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遠炮台
29°57′39.556″N 121°43′22.104″E / 29.96098778°N 121.72280667°E
鎮海口海防遺址 | |
---|---|
安遠炮台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 |
地址 | 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 |
分類 | 古建築 |
時代 | 清 |
編號 | 4-0140-3-062 |
認定時間 | 1996年 |
安遠炮台是中國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的一座炮台。炮台位於甬江北岸,招寶山南麓,現存炮台始建於光緒十三年(1887年),次年建成。炮台主體為圓形,三合土修築。1996年,炮台與其他鎮海口海防設施一道被列入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的鎮海口海防遺址項目[1]。
歷史
[編輯]最初的安遠炮台由浙江提督歐陽利見建造於中法戰爭鎮海之戰爆發前[2]:17-21,當時炮台配備三門阿姆斯特朗前膛炮[3]。中法戰爭結束後,鑑於甬江口原有炮台位置偏內且射程有限,同知杜冠英、參將吳傑主持在招寶山下方的石磯修建新的安遠炮台,與對岸金雞山下的綏遠炮台相對,扼守甬江口。工程於1888年冬完工[4],設置21厘米口徑克虜伯後膛海岸炮一門[5]。
1932年,炮台由國軍寧波防守司令部管轄[6]:2090。抗日戰爭前的1936年,國民政府認為安遠炮台位置仍過於靠內,將炮台裁撤,克虜伯後膛炮被遷往位於鉗口門炮台山的新鎮遠炮台[5],並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作用[1]。
形制
[編輯]安遠炮台位於鎮海招寶山南麓烏龍崗下,為鎮海口海防遺址中現存最為完整的炮台[2]:79。炮台佔地面積328平方米,外形為圓形,內徑16.5米,高6米,厚2米,設有前後炮門,分別面對東海和甬江,中心設有環形鐵軌,可用於旋轉炮口位置。主體為沙礫、黃泥、石灰混合後形成三合土夯築,相傳還混有糯米以增強其強度[1]。抗日戰爭前後,曾使用水泥修築門和頂部,今洞門尚存,高5米,寬3米,而頂部已毀[7]。
保護
[編輯]外部圖片連結 | |
---|---|
鎮海口海防遺址(安遠炮台)保護區劃圖,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6月9日 |
安遠炮台於1981年7月被列入鎮海縣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12月12日和威遠城、月城等海防遺蹟一同被列入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7],1996年以鎮海口海防遺址之名升格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炮台周邊曾有球場、油庫等建築,炮台部分開裂且周邊環境不佳,1995年由鎮海區海防辦出資維修,拆除周邊建築,同時在炮台旁佈置了三門清代紅衣大炮的複製品[2]:79。
圖片
[編輯]-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碑
-
水泥加固的洞門
-
洞門內側和儲藏洞
-
面向甬江的炮台壁
-
圓形軌道
-
炮台殘缺的頂部
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1.2 1.3 镇海口海防遗址. 寧波文化遺產保護網. 2006-01-04 [2013-07-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4).
- ^ 2.0 2.1 2.2 夏炳章; 王閏清. 海天雄镇:镇海口海防遗址. 北京: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98. ISBN 7-5000-6028-9.
- ^ 安远炮台. 鎮海口海防歷史紀念館. [2013-08-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16).
- ^ 薛福成《宏遠炮台銘記》:……又稍進,則金雞山下與招寶山後各聳一磯,夾江相望,於此分建二台,曰「綏遠」,曰「安遠」。
- ^ 5.0 5.1 第七编 军事. 镇海县志.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94. ISBN 7-5000-0425-7.
- ^ 宁波市志. 北京: 中華書局. 1995. ISBN 978-7-10101-507-2.
- ^ 7.0 7.1 第二十四编 文化 新闻. 镇海县志.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94. ISBN 7-5000-04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