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亞大山雀
歐亞大山雀 | |
---|---|
大山雀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鳥綱 Aves |
目: |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
科: | 山雀科 Paridae |
屬: | 山雀屬 Parus |
種: | 歐亞大山雀 P. major
|
二名法 | |
Parus major Linnaeus, 1758
| |
大紅色為其分佈區 |
歐亞大山雀(學名:Parus major),有時也簡稱大山雀,是山雀屬下的一種鳥類。
命名
[編輯]歐亞大山雀的學名 Parus major 是由林奈在《自然系統》中命名的。[2]屬名 Parus 來自拉丁語,原意即山雀;種加詞 major 的意思是「大的」[3]。
生態環境
[編輯]歐亞大山雀是一種棲息在山區和平原林間的鳥類,在闊葉林和針葉林中都能聽到他們清脆的叫聲,夏季他們最高可以分佈到海拔3000米的山區,冬季則向低海拔平原地區移動並結成小群活動。
分佈地域
[編輯]歐亞大山雀分佈於歐洲大部分地區、亞洲、非洲西北部,是廣佈於古北界的一種鳥類。
特徵
[編輯]歐亞大山雀雄雌同形同色,體形大小與麻雀相似,屬於山雀屬中體形較大的種類。但本物種的形態與麻雀有較大差別,不似麻雀那般粗笨,顯得更加靈秀。成年歐亞大山雀頭部整體為黑色,兩頰各有一個橢圓形大白斑;頭部的黑色在頜下匯聚成一條黑線,這條黑線沿着胸腹的中線一直延伸到下腹部的尾下覆羽,在淡黃綠色胸腹的襯托下,這條黑色的「拉鏈」頗為搶眼,這也是辨識歐亞大山雀的一個重要特徵,也是區分歐亞大山雀與沼澤山雀的重要特徵;根據亞種的不同,歐亞大山雀上背的顏色也有很大變化,從純灰色到橄欖綠色各自不同。飛羽藍黑色,大覆羽藍灰色,端部白色,形成一條白色翅斑,依靠這一特徵可以將綠色型的歐亞大山雀與近似種綠背山雀相區分,後者具有兩道白色翅斑。虹膜、喙、足均為黑色。
叫聲
[編輯]歐亞大山雀善鳴叫,鳴聲清脆悅耳,在野外可以依靠其特徵性的鳴叫來區分,鳴唱變化較多並有不同含義,但無論何種鳴唱其基調為「仔嘿-仔仔嘿-仔仔嘿嘿」或「仔仔嘿嘿嘿」。
繁殖與保護
[編輯]本物種繁殖季節為3月-8月,4月-5月間開始營巢,營巢於樹洞中,巢呈杯狀外壁用苔蘚、草莖等堅固材料砌成,內墊羊毛、棉花、鬃毛、羽毛等柔軟材料。每巢產卵6-9枚,卵呈卵圓形,白色具紅斑,由雌鳥負責孵化,孵化期約15日。雛鳥為晚成雛,一年性成熟。
本物種未列入瀕危名單,但受到非法鳥類貿易的嚴重威脅。
參考文獻
[編輯]- ^ Parus major.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2. [26 November 2013].
- ^ (拉丁文) Linnaeus, C. Systema naturae per regna tria naturae, secundum classes, ordines, genera, species, cum characteribus, differentiis, synonymis, locis. Tomus I. Editio decima, reformata.. Holmiae (Laurentii Salvii). 1758: 189.
P. capite nigro, temporibus albis, nucha lutea
- ^ Simpson, D.P. Cassell's Latin Dictionary 5th. London: Cassell Ltd. 1979: 883. ISBN 0-304-52257-0.
外部連結
[編輯]- 大山雀(Parus major (commixtus))鳴聲(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香港觀鳥會鳥鳴集
- 大山雀(Parus major (commixtus))鳴聲(2)(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香港觀鳥會鳥鳴集
- 大山雀(Parus major (commixtus))鳴聲(3)(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香港觀鳥會鳥鳴集
- 大山雀(Parus major (commixtus))鳴聲(4)(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香港觀鳥會鳥鳴集
- 大山雀的圖片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