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龍豬籠草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龍豬籠草
龍豬籠草的下位籠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維管束植物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雙子葉植物 Eudicots
目: 石竹目 Caryophyllales
科: 豬籠草科 Nepenthaceae
屬: 豬籠草屬 Nepenthes
種:
龍豬籠草 N. naga
二名法
Nepenthes naga

龍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naga)是婆羅洲巴里桑山脈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其特點為籠蓋下表面末端附近具有分叉的附屬物,且籠蓋的邊緣呈波浪狀。[1]種加詞naga」來源於印尼文,意為「龍」,指該物種獨特的籠蓋附屬物,以及巨大的捕蟲籠。這個名字也來源於當地的民間傳說,其記敘道該物種的原生地曾有龍出沒。[1]

植物學史

[編輯]

2007年3月至7月,由印度尼西亞豬籠草愛好者首次採集到龍豬籠草,該發現為印度尼西亞豬籠草屬植物考察分隊的一部分考察結果。編號為「A.Primaldhi & M.Hambali DivNep052」的標本被指定為模式標本,其存放於西蘇門答臘省巴東附近的安達拉斯大學植物標本館(ANDA)。在茂物植物園植物標本館(BO)還存放着一個等模標本。2007年7月27日,Alfindra Primaldhi和穆罕默德·漢巴里(Muhammad Hambali)在海拔1500米至2000米的地區採集到了這些標本。[1]

2009年,Pitra Akhriadi、Hernawati、Alfindra Primaldhi和穆罕默德·漢巴里在植物學雜誌《分類生物學、植物社會學、植物生態學雜誌》Reinwardtia上發表了關於該物種的正式描述[注 1][1]該描述包括一幅由Hernawati創作的模式標本線條畫,其展示了下位籠上位籠和雌性花序的形態。[1]

形態特徵

[編輯]
龍豬籠草的下位籠,示其發達的唇

龍豬籠草為藤本植物,其可攀至5米的高處。其莖直徑可達1厘米,呈圓形至菱形。節間距可達14.8厘米。

龍豬籠草的葉片革質無柄,呈匙形長圓形。蓮座狀植株的葉片可長達27厘米,寬至7.8厘米;攀援莖的葉片可長達16厘米,寬至6厘米。葉基包住莖部周長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葉片上表面的中脈處凹陷,下表面呈三角狀凸起。中脈的兩側各有3條縱脈,但僅在葉片的下半部較為明顯。羽狀脈不明顯。葉片全緣葉尖微缺至圓。蓮座狀植株的籠蔓可長達41厘米,在距葉尖0.3厘米處與之銜接,呈盾形。攀援莖的籠蔓可長達28厘米,與葉尖連接。[1]

龍豬籠草籠蓋的下表面,示其基部鈎狀的附屬物和末端附近叉狀的附屬物

龍豬籠草下位籠的下半部為卵形,上半部為圓柱形。其可高達33.5厘米,寬至6.8厘米。腹面具一對可寬達0.5厘米的籠翼翼須可長達1.9厘米。籠口為卵形,基部拉長成短唇頸。唇的兩側可寬達5.8厘米。唇內緣有明顯的唇齒,唇頸處的唇齒可長達0.4厘米。籠蓋呈卵形,邊緣呈特殊的波浪狀。其可長達8.5厘米,寬至7.2厘米,基部呈心形。籠蓋的上表面具有4至5條可見的葉脈,下表面具有兩個突出的附屬物。第一個位於籠蓋基部,呈鈎狀,可長達0.7厘米。第二個位於籠蓋末端附近,為三角形或二岐,這個獨特的附屬物可長達1.4厘米,並具有大型的蜜腺,其直徑為0.5至1毫米。籠蓋下表面的中線處密佈大量小蜜腺,其直徑為0.1至0.5毫米。在籠蓋基部後方具有一根可長達2.8厘米的籠蔓尾[1]

龍豬籠草上位籠的下部為漏斗形,中部為卵形,上部為圓柱形。其可高達24.3厘米,可寬至4.5厘米。籠翼縮小為一對隆起。唇較下位籠窄,寬僅可達1厘米。唇齒雖然明顯,但大大縮短,唇頸處也僅可達1.3毫米。籠蓋為橢圓形,基部為心形,可長達6.1厘米,寬至5.5厘米。中脈的兩側可見3至4條縱脈。與下位籠一樣,上位籠的籠蓋也具有兩個附屬物。鈎狀附屬物可長達0.3厘米,叉狀附屬物可長達1.5厘米。叉狀附屬物上覆蓋着大型的蜜腺,其直徑為0.5至1毫米,而籠蓋下表面的中線處聚集着大量小蜜腺,其直徑為0.1至0.2毫米。籠蔓尾扁平,末端二叉[1]

僅已知雌性龍豬籠草的花序結構。其為總狀花序,可長達14.5厘米,其中總花梗可長達7厘米,花序軸可長達7.5厘米。每個花梗帶一朵或兩朵花。分支花梗的基部可長達0.5厘米,分叉處可長達0.9厘米。苞片為絲狀,可長達1.2厘米。花被片可長達0.5厘米。果莢可長達1厘米,寬至0.4厘米。[1]

龍豬籠草無明顯的毛被;植株的大部分無毛。[1]

生態關係

[編輯]
龍豬籠草的上位籠,示其發達的絲狀附屬物和波浪狀的籠蓋,這兩者即是與其他豬籠草屬植物相區別的特徵

龍豬籠草僅少量存在於北蘇門答臘省巴里桑山脈。其作為附生植物生活於海拔1500米至2000米的苔蘚森林中。[1][2]其原生地的植被主要由殼斗科(Fagaceae)裏白科(Gleicheniaceae)植物及各種山地灌木組成。[1]

龍豬籠草存在的地區未受到保護。在龍豬籠草所處的山腳下人工種植了大片的橡膠樹Hevea brasiliensis,這對其生存構成了威脅。但是植物收藏者的過度採集也是導致龍豬籠草種群數量下降的一方面原因。過多的採集植株和種子,自然會使得新生植株數量的減少。[1]

尚未發現龍豬籠草的自然雜交種[3]

相關物種

[編輯]

在龍豬籠草的描述中,作者將其與蘇門答臘特有的卵形豬籠草N. ovata匙葉豬籠草N. spathulata進行了對比,並指出可以基於二岐的附屬物和邊緣波浪狀的籠蓋將龍豬籠草與它們區分開來。[1]此外,龍豬籠草也與其他許多豬籠草比較相似,如邦蘇豬籠草N. bongso,龍豬籠草很可能會被證明是其中一個物種的特殊變型。[3]已發現了存在類似分叉籠蓋附屬物的邦蘇豬籠草種群,同時「也可相信龍豬籠草的分佈範圍包含在邦蘇豬籠草的分佈範圍內」。[2]

註釋

[編輯]
  1. ^ 龍豬籠草原拉丁文描述寫道:[1]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Akhriadi, P., Hernawati, A. Primaldhi & M. Hambali 2009. Nepenthes naga, a new species of Nepenthaceae from Bukit Barisan of Sumatr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Reinwardtia 12(5): 339–342.
  2. ^ 2.0 2.1 McPherson, S.R. & A. Robinson 2012. Field Guide to the Pitcher Plants of Sumatra and Java. Redfern Natural History Productions, Poole.
  3. ^ 3.0 3.1 McPherson, S.R. 2009. Pitcher Plants of the Old World. 2 volumes. Redfern Natural History Productions, Poole.

擴展閱讀

[編輯]

維基共享資源上的相關多媒體資源:龍豬籠草 維基物種上的相關資訊:龍豬籠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