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白龍潭 (密雲)

座標40°30′01″N 117°03′53″E / 40.500357°N 117.064655°E / 40.500357; 117.064655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40°30′01″N 117°03′53″E / 40.500357°N 117.064655°E / 40.500357; 117.064655 白龍潭,位於北京市密雲區龍潭山下,是北京知名的風景區。[1]

簡介

[編輯]

白龍潭風景區位於燕山長城腳下,密雲縣城東北30公里處的龍潭山中,距離北京市區100公里。風景區中有白龍潭。傳說一條白龍久居此潭,廣布細雨,造福種田的農民,所以此潭稱「白龍潭」。[1]白龍潭古稱「石盆谷」,又稱「龍潭溝」,潭側的巨石上有康有為題寫的摩崖刻石「飛聖境則靈潭」。[2]

1980年代,白龍潭風景區經過重新規劃,修復了古建築,保護自然環境,興建了中檔飯店,修葺了園林道。登上白龍寶塔,可遠眺密雲水庫司馬台長城燕山山脈最高峰霧靈山。1986年,白龍潭風景區入選「北京十六景」之一,1991年北京亞運會期間和1992年北京旅遊黃金年被列入「紫禁城外皇帝游」專項旅遊線。[1]

白龍潭風景區山高林密,水資源十分豐富,氣候涼爽。根據國家環保部門檢測,此地的水質、溫度、氧氣含量、風向等指數全部好於國家一級療養區的標準。白龍潭風景區山水秀美、多有怪石、松柏滿山。風景區內有「十里道人溪」,冬夏皆流淌。800畝風景林內,有桃樹、杏樹、松樹等等,秋季還可觀賞紅葉。古松生長在石上,山石上建有龍泉寺,白龍潭自石中湧出,還有雕刻在石上的石像。風景區內的四殿十八亭台的古建築,為宋、元、明、清歷代修建。這裏還設有行宮,是北京至承德避暑山莊的御道中途必經之處。[1]

白龍潭有座萬福山,有石頭處都刻有「福」字,最大的「福」字佔地100平方米。山頂有白龍塔,為消防瞭望塔。從山頂可眺望密雲水庫[3]

1995年,「白龍潭龍泉寺」被列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其保護範圍包括四組古建築:龍泉寺、龍王廟、普蔭殿、下寺。[4]

龍泉寺

[編輯]
白龍潭龍泉寺
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密雲縣太師屯鎮龍潭溝村
分類古建築
時代
編號5-34
認定時間1995年10月20日

白龍潭風景區中的龍泉寺是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始建年代待考,清朝中華民國時期重修。該寺共有兩進院,主要建築有山門、大佛殿、後殿以及東西配殿。寺內有明朝抗倭名將戚繼光賦游龍潭的詩碑,清朝乾隆帝嘉慶帝的御筆碑,李鴻章袁世凱為修建龍潭的記事碑等等。[2]

龍泉寺是清朝皇帝赴承德木蘭圍場射獵及旅遊的必經之路,過去此處有座行宮,乾隆帝曾經為龍泉寺寫過二十多首詩,如今刻有李鴻章袁世凱等名人碑文的石碑尚存。[5]

2001年7月,慧心法師到龍泉寺常住,此後用5年時間恢復了部分建築,2006年對外開放。[5]2006年10月27日,密雲縣白龍潭龍泉寺舉辦宗教活動場所頒證儀式。北京市宗教局副局長程二雁、中共密雲縣委副書記杜雨田、密雲縣副縣長王春林、密雲縣政協副主席張文伶參加。龍泉寺是密雲縣第一家頒證恢復為宗教活動場所的佛寺。[6]

到2012年,該寺有5位僧人。該寺雖小,但環境清幽,適合修行,毫無商業味道。該寺每年舉辦四次法會:農曆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以及浴佛節,除了浴佛法會,其他法會都是拜萬佛懺,誦《阿彌陀經》回向。[5]

五龍祠

[編輯]

五龍祠位於白龍潭旁邊的一塊大石頭上,保存很完整。祠內供奉五位龍王。2008年時,兩位道士正在五龍祠內修行,其中一位道士俗姓喬,山東人,當時60餘歲,已來此兩年,花一萬多元買了頭駱駝,就飼養在五龍祠旁邊,招攬遊客與駱駝拍照掙錢。駱駝平時自己上山覓食。[3]

白龍潭行宮

[編輯]

白龍潭行宮是清朝的皇家行宮。根據資料記載,清朝在密雲縣曾設有五處行宮,白龍潭行宮面積最小,僅有十八間殿宇。但其他幾處行宮在建密雲水庫時已被淹沒,白龍潭行宮遺址是密雲縣唯一留存至今的行宮。[3]2013年,密雲縣文物管理所對白龍潭行宮修繕工程進行了招標。[7]

參考文獻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