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德城維滕貝格
路德城維滕貝格 Lutherstadt Wittenberg | |
---|---|
德國市鎮 | |
在維滕貝格縣的位置 | |
坐標:51°52′02″N 12°38′54″E / 51.8671°N 12.6484°E | |
國家 | 德國 |
聯邦州 | 薩克森-安哈爾特 |
縣 | 維滕貝格縣 |
面積1 | |
• 總計 | 240.41 平方公里(92.82 平方哩) |
人口(2022-12-31)[1] | |
• 總計 | 45,535人 |
• 密度 | 189人/平方公里(491人/平方哩) |
時區 | CET(UTC+01:00) |
• 夏時制 | CEST(UTC+02:00) |
郵政編碼 | 06886 |
市鎮編碼 | 15091375 |
電話區號 | 03491 |
車輛號牌 | WB |
網站 | https://www.wittenberg.de/ |
資料最後更新:2021-07-31 |
路德城維滕貝格[2](德語:Lutherstadt Wittenberg),通稱維滕貝格(Wittenberg,[ˈvɪtn̩bɛʁk] (ⓘ)),又譯威登堡,是德國薩克森-安哈爾特州維滕貝格縣的縣治,位於該州的東部,易北河畔,德紹-羅斯勞以東,弗萊明地區(Fläming)以南,迪本草原(Dübener Heide)以北。離柏林西南約100公里,萊比錫東北約70公里。
在16世紀維滕貝格是德國最重要的政治、文化歷史和藝術中心之一。其老城是德意志宗教改革,也是歐洲宗教改革的起點,在不同時期產生的建築物在德國歷史上擁有重要的意義。馬丁·路德、菲利普·梅蘭希通和老盧卡斯·克拉納赫曾在這裏工作。他們的遺蹟長久以來就已經是遊客必訪的地方。路德樓、梅蘭希通樓、市教堂、王宮教堂於199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遺產的一部分。過去維滕貝格一度是薩克森-維滕貝格王朝選帝侯的首府。工業革命後演變為化學工業的中心和柏林至萊比錫與馬德堡至特雷斯登的鐵路的交叉點。
地理
[編輯]維滕貝格位於薩克森-安哈爾特東部,易北河北岸,其平均高度約為海拔70米,向北高度逐漸增高。在北部也有比較大的松林。易北河以南的地區則平坦,沒有森林。維滕貝格以南是迪本草原。城市以西沿易北河一直到舍訥貝克是一個巨大的生物保護區。市東約十公里處施瓦策埃爾斯特河注入易北河。
氣候
[編輯]維滕貝格位於溫帶,平均氣溫為8.7攝氏度,年平均降水量為563毫米。哈茲山的雨影對維滕貝格的氣候影響最大。城市周圍的沙地以及易北河也有一定的影響。
沙地有很好的吸收和儲存熱量的性能,這個性能能夠影響氣候。風暴基里爾和2002年的一股龍捲風均受到這個地面的影響。該龍捲風是由於一陣激烈的陣雨落到維滕貝格周圍沙地上的熱空氣導致的。這也是在維滕貝格附近常常可以觀察到旋風的原因。
歷史
[編輯]至1200年
[編輯]在維滕貝格有不同史前時期的文物出土,證明在約一萬年以前在今天的市區就已經有人居住了。一份965年4月12日的文獻(可能是公元1000年製造的假文獻)稱今天維滕貝格所在的地區過去被斯拉夫人稱為Gau Nizizi,這個地區沿易北河從東部黑鵲河的入口處一直延伸到西部穆爾德河的入口處。
兩份分別於973年和1004年寫的文獻首次提到今天的維滕貝格境內的兩個地名。1174年有一份文件中提到一名「蒂德里希·馮·維特布爾克」(Thiedrich von Wittburc)伯爵,這可能是維滕貝格這個地名首次出現。文獻中說他是一個修道院的保護人。1187年的一份文獻中又提到了維滕堡(Wittenburg)的一名保護人,並提到當地的一座教堂。這座教堂可能是今天的市教堂的前身。
1200年至1500年
[編輯]維滕貝格的歷史與阿斯坎尼王朝的政治息息相關。1180年伯恩哈德三世成為薩克森公爵後,他的兒子阿爾布雷希特二世繼承了薩克森公爵的爵位和維滕貝格周邊的地區。根據一份1227年9月11日的文獻他的夫人在今天的維滕貝格捐獻了一個方濟各會修道院,這件事本身就說明這個地方對於阿斯坎尼王朝來說很重要。他的兒子阿爾布雷希特三世和約翰一世共同繼承了公爵爵位。阿爾布雷希特三世的丈人是德意志國王魯道夫一世,並從魯道夫手中獲得了選帝侯的地位。
維滕貝格成為阿爾布雷希特的首府。薩克森公爵中的這一支因此被稱為薩克森-維滕貝格,而約翰的那一支被稱為薩克森-勞恩堡。兩支之間發生爭執。由於地理位置的便利維滕貝格吸引了許多農民、手工業者和商人。為了保障他們對他衷心,阿爾布雷希特於1293年6月27日授予維滕貝格城市權利。這樣維滕貝格的居民稱為了市民。
維滕貝格市民的權利不斷擴大,獲得了自己的管理機構。1317年市內成立了一個市議會。1332年維滕貝格獲得了設立低級法庭的權利,由此也同時可以把市內的手工業者組織起來。1354年它又獲得了市場權。1380年設定了擺渡法。同時城市開始建造城牆。因此1429年胡斯起義的時候起義軍雖然圍攻維滕貝格,但是未能佔領它。
雖然阿斯坎尼王朝在維滕貝格市內的影響小了,但是他們在帝國政治中的影響不斷擴大。魯道夫一世通過明智的地域政策使得薩克森-維滕貝格上升到了一個獨立的公國,1356年他得以證實他的選帝侯地位,由此維滕貝格成為一個選帝侯首府。但是阿爾布雷希特四世死後阿斯坎尼王朝的選帝侯地位落到了韋廷王朝手中。這樣維滕貝格也喪失了選帝侯首府的地位。腓特烈一世雖然再次證實了維滕貝格的所有權利,1444年維滕貝格又獲得了高級法院的權利,但是總的說來它沒有什麼政治意義。
1485年韋廷王朝分為恩斯特和阿爾伯特兩系。1486年恩斯特系的腓特烈三世成為選帝侯,由此維滕貝格又變成了選帝侯首府。腓特烈在市內大興土木,1487年建造了一座新的易北河橋,1490年建造王宮和王宮教堂,並擴展維滕貝格的城牆。
16世紀
[編輯]16世紀初維滕貝格被建造成一座易北河中游強大的要塞,但它依然只是一座中等城市,其居民數約為2000人。1502年腓特烈決定在他的首府設立一座大學,這是神聖羅馬帝國境內第一座由一名君主,而不是由教堂設立的大學[4]。從此維滕貝格吸引了許多知識分子。1503年大學的第一座建築建成,1504年建造了一座奧斯定會的修道院,今天這座建築被稱為路德樓。
1505年老盧卡斯·克拉納赫與1508年馬丁·路德相繼來到維滕貝格。市內開始發展印書業,同時在經濟上和思想上發展迅速。1517年10月31日路德公佈了九十五條論綱,這吸引了許多學者和學生,維滕貝格的大學成為16世紀最重要的大學之一。它是一座現代的、人文主義為宗旨的大學。1518年菲利普·梅蘭希通在這裏教課。
路德在維滕貝格的鵲門前焚燒教會法和教宗利奧十世對他的破門律,路德宗與天主教會決裂後,維滕貝格成為德意志宗教改革乃至全歐洲宗教改革的起源地,維滕貝格成為當時歐洲最重要的新教思想中心。
腓特烈死後薩克森的首府遷都托爾高,但是它依然是宗教改革的中心。在這裏路德聖經出版。在這段時間裏市內也建造了許多新建築,來滿足數量不斷增長的居民的要求。1526年城牆又一次被加固。一座新市政大廈被建成,16世紀末市內還建造了供水設施。
宗教改革導致的衝突最終導致了施馬爾卡爾登戰爭(Schmalkaldischen Krieg)的爆發。維滕貝格繼續保持了正宗路德宗的中心。
17和18世紀
[編輯]17世紀初著名學者如丹尼爾·森納特(Daniel Sennert)等還吸引了許多學生,但是三十年戰爭開始後局勢轉換了。1626年城牆再次被加固,能夠服役的市民加強城牆的守護。維滕貝格本身在戰爭中受到的破壞有限,但是它周邊的許多地方被焚毀。許多人逃到維滕貝格的城牆裏尋求保護,這導致市內爆發饑荒和瘟疫,使得市內人口減少。1637年維滕貝格擊退了瑞典將軍約翰·班納爾(Johan Banér)的圍攻。作為報復班納爾於1月17日把跨越易北河的木橋焚毀。
戰爭也影響到大學生活。市內的學生和僱傭軍之間常常爆發流血格鬥。因此當時市內也有很多人被因此處死。同時獵巫運動正在開始,也導致了許多人死亡。此後市內的情況才逐漸恢復正常。
在大北方戰爭中維滕貝格被瑞典軍隊佔領,但是很快恢復過來。戈特霍爾德·埃夫萊姆·萊辛在這裏上大學。在七年戰爭中維滕貝格多次易手,1759年8月27日普魯士佔領維滕貝格。1760年奧地利軍隊圍攻維滕貝格,他們把城牆外面周邊的房屋全部拆除,來獲得炮轟的空間。市內的普魯士長官拒絕投降。奧地利開始對維滕貝格進行炮轟。1760年10月13日市內的王宮和王宮教堂被焚毀。普魯士守兵投降。在這次炮轟中市內許多房屋被破壞,傳說馬丁·路德釘他的九十五條論綱的門也被燒毀。
1764年薩克森政府取消了被毀嚴重的維滕貝格的要塞地位。城市的修復工作進展緩慢。1770年按照巴洛克晚期風格建造的王宮才於8月6日啟用。1787年在三十年戰爭中被毀的易北河橋也重新建成開放。但是市內的學生數量依然很少。1795年維滕貝格大學只有366名學生。
19世紀
[編輯]1806年10月14日普魯士和薩克森的聯軍在耶拿-奧厄施泰特戰役中被拿破崙·波拿巴擊敗後薩克森選帝侯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倒向拿破崙。1806年12月11日他與拿破崙簽署和平條約,參加萊茵聯邦。因此拿破崙將他提升為國王。1806年10月23日拿破崙視察維滕貝格後又把它建造成一座要塞。維滕貝格的大學被遷到巴特施米德貝格。維滕貝格的居民必須為法軍提供住宿。由此維滕貝格變成了一個法國的穿越軍營,維滕貝格還必須提供補給。在這個時期維滕貝格共有16萬法軍經過,六萬常駐。
在拿破崙戰爭末期維滕貝格成為戰鬥焦點。1813年3月20日新任要塞長官上任後於4月6日下令將要塞周圍900步以內的房屋、樹木和籬笆全部拆除,來使得要塞守軍獲得放槍的空地。許多居民因此喪失了他們的財產。9月25日普魯士軍隊對維滕貝格進行大規模炮擊。托爾高的守軍長官投降,但是維滕貝格的長官拒絕投降。市內的情況越來越困難。供水設施被破壞,食品必須定量。
1814年2月12日維滕貝格的要塞長官再次拒絕投降。從中午12點到晚上1點普魯士有炮擊維滕貝格,在這段時間裏共射入了2477枚炮彈。此後普軍開始向要塞衝鋒。在損失了100人和八名軍官後普軍佔領維滕貝格。法軍長官在王宮地窖里被俘。法軍也蒙受了巨大的損失。1813年10月市內還有3000名法軍士兵。在維滕貝格被攻克時還有2000人可以作戰,800名在病房中。維滕貝格市外的所有259幢房子和市內有37幢房子被毀。市內居民的數字減少了三分之一。
按照維也納會議的決議薩克森五分之三的領土被割讓給普魯士,其中包括維滕貝格。1817年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三世下令關閉維滕貝格大學,大學的剩餘與哈勒高等學校合併。作為補償維滕貝格獲得了一個新教教士學校。1820年步兵第26團進駐維滕貝格,維滕貝格成為一座兵營城市。維滕貝格的王宮改造為兵營。大學的建築也被拆除建造兵營。
維滕貝格的變遷對於當時的要塞城市來說很典型。1847年一座新的易北河橋建成。1841年8月28日通往柏林的鐵路建成。1848年革命在維滕貝格也獲得了響應。市內成立了許多政治俱樂部,但是最後保守派勢力佔上風。首次德國新教教會集會是在維滕貝格的宮殿教堂舉辦的。
1873年5月30日威廉一世下令拆除維滕貝格的城牆,同年6月11日拆牆開始。原來城牆的地方成為綠地。1876年柏林與哈勒之間的電報線接通,通過維滕貝格,1893年新郵政大廈啟用。由於它交通便利,許多企業在這裏定居。1893年瓦薩格化學股份有限公司(WASAG,其為西法倫-安哈爾特炸藥股份公司(Westfälisch-Anhaltische Sprengstoff-Actien-Gesellschaft)的縮寫)在這裏建造了一座炸藥廠。其它在這裏定居的企業包括機械製造、鑄造和橡膠廠。
在維滕貝格逐漸形成了一個紀念宗教改革的文化。1821年路德紀念碑建成。1830年今天的路德橡樹被栽培。1858年一座新的銅製的論綱門鑄成。1865年梅蘭希通紀念碑揭幕。從1877年至1883年在路德樓里設立了一個宗教改革博物館。1892年10月31日威廉二世參加修復的王宮教堂的啟用儀式。
20世紀至今
[編輯]20世紀裏工業化繼續進行。市內建造了電廠。1915年建成了一座氮廠。今天這座氮廠的工人宿舍受到紀念保護。
與此同時德國內政對維滕貝格的影響也越來越大。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困難經濟、卡普政變、德國革命和此後的經濟膨脹在維滕貝格均留下了遺蹟。1919年維滕貝格暫時喪失了其兵營城市的作用。工業化也導致人口的增長。1922年4月1日維滕貝格獲得了不率屬縣的城市的資格。同年5月市政府決定將城市的名稱改為「路德城維滕貝格」。出於官僚主義的原因這個名稱一直到1938年才成為正式的官方名稱。
在納粹主義時期市內的炸藥廠於1935年6月13日發生了一起嚴重的爆炸事件,導致多人死亡,許多物件被破壞。同年市內還建立了一座工廠,這裏主要是集中營的婦女在非常惡劣的條件下被強迫工作。1936年維滕貝格又成為德意志國防軍的兵營城。1938年水晶之夜時室內的猶太商店和住宅被破壞。猶太居民被關押和被運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駐紮在維滕貝格的軍隊開赴前線,輔助部隊入駐。戰爭持續的時間越長,報紙上陣亡報道的人數也越多。由於空襲越來越嚴重,雖然兵工廠經常有防空警報,但是依然晝夜開工。盟軍主要是襲擊柏林。1944年盟軍轟炸機摧毀了市東部的多幢建築和火車站。為了加強兵工廠的生產,1944年夏更多被關押在集中營的苦工被遷到維滕貝格。1945年4月26日蘇聯紅軍佔領維滕貝格前德軍還將市內的易北河橋樑炸毀。
蘇軍開入後一開始發生搶劫等現象,逐漸地蘇軍長官得以控制局面。軍政府與當地的民主勢力聯合進行重建工作。最嚴重的破壞被拆除後市內生活逐漸恢復正常。
1946年市內又有一座劇院開放。市內的兵工廠被拆除,改為民用生產。1948年王宮開始改建為博物館。定量時期結束後市內又開始有商店開辦。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成立後市議會又獲得了行政權。1952年東德廢州立行政區,維滕貝格喪失了其不律屬縣的地位。在1950年代裏市內做了許多修復工作。1953年建成了音樂學校、游泳館和文化宮。1953年6月17日在東德爆發示威遊行時在維滕貝格只有小規模的抗議活動,在大工廠的門口有坦克出動,防止了大規模的活動。
許多從東普魯士地區逃來的難民在維滕貝格造成住宅緊缺。從1957年到1963年市內因此建造了許多大型住宅房。維滕貝格的居民生活和許多其它東德城市一樣。1979年按照戰略武器限制談判的結果從1945年駐紮在維滕貝格的蘇聯軍隊被撤回蘇聯。
1952年維滕貝格慶祝維滕貝格大學成立450周年,1953年紀念老盧卡斯·克拉納赫逝世400周年,1967年市內舉辦了一次大規模古裝遊行。哈勒-維滕貝格大學為紀念450年宗教改革舉辦了一次國際會議和學術慶祝。在梅蘭希通的舊址開設了一個紀念他的博物館。1983年就路德500周年生日舉辦了許多紀念路德的活動。市教堂獲得了一座新的管風琴,路德博物館得到修復和翻新。王宮教堂的鐘樓和論綱門也獲得修復。來自15個國家的人參加了新教教會會議。作為和平的象徵一把劍被重新打造為一把鋤。
從1970年至1976年氮廠邊又通過天增了兩座氨廠和三座尿素廠擴張,與此同時從1971年至1980年在市區北部建造了大規模的居民區。但是市民對東德的經濟和政治狀況越來越不滿。1989年在維滕貝格也爆發了上萬人的抗議遊行。東德開放其邊界後在維滕貝格也發生了迅速的政治變化。市內許多工廠和企業被關閉,導致失業率迅速提高。許多人遷離維滕貝格,尤其在年輕人中離開的人特別多。目前維滕貝格的人口和建築不斷減少,經濟恢復緩慢,作為新教歷史上的一個重要地方旅遊業有所發展。官方預計由於經濟狀況不會迅速改變人口還會繼續減少。
人口變化
[編輯]雖然維滕貝格的疆域在歷史上不斷變化,但是這裏統計的數目全部是按照當時其面積計算的。1791年以前的數目為估計值,此後的數目為統計局或者市政府的統計數目或者人口普查的數目。
|
|
|
市徽
[編輯]維滕貝格的市徽反映了其歷史的發展。1293年6月27日阿爾布雷希特公爵授予維滕貝格城市的權益。這個中世紀市民社會的最高管理機構是市議會。1317年這個議會最早可以被證實存在。市議會對內有司法和立法的作用,此外它分配城市收入的使用。這個議會有一枚印章。現在發現的最早的可考證的維滕貝格印章源於14世紀前半葉。它規定後來所有市徽的基礎圖案。
市徽顯示了從1409年開始受城牆保護的城市:前方帶有牆垛的城牆,後面有塔樓。
中間的兩座徽章代表了薩克森選帝侯國的國徽。右側是薩克森的徽章,後面黃色和黑色的條紋是阿斯坎尼王朝的顏色,上面的綠色的冠帶從1262年開始就已經在阿爾布雷希特的徽章上有了。
1356年查理四世確認了薩克森-維滕貝格的選帝侯地位,維滕貝格成為選帝侯首府。市徽上左面的那個徽章是與這個選帝侯地位不可分割的神聖羅馬帝國大元帥的徽章。1422年阿斯坎尼王朝絕嗣後維滕貝格繼續使用這兩枚徽章。
市徽下部的流水代表了維滕貝格位於易北河畔。水裏的魚是過去在易北河中非常多的鱒魚。過去易北河中魚非常多,1422年漁夫因此得以組織為行會,鱒魚被納入市徽。
政治
[編輯]管理史
[編輯]1293年維滕貝格獲得城市權利的時候由一名公爵任命的統領管理城市。本來市內的居民全部是農奴,現在他們成為市民了,並可以組織行會。最早組織行會的是織布工,他們的行會是1300年組織的。1317年首次可以證實有一個由一名市長和七名議員組成的市議會。這個議會逐漸越來越地負責管理工作。市內的四個行會(織布工、鞋匠、屠夫和麵包師)也受議會管理,同時它的成員來於這四個行會。由於公爵需要大量的錢,因此市議會逐漸地買下了越來越的權利。由於議會成員互相通婚以及提拔自己的親戚,在一個世紀裏在城市裏逐漸形成了城市貴族的階層。1425年公爵頒佈了新的規則,來打破城市貴族的權利。按照這個規則城市的最高機構由三個議會組成,其總成員數為24人。這三個議會每三年輪流執政,並需要獲得選帝侯的同意才能上任。同時市民對議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一開始議員只有顧問的權利,但是漸漸地他們也兼任行政長官和法官的職務。因此議會的規模也越來越大。1696年議會的結構再次更改。議員成為終身制。議會內產生委員會來討論市內的某個專門的事務。1922年維滕貝格的人口數目達到2.5萬人,它獲得了不律屬縣的城市的地位。1950年8月1日通過行政區劃改革維滕貝格又喪失了它不律屬縣的城市的地位。合併後被合併的市區的管理工作也由市政府中心擔任。1994年薩克森-安哈爾特的新行政條例規定合併的市區獲得一個區長和區議會。
合併
[編輯]維滕貝格由多個市區組成,其中許多是後來上合併進來的。最早一次合併是在1938年,最近的一次是2008年1月1日。
一些市區有自己的區行政機關。
姐妹城市
[編輯]- 哥廷根(德國下薩克森,1988年開始)
- 布萊滕(德國巴登-符騰堡,1990年開始)
- 斯普林菲爾德(美國俄亥俄州,1995年開始)
- 貝凱什喬包(匈牙利,1999年開始)
- 哈澤斯萊烏(丹麥,2004年開始)
文化和名勝
[編輯]世界遺產 | |
---|---|
官方名稱 | Luther Memorials in Eisleben and Wittenberg(英文) Monuments commémoratifs de Luther à Eisleben et Wittenberg(法文) |
位置 | 德國(歐洲和北美地區) |
標準 | 文化:(iv)(vi) |
參考編碼 | 783 |
登錄年份 | 1996年(20th會議) |
建築物
[編輯]維滕貝格的王宮和王宮教堂是一個重要的旅遊點。16世紀裏馬丁·路德反對天主教教會販賣贖罪券的做法提出了九十五條論綱。1760年和1814年王宮和教堂兩次被毀。此後王宮被改建為兵營的一部分。1884年王宮教堂又改建來突出其歷史意義,把它改造為一個紀念宗教改革的地方。
市教堂是宗教改革的起源地。1521年在這裏進行了世界上第一次信教彌撒。馬丁·路德在這裏布過道,它是薩克森新教總指揮的教堂。教堂內的藝術作品保存良好,其中包括老盧卡斯·克拉納赫和小盧卡斯·克拉納赫的作品。
城市樓的歷史可以回溯到13世紀。它的牆壁是中世紀方濟各會的修道院教堂的牆壁。這座教堂也是阿斯坎尼王朝的墓地教堂。1536年改造為糧倉,裏面加了好幾個層樓,中世紀的窗被封掉。在七年戰爭中它被嚴重破壞。此後它的高度被降低,重建。此後的多次改建大大地改變了這座建築物的樣子。19世紀末又加了一層樓,在南側開了大窗。
梅蘭希通樓是一座文藝復興式的建築。菲利普·梅蘭希通在這裏生活和逝世。這裏有一個關於他的生平的展覽。
克拉納赫院和克拉納赫樓收集老盧卡斯·克拉納赫、小盧卡斯·克拉納赫和他們的後人的作品。
漢德瓦薩學校是根據漢德瓦薩改建的一座學校。它本來是一座普通的學校。尤其出奇的有天文台和代表對其它宗教和其他人寬容的洋蔥塔以及一座被稱為逃生艙的關於自然的塔。此外還有樓頂台、從窗戶伸出去的樹木和有色彩鮮艷的柱子的大禮堂。漢德瓦薩從他在新西蘭的辦公室指揮這次改建,他沒有親自參加啟用典禮,此後不久他就逝世了。他本人沒有看到他設計過的唯一的一次改建工程。
哈姆雷特樓的建築風格非常獨特。
維滕貝格大學是1502年設立的,馬丁·路德和菲利普·梅蘭希通在這裏教過課。
路德樓是維滕貝格大學的新樓,今天這裏有一個新教神學院及其圖書館。在院子的裏面有馬丁·路德的故居,今天這裏是一座博物館,其中收藏有他的圖像、文章和當代的印刷品。在修復的時候它的中世紀氣氛部分失落了。
文藝復興式的市政大廈和市場位於老城的市中心。廣場周圍有中世紀的市民建築以及路德和梅蘭希通的塑像。
劇院
[編輯]維滕貝格劇院的歷史從18世紀開始。1728年維滕貝格在市政大廈表演。20世紀初在維滕貝格有一個小劇團,當地兵營的樂團幫助劇團演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劇院的活動被加強。1945年11月1日在維滕貝格創辦了一個小劇院。但是這個小劇院生存的時間不長。1945年5月30日市劇院成立。但是由於經濟困難劇院又關閉。1949年9月14日又成立了一個巡迴劇團,其總部位於維滕貝格。兩德合併後出於不同原因2002年8月31日該劇團解散。1972年在王宮裏成立了一個卡巴萊劇團,這個劇團現在偶爾還在活動。
市內現在有一個私人劇院、一個青年劇院俱樂部和一個音樂工作坊。
博物館
[編輯]- 路德樓藏是世界上關於宗教改革史最大的收藏,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的一部分
- 梅蘭希通樓
- 王宮中的市歷史展覽
- 歷史樓里主要展覽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歷史
- 市政大廈中的基督教藝術展覽
其它名勝
[編輯]16世紀由於維滕貝格人口的增長市內的井無法保障市民清潔的水供給。因此在市內建成了一套水管系統,它可以日夜冬夏為市民提供清潔水。一直到1883年這個水管系統才逐漸被自來水系統取代。但是至今為止它依然有約20個能夠使用的井,是阿爾卑斯山脈以北中世紀遺留下來的唯一得之見一個依然可以使用的水管系統,擁有技術史的意義。
老盧卡斯·克拉納赫在維滕貝格建立了一個印刷廠。在這個印刷廠中印刷的作品包括九十五條論綱、路德聖經的第一部分等。在路德院重建後在這裏建造了一個歷史印刷坊。
1520年路德在維滕貝格城門口焚燒教宗教令的地方有一株櫟樹,被稱為路德櫟,原來的那株櫟樹在拿破崙戰爭末期為使得要塞有射線被法國軍隊砍掉了。今天的那一株是後來種的。
維滕貝格的天主教堂是1872年啟用的,於2000年整修。
維滕貝格的老火車站是1841年建造的,是德國最老的火車站建築。
休閒和體育
[編輯]維滕貝格市內有多座公園、游泳池和體育設施。
飲食
[編輯]維滕貝格特產的啤酒叫做布穀鳥啤酒。此外還有一些特產的甜食。
定期活動
[編輯]維滕貝格酒店音樂夜是維滕貝格老城區約20個酒店在每個四月的最後一個周末舉辦的活動,所有參加的酒店有音樂家現場演奏。
維滕貝格五月花節於五月初舉辦。
五月舉辦的地區腳踏活動中許多人組織騎車在當地遊覽。
每年六月的第二個周末里在維滕貝格舉辦路德婚禮,它是德國最大的市慶祝之一,紀念1525年馬丁·路德的婚禮。其頂峰是周六下午的遊行。
路德杯足球賽於每年六月舉行。
維滕貝格文化夏和音樂會在夏季的三個周末舉辦。
維滕貝格每年八月的第三個周末開放所有的博物館、院子、王宮和教堂。
維滕貝格陶瓷市場於每年九月的最後一個周末舉辦,來自全德國80多個陶瓷坊參加。
每年10月31日舉辦宗教改革節,包括神事、音樂會、討論會等。
維滕貝格聖誕市場每年在十二月里舉辦。
經濟
[編輯]19世紀末維滕貝格逐漸轉換為工業城市。大大小小的公司在這裏定居。維滕貝格是一個鐵路交叉點,易北河水道和公路。市內有一個現代的廢水廠。尤其化學和加工工業在這裏定居。
交通
[編輯]公路交通
[編輯]德國高速公路9號通過維滕貝格。此外德國聯邦公路2號和187號在這裏交叉。
鐵路交通
[編輯]柏林赴慕尼黑與馬德堡赴特雷斯登的鐵路在維滕貝格交叉。此外還有一條從維滕貝格通往托爾高的支線。
從漢堡去往慕尼黑的ICE每兩小時在維滕貝格停留,從施特拉爾松到杜斯多夫的IC每兩小時在維滕貝格停留。
從維滕貝格有通往四周各地的近程列車。
市內共有七個火車站。
公共汽車
[編輯]2007年1月1日多個地區性的公共汽車公司聯合。最重要的汽車站位於火車站前。這個公司的前身是1888年成立的馬拉有軌電車。
水運
[編輯]維滕貝格有兩個易北河貨運港和客運船隻的停泊點。遊客可以從這裏乘船經過生物保護區到托爾高。上船點就在市中心邊上。
名人
[編輯]維滕貝格最著名的居民當然是馬丁·路德、菲利普·梅蘭希通和老盧卡斯·克拉納赫。但是作為薩克森選帝侯和薩克森-維滕貝格公國的首府以及大學城其居民在政治、經濟和學術上均做出過重要貢獻。今天老城區內許多房子上有紀念這些人的牌子。
榮譽市民
[編輯]榮譽市民是維滕貝格能夠授予的最高榮譽之一。按照市規章這個榮譽只能授予依然活着的人。最後一次授予榮譽市民是1976年8月8日。至今為止有19人被授予這個榮譽。
命名
[編輯]德國漢莎航空的一架空中巴士A319和德國鐵路的一列ICE-2列車以維滕貝格命名。
參考資料
[編輯]- ^ Bevölkerung der Gemeinden – Stand: 31. Dezember 2022 (PDF). Statistisches Landesamt Sachsen-Anhalt. June 2023 (German).
- ^ 周定國 (編). Lutherstadt Wittenberg 路德城维滕贝格 [德]. 世界地名翻译大辞典. 北京: 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2008-01. ISBN 978-7-500-10753-8. OCLC 885528603. OL 23943703M. NLC 003756704.(簡體中文)
- ^ 德国气象局,1961年至1990年平均值. [2008-05-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27).
- ^ 存档副本. [2008-05-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9-14).
書籍
[編輯]- 《Wittenberg als Lutherstadt》(路德城維滕貝格),Helmar Junghans,1979年
- 《Denkmalverzeichnis Sachsen Anhalt》(薩克森-安哈爾特紀念建築物目錄),維滕貝格縣,2002年
- 《Die Denkmale der Lutherstadt Wittenberg》(路德城維滕貝格的紀念建築物),1979年
- 《Zusammenbruch und Neuanfang》(崩潰和新開始),Gottfried Herrmann,2002年
- 《…Wittenberg brennt…》(維滕貝格被焚),Gottfried Herrmann,1999年
- 《Die Wende in Wittenberg》(維滕貝格在轉折時期),Friedrich Schorlemmer,1997年
- 《Lutherstadt Wittenberg Geschichten – Gestalten – Geschichte》(路德城維滕貝格歷史,外貌,歷史),Xing-hu Kuo,1991年
- 《700 Jahre Wittenberg: Stadt, Universität, Reformation》(700年維滕貝格:城市,大學,宗教改革),出版商:Stefan Oehmig,威瑪,199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