隆十三年),具有獨特的城塘合一的格局和夾層石塘的形制,在浙江省內較為罕見[56]。「奉憲勒石」碑是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寧波水利航運遺址碑的組成部分,是鎮海區境內唯一的航運水利碑,記載了當時寧波內河航運的管理章程,反映了航線的組成以及浙東運河京杭運河之間的聯繫[57]葉氏義莊包玉剛故居是與寧波商幫相關的兩處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前者是上海「五金大王」葉澄衷之子創建的義學,後者則是「世界船王」包玉剛的舊居[58]朱楓故居是中國共產黨對台情報人員朱楓的故居[59]。此外,鎮海還擁有邵逸夫故居等多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及鎮海鼓樓等多處區級文物保護單位[60][61]

社會

[編輯]

人口

[編輯]
鎮海常住人口增長,虛線表示設區的1985年,之前僅有鎮海縣數據

原鎮海縣境域內的人口統計始於1227年(宋寶慶三年),當時縣域內共有56492人。明宣德至天順年間,人口約有4.3萬人,成化年間恢復到60207人。此後,由於倭寇不斷入侵,戰亂頻繁,人口在3萬至3.8萬之間波動。清代康熙年間以後,在稅收等政策的鼓勵下,鎮海人口出生率有了較大提高,至雍正年間人口已達到先前的2倍以上。1910年,鎮海縣人口總數為320702人。至20世紀40年代,由於抗日戰爭,人口流散,縣內人口下降了19.5%,城區人口更流失了將近70%。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由於戶籍和生育政策等原因,人口增長迅猛,1949年至1985年增長了75%。除出生外,20世紀70年代隨「四大工程」遷入的人口也占到了一定的比重[62]。鎮海區與北侖區劃江而治之後,由於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人口自然增長率較低[34],此時遷入人口成為鎮海人口增長的主要因素。至2020年11月,鎮海區常住人口達到51萬人[63]

2005年,鎮海區常住人口為22萬人,而登記外來務工人員則達到了19萬人,實際人口則遠超這一數字。鎮海外來人口多來自浙西以及省外的安徽、四川等省區,所從事的行業大多為勞動密集型產業,且福利待遇、勞動保障等條件相對較低。但因所獲報酬遠高於家鄉,因而鎮海外來務工人員仍然絡繹不絕。進入21世紀以來,鎮海區政府在流動人口管理和服務方面進行了一定的投入,然而多數用工企業卻並未在提高外來務工人員待遇方面有所作為,這也導致外來務工人員對企業的認同感薄弱[21]

鎮海區的世居民族基本都是漢族,區內其他民族多為外地遷入。至2008年,鎮海共有非漢族戶籍人口800多人,包含26個民族,多為婚嫁和就業遷入,另有非漢族外來人口5000餘人[64]

根據寧波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顯示常住人口為510462人,全區按戶籍口徑統計的總戶數109378戶,人口270315人。全年人口出生率6.5‰,死亡率5.0‰,人口自然增長率1.5‰。全區女性初婚人數856人,二孩率39.5%。[65]

宗教

[編輯]
招寶山上元代摩崖石刻六字真言

鎮海區境內的宗教主要有佛教基督新教[64]

742年(唐天寶元年)高僧維實在達蓬山建立的佛跡院為鎮海境內首座佛寺。鎮海區境內的佛寺分布於城區(含招寶山)、區境西北山區和原官道兩側。招寶山有佛教場所的歷史可追溯到唐代,元代密宗所刻六字真言至今留存。而招寶山頂寶陀禪寺為時任總制胡宗憲為防止普陀山觀音塑像被倭寇損壞而遷來,招寶山觀音得以聞名,至今仍有每年定時參拜的習俗。區內西北山區為鎮海主要佛教群集地,曾先後建起寺庵32座,汶溪一帶山間舊時甚至有「西天佛國」之稱。而舊時官道兩旁及河橋梁堍頭寺庵則多設有跨路涼亭,供行人休憩[66]。至2008年,鎮海區境內有官方承認的佛教活動場所8處[64]

鎮海基督新教傳入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70年,最初傳入的教派為循道公會,此後浸禮會聖道公會基督徒公會等教派紛紛傳入[67]。鎮海城區三角地曾建有城區唯一的基督新教教堂,但因面積過小,在政府協調下搬遷至威海路[68]。至2008年,鎮海區境內有官方承認的基督教堂9處,經常參加宗教活動的基督教徒約2500人[64]

教育

[編輯]
鎮海中學校門

鎮海教育的發端可以追溯到1104年(宋崇寧三年)建立的鎮海縣學。明清兩代,鎮海建立了超過10所書院以及眾多的學塾,清末時近代學堂興起,至民國時期更有200餘所全日制小學建成。至21世紀初葉,鎮海已建立從學前教育到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直到成人教育的教育體系,並實現了從學前教育到高中教育的普及。至2016年,鎮海幼兒入園率達到100%,小學入學率100%,初中入學率100%,高中入學率99.3%,高考一本錄取率達43.4%[34]鎮海中學成為鎮海教育的品牌,先後成為浙江省第一所合格重點中學,全國百強中學和北京大學「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學校。與此同時,海外捐資辦學也成為鎮海教育注入了大量資金,興辦從學前教育到中等教育的各種教育設施,同時捐款設立各項獎學金。龍賽中學即為捐資建校的代表,由香港寧波商人包玉書捐建於1993年,2007年成為浙江省一級重點中學[69]。除公辦教育外,鎮海的民辦教育也在21世紀初的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70]

權利意識

[編輯]

進入21世紀,鎮海曾有的由「文革」等政治因素造成的輕忽個人生命的觀點逐漸得到糾正。居民開始使用法律、輿論監督等工具維護自身權益。復退軍人、下崗工人、失地農民等社會弱勢群體開始為自身權益「尋求說法」,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鎮海各行政機構了解民意,加強服務意識[21]。除了個人權益外,鎮海的環境問題也成為鎮海居民維護自身權益的焦點。2002年5月16日至17日,鎮海後大街居民因兩家化工廠偷排有害氣體而上街遊行,堵塞交通,後污染問題得到解決[71]。2012年10月,鎮海發生由鎮海煉化1500萬噸煉油、120萬噸乙烯一體化項目擴建引發的大規模居民抗議事件並延及寧波中心城區,受到全國關注[72]

交通

[編輯]
鎮海對外交通圖

鎮海位於東海之濱,歷史上曾長期依靠水運。鎮海擁甬江口之利,港口航運歷史悠久,有「寧波外港,浙東門戶」之稱,對外貿易和交往頻繁。20世紀70年代以來,鎮海港得到重振,並成為寧波港重要的港區。20世紀80年代以來,鎮海區內公路運輸發展迅猛,並完全取代了內河運輸在鎮海交通中的地位。由於港口和臨港工業的發展,鐵路和管道運輸亦成為重要的貨物交通方式[11]

港航

[編輯]

鎮海海上航運歷史悠久,船隻在鎮海啟航的最早記錄可見於唐代。當時,明州(寧波)港位於寧波三江口,而鎮海作為其外港也隨之發達起來,多次有往來日本、高麗的航船停靠鎮海。北宋時,兩浙市舶司曾駐鎮海,往來高麗的使節也從鎮海登岸和放洋。到了清末,鎮海開始逐漸修築輪埠,最多時曾達到8座,後由於抗日戰爭而遭到破壞,至1949年時僅剩一座。此後直至20世紀70年代,雖然甬江北岸出現多座碼頭,但大都噸位不大。1973年9月,位於招寶山至游山一線的寧波港鎮海港區開建,鎮海開始成為寧波港的煤炭、礦石運輸基地[73]

鎮海的內河航運起自五代,至明代逐漸形成完整的內河航運網絡,並逐漸成為地方交通的主力。鎮海內河航運曾在民國時開始機械化,但到了20世紀70年代,鎮海內河航運逐漸被汽車運輸所取代[74]。但內河航運尚未完全推出歷史舞台,至2008年尚有7級航道兩條,9級航道兩條[11]

道路

[編輯]
寧波繞城高速公路蛟川出口

鎮海的公路建設始於20世紀30年代。1931年至1935年,先後建成慈谿至鎮海、鎮海縣城至駱駝、汶溪至駱駝的公路,並開通長途汽車服務。但這些公路大都毀於抗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這些公路得到重建,並成為各等級公路[74]。截至2010年,鎮海境內共有國道1條,省道1條,縣道13條,公路總里程326.1公里。其中,329國道為鎮海唯一一條國道,從澥浦嶺至常洪。320國道為鎮海唯一一條省道,從駱駝至鎮海,境內長12公里。此外,區內還建有風華路等多條等級公路[11]以及東外環路北外環路等多條其他道路,聯繫區內各地,並與寧波中心城區其他區域相連[75]

截至2012年,鎮海區境內共有過境高速公路2條。寧波繞城高速公路穿過鎮海區西南,聯通寧波市外圍區域,並與多條高速公路相連,通往全國各地,被稱為寧波的「金色環線」[76]。該高速公路在鎮海區範圍內設有九龍湖、沙河、蛟川、臨江4個出口,一處服務區。甬舟高速公路與繞城高速公路在蛟川樞紐交匯,並向東北經金塘大橋通往舟山市[77]。規劃中的杭紹甬高速公路也將經過鎮海[78]

鐵路和管道

[編輯]
洪鎮鐵路

鎮海沒有客運鐵路線,居民須前往位於海曙區寧波站乘坐客運列車前往全國各地。建於1979年的洪鎮鐵路為鎮海對外的貨運鐵路,起點為寧波市江北區境內的寧波北站(原洪塘鄉站),終點為鎮海港區內的鎮海站。線路為非電氣化單線鐵路,總長18.953公里,其中鎮海區內長度為13.439公里。貨物以小運轉方式運輸至洪塘編組站,並經由蕭甬鐵路向外發送。主要運輸的貨物包括煤炭、成品油、液體化工產品、鋼鐵和非金屬礦石等,2008年貨運量693.4萬噸。除主線外,洪鎮鐵路還設有一條支線,連接鎮海煉化[11]寧波鐵路樞紐北環線穿過鎮海區南部並跨越甬江,使寧波港鐵路集裝箱運輸通道得以打通[79]

管道運輸隨着鎮海的石油化工工業發展而逐漸建立。鎮海最早的管道建於1976年,為鎮海煉化至鎮海成品油碼頭的管道。此後逐漸建成鎮海煉化至北侖算山碼頭、杭州市蕭山區以及上海市金山區多條原油成品油運輸管道,以及鎮海煤碼頭至鎮海煉化的乙烯輸煤棧橋。至2010年,連接鎮海煉化的管道總長達到448.7公里。除此之外,寧波化工區也設有一條總長19.2公里的液體化工管廊帶,設計年運輸能力200萬噸,用以服務轄區企業,同時通過視頻監控等措施避免化學品「跑、冒、滴、漏」帶來污染[11]

公共交通

[編輯]
駛離五里牌站的2號線列車

鎮海的公共交通形式較為多樣,包含地鐵、公交車、城區出租車和公共自行車。

鎮海公交車的營運始於1979年4月,最早的線路為寧波汽車北站至鎮海。2000年1月,鎮海公交的原運營方鎮海公路運輸總公司併入寧波公交總公司,成為鎮海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寧波公交五公司)。此後,公交線路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截至2008年,鎮海共開通28條公交線路,運行里程650餘公里[11]

鎮海出租車服務始於1984年。1996年1月,為緩解出租車流向寧波中心城區導致鎮海城區打車難的問題,鎮海開始運營「城區小客」出租車服務並限定上客範圍為鎮海城區範圍[11]。這一服務為鎮海居民的出行提供了方便,但同時,隨着城市化的推進,城區小客的運營範圍過小,因而屢遭批評。2013年,鎮海區域出租車正式取代城區小客,上客範圍也擴大到鎮海全區[80]

停靠於甬江南岸的鎮海渡客輪

鎮海渡為寧波市範圍內僅存的大型客渡,為人員往返甬江兩岸提供方便。2008年,共有3艘渡輪服務於鎮海渡[11]。隨着私家車的普及,鎮海渡處於嚴重虧損的狀態,但仍為居民往返甬江兩岸重要的交通方式[81]。現已停航,停航時間不詳[82][83]

鎮海的公共自行車於2013年10月開通服務,用以解決公共交通「最後一公里」問題。鎮海公共自行車屬於寧波公共自行車系統,執行相同的收費和服務標準,可使用甬城通卡進行租賃,並享受1小時免費使用[84]

規劃中的寧波軌道交通將有三條地鐵線路服務鎮海。其中,2號線將穿過鎮海老城區併到達甬江南岸,3號線自北向南,服務鎮海新城,5號線穿過轄區西南的莊市街道[85]。2號線區內段(清水浦招寶山段)已於2022年全部建成通車[86]

軍事

[編輯]
招寶山南麓的鎮海口海防歷史紀念館

鎮海口是中國東南沿海的戰略重地,從東漢起即駐軍,歷來浙東凡有戰事,鎮海口屢有波及。公元400年,孫恩起義軍登陸浹口(即甬江口),此後攻至紹興地區,沿途攻陷句章、餘姚,後兵敗。明代抗擊倭寇時,俞大猷戚繼光等名將在鎮海指揮作戰,鎮海民眾曾修建俞大猷生祠以紀念。都督盧鏜於招寶山巔建威遠城,保存至今,並在此後多次戰爭中發揮作用[8]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1840年7月,英軍占領定海後進犯鎮海口,伊里布委屈求和,禁止民間抗英,英軍退去。此後,林則徐也層調職鎮海,籌辦防務,一個月後左遷伊犁。1841年9月,英軍再陷定海,10月10日鎮海陷落,清朝欽差大臣裕謙自殺殉國[87]中法戰爭時期,1885年(光緒十一年)2月12日,法軍將領孤拔率法艦7艘侵入大戢洋面。3月1日至3月20日,屢次進攻鎮海口,均被擊退。6月26日,法艦撤退,鎮海之戰取得勝利。抗日戰爭時期,1940年7月16日,日軍進攻鎮海,17日鎮海陷失。7月17日,國軍一九四師與十六師在甬江南岸梅墟、王家溪口一線與江北駱駝橋部署反擊,至21日收復鎮海縣城、招寶山、戚家山等處,史稱「七·一七」抗戰。直至1941年日軍發動寧紹戰役,甬江口方才陷落[3]

旅遊

[編輯]

鎮海區境內擁有多處自然、人文旅遊景觀。招寶山有「東南第一山」之譽,山中有明代從普陀山請來的「不肯去觀音」像及各種佛教遺蹟,也有包含歷代抗倭、抗英、抗法、抗日遺蹟的鎮海口海防遺址,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88]。九龍湖風景區則以十字路水庫為基礎,包含3平方公里水域、周邊生態農業旅遊和達蓬山上眾多的人文遺蹟,其定位為度假旅遊、會議旅遊和生態觀光旅遊[89]。莊市街道境內則有寧波幫文化旅遊區,其中包含展示寧波幫發展史和成就的寧波幫博物館,展示寧波幫形象的寧波幫文化公園,「世界船王」包玉剛故居,傳媒大亨邵逸夫的故居邵逸夫故居葉澄衷創辦,為多位鎮海籍寧波幫人士啟蒙之地的葉氏義莊[90]。位於澥浦鎮鄭氏十七房則是寧波幫中發源最早、綿延時間最長的商業家族澥浦鄭氏的族居,以建築群規模龐大,馬頭牆、旗杆林立,龍河水常年不干為其特色[91]

知名人物

[編輯]
寧波幫博物館內的掌印

鎮海是寧波商幫的重要發源地,同時也是寧波商幫最大的聚居地。從明代的十七房鄭氏家族開始,鎮海出現了葉氏、包氏、邵氏等眾多商幫家族。在此之中包括五金大王葉澄衷,影視大亨邵逸夫,世界船王包玉剛,中國日用化工工業奠基人方液仙等商界巨子[92]。除商界外,鎮海也在科技、文化界誕生了不少人才。鎮海擁有近20名鎮海區籍兩院院士[注 3],其中有細胞學泰斗貝時璋,核物理學家楊福家,計算機專家倪光南等人,涉及各個學科和領域。文化界的鎮海名人則有浙東學派晚期代表姚燮,近代文學家唐弢,中國電影先驅者張石川,科幻作家倪匡等人[93]。鎮海同時也是寧波的僑鄉,擁有上萬名僑胞(含港澳人士)。這些僑胞曾多次捐資幫助家鄉發展教育和福利事業,同時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各項事業奔走[92]

參見

[編輯]

注釋

[編輯]
  1. ^ 此為吳語,直譯為「(少吃)菜沒有關係,(但)飯要吃飽」。
  2. ^ 含甬江北岸的鎮海區和南岸的北侖區
  3. ^ 由於常見的鎮海籍兩院院士(29名)說法實為鎮海縣籍,而北侖籍院士總數為7名,故此處用虛指。

參考資料

[編輯]
  1. ^ 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22-07. ISBN 978-7-5037-9772-9. Wikidata Q130368174 (中文). 
  2. ^ 2.0 2.1 2.2 第一编 建置境域(征求意见稿). 镇海区志. 2013-03-30 [2013-07-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09). 
  3. ^ 3.0 3.1 3.2 第三十五卷 军事. 宁波市志. 中華書局. 1995. ISBN 978-7-101-01507-2. 
  4. ^ 4.0 4.1 宁波商帮中50多位镇海人. 鎮海區文化辦. 2005-05-27 [2014-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4). 
  5. ^ 镇海概况. 鎮海新聞網. 2009-09-29 [2014-03-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18). 
  6. ^ 王銘. 宁波市临港产业发展模式. 水運管理. 2007, (9). 
  7. ^ 7.0 7.1 朱兆祥. 序言. 镇海县志.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94. ISBN 7-5000-0425-7. 
  8. ^ 8.00 8.01 8.02 8.03 8.04 8.05 8.06 8.07 8.08 8.09 大事记. 镇海县志.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94. ISBN 7-5000-0425-7. 
  9. ^ 宁波大事记·汉. 寧波文化網. 2008-05-24 [2010-09-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1-28). 
  10. ^ 北仑历代诗词选简介. 寧波北侖地方志. [2014-0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6). 
  11. ^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镇海区志•交通篇(初稿). 鎮海區地方志辦公室. 2010-10-25 [2011-1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4). 
  12. ^ 熊燕軍,南宋沿海制置司考,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1月
  13. ^ 沈天祥. 宁波帮镇海籍人士特点分析. 鎮海新聞網. 2008-05-05 [2014-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4). 
  14. ^ 镇海概况 > 产业经济. 寧波市鎮海區人民政府. 2012-04-27 [2014-0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5). 
  15. ^ 刘奇在北仑镇海调研时强调举全市之力建设美丽宁波. 寧波日報. 2013-05-09 [2014-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4). 
  16. ^ 16.0 16.1 宁波市镇海区新志备稿. 镇海县志.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94. ISBN 7-5000-0425-7. 
  17. ^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第二编 自然环境. 镇海县志.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94. ISBN 7-5000-0425-7. 
  18. ^ 第二章 水系. 宁波市水利志. 中華書局. 2006-03. ISBN 7-101-05045-X. 
  19. ^ 第十五编 水利电力. 镇海县志.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94. ISBN 7-5000-0425-7. 
  20. ^ 镇海概况 > 自然环境. 寧波市鎮海區人民政府. [2014-03-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11). 
  21. ^ 21.0 21.1 21.2 21.3 镇海区志•民情民俗编. 鎮海史志. 2010-10-14 [2014-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4). 
  22. ^ 镇海妥善处置一起化学品泄漏事故. 寧波日報. 2007-10-09 [2012-10-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3). 
  23. ^ 300萬隻蜜蜂離奇集體死亡 死因待查. 蘋果日報. 2012-05-06 [2012-05-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6-30) (中文(繁體)). 
  24. ^ 浙江镇海部分煤码头停运 附近建筑玻璃曾厚积煤尘. 中國新聞網. 2013-12-27 [2014-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4). 
  25. ^ 宁波镇海澥浦一河流遭硫酸亚铁污染变黄. 寧波晚報. 2012-05-15 [2014-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4). 
  26. ^ 楊慶偉; 馮子俊; 房家安. 2007-2009年镇海区恶性肿瘤死亡情况与减寿分析. 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 2011-03. 
  27. ^ 孫大海 李陽育 李 軍. 镇海有效尝试政府和公众在焦点问题上如何沟通. 都市快報. 2006-11-22 [2010-1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22). 
  28. ^ 镇海召开全区领导干部大会 林雅莲任区委书记. 中國寧波網. 2016-11-18 [2016-1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15). 
  29. ^ 29.0 29.1 镇海区概况. 寧波市地名委員會. [2014-0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4). 
  30. ^ 贵驷街道委托管理仪式举行. 寧波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 2015-09-02 [2017-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23). 
  31. ^ 园区概况. 寧波石化經濟技術開發區. [2014-03-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4). 
  32. ^ 关于编发镇海区第三次经济普查行政区划代码的通知. 鎮海區統計局. 2013-10-18 [2014-0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4). 
  33. ^ 33.0 33.1 宁波市镇海区分区规划. 寧波市規劃局. 2008-03-11 [2014-03-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4). 
  34. ^ 34.0 34.1 34.2 2016年镇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鎮海區統計局. 2017-02-07 [2017-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30). 
  35. ^ 宁波大事记•中华人民共和国(1971年—1975年). 寧波文化網. 2008-05-24 [2010-09-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2). 
  36. ^ 寧波市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寧波市城市總體規劃(2006年—2020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審查同意後報請國務院審批,已批覆生效。
  37. ^ 经济社会. 鎮海新聞網. 2012-05-03 [2014-0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20). 
  38. ^ 38.0 38.1 第十二编 农业. 镇海县志.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94. ISBN 7-5000-0425-7. 
  39. ^ 都市农业. 寧波市鎮海區人民政府. 2012-04-27 [2014-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4). 
  40. ^ 镇海区七大商贸综合体将闪耀新城老城. 2010-06-21. [2014-03-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6-27). 
  41. ^ 交通与服务 哪家超市更胜一筹?——我区超市购物环境调查. 鎮海新聞網. 2012-12-18 [2014-03-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4). 
  42. ^ 区两专业市场跻身全国商品交易市场百强榜. 鎮海新聞網. 2013-12-04 [2014-03-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4). 
  43. ^ 深发展银行镇海支行试营业. 鎮海新聞網. 2012-01-11 [2014-03-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4). 
  44. ^ 宁波银行打造金融服务“升级版”. 今日鎮海. 2014-02-24 [2014-03-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4). 
  45. ^ 镇海农商银行开业. 鎮海新聞網. 2012-11-21 [2014-03-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4). 
  46. ^ 全省首家中外合资村镇银行落户镇海. 寧波日報. 2012-02-21 [2014-03-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4). 
  47. ^ 推进普惠金融 助力转型跨越. 鎮海新聞網. 2013-12-24 [2014-03-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4). 
  48. ^ 杂谈镇海风俗变化. 鎮海新聞網. 2009-09-28 [2014-03-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49. ^ 49.0 49.1 49.2 第二十七编 风俗 宗教. 镇海县志.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94. ISBN 7-5000-0425-7. 
  50. ^ 台风延迟来袭 佛诞日招宝山游人如织. 招寶山景區. 2009-08-11 [2014-0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6). 
  51. ^ 第二十六编 方言. 镇海县志.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94. ISBN 7-5000-0425-7. 
  52. ^ 拯救石骨铁硬镇海话 镇海建方言语音档案. 中國寧波網. 2012-07-30 [2014-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4). 
  53. ^ 学说镇海方言,争当新镇海人——庄市学校“融和”教育又出新招. 寧波市鎮海區教育信息網. 2011-01-12 [2014-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0). 
  54. ^ 镇海口海防遗址. 寧波文化遺產保護網. 2006-01-04 [2014-03-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4). 
  55. ^ 浙东沿海灯塔. 寧波文化遺產保護網. 2013-05-06 [2014-03-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4). 
  56. ^ 镇海后海塘. 寧波文化遺產保護網. 2006-02-10 [2014-03-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4). 
  57. ^ 浙江第六批省级文保单位展示 - 宁波水利航运遗址碑. 浙江省文物局. 2011-06-01 [2013-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4). 
  58. ^ 镇海区新增两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寧波市文物保護管理所. 2017-02-06 [2017-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11). 
  59. ^ 朱枫烈士纪念楼. 寧波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2005-11-29 [2023-05-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6). 
  60. ^ 黃銀鳳. 我市新增5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寧波日報. 2023-09-08 [2023-09-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10). 
  61. ^ 宁波市文物事业发展蓝皮书(2008年). 寧波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2008-09-20 [2013-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4). 
  62. ^ 第四编 人口 姓氏. 镇海县志.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94. ISBN 7-5000-0425-7. 
  63. ^ 寧波市鎮海區統計局. 宁波市镇海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今日鎮海. 2021-05-19 [2023-04-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16). 
  64. ^ 64.0 64.1 64.2 64.3 镇海区民族宗教基本情况. 中共寧波市鎮海區委統站部. 2008-10-16 [2014-03-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0). 
  65. ^ (宁波市)镇海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红黑统计公报库. tjgb.hongheiku.com. [2023-06-19]. 
  66. ^ 人文沉淀 镇海佛教建筑的历史. 今日鎮海. 2012-11-26 [2014-03-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4). 
  67. ^ 沈雨梧. 近代基督教在浙江. 近代史研究. 1996, (04). 
  68. ^ 走进镇海三角地背后的“沧桑岁月”. 招寶山文化. 2013-09-23 [2014-03-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4). 
  69. ^ 镇海区龙赛中学顺利通过省一级重点中学评估验收. 鎮海區教育局. 2007-01-18 [2014-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4). 
  70. ^ 镇海区志·教育培训编(征求意见稿). 镇海区志. 2013-06-07 [2014-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4). 
  71. ^ 镇海区2002年大事记. 鎮海區檔案局. 2007-10-10 [2012-10-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11). 
  72. ^ 宁波镇海区官方回应"镇海炼化一体化项目" 网友仍存疑问. 人民網. 2012-10-24 [2012-10-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4). 
  73. ^ 第三编 港口. 镇海县志.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94. ISBN 7-5000-0425-7. 
  74. ^ 74.0 74.1 第十七编 交通 邮电. 镇海县志.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94. ISBN 7-5000-0425-7. 
  75. ^ 东外环路、南外环路东段今晚通车. 現代金報. 2011-01-31 [2012-0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4). 
  76. ^ 宁波绕城高速全线贯通 衔接六大方向通道. 中國寧波網. 2011-12-27 [2013-04-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2). 
  77. ^ 宁波绕城高速镇海段月底通车 以后去舟山不经市区. 中國寧波網. 2010-12-16 [2013-04-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4). 
  78. ^ 杭甬之间将再建一条高速 杭绍甬高速线位论证启动. 寧波晚報. 2011-08-11 [2014-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15). 
  79. ^ 铁路客货将"分道扬镳" 货运北环线开始架梁铺轨. 寧波日報. 2012-09-05 [2013-07-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09). 
  80. ^ 镇海区域出租车昨上路 带客出城须空车返回. 現代金報. 2013-06-07 [2014-03-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4). 
  81. ^ 渡轮过早停航 给好多人过江造成了不便. 寧波日報. 2010-04-02 [2011-1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4-09). 
  82. ^ 红联到镇海的渡轮什么时候复航?龙都路为何迟迟不贯通?. 鎮海發布. 2021-12-03 [2021-1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2). 
  83. ^ 宁波公交集团开通定制25号线通告. 寧波市交通運輸局. 2020-10-28 [2021-1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2). 
  84. ^ 镇海公共自行车8个网点国庆后先行试用. 中國寧波網. 2013-09-27 [2014-03-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4). 
  85. ^ 宁波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公示. 寧波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設計院. 2006-09-20 [2014-03-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3月14日). 
  86. ^ 宁波轨道交通2号线二期后通段12月1日开通运营. 中國寧波網. 2022-11-30 [2022-1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30). 
  87. ^ 第七编 军事. 镇海县志.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94. ISBN 7-5000-0425-7. 
  88. ^ 招宝山旅游风景区. 寧波市鎮海區旅遊局. 2008-04-17 [2014-03-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4). 
  89. ^ 九龙湖风景区. 寧波市鎮海區人民政府. 2007-09-26 [2014-03-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23). 
  90. ^ 宁波帮文化旅游区. 寧波市鎮海區旅遊局. 2008-04-28 [2014-03-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4). 
  91. ^ 郑氏十七房景区. 寧波市鎮海區人民政府. 2009-07-09 [2014-03-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04). 
  92. ^ 92.0 92.1 镇海的特色文化—镇海商帮. 寧波市鎮海區人民政府. 2005-05-26 [2014-03-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5). 
  93. ^ 華長慧. 镇海籍宁波帮人士. 中國文史出版社. 2007. ISBN 978-7-50-342019-1. 

外部連結

[編輯]
基本資料
地圖及衛星照片
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