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話
惠州話 | |
---|---|
母語國家和地區 | 中國 |
區域 | 主要分佈在中國廣東省惠州市惠城區 |
語系 | |
語言代碼 | |
ISO 639-1 | zh |
ISO 639-2 | chi (B) zho (T) |
ISO 639-3 | – |
惠州話,又稱惠城話、博羅話,東江本地話之一種。主要分佈在廣東省惠州市惠城區和博羅縣。此外惠陽區的平潭、良井、永湖、鎮隆、秋長以及惠東縣、龍門縣之東江及西枝江兩岸的村落也有不同程度的分佈。
釋名
[編輯]「惠州話」只是惠州市內其中一種方言,而惠州市域內,人口最多的是客家話(稱為惠陽話),惠州福佬話(閩南語之一種)、粵語也有一定的比例,還有其他更小的方言。
在惠州市稱為「本地話」、在博羅縣稱為「博羅話」。亦有人稱之為「「水西話」」。博羅話發音與惠州話基本無異。
歸屬爭議
[編輯]學術討論概述
[編輯]惠州話等在粵東自稱「本地話」的幾種方言,都屬於客家話-粵語或客家話-閩語混合,區別僅僅在於客的成分多還是粵、閩的成分多;[1][2]「這種混沌性既是嶺南底層語言與早期中原漢語相互接觸滲透的結果,也是宋元以來客、粵、閩幾種漢語方言雜處一地相互競爭影響的結果。」[1]
惠州話是一種帶有客家話又帶有粵語特點的混合語言。從聲調、聲母、韻母、詞彙特點、語法結構分析,惠州話既有近似客家語的成分,又有近同於粵語的成分,有學者認為惠州話在整體上偏向客家語屬性[3][4][5][6])。1987年起有一場惠州「本地話」到底「姓粵」還是「姓客」的大爭論,一方是黃雪貞(1987,主張惠州話是深受粵語影響的客家話)、一方是劉叔新(1993,主張惠州話是深受客家話影響的粵語)。[1]劉叔新通過對比廣州話與惠州話的詞彙,語法等特點,認為惠州話不應屬於客家語方言而屬粵語方言的一種。中國科學院中國語言地圖集1987年版和2012年版均將惠州話歸類為客家語,分別屬於惠州片和粵台片梅惠小片。[3][4][5][6]
與客家民系的認同度
[編輯]操惠州話之居民並不認同是客家話,亦不認同自己是客家人,而認為自己是「本地人」(學者劉鎮發認為惠州話是獨立於粵語、客家語之外的語言)。而從各地講惠州話的村落建築風格上看,本地與客家存在差異,惠州的客家人村落,老屋或者是祖屋都以圍屋形式,周邊的客家村鎮尤其明顯,圍屋的一個特點是,其祖先神位均在屋裏的一個廳;這與以本地話為主的村落是單獨建立一個宗祠的主要不同。從建築風格看,城裏及沿江兩邊的村落主要跟隨廣州地區的風格。
歷史源流
[編輯]從歷史上來看,使用惠州話族群是相對於使用客家話的族群更早在東江流域範圍內生活,因此有本地話的說法,而在長期的歷史融合中,兩者保持相對獨立性。
惠州與河源市地處嶺南偏遠山區,在唐宋以前,除當地的百越土著(壯族、瑤族、苗人、疍家人、畲族(又特指輋族))和奉皇命「平南」軍隊,是中原漢人甚少涉足之地。[1]據惠陽縣誌(2003)記載,至元末,今惠州所轄縣區共只9545戶45410人。[1]換句話說,每平方公里只有不到1戶5人,基本上乃蠻荒之地。[1]現在惠州與河源市600萬居民的祖先,大都是元末戰亂,明初建立衛所軍制和清初解除海禁令以後大批流入。[1]
自明末清初以後大量的客家人遷徙惠州府。據調查得知[需明示出處],目前[何時?]惠州市有遷徙源流的姓氏家族有99個,其中來自客家地區有53個,佔54%,此外還有閩語地12個,他們絕大多數是明末清初遷來惠州的。至此在明末清初時已出現了「客強主弱」的現象(指的是人口比例)。因早期操惠州話的本地人(包括縛婁國後人及早期同化的中原人)大多數居住在東西(枝)江沿岸的府縣城及墟鎮和鄉村。這些地方人口相對集中,又大多數是行政及商貿中心或靠近行政和商貿中心,而能將「本地話」延續下來一直保留至今。[來源請求]另一方面,客家人(有的是福佬人)就只能居住在山區或邊遠鄉村。
語音
[編輯]惠州話保留古漢語語音,如有入聲等。惠州話有比較多的變調,變調規律較為複雜,也有文白異讀的現象。
聲母
[編輯]惠州話聲母共22個:
雙唇音 | 唇齒音 | 齒齦音 | 齦齶音 | 軟齶音 | 聲門音 | ||
---|---|---|---|---|---|---|---|
鼻音 | m | n | ŋ | ||||
塞音 | 不送氣 | p | t | k | ʔ | ||
送氣 | pʰ | tʰ | kʰ | ||||
塞擦音 | 不送氣 | ʦ | ʨ | ||||
送氣 | ʦʰ | ʨʰ | |||||
擦音 | 清音 | f | s | ɕ | h | ||
濁音 | v | ʑ | |||||
邊音 | l |
韻母
[編輯]惠州話韻母共53個:
a | ai | au | am | an | aŋ | ap | at | ak |
ɛ | ɛi | ɛn | ɛt | |||||
ə | ən | əŋ | ət | ək | ||||
i | iu | im | in | ip | it | |||
ia | iau | iam | iaŋ | iap | iak | |||
iɛ | iɛu | iɛm | iɛn | iɛp | iɛt | |||
iɔ | iɔŋ | iɔk | ||||||
u | ui | un | ut | |||||
y | ||||||||
yɛ | yɛn | yɛt | ||||||
ŋ |
另:ia iau iam iaŋ iap iak i iu im in it u ui un ut y單獨成韻時有輕微鼻化,鼻化程度不重。
聲調
[編輯]惠州話共分7個聲調,其中上聲、陰去、陰入字在詞組中為上字(前字)時會變調。
調類 | 陰平 | 陽平 | 上聲 | 陰去 | 陽去 | 陰入 | 陽入 |
---|---|---|---|---|---|---|---|
單字調值 | 33 | 11 | 35 | 213 | 31 | 45 | 21 |
連讀上字調值 | 不變 | 不變 | 55 | 33 | 不變 | 55 | 不變 |
說明:惠州話的基本詞匯中並無55調,但總是在助詞和連續變調中出現,通常在聲調排列時,55調排在33調前。
詞彙
[編輯]老惠城話使用了較多的古漢語詞彙,有大量的單音詞。老惠城話和附近的方言共用一些詞彙,但是也有一批獨特的詞彙。比如普通話里說的「天亮」,在廣州話和客家話里都說「天光」,在老惠城話里說「天皓(hao)」。「水缸」老惠城話叫「水瓮(eng)」。
現狀
[編輯]在20世紀70年代之後,大量的外地人進入老惠城,老惠城和其他地區的交往也日益頻繁。會說老惠城話的人口增多了,但是在人口中的比例下降了。現時,惠城區多通行普通話,而惠州廣播電視台則有製作客家話電視及廣播節目。
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1.2 1.3 1.4 1.5 1.6 潘家懿、林倫倫(2011),粵東惠河片閩南語的分佈及其地理環境特徵,《臺灣語文研究》第6卷第2期,2011, p.16-17
- ^ 潘家懿、鄭守治. 粵東閩南語的分佈及方言片的劃分. 《臺灣語文研究》第5卷第1期, 2010年. 頁146.
- ^ 3.0 3.1 李榮,熊正輝,張振興等.中國語言地圖集.香港:朗文出版(遠東)有限公司,1987.
- ^ 4.0 4.1 王李英.第23屆世客會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 ^ 5.0 5.1 黃雪貞.惠州話的歸屬[J].方言,1987,(4),255-263.
- ^ 6.0 6.1 張維耿.客家話水源音的形成及其特點 互聯網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4-02-23.惠州民間文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