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模板讨论:Citation needed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样式

[编辑]

现在的边框颜色太浅,不够醒目,建议用刺眼一些的颜色,彰显提示的作用。  Mu©dener  留 言  2007年10月11日 (四) 19:50 (UTC)[回复]

最早的版本是没有特别标明,只有在句尾加一个[来源请求]。第二个版本是加红色底线。第三个版本是加粉红色底色。再来就是现在的框线版本了。
--百楽兎 2007年10月12日 (五) 01:39 (UTC)[回复]
我觉得红色底线的版本就不错,有框的也挺好,但是颜色不对。  Mu©dener  留 言  2007年10月12日 (五) 01:48 (UTC)[回复]
我是不太喜欢框线版本,因为跨行的时候看起来不顺。例如: 国立台湾大学首段。--百楽兎 2007年10月12日 (五) 04:21 (UTC)[回复]

时间必填问题

[编辑]

在搞什么飞机,为什么时间成必须选项了?这个模板越弄越不友好了,真讨厌!  Mu©dener  留 言  2007年11月4日 (日) 23:15 (UTC)[回复]

不觉得时间改必须选项有什么不好,这样编辑者可轻易得知未标明来源文句已存在多久了,过长时间没人标明来源,无法查证的叙述理应删除。如果是为了输入麻烦问题,可使用{{subst:fact/auto|目標文字}}这样的语法,系统会自动加上日期。:我倒是觉得原本英文的citation needed被译成“来源请求”很怪,这样仿佛表示任何人可随意撰写未注明引用来源的叙述而后拍拍屁股走人,只要最后挂上此模板来“请求他人加入来源”就好了,实际上撰写者理应负起举证责任。究其原义,need被翻译为请求,但请求字义通常更近于request,两者完全不同,need更有“必须”的意涵。建议将citation needed译为“需标明来源”、“需引用来源”一类字词较为妥切。—雅言对话 2007年11月26日 (一) 13:29 (UTC)[回复]
(+)支持,现在的版本很好啊。—不想放弃 (留言) 2008年1月10日 (四) 04:08 (UTC)[回复]
许多编辑对{{subst:fact/auto|目標文字}}这语法并不熟悉;{{来源请求}}或{{Fact}}易记且一目了然;这是个维基项目,编辑们可以随意给文章添加自己撰写且合题的内容,然后随即“拍拍屁股走人”,他人也完全可以轻易地添上个{{来源请求}},对新添内容质疑,或自行查找来源,甚至直接删除没有列明出处的可疑内容也无妨。这是编辑者的权利;添加日期、限期删除来源不明的内容虽有助于维护百科内容的可靠性和可查性,但不应苛刻于添加{{来源请求}}模板的读者们。日期最好还是恢复为选填。谢谢!--Shibo77 2008年5月16日 (五) 15:58 (UTC)[回复]

建议可修改程序为:贴fact模板时即产生目前的时间,相当于目前的subst:Fact/auto,或是恢复选填,或是做一个bot来巡视新贴上的维护性模板,以为它加上日期。 219.68.144.162 (留言) 2008年6月10日 (二) 00:57 (UTC)[回复]

你的建议目前技术是不可以做到的,要么直接调模板,要么用subst:展开,不可能对直接调用的模板其中一部分硬编码。— fdcn  talk   — 2008年6月10日 (二) 12:38 (UTC+8) — 2008年6月10日 (二) 04:38 (UTC)[回复]

英文版是没有此要求的,可能只有中文版独有,所以贴过去会出现一个极难看的大叉叉: [来源请求] 难看难看极难看超级难看超级难看超级难看超级难看超级难看受够了 (留言) 2008年5月28日 (三) 07:28 (UTC)[回复]

另外请管理员修改病句“来源请求开始于某年某月某日。”!--Shibo77 2008年6月7日 (六) 17:00 (UTC)[回复]

关于取消日期检查,不妨到客栈说一下,因为模板不是我在做的,有什么历史原因我还不清楚,取得其它人的同意后,我可以给改回。— fdcn  talk   — 2008年6月10日 (二) 12:38 (UTC+8) — 2008年6月10日 (二) 04:38 (UTC)[回复]

时间的语法

[编辑]

模板被保护了编辑不了。 可不可以像模板中的13=13日这样输入“时间=”替换成“time=”,subst:Fact/auto改成 来源请求/自动 ,全中文的才好记、好用。Gisbrother (留言) 2009年11月6日 (五) 12:24 (UTC)[回复]

其实中英文语法都可以保留,因为每人都有不同习惯,本人就惯用英文语法。—彼多利奥 (留言) 2009年11月20日 (五) 13:24 (UTC)[回复]
不矛盾啊,主要是”time=“没有对应的中文参数,输入”时间=×××ד不起作用。

Bot

[编辑]

可做一个机器人来巡,来为它标上日期。英文版就是这样做。SignIDlike (留言) 2008年7月3日 (四) 14:01 (UTC)[回复]

底色太浅

[编辑]

根本看不出来。--Gilgalad (留言) 2008年12月29日 (一) 22:51 (UTC)[回复]

分段

[编辑]

在一段的段首使用这个模板会把这一段并到上一段里去,例子见满文#满文创制历史。应该怎么解决? Dalt (留言) 2009年4月27日 (一) 00:42 (UTC)[回复]

对,我也发觉了这个问题(见黄子华)。—彼多利奥 (留言) 2009年10月14日 (三) 04:37 (UTC)[回复]

不应该叫“来源请求”,应该改为“出处是哪”

[编辑]

“来源请求”实在不通。哪儿有这种表达法?这是哪个中文不好的人编出来的?应该改成“出处是哪”或“出处是什么”或“出于何典”(较文,普通读者可能看不懂)。望管理员修改,谢谢。—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24.83.3.10对话|贡献)于2009年12月25日 (五) 13:08加入。

(-)反对 并不觉着这样说不通,用一个正式一点的(学术的)语言应该更好一些。--Zayoo (留言) 2010年10月1日 (五) 13:29 (UTC)[回复]
(-)反对 反对+1。我一看这个词就懂了。 2013年7月26日 (五) 21:33 (UTC)
(+)赞成 个人认为“来源请求”用词比较晦涩。考虑到正式性,我觉得确实可用“出于何典”之类更平实明了的用词。--西铁城丶 (留言) 2012年7月8日 (日) 15:11 (UTC)[回复]
(-)反对 我觉得很好--Jacky138 (留言) 2013年10月18日 (五) 21:42 (UTC)[回复]
(+)赞成 来源请求的确有语法问题。而[来源请求]作为标签,以[出处是哪]短句取代,亦略嫌突兀。应以Phrase(词组?)表示,意思应明确,应简短并无质问意味。可考虑[出处未明]和[缺少来源] Gserli留言2015年3月1日 (日) 05:17 (UTC)[回复]
(+)赞成Gserli.“来源请求”不符中文习惯。"source" or "reference"的中文是“出处”或“典”、“据”。不存在Zayoo所谓“来源请求”更正式的说法。“出处不明”确实可用。冷雾留言2016年2月6日 (六) 13:10 (UTC)[回复]
(+)赞成 “来源请求”实在是无力吐槽。第一次看到 wikipedia 时候看到这个,懵了好半天。白话一点就改成“出处是哪”,文言一些就改成“出自何典”。--Liam 。◕‿◕。 讨论 2019年12月11日 (三) 07:21 (UTC)[回复]
囧rz……居然没人意识到有一个模板叫做需明示出处--Key to Sky遠い空へ讨论贡献2020年7月13日 (一) 22:44 (UTC)[回复]

语句

[编辑]

前面的意见一样,这个“来源请求”的表达是应该改一下。个人感觉“需要引证”(参考[1])之类的会好许多。--Patcre (留言) 2010年6月29日 (二) 12:30 (UTC)[回复]

附议。--Gilgalad 2010年9月30日 (四) 03:32 (UTC)[回复]
"出处请求"是否好一些?--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10月1日 (五) 14:12 (UTC)[回复]
我觉得“需要来源”就简单明了,雅俗共赏,呵呵~ AlexHe34 (留言) 2010年10月2日 (六) 03:53 (UTC)[回复]
至少应该是动宾形式,“需要出处”比“请求出处”好,因为请求的主语只能是人。完整的句子是“(这一段话)需要出处”,而不是“(这一段话)请求出处”。要么改成“缺少来源”更直接。--Gilgalad 2010年10月2日 (六) 17:20 (UTC)[回复]
或者“求证”。--Gilgalad 2010年10月2日 (六) 19:15 (UTC)[回复]
我觉得缺乏参考或缺乏来源最好。来源请求好像很久以前都说过了,但最后又没有下文。希望今次可以改正。Oneam 01:00 AM (留言) 2010年10月3日 (日) 01:28 (UTC)[回复]
需要出处比较好,求证的含义不一样,有希望引起讨论的含义,而缺乏xx则感觉被动一些,需要xx或请求xx则更显得主动--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10月3日 (日) 14:12 (UTC)[回复]
我觉得“需要引证”就翻译得很到位呀。首先是意思清晰明确。其次“引证”二字又对应了“citation needed”的“citation”,多好。强力推荐。--Patcre (留言) 2010年10月3日 (日) 14:59 (UTC)[回复]
不知“源于何处”怎样?——云淡风轻对话2010年10月7日 (四) 16:05 (UTC)[回复]
“来源请求”确实是很奇怪的译名;“Citation needed”应该可以用“需注明来源”、“请列明出处”之类的五字短语来表示吧?意思上会变得更明确。—黑桐 (留言) 2010年10月8日 (五) 13:00 (UTC)[回复]
“来源请求”和“请求来源”没有什么区别,但是“来源请求”会感觉正式一点,比较适合维基百科--Cosmia (留言) 2010年10月9日 (六) 10:00 (UTC)[回复]
“请”放在开头较符合中文语法,英文译成中文大多前后调换,应改为“请求来源”。--Rx5674 (留言) 2010年10月18日 (一) 15:18 (UTC)[回复]

总结一下,候选名称如下:

  • 需要引证、需要来源、需要出处、求证
  • 缺乏参考、缺乏来源
  • 请求来源
  • 源于何处

--Gilgalad 2010年10月26日 (二) 21:48 (UTC)[回复]

还有:请注明出处、未注明出处、需注明出处--小骆驼商队 (留言) 2010年11月8日 (一) 07:47 (UTC)[回复]

  • 需要查证 怎么样?

联合国(常以英文缩写UN表示)是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致力于促进各国在国际法、国际安全(英语:International security)、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权及实现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联合国成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45年,用以取代国际联盟,去阻止战争并为各国提供对话平台。联合国下设了许多附属机构以实现其宗旨。到2006年12月为止,联合国共有192个成员国。[需要查证]

--王小朋友留言2012年8月13日 (一) 07:50 (UTC)[回复]

这个讨论不了了之了?既然从讨论中可以看出大家都不满意现在的“来源请求”译法,要不哪位管理员就综合下大家的意见先修改下呗?-Patvoiiage留言2013年11月23日 (六) 16:49 (UTC)[回复]

建议取消颜色高亮

[编辑]

在一大段文字中高亮显示某一句话就感觉像在提醒读者一定要注意看这一句话。[来源请求]好比在一段话中用字体加粗来表示重要部分。--Fanglongzong ( ) 2012年12月9日 (日) 18:17 (UTC)[回复]

所以建议把颜色换到“来源请求”这四个字上吧,转移焦点···--Fanglongzong ( ) 2012年12月9日 (日) 18:24 (UTC)[回复]
我建议将颜色换到“来源请求”上,需要来源的句子则在底部加上虚线(例如日语版本的Template:要出典)--M940504留言2013年1月31日 (四) 10:59 (UTC)[回复]
或者把文字变灰?--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3年2月1日 (五) 01:20 (UTC)[回复]
(-)反对 1.来源请求需要有特定格式来确定不可靠语句范围 2.特定格式可提醒编者该部分需要提供引证 3.特定格式可提醒读者该部分可靠性较低 4.所以特定格式有助于提高词条质量,减轻对读者的误导。 Ghcost留言2013年8月12日 (一) 15:36 (UTC)[回复]
(+)支持 有来源请求高亮的页面整体都看着很不和谐。让人看起来像是小孩子乱涂乱画的页面,不像维基百科条目的风格。--Alexander Misel留言2015年3月23日 (一) 13:10 (UTC)[回复]

建议新增reason参数

[编辑]

建议比照英语版新增reason参数,这样当维基人认为条目某段需要来源时,就可以将他认为某段应挂该模板的理由直接写在reason=后面,之后其他维基人将鼠标指标指向该模板时就会浮现理由,就不用像现在要给理由还要用<!---->、摘要或讨论页说明,而其他维基人又未必会看源码、编辑历史或讨论页。--RekishiEJ留言2013年7月18日 (四) 03:25 (UTC)[回复]

(+)赞成 建议支持此参数,便于有针对性地查证。--俺 2018年9月4日 (二) 04:40 (UTC)

fact模板难道不该这么用吗?

[编辑]

新社花海我一直被回退,但fact理据就是用在没有来源的句子里,我询问Fcuk1203,不知道哪来规定这种情况可以不用来源,我疑惑的是我明明正确使用fact,请求来源为何会被说滥用?--Nantou222留言2013年12月17日 (二) 03:40 (UTC)[回复]

我来维基百科到现在第一次见识到有条目可以不用给来源,用fact请求来源会被回退的情况发生。--Nantou222留言2013年12月17日 (二) 03:48 (UTC)[回复]
没能理解他的理由。参考1打不开,参考2已失效。“交通”章节似乎违反WP:NOT#INFO?--YFdyh000留言2013年12月17日 (二) 04:15 (UTC)[回复]
失效链接可以用[失效链接]。说到他的理由全都写在这里,我瞧不出他说理由何在,只是觉得他说:“交通哪来的需要来源”,他也没说是根据什么规定,反而他是反怪我没说原因就滥用fact,这倒是让人无法理解他的想法,用fact还要根据什么来用吗?--Nantou222留言2013年12月17日 (二) 05:06 (UTC)[回复]
交通资讯的来源其实很容易获得,只要贴个Google Map座标点,就可以在地图上看到附近的道路配置与公车资讯,这应该算是有效证明。--泅水大象讦谯☎ 2013年12月17日 (二) 05:14 (UTC)[回复]
Google Map是可靠来源一种吗?--Nantou222留言2013年12月17日 (二) 05:26 (UTC)[回复]
刚看到Wikipedia:互助客栈/方针#.维基百科内不应有观光景点资料是出于哪种规定?,好像这部分收录有所争议,姑且先暂时算能收录好了,毕竟这里是谈fact,所以交通资讯所附上的来源只要有符合方针,其余我都没意见的。--Nantou222留言2013年12月17日 (二) 05:30 (UTC)[回复]
感觉乘车路线是琐碎信息吧,不然所有地标都可以写了,而且这经常变动、难以更新和查证。--YFdyh000留言2013年12月17日 (二) 06:32 (UTC)[回复]
会不会因为太琐碎而不值得收录是一个议题,先撇开一边,单纯就资料的可查证角度来说,如果连详细的地图都不能作为有一条路是从这花田的门口通过的证明,那各位到底还要找到怎样的证明才具有足够可信度?--泅水大象讦谯☎ 2013年12月17日 (二) 08:54 (UTC)[回复]
但实际不可能标注每项来源吧,只能统称来自XX地图,而且公交等信息也容易篡改和变更。错误难以被发现和更新,近乎没有不如不加。以前是否有“交通信息”相关讨论?既视感但没找到。--YFdyh000留言2013年12月17日 (二) 09:04 (UTC)[回复]
泅水大象,这不用证明呀!我这边讨论不是证明什么的,只是想问fact用在新社花海有什么不妥之处,为何会被一直回退,不是这么用的吗?--Nantou222留言2013年12月17日 (二) 12:55 (UTC)[回复]
我只是点出交通资讯、尤其是主要连外道路的介绍要找参考来源不难,所以此处的部分讨论应该是这些琐碎资讯适不适合收录于条目之中,而不全部都是适合使用fact模板的情况。把两种问题混在一起讨论很容易模糊了焦点。--泅水大象讦谯☎ 2013年12月17日 (二) 13:47 (UTC)[回复]
阁下是说交通资讯不适合使用fact吗?--Nantou222留言2013年12月18日 (三) 13:14 (UTC)[回复]
我只是说那是真正的议题,别乱替我下结论。--泅水大象讦谯☎ 2013年12月18日 (三) 14:01 (UTC)[回复]
阁下别生气,我没那意思,只是不懂阁下所言才要再确认看看,如此而已,何来下结论可言?--Nantou222留言2013年12月19日 (四) 02:38 (UTC)[回复]

Fcuk1203有说到重点,他问我当时放fact没有说原因,所以我是提议fact应该设个使用理据,以免除这样的争议发生。--Nantou222留言2013年12月17日 (二) 12:57 (UTC)[回复]

类似议题以前讨论过,请参考维基百科讨论:可供查证#是否句句都要有来源?当时百乐免君质疑的方针条文仍挂在上面:“所有引言以及任何被质疑或可能被质疑的内容都应使用内嵌引用来提供可靠、公开的来源。”--Kolyma留言2013年12月18日 (三) 11:23 (UTC)[回复]
我看了Fcuk1203给Hanteng留言以及Fcuk1203给Choufanging留言,都只表示:“感谢您的补充来源,结束了一无谓的口舌之争。”我还是看不出来我放fact错在哪里,各位都没告诉我为什么我会被一直回退掉?--Nantou222留言2013年12月18日 (三) 13:13 (UTC)[回复]
建议不必再追究“错在哪里”,上面所举的旧讨论已显示方针的解读有歧见,难以论断对错。至于“为什么被一直回退”,Fcuk1203 君曾经提过:“自己请查证,第一段种苗场条目已说明”,表示他认为至少该部分不应该再被质疑,而您却依然无差别地挂模板。(如果解读有错,请 Fcuk1203 君指正。)当然这是从“可疑的内容才需要写出来源”的角度来思考,若是以“句句都要有(写出)来源”作为标准,那么即使是世人皆知的常识,也可以将模板挂得心安理得。-Kolyma留言2013年12月18日 (三) 15:01 (UTC)[回复]
同Kolyma,下次若再发生,建议使用cn模板,若行可以补一个来源做示范,不过查证责任应该是在提供内容的那一方。--❦维基vs百度‽hanteng 2013年12月18日 (三) 15:28 (UTC)[回复]
姑且暂时不论Fcuk1203回退我放fact动机为何,单就看Kolyma所言就已经足够,这也是我会提议将模板设个使用理据的原因,如此才可以理直气壮地回退他人滥用fact,否则不知道的人还以为fact模板用在没来源的句子里就放,这样情况就会变成Kolyma所言以“句句都要有(写出)来源”作为标准,我想我应该不会是第一位会出现这种放fact模板的人吧?--Nantou222留言2013年12月19日 (四) 02:43 (UTC)[回复]

我在另一个问题也有问Distinguish模板的使用理据,可是好像谈到现在要拟议使用理据,全部的人讨论声就嘎然而止,我不明白这是为什么?既然Kolyma劝我用自己思考,不该用以“句句都要有(写出)来源”作为标准,那么规范个使用理据,好让以后使用起来不但心安理得,也能理直气壮,不正是能呼应Fcuk1203原先的问题(他问我放fact没讲原因)吗?--\Nantou222留言2013年12月19日 (四) 13:52 (UTC)[回复]

我觉得像中华民国文化部中华民国卫生福利部这样挂太夸张了。看起来像不擅作笔记、每句都画底线标注重点的学生课本一样,有碍阅读。建议挂上Template:RefimproveTemplate:Refimprovesect模板就好了。--KevinSET 2013年12月22日 (日) 01:11 (UTC)[回复]

心得一:走火入魔。
心得二:挂模板的人多,解决问题的人少。
--Kolyma留言2013年12月22日 (日) 02:00 (UTC)[回复]
你们讨论出来也没说规定如何不能放fact,跟你们说要制定使用理据可免除争议,你们也没下文,我只好用自己思维去设想fact用在没来源的句子里,既然维基百科讨论:可供查证#是否句句都要有来源?讨论也没有下文,不应以“句句都要有(写出)来源”作为标准出于何种规定也没说,我放fact也是很合理,别只因为你们拿不出理据,也拿不出任何规定之下,眼见fact就想除之而后快,你们何不正视fact这问题,反而责怪使用fact的人?真是怪哉!--Nantou222留言2013年12月22日 (日) 07:09 (UTC)[回复]
(*)提醒维基百科:不要为阐释观点而扰乱维基百科。--Kolyma留言2013年12月23日 (一) 13:04 (UTC)[回复]
仔细看了一下,中华民国文化部、外部链接的官网就有说明了,像是历任首长成立沿革,根本不必挂一堆fact。--KevinSET 2013年12月23日 (一) 13:46 (UTC)[回复]

经过这几天沉寂,我几乎忘了我的“本位”,所以我决定放手不管fact,自动退出该讨论,先前有冒犯各位之处,请多包涵。先前我用fact都出于合理的理由,而且我开这讨论是为各位知道fact模板有这漏洞(这漏洞已由Kolyma提出Wikipedia:不要为阐释观点而扰乱维基百科来防止而暂时获得解决,但此做法仍会有争议),但我言出要退出该讨论,故不再继续延伸此讨论,谢谢各位。--Nantou222留言2013年12月29日 (日) 08:18 (UTC)[回复]

重提取消{{fact}}颜色高亮

[编辑]
在一大段文字中高亮显示某一句话就感觉像在提醒读者一定要注意看这一句话。[來源請求]好比在一段话中用字体加粗来表示重要部分。--Fanglongzong ( ) 2012年12月9日 (日) 18:17 (UTC)[回复]

@Alexander Misel @Fanglongzong @Shizhao @M940504 @Ghcost

有关讨论似乎无疾而终了。我的看法是,没有来源的字句不应比正文得到更多关注,现在的做法就像是老师批改作文般突出错处,但是对大多数读者来说他们并无意欲/责任做个好学生补充来源或作修正,反倒会在阅读时被这些被突出的文句吸引视线,让不可信的资料成为了他们的第一印象。建议同类模板(如{{or}})仿效英语维基将相关文句变作灰色或日语维基只在底下加虚线,让有心的编者得以修改,也避免一般读者把重点放在可疑而非可靠的资讯。— lssrntalk 来投个票吧 2016年1月31日 (日) 13:39 (UTC)[回复]

底下加虚线会比较好。用背景颜色的话可能会让色盲的读者难以看到。--街燈電箱150號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16年1月31日 (日) 15:54 (UTC)[回复]
同意加底线。不用每次ctrl+f才找到。话说来个波浪纹也不错哈哈。—AT 2016年1月31日 (日) 16:00 (UTC)[回复]
波浪线会令人混淆是书名号,所以用虚线就好了。--街燈電箱150號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16年1月31日 (日) 16:03 (UTC)[回复]
加别的就不显眼了吗?每次看到高亮我都是跳过去的。要说避免读者看下去,不如把来源请求的字样提到开头来的靠谱。--浅蓝雪 2016年1月31日 (日) 16:14 (UTC)[回复]
支持加虚线。--Kuailong 2016年1月31日 (日) 16:30 (UTC)[回复]
加虚线+1。--祝维基百科生日快乐的Carrotkit 2016年1月31日 (日) 16:35 (UTC)[回复]
或者用小工具控制?启用了某个gadget的用户才会看到高亮背景,其他用户则不加提示(包括底线)或减弱内容(如变为灰色)。的确没必要为维护便利而影响读者体验。--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16年2月1日 (一) 01:50 (UTC)[回复]
其实可以把各种维护元素都加进去……每个模板弄一个小工具太杂了。Liangent留言 2016年2月1日 (一) 02:33 (UTC)[回复]
将相关文句变作灰色+1--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6年2月1日 (一) 03:56 (UTC)[回复]
同支持灰色,既不会和别的符号混淆,也不会突显该句。--颠倒的六花酱喜爱日本文化之人🗾🗻🏯👹👺🎎🎍🎋🎌 2016年2月1日 (一) 06:00 (UTC)[回复]
支持灰字+1--Panintelize (talk-contrib) 药理学 专题 2016年2月2日 (二) 12:19 (UTC)[回复]
(+)支持--維基小霸王留言2016年2月3日 (三) 10:51 (UTC)[回复]

意见不一,来个投票么?— lssrntalk 2016年2月2日 (二) 06:16 (UTC)[回复]

(+)支持灰字--4Li 2016年2月3日 (三) 21:49 (UTC)[回复]

如果说这样呢[来源请求]?——C933103(留言) 2016年2月2日 (二) 08:34 (UTC)[回复]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Nullam quis ultrices felis, eu euismod sapien. Maecenas ipsum ante, fringilla sit amet nibh at, congue bibendum ipsum. Aliquam erat volutpat. Aenean fringilla, lorem eget maximus porttitor, nibh elit consequat turpis, ut consequat metus odio eu lorem. Phasellus a risus ac turpis auctor ultricies ultricies ac risus. Duis fermentum enim at tristique semper. Phasellus aliquet ac nisi quis varius. Suspendisse eget cursus ante, id condimentum tellus. Nullam diam felis, tempor a augue non, varius tristique ex.[来源请求]
这个如果文句长达数行的话会比较眼花…— lssrntalk 2016年2月3日 (三) 11:39 (UTC)[回复]
那…减色减宽度试试: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Nullam quis ultrices felis, eu euismod sapien. Maecenas ipsum ante, fringilla sit amet nibh at, congue bibendum ipsum. Aliquam erat volutpat. Aenean fringilla, lorem eget maximus porttitor, nibh elit consequat turpis, ut consequat metus odio eu lorem. Phasellus a risus ac turpis auctor ultricies ultricies ac risus. Duis fermentum enim at tristique semper. Phasellus aliquet ac nisi quis varius. Suspendisse eget cursus ante, id condimentum tellus. Nullam diam felis, tempor a augue non, varius tristique ex.[来源请求]——C933103(留言) 2016年2月3日 (三) 12:41 (UTC)[回复]
我觉得减了也是很眼花。--街燈電箱150號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16年2月4日 (四) 14:13 (UTC)[回复]

加底线+1,不过要用醒目的颜色。--春卷柯南夫子 ( ) 2016年2月2日 (二) 12:19 (UTC)[回复]

日文维基用的是虚线,并且利用了MediaWiki:Common.css(连结)。
/*
 * {{要出典範囲}}の下線部を標準的なディスプレイで表示したときのみ表示されるようにするクラス。
 * 2009-01-03 by [[User:mizusumashi]]
 */
@media screen {
    .fix-domain {
        border-bottom:dashed 1px;
    }
}
—— 2016年2月4日 (四) 10:50 (UTC)[回复]
灰色的话要考虑无障碍…… --达师 - 334 - 554 2016年2月5日 (五) 08:25 (UTC)[回复]
我觉得加虚线要比现在的颜色高亮要好一些。--1=0欢迎河北维基人加入QQ群331736133 2016年2月5日 (五) 11:44 (UTC)[回复]
(!)意见桔黄是要求注意的颜色,换成#eaeaea就行了。--天天 (留言) 2016年2月6日 (六) 20:59 (UTC)[回复]
测试过色盲后,发现英文的灰底不亲和,连WCAG 1.0不通过,中文的色调就没问题。补上DreamLiner提议白底;所以加虚线更好点,也不用考虑色盲问题。--颠倒的六花酱喜爱日本文化之人🗾🗻🏯👹👺🎎🎍🎋🎌 2016年2月11日 (四) 20:31 (UTC)[回复]
色盲的人能分出灰色和白色的区别啊。而且还是下划线吧,框是在太花哨了。--天天 (留言) 2016年2月11日 (四) 20:41 (UTC)[回复]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Nullam quis ultrices felis, eu euismod sapien. Maecenas ipsum ante, fringilla sit amet nibh at, congue bibendum ipsum. Aliquam erat volutpat. Aenean fringilla, lorem eget maximus porttitor, nibh elit consequat turpis, ut consequat metus odio eu lorem. Phasellus a risus ac turpis auctor ultricies ultricies ac risus. Duis fermentum enim at tristique semper. Phasellus aliquet ac nisi quis varius. Suspendisse eget cursus ante, id condimentum tellus. Nullam diam felis, tempor a augue non, varius tristique ex.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Nullam quis ultrices felis, eu euismod sapien. Maecenas ipsum ante, fringilla sit amet nibh at, congue bibendum ipsum. Aliquam erat volutpat. Aenean fringilla, lorem eget maximus porttitor, nibh elit consequat turpis, ut consequat metus odio eu lorem. Phasellus a risus ac turpis auctor ultricies ultricies ac risus. Duis fermentum enim at tristique semper. Phasellus aliquet ac nisi quis varius. Suspendisse eget cursus ante, id condimentum tellus. Nullam diam felis, tempor a augue non, varius tristique ex.   [来源请求]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Nullam quis ultrices felis, eu euismod sapien. Maecenas ipsum ante, fringilla sit amet nibh at, congue bibendum ipsum. Aliquam erat volutpat. Aenean fringilla, lorem eget maximus porttitor, nibh elit consequat turpis, ut consequat metus odio eu lorem. Phasellus a risus ac turpis auctor ultricies ultricies ac risus. Duis fermentum enim at tristique semper. Phasellus aliquet ac nisi quis varius. Suspendisse eget cursus ante, id condimentum tellus. Nullam diam felis, tempor a augue non, varius tristique ex. 没仔细算,估摸着写的。Liangent留言 2016年2月12日 (五) 07:20 (UTC)[回复]

@Liangent:在Fx44.0.1是完全出界了,简简单单祇加一条底下虚线不好吗?--街燈電箱150號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16年2月12日 (五) 08:06 (UTC)[回复]
非要弄框么?虚线多简单直接。--202.175.94.115留言2016年2月12日 (五) 18:08 (UTC)[回复]
这个如何?--Stang 16 2016年2月13日 (六) 08:26 (UTC)[回复]
这个就是最初的两个选项之一,但有编者担心色盲的人会看不到。— lssrntalk 2016年2月13日 (六) 09:19 (UTC)[回复]
这个配色在Large中的4.5:1,Small中的4.5:1、7:1比例下,无论有没有色盲,都会出现看错或看不清的情况的。--颠倒的六花酱喜爱日本文化之人🗾🗻🏯👹👺🎎🎍🎋🎌 2016年2月13日 (六) 09:33 (UTC)[回复]

(?)疑问Template:Or模版也和Template:Fact模版用同样的色调,如修定的方案得到共识通过,那也适用于Template:Or吧?--颠倒的六花酱喜爱日本文化之人🗾🗻🏯👹👺🎎🎍🎋🎌 2016年2月17日 (三) 04:49 (UTC)[回复]

是的,如果有其他同类模板都会一同更改。— lssrntalk 2016年2月17日 (三) 06:49 (UTC)[回复]

小结

[编辑]

我根据目前讨论大致分了四个方案,大家看看怎么样:

  • 方案一:整段加上浅灰框线,将文句变成灰色,但稍为加深深度至满足WCAG
维基百科全书是一部用不同语言写成的百科全书。英文维基百科开始于2001年1月15日,现在已有超过4,000,000个条目。维基百科全书还有其他多国语言的版本,如果您需要使用外文进行参与,请到这里寻找您要的语种。英文维基百科开始于2001年1月15日,现在已有超过4,000,000个条目。维基百科全书还有其他多国语言的版本,如果您需要使用外文进行参与,请到这里寻找您要的语种。[来源请求]维基百科全书是一部用不同语言写成的百科全书。
  • 方案二:每行加上浅灰框线,将文句变成灰色,但稍为加深深度至满足WCAG
维基百科全书是一部用不同语言写成的百科全书。英文维基百科开始于2001年1月15日,现在已有超过4,000,000个条目。维基百科全书还有其他多国语言的版本,如果您需要使用外文进行参与,请到这里寻找您要的语种。英文维基百科开始于2001年1月15日,现在已有超过4,000,000个条目。维基百科全书还有其他多国语言的版本,如果您需要使用外文进行参与,请到这里寻找您要的语种。[来源请求]维基百科全书是一部用不同语言写成的百科全书。
  • 方案三:更改目前的高亮底色
维基百科全书是一部用不同语言写成的百科全书。英文维基百科开始于2001年1月15日,现在已有超过4,000,000个条目。维基百科全书还有其他多国语言的版本,如果您需要使用外文进行参与,请到这里寻找您要的语种。英文维基百科开始于2001年1月15日,现在已有超过4,000,000个条目。维基百科全书还有其他多国语言的版本,如果您需要使用外文进行参与,请到这里寻找您要的语种。[来源请求]维基百科全书是一部用不同语言写成的百科全书。
  • 方案四:用底线
维基百科全书是一部用不同语言写成的百科全书。英文维基百科开始于2001年1月15日,现在已有超过4,000,000个条目。维基百科全书还有其他多国语言的版本,如果您需要使用外文进行参与,请到这里寻找您要的语种。英文维基百科开始于2001年1月15日,现在已有超过4,000,000个条目。维基百科全书还有其他多国语言的版本,如果您需要使用外文进行参与,请到这里寻找您要的语种。[来源请求]维基百科全书是一部用不同语言写成的百科全书。

lssrntalk 2016年2月16日 (二) 09:44 (UTC)[回复]

@Lssrn:方案一和方案二显示出来是一样的。—— 烈羽 2016年2月17日 (三) 03:10 (UTC)[回复]
已被修正。喜欢方案三。—— 烈羽 2016年2月17日 (三) 04:59 (UTC)[回复]
注意换行的两侧。话说我觉得方案一比较好看--Liaon98 我是废物 2016年2月17日 (三) 03:17 (UTC)[回复]
只要不会令读者第一眼就误会这段文字是强调该段落或条目的重要文字就行(个人觉得方案四好)。另外,方案一、二的文字颜色建议改成#484848,更显眼一些。过几天后没人再提议就投票吧?--颠倒的六花酱喜爱日本文化之人🗾🗻🏯👹👺🎎🎍🎋🎌 2016年2月17日 (三) 04:37 (UTC)[回复]
@烈羽::我把第一个改了下。Liangent留言 2016年2月17日 (三) 04:49 (UTC)[回复]
二和三的问题主要是行数多了就会出现一条一条颜色交错的横线,我觉得不好看……Liangent留言 2016年2月17日 (三) 05:04 (UTC)[回复]
  • 方案五:更改目前的高亮底色并把多行的底色连成一片
维基百科全书是一部用不同语言写成的百科全书。英文维基百科开始于2001年1月15日,现在已有超过4,000,000个条目。维基百科全书还有其他多国语言的版本,如果您需要使用外文进行参与,请到这里寻找您要的语种。英文维基百科开始于2001年1月15日,现在已有超过4,000,000个条目。维基百科全书还有其他多国语言的版本,如果您需要使用外文进行参与,请到这里寻找您要的语种。[来源请求]维基百科全书是一部用不同语言写成的百科全书。

试试这个?Liangent留言 2016年2月17日 (三) 05:07 (UTC)[回复]

正想提议,但又想到万一是这样:
维基百科全书是一部用不同语言写成的百科全书。英文维基百科开始于2001年1月15日,现在已有超过4,000,000个条目。维基百科全书还有其他多国语言的版本,如果您需要使用外文进行参与,请到这里寻找您要的语种。英文维基百科开始于2001年1月15日,现在已有超过4,000,000个条目。[来源请求]维基百科全书还有其他多国语言的版本,如果您需要使用外文进行参与,请到这里寻找您要的语种。[来源请求]维基百科全书是一部用不同语言写成的百科全书。
—— 烈羽 2016年2月17日 (三) 05:14 (UTC)[回复]
问题不大吧,都是有问题的地方,可以跳过不读的。或者说,你觉得 一些文字{{fact|一些文字一些文字}}一些文字 和 一些文字{{fact|一些文字}}{{fact|一些文字}}一些文字 语义有区别不?Liangent留言 2016年2月17日 (三) 05:20 (UTC)[回复]
其实我的问题是 一些文字1{{fact|一些文字2}}一些文字3{{fact|一些文字4}} 2和4因换行而靠近时会黏在一起,个人觉得不好看。但如果用跳过不读来想的话就没差了(虽然我通常还是会读)。—— 烈羽 2016年2月17日 (三) 05:33 (UTC)[回复]
做了个例子,看看效果如何。

例1.

  • 英文维基百科开始于2001年1月15日,现在已有超过4,000,000个条目。维基百科全书还有其他多国语言的版本,如果您需要使用外文进行参与,请到这里寻找您要的语种。[来源请求]这是中间句子,这是中间句子。英文维基百科开始于2001年1月15日,现在已有超过4,000,000个条目。维基百科全书还有其他多国语言的版本,如果您需要使用外文进行参与,请到这里寻找您要的语种。[来源请求]英文维基百科开始于2001年1月15日,现在已有超过4,000,000个条目。[来源请求]

例2.

  • 英文维基百科开始于2001年1月15日,现在已有超过4,000,000个条目。维基百科全书还有其他多国语言的版本,如果您需要使用外文进行参与,请到这里寻找您要的语种。[来源请求]这是中间句子,这是中间句子。英文维基百科开始于2001年1月15日,现在已有超过4,000,000个条目。维基百科全书还有其他多国语言的版本,如果您需要使用外文进行参与,请到这里寻找您要的语种。[来源请求]英文维基百科开始于2001年1月15日,现在已有超过4,000,000个条目。[来源请求]

例3.

  • 英文维基百科开始于2001年1月15日,现在已有超过4,000,000个条目。维基百科全书还有其他多国语言的版本,如果您需要使用外文进行参与,请到这里寻找您要的语种。[来源请求]这是中间句子,这是中间句子。英文维基百科开始于2001年1月15日,现在已有超过4,000,000个条目。维基百科全书还有其他多国语言的版本,如果您需要使用外文进行参与,请到这里寻找您要的语种。[来源请求]英文维基百科开始于2001年1月15日,现在已有超过4,000,000个条目。[来源请求]

例4.

  • 英文维基百科开始于2001年1月15日,现在已有超过4,000,000个条目。维基百科全书还有其他多国语言的版本,如果您需要使用外文进行参与,请到这里寻找您要的语种。[来源请求]这是中间句子,这是中间句子。英文维基百科开始于2001年1月15日,现在已有超过4,000,000个条目。维基百科全书还有其他多国语言的版本,如果您需要使用外文进行参与,请到这里寻找您要的语种。[来源请求]英文维基百科开始于2001年1月15日,现在已有超过4,000,000个条目。[来源请求]

例5.

  • 英文维基百科开始于2001年1月15日,现在已有超过4,000,000个条目。维基百科全书还有其他多国语言的版本,如果您需要使用外文进行参与,请到这里寻找您要的语种。[来源请求]这是中间句子,这是中间句子。英文维基百科开始于2001年1月15日,现在已有超过4,000,000个条目。维基百科全书还有其他多国语言的版本,如果您需要使用外文进行参与,请到这里寻找您要的语种。[来源请求]英文维基百科开始于2001年1月15日,现在已有超过4,000,000个条目。[来源请求]
效果来看,方案一就显得容易分辨了。(PS:后者的情况会有吗?既然两个句子在邻近,那怎不一起标?除非两句子不是同一段落,但那样就已隔一行,这也不能分辨吗?)。--颠倒的六花酱喜爱日本文化之人🗾🗻🏯👹👺🎎🎍🎋🎌 2016年2月17日 (三) 06:21 (UTC)[回复]
方案一在Firefox44.0.2是如下,框线出界交叉重叠:
--街燈電箱150號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16年2月18日 (四) 03:21 (UTC)[回复]

(!)意见,方案二行与行中间夹着两条横线感觉很差(而且似乎不能适应行高,字体或行距稍有不同就会有出界情况);方案一要看浏览器的支持程度(有些浏览器行中间没框,但有些则显示与方案二相同);方案三和五还是要考虑用色是否无障碍;所以方案四其实是最穏妥的,当然如果方案三和五用对了颜色的话,也是可行的。--街燈電箱150號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16年2月17日 (三) 06:34 (UTC)[回复]

(!)意见:谢谢各位修正。感觉方案三和四比较平实不花哨,方案五对中间句子有压迫感。— lssrntalk 2016年2月17日 (三) 06:49 (UTC)[回复]

有点跑题:一段文字中有这么多有问题的就不应该全部涂色了……要么挂上{{unreferenced section}}要么整段删掉。Liangent留言 2016年2月17日 (三) 07:18 (UTC)[回复]
应该是{{Refimprovesect}},假定中间句子有来源。但是这个模板的警告性比较弱,不能突出可疑句子的问题,也没有“本章节可能含有原创研究”的小模板(只有{{Original research|段落}}的大模板)。而且在一个大章节中可能只有一段是这样,那就要在那个段落前用“本段落…”,但如果两三个段落都是这样又要在一个章节内挂上数个小模板,比较混乱,所以有时候也是会在这种情况上用到的。— lssrntalk 2016年2月17日 (三) 07:28 (UTC)[回复]
能不能连文字的颜色一起作更改,现在方案的底色太难看出来了(不应走极端吧,从太明显直接到看不出)。乌拉跨氪 2016年2月22日 (一) 09:35 (UTC)[回复]
  • 如此花哨,还不如取消这种样式。需要证实的内容[来源请求]需要证实的内容[来源请求],如前述举例,前一种不是很干净清爽么,而且现在英文维基的该模板已经不再有突出显示部分的标记了,反而可以让有心编纂者留意到该部分内容,而让普通阅读者弱化掉这部分内容。--😇©💌所有维基人都在说谎😘为分享全球知识而努力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万岁😝以让世界更萌的态度致力于使世界更萌🙏中文维基13年🚭维基百科15年💑如需联系,请@[[用户:lyliylytl]] 2016年2月22日 (一) 20:56 (UTC)

投票

[编辑]

已经数天没有新意见了,不如来个简单投票作结吧,可正负可多选,正减负后票数最多的方案将套用于{{fact}}、{{or}}、{{Citation needed span}}、{{full}}(以及其他使用高亮标记问题句子的模板,如有遗漏请添加)。由于方案一在某些浏览器会出现显示问题,因此先行去掉。— lssrntalk 2016年2月21日 (日) 10:02 (UTC)[回复]

不好意思,我也把方案二拿掉,因为在Firefox44.0.2,如果在一些设定了不同的固定行高的模板/表格/信息框使用{{fact}},方案二也会有框线重叠问题:
另外,搞投票不要这么突然,预告一下给大家明确的冷静期考虑才好开始。--街燈電箱150號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16年2月21日 (日) 11:11 (UTC)[回复]
谢谢,之前没有搞投票的经验,那现在就先搁这里,待大家慢慢考虑后才投票吧,暂时不设任何时限了。— lssrntalk 2016年2月22日 (一) 10:10 (UTC)[回复]

方案三

[编辑]

英文维基百科开始于2001年1月15日,现在已有超过4,000,000个条目。维基百科全书还有其他多国语言的版本,如果您需要使用外文进行参与,请到这里寻找您要的语种。[来源请求]这是中间句子,这是中间句子。英文维基百科开始于2001年1月15日,现在已有超过4,000,000个条目。维基百科全书还有其他多国语言的版本,如果您需要使用外文进行参与,请到这里寻找您要的语种。[来源请求]英文维基百科开始于2001年1月15日,现在已有超过4,000,000个条目。[来源请求]

  1. (+)支持这个。相比方案五来源请求的标识不会与上一行的背景色重合,总体更加美观。Innocentius留言2016年2月26日 (五) 03:45 (UTC)[回复]
  2. (+)支持:感觉很清爽。--Kolyma留言2016年2月27日 (六) 05:04 (UTC)[回复]
  3. (+)支持--Panintelize(talk-contrib)药理学 专题经济学专题 2016年2月28日 (日) 11:08 (UTC)[回复]

方案四

[编辑]

英文维基百科开始于2001年1月15日,现在已有超过4,000,000个条目。维基百科全书还有其他多国语言的版本,如果您需要使用外文进行参与,请到这里寻找您要的语种。[来源请求]这是中间句子,这是中间句子。英文维基百科开始于2001年1月15日,现在已有超过4,000,000个条目。维基百科全书还有其他多国语言的版本,如果您需要使用外文进行参与,请到这里寻找您要的语种。[来源请求]英文维基百科开始于2001年1月15日,现在已有超过4,000,000个条目。[来源请求]

  1. (+)支持点亮台湾留言2016年2月21日 (日) 21:30 (UTC)[回复]
  2. 都忘记自己投了,(+)支持这个,就像用文书软件打错字时出现的底线般,对普通读者清晰易明且不抢眼。— lssrntalk 2016年2月24日 (三) 16:45 (UTC)[回复]
  3. (+)支持,简洁又清楚的标示该句。-- Patema  Talk me  2016年2月26日 (五) 09:42 (UTC)[回复]

方案五

[编辑]

英文维基百科开始于2001年1月15日,现在已有超过4,000,000个条目。维基百科全书还有其他多国语言的版本,如果您需要使用外文进行参与,请到这里寻找您要的语种。[来源请求]这是中间句子,这是中间句子。英文维基百科开始于2001年1月15日,现在已有超过4,000,000个条目。维基百科全书还有其他多国语言的版本,如果您需要使用外文进行参与,请到这里寻找您要的语种。[来源请求]英文维基百科开始于2001年1月15日,现在已有超过4,000,000个条目。[来源请求]

  1. 这个似乎好一些--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6年2月22日 (一) 02:57 (UTC)[回复]
  2. 我也(+)支持这一种--1=0欢迎河北维基人加入QQ群331736133 2016年2月23日 (二) 12:27 (UTC)[回复]
  3. (+)支持这一个--印天胤 2016年2月24日 (三) 11:06 (UTC)[回复]
  4. (+)支持,淡淡的底色在下喜欢。--深爱学习的Engle跃抱着元素一直团团转! 2016年2月26日 (五) 03:40 (UTC)
  5. (+)支持:还是觉得字要浅一点,但是现在能选的方案就这些,喜欢的就只有这个了--Liaon98 我是废物 2016年2月26日 (五) 09:44 (UTC)[回复]
    user:Liaon98[[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如果有提议的话做一个出来当作新方案投票也是可以的啊。— lssrntalk 2016年2月26日 (五) 12:39 (UTC)[回复]
  6. 这个不错--Stang 16 2016年2月28日 (日) 02:53 (UTC)[回复]
  7. (+)支持行间补满底色看起来比较好。--LHD留言2016年3月2日 (三) 05:26 (UTC)[回复]
  8. (+)支持:底色连片浏览感受更佳。--小老虎3018留言2016年3月4日 (五) 15:02 (UTC)[回复]

结论

[编辑]

似乎以上已初步达成共识,使用方案5.请相关技术人员修改{{fact}}谢谢。--Stang 16 2016年3月5日 (六) 07:33 (UTC)[回复]

结果样式[来源请求]
ping设计者@Liangent:还有{{or}}、{{Citation needed span}}、{{full}}。— lssrntalk 2016年3月5日 (六) 07:57 (UTC)[回复]
请设计者@Liangent务必添加一个CSS类名,让用户可以自定义样式。--Gqqnb留言2016年3月9日 (三) 01:33 (UTC)[回复]
哦,现在已经有了template-facttext,那只需要改Common.css就可以了。--Gqqnb留言2016年3月9日 (三) 01:36 (UTC)[回复]
已经更新了。另外,文字颜色变浅一点是否更好?--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6年3月9日 (三) 02:52 (UTC)[回复]
{{Citation needed span}}似乎未有更新(其实这个模板用途和其他重复,废掉也可以)。另不反对文字变浅。— lssrntalk 投票讨论 2016年3月9日 (三) 09:06 (UTC)[回复]
{{Citation needed span}}是另外一种模式,中文和英文还不太一样。所以没有改。如果文字变浅,有什么具体实现方案?--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6年3月15日 (二) 03:36 (UTC)[回复]
应可仿效上面方案一把color加进去,像这样。— lssrntalk 试用新jp模板 2016年3月18日 (五) 04:34 (UTC)[回复]
维持现在的黑色就算了,变浅的话降低了背景和文字的对比度,这样又要考虑无障碍问题,除非可以证明上面变浅的效果对于色弱者无大问题。--街燈電箱150號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16年3月18日 (五) 04:39 (UTC)[回复]
看要遵从哪一个标准:满足WCAG 2.0 AA级满足WCAG 2.0 AAA级满足WCAG 1.0对比度满足WCAG 1.0色差普通文字。— lssrntalk 试用新jp模板 2016年3月18日 (五) 05:14 (UTC)[回复]
完成:已经更新(通过更新 {{fix-span}}),但是模板中已经有了前景色,我在更新的时候保留了下来。-- 2016年4月5日 (二) 15:30 (UTC)[回复]

意见

[编辑]

例1.

  • 英文维基百科开始于2001年1月15日,现在已有超过4,000,000个条目。维基百科全书还有其他多国语言的版本,如果您需要使用外文进行参与,请到这里寻找您要的语种。[来源请求]这是中间句子,这是中间句子。英文维基百科开始于2001年1月15日,现在已有超过4,000,000个条目。维基百科全书还有其他多国语言的版本,如果您需要使用外文进行参与,请到这里寻找您要的语种。[来源请求]英文维基百科开始于2001年1月15日,现在已有超过4,000,000个条目。[来源请求]

例2.

  • 英文维基百科开始于2001年1月15日,现在已有超过4,000,000个条目。维基百科全书还有其他多国语言的版本,如果您需要使用外文进行参与,请到这里寻找您要的语种。[来源请求]这是中间句子,这是中间句子。英文维基百科开始于2001年1月15日,现在已有超过4,000,000个条目。维基百科全书还有其他多国语言的版本,如果您需要使用外文进行参与,请到这里寻找您要的语种。[来源请求]英文维基百科开始于2001年1月15日,现在已有超过4,000,000个条目。[来源请求]

例3.

  • 英文维基百科开始于2001年1月15日,现在已有超过4,000,000个条目。维基百科全书还有其他多国语言的版本,如果您需要使用外文进行参与,请到这里寻找您要的语种。[来源请求]这是中间句子,这是中间句子。英文维基百科开始于2001年1月15日,现在已有超过4,000,000个条目。维基百科全书还有其他多国语言的版本,如果您需要使用外文进行参与,请到这里寻找您要的语种。[来源请求]英文维基百科开始于2001年1月15日,现在已有超过4,000,000个条目。[来源请求]

例4.

  • 英文维基百科开始于2001年1月15日,现在已有超过4,000,000个条目。维基百科全书还有其他多国语言的版本,如果您需要使用外文进行参与,请到这里寻找您要的语种。[来源请求]这是中间句子,这是中间句子。英文维基百科开始于2001年1月15日,现在已有超过4,000,000个条目。维基百科全书还有其他多国语言的版本,如果您需要使用外文进行参与,请到这里寻找您要的语种。[来源请求]英文维基百科开始于2001年1月15日,现在已有超过4,000,000个条目。[来源请求]

例5.

  • 英文维基百科开始于2001年1月15日,现在已有超过4,000,000个条目。维基百科全书还有其他多国语言的版本,如果您需要使用外文进行参与,请到这里寻找您要的语种。[来源请求]这是中间句子,这是中间句子。英文维基百科开始于2001年1月15日,现在已有超过4,000,000个条目。维基百科全书还有其他多国语言的版本,如果您需要使用外文进行参与,请到这里寻找您要的语种。[来源请求]英文维基百科开始于2001年1月15日,现在已有超过4,000,000个条目。[来源请求]


方案五和方案一会让上下行未标记的文本阅读起来有点“压抑”……😷—— 2016年3月20日 (日) 16:43 (UTC)[回复]

我之前提过这个问题了,但社群似乎不太介意 囧rz...lssrntalk 试用新jp模板 2016年3月20日 (日) 16:57 (UTC)[回复]
无奈共识是方案五最多人支持,另一点就是现在方案五配色令我有点难找出段落哪里开始是来源请求,英文版至少还有外框没那么难分辨。-- Patema  Talk me  2016年3月21日 (一) 07:38 (UTC)[回复]
刚发现手机版没有更新,是技术限制吗?— lssrntalk 试用新jp模板 2016年3月21日 (一) 12:24 (UTC)[回复]
这种情况在网页位址后面加上 ?action=purge 再打开页面就能解决。-- 2016年4月5日 (二) 15:01 (UTC)[回复]
我也有点难找出段落哪里开始是来源请求,以及到哪里结束,颜色太淡了。-游蛇脱壳/克劳 2016年3月21日 (一) 14:47 (UTC)[回复]
所以一开始其实不应该搞投票,维基里很多人都不是pro,投票结果只会流于民粹,选了一个似好而不好的方案出来。--113.52.109.39留言2016年3月27日 (日) 07:34 (UTC)[回复]
那应该以什么方法来决定选用哪个方案?-- Patema  Talk me  2016年3月27日 (日) 08:09 (UTC)[回复]
用底色的话,本来background-color 就够了,改margin 和padding 很容易发生意想不到的情况。—— 2016年4月13日 (三) 13:02 (UTC)[回复]

灰色部分建议使用 DarkSlateGray 做前景色。-- 2016年4月5日 (二) 15:19 (UTC)[回复]

如果只把文字标记成灰色,不加外边框呢?会难以分辨吗?--Nbdd0121留言2016年4月8日 (五) 16:18 (UTC)[回复]

@Nbdd0121:有些萤幕的亮度或对比度不高,会难以看清,我用以前4:3的萤幕试就有点和白色背景混合了。-- Patema  Talk me  2016年4月13日 (三) 11:47 (UTC)[回复]
看了下英文版,似乎并不标记文本。与我们的用法不太一样--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6年4月14日 (四) 02:58 (UTC)[回复]
标记文本是为了方便编辑找到哪段或哪句要来源或是原创,如果没标的要怎查找?(有没有哪位编辑常在英文维基百科的解释一下?)-- Patema  Talk me  2016年4月14日 (四) 06:15 (UTC)[回复]

模板bug

[编辑]

使用第一种方法内容出现“=”似乎会整段消失,例如我想将“1 丁 = 24 X 3 公分”加上fact模板就会变成:
[来源请求]

Citation needed的中译

[编辑]

目前翻译成来源请求,不过各位会不会觉得译成需来源比较通顺?--RekishiEJ留言2018年1月19日 (五) 13:46 (UTC) 请求来源→需来源 2018年1月19日 (五) 13:47 (UTC)[回复]

我觉得应该是:需要来源,四个字更加清楚。--云间守望 2018年1月20日 (六) 05:57 (UTC)[回复]
“来源请求”已经名声在外了(1 2),不建议修改。--Yangfl留言2018年1月20日 (六) 06:37 (UTC)[回复]
不用考虑那些网站,反正我们改译名,它们到后来也会更名的。--RekishiEJ留言2018年1月20日 (六) 12:58 (UTC)[回复]
个人观感:“需来源”偏口语,简洁但不够书面和正式。“需要来源”很清楚,但也有点口语化。“缺来源”可能较简洁、书面和平实。“缺少来源”警示意味更浓、更急迫,匹配目前外观设计(背景着色)。“来源请求”不算好翻译,但已广为人知并变成特色之一。--YFdyh000留言2018年1月21日 (日) 02:44 (UTC)[回复]
缺少来源比较好。不过不改也没有什么问题。--Temp3600留言2018年1月21日 (日) 08:05 (UTC)[回复]
鸡肋。特色条目那次就是这样。——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8年1月22日 (一) 01:07 (UTC)[回复]
楼上不得不+1。--Yangfl留言2018年1月22日 (一) 06:22 (UTC)[回复]
强烈反对,[来源请求]已经是常用维基术语,不需要为了修改而修改。--Kuailong 2018年1月24日 (三) 19:00 (UTC)[回复]
{{查证请求}}是类似的情况,“需要查证”会比较通顺和自解释。如果更名,还需设立相关的重定向,以及改变习惯,而收效可能不大。将“xx请求”理解为对请求标记的类型的书面自解释也是可以的,毕竟这个标识本身不该成为被阅读文章的一部分(但显示上如此,非脚注或悬停提示)。目前并不统一,例如{{Third-party-inline}}非“第三方来源请求”。{{Verify_credibility}}的“[来源可靠?]”理解无问题,但阅读上似乎也怪怪的。--YFdyh000留言2018年1月25日 (四) 00:08 (UTC)[回复]
  1. {{Fact}}用“源出何处”。此用于,内容看似正常,但缺少来源,故请求来源。
  2. {{Verify source}}用“需再查证”。此用于,内容与其所引据可能不符。
  3. {{Verify_credibility}}用“来源有疑”。此用于,引据之来源有疑,例非官方fb, Youtube。
  4. {{Third-party-inline}}用“需要第三方引证”。此用于,来源自说自话,需要其他方引证。118.143.147.130留言2018年1月26日 (五) 11:24 (UTC)[回复]
上述写法过于文言,不合现代标准汉语。--YFdyh000留言2018年1月27日 (六) 01:03 (UTC)[回复]
在下不敢僭称古雅,但在下认为上述标签,现代人看得懂,南方人看得懂,北方人看得懂,近代人也可猜到。118.143.147.130留言2018年1月29日 (一) 14:02 (UTC)[回复]
看得懂不代表合适,不支持此风气,目前某些方针行文也有此情况。--YFdyh000留言2018年1月29日 (一) 17:14 (UTC)[回复]
“老子写文爱这样,他人读文全靠猜”,对不? 囧rz...——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8年1月30日 (二) 01:51 (UTC)[回复]
古风公文s:著作权法_(民国105年)s:第43/99/M号法令s:保护文学及艺术著作之伯恩公约,就不是现代中文?只有北方口语才是现代中文?
cwek阁下误会了。沟通之前提为对方明白,所以在下强调现代人看得懂。
另,上述2,3,4号标示,连古风也称不上。118.143.147.130留言2018年1月30日 (二) 11:54 (UTC)[回复]
{{非现代汉语}}要求现代标准汉语,而现代标准汉语是“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与书面文体”。--YFdyh000留言2018年1月31日 (三) 02:57 (UTC)[回复]
  • 姑且“新文化运动”一下吧:本人提议如下:
  1. {{Fact}}用“来源欠奉”。此用于:内容缺乏来源,所以请求来源。
  2. {{Verify source}}用“来源不符”。此用于:内容与其所引据可能不符。
  3. {{Verify_credibility}}用“可疑来源”。此用于:引据之来源有可疑,如非官方fb、Youtube等。
  4. {{Third-party-inline}}用“查无佐证

”。此用于:来源无佐证,需要第三方引证。 以上应该算是白话文了。如仍有文言文,那就抱歉了。“岭南之地多古风,单音节词即文言”。— 留言莫生气 2018年2月9日 (五) 09:40 (UTC)[回复]

现代公文及法律条文使用古风中文,绝非文言文。118.143.147.130留言2018年2月10日 (六) 18:46 (UTC)[回复]

“观感古风”是否原创研究?如此,模板上的“阅 论 编”又是否需要改为“查看、讨论、编辑”?又例如,上面的“另:”又是否要改为“另外:”?“不合”又是否要改作“不符合”? 话说回来,我这一句的“是否”又要不要改为“是不是”?欠奉是古风我也没有什么可说了。JC1 2018年2月11日 (日) 11:47 (UTC)[回复]

“观感”就是仅为个人意见。个人倾向是正式(非讨论)语句中尽量避免。如果空间和习惯足够,并不反对,且{{Navbar}}的默认非迷你版本是全称。--YFdyh000留言2018年2月12日 (一) 01:42 (UTC)[回复]
  • 在下所想正好相反。正式语句,包括条目首段及方针,应使用简明扼要之古风中文,就如现代公文法律条文
内文使用单音节词或双音节词皆可,视乎如何令读者容易明白。
讨论则可随意使用广泛认知之地区口语,例如,老婆老公,搞掂/搞定,靓女,啥,甭,咱。118.143.147.130留言2018年2月12日 (一) 11:00 (UTC)[回复]
值得参考。不过个人还是认为过于精要不易于理解阅读,还要出白话文解释,如同法律解释。条目首段更应追求简明清晰,但不是精要。--YFdyh000留言2018年2月12日 (一) 17:07 (UTC)[回复]

配色

[编辑]

@Iokseng亮黄色有争议,过于刺眼和明显,建议恢复。--YFdyh000留言2019年6月3日 (一) 10:32 (UTC)[回复]

已恢复原样。--Iokseng留言2019年6月3日 (一) 18:52 (UTC)[回复]

视觉化编辑下citation needed/auto缺少subst

[编辑]

Citation needed/auto模版需要写成{ {subst:Citation needed/auto|text} }才能自动加入时间。我发现使用视觉化编辑的话只会载入{ {Citation needed/auto|text} }而缺乏了subst:,导致模版无法成功导入。请技术人员注意。--Pyll0留言2020年2月27日 (四) 08:40 (UTC)[回复]

使用方法建议增加不加底色的方法

[编辑]

正如Wikipedia:列明来源中所写:

若需要补充的来源只是条目中的部分内容或字句,你可以于段尾或句尾后端加上{{请求来源}}(或{{FACT}}、{{Cn}})。

这个方法建议记录入模板中--Mahengrui1留言2023年5月22日 (一) 02:02 (UTC)[回复]

编辑请求 2024-08-23

[编辑]

请求已处理

将放在MediaWiki:Common.css的style拆到templatestyles。--SunAfterRain 2024年8月23日 (五) 13:19 (UTC)[回复]

完成--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4年8月24日 (六) 11:48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