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胡質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胡質(2世紀—250年),字文德壽春人。東漢末及三國曹魏官員。

生平

[編輯]

胡質年輕時與蔣濟朱績皆在江淮之間聞名,在州郡任職。後來蔣濟任別駕,與曹操舉薦胡質。曹操問:「胡通達(胡質父胡敏的表字)是長者,有子孫嗎?」蔣濟說:「有子名胡質,規模大略不及於父,至於精良綜事則過之。」曹操於是任胡質為頓丘令。後來歷任丞相東曹令史,揚州治中,丞相屬等職。

黃初年間遷任吏部郎,先後出任常山東莞太守。後又遷任荊州刺史,加振威將軍,爵關內侯。正始二年(241年),東吳將領朱然圍攻樊城,胡質率輕兵支援樊城,有人認為吳軍太多,不宜率兵進逼,但胡質則認為樊城城小兵少,若不派兵支援,很可能生亂失陷。胡質率兵到圍城的吳兵外圍,穩定了城內人心。不久太傅司馬懿率兵解圍。後來遷任征東將軍,假節都督諸軍事。任內鼓勵農耕,令糧倉有多年的儲藏,又設置東征臺,一方面用作耕作,另一面則用作軍事駐防。又開通河道,方便船隻航行,嚴防東吳攻擊。而沿海則一片安定。

嘉平二年(250年)逝世,家中都沒有甚麼錢財。追封陽陵亭侯,諡貞侯。由兒子胡威繼嗣。嘉平六年(254年)朝廷下詔追思並褒獎徐邈、胡質和田豫,賜三人家室二千斛穀和三十萬錢,並佈告天下。

性格特徵

[編輯]

胡質性格沉實,不以事物表面去判定事物,能夠加以思考。如任頓丘令時,遇上一個縣民郭政與他的堂妹私通的案件,郭政更殺害了堂妹的丈夫程他。但二人面對嚴刑仍然矢口否認指控,相反作為證人的郡吏馮諒卻被指控誣告,嚴刑之下唯有招認。胡質仔細調查事件後,最終查明真相,郭政和其堂妹亦只好招認,還馮諒清白。

逸事

[編輯]

張遼與當時擔任他的護軍的武周有嫌隙。張遼見刺史溫恢,請求讓胡質擔任幕僚,胡質稱病推託。張遼對胡質說:「我有心任你作官,爲什要辜負我的好意呢?」胡質回答:「古人結交朋友,看他索取多,仍相信他不貪,臨陣脫逃仍相信他不怯,聽聞流言而不信,交情才可以長久。武伯南身為雅士,將軍以往都讚賞他,今為一點小事,居然就成嫌隙。何況我胡質才能淺薄,怎麼能得到你的信任?所以我不願意就職。」張遼感其言,於是便與武周和好。

家庭

[編輯]

[編輯]
  • 胡敏,字通達,以方正被徵辟,在江淮之間甚有名望。

[編輯]

[編輯]
  • 胡奕,胡威之子,平東將軍。

參考資料

[編輯]
  • 《三國志·魏書·胡質傳》
  • 《資治通鑑》

延伸閱讀

[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三國志·卷27》,出自陳壽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