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光里 (台南市)
渔光岛 | |
---|---|
自然地理 | |
所处海域 | 东亚 |
坐标 | 22°58′52″N 120°09′20″E / 22.981099°N 120.155472°E |
周围水域 | 台湾海峡 |
管辖 | |
中华民国(台湾) | |
直辖市 | 台南市 |
区 | 安平区 |
里 | 渔光里 |
渔光里(台湾话:Hî-kng-lí)是台湾台南市安平区的一个里,位于安平区西部,人口仅455人,为安平区人口最少且唯一未满1,000人的里,管辖范围即为整个渔光岛(三鲲鯓)[1]。过去是渔民活动的场所,但到了清朝光绪年间左右才有人定居下来[1]。大部分的居民住在南边的“新寮仔”,但也有人住在北边的“管头”[1]。
过去南北两端曾先后与陆地相连,但现在均为安平港的港道,故陆上交通仰赖渔光大桥,与对岸的亿载里往来。
沿革
[编辑]渔光里一地旧名“三鲲鯓”,是台江内海七鲲鯓之一[1]。于清代划为效忠里的一部分,日治初期沿用堡里,为效忠里下鲲鯓社(庄)的一部分,大正九年(1920年)行政区划调整后,效忠里下鲲鯓庄改为永宁庄下鲲鯓大字[1]。后来在昭和十一年(1936年)10月1日,下鲲鯓大字从永宁庄分出,并入台南市[2]。
二次大战后,三鲲鯓一带仍与四鲲鯓相连,划为南区鲲明里,民国四十三年(1954年)设渔光里[1]。后来因民国六十七年(1978年)南边开挖安平港新港道,使得三鲲鯓与四鲲鯓分开,独立于南区各里之外,遂于次年(1979年)改隶安平区[1]。北边的旧港道则陆化且修筑马路,与安平相连。
民国98年(2009年)渔光大桥完工通车,次年(2010年)旧港道重新打通[3]。北侧港道主要进出渔港,南侧港道主要进出商港[3]。
民国109年(2020年),中华民国国庆烟火在台南,施放地点就在该岛。
聚落
[编辑]三鲲鯓过去是安平一带渔民冬季捕鱼避风、临时栖息之所,他们大多是在东侧搭寮暂住[1]。直到清光绪年间,才有从白砂仑来的李姓、下茄定薛姓、湾里庙后厝林姓、大甲邱姓、蚵寮洪姓的渔民到此定居[1]。他们来此居住时,先在今天渔光里南端一带搭建草寮,将当地取名作“新寮仔”[注 1][1]。不过也有一部分的人到北边居住,因为该处相对于“新寮仔”来说在“上面”,所以称为“管头”(意指“上头”)[1]。虽然已于1979年改隶安平区,但当地居民台湾闽南语口音仍与市区一致,与安平偏泉腔不同。
相片集
[编辑]-
渔光岛周边
-
台南安平区渔光岛沙滩附近的消坡堤
-
渔光岛沙滩
-
傍晚的渔光岛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