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單簧管協奏曲 (莫札特)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帶有 3 個樂章開頭的樂譜;安東-施塔德勒的單簧管複製品

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作品號K. 622,是沃爾夫岡·阿瑪迪斯·莫札特於1791年9月至10間創作的一部協奏曲,起初是莫札特為單簧管演奏家安東·史塔特勒英語Anton Stadler而作。樂曲是莫札特創作的最後一部協奏曲,也是他最後幾部作品之一,更是莫札特唯一的一部單簧管協奏曲。[1]這部作品因他精心設計的獨奏家樂隊間的對話以及沒有過多的展示獨奏家的段落而出名。其中的第二樂章因作為電影《走出非洲》的經典配樂後廣為人知。

創作背景

[編輯]

最初版本

[編輯]

莫札特創作這首協奏曲時,適逢他兩年前已完成一部為巴塞管和樂隊的《G大調快板》(作品號K. 621b),後來只利用了九日的時間(1791年9月28日至10月7日),才加上另外兩個樂章而成為現時的協奏曲版本,並將原本的快板改為給「巴塞單簧管」及轉調成A大調[2]

巴塞單簧管是單簧管的一種,它既有單簧管的音色,同時亦有巴塞管的伸延性低音。能吹至C3,而一般的單簧管無法演奏出莫札特突出強調的低音音符。莫札特的出版商在樂譜發行前,擅自把樂譜修改,將那些只能由巴塞單簧管演奏的低音改為正常音域音符。原始的樂譜則沒有出版。更為遺憾的是,莫札特的手譜竟被史塔特勒典當[2]直至二十世紀中期,學者才發現原譜已軼,但為時已晚,手稿已經失傳。現存最舊的版本,已經是1801年的Andrè版本。他們可以做的只有從最舊版的樂譜中去重組莫札特原本的想法。試圖還原為巴塞單簧管能演奏的版本。[3][4]學者試圖從其他同時期,同樣題獻給史塔特勒的巴塞單簧管協奏曲著手,包括了完成莫札特《安魂曲》的蘇斯邁爾的作品,以及約瑟夫·艾伯勒英語Joseph Leopold Eybler的單簧管協奏曲(HV160)。儘管如此,出版商發行的單簧管版樂譜仍是當今最為人熟知的版本[5]

首演

[編輯]

樂曲於1791年10月16日在布拉格舉行,史塔特勒獨奏。這次演出獲得了正面的評價,《柏林音樂人週報》(Berlin Musikalisches Wochenblatt)於1792年1月就有過這樣的評論:[6]

分析

[編輯]

配器

[編輯]

獨奏單簧管(或巴塞單簧管

依照工具書《管弦樂作品手冊》指示,上述之配器可簡記為"2 0 0 2—2 0 0 0—tmp—str"[7]

結構

[編輯]

本協奏曲共三個樂章:

第一樂章

[編輯]

A大調,快板,4/4
拍。該樂章使用了雙呈示部的奏鳴曲式,先由樂隊呈示主題開始。第一小提琴奏出主部主題,中提大提低音在其下方奏出連續的八分音符伴奏,而後管樂加入。這一主題旋律歡快流暢,[8]全部為開放式樂句,體現莫札特「對傳統作曲對位技巧的反感」。[9]58小節後,主奏樂器單簧管加入,再度呈示這一主題,帶有強烈的歌唱性、抒情性:[9]

\new Score {
  \new Staff = "clarinet" {
    \transpose c a
    \relative c'' {
      \set Staff.midiInstrument = #"clarinet"
      \clef treble
      \key c \major
      \time 4/4
      \set Score.tempoHideNote = ##t
      \tempo 4 = 120

      g2\p e4.( f8) | a8( g) f-. e-. e4 r | 
      f4( d8) r f4( d8) r | c2( b8) r r4
    }
  }
}

隨後樂曲由A大調轉入a小調,單簧管高、低兩個音區互相交替,顯示出莫札特對樂器音區的細膩掌握。[9]樂曲在約100小節時轉入A大調的屬和弦E大調。展開部開始,單簧管奏出略帶陰暗的旋律,始終與明朗的旋律交織,形成一定的對比。[8]再現部開始後,單簧管再度奏出最初的主題旋律以及小調部分的旋律,同時兼有十六分音符的快速音階作為裝飾。[9]

2010年英國電影《國王的演講》中,科林·費爾斯飾演的國王在和傑弗里·拉什飾演的醫生進行口吃訓練的背景樂以及影片的結束曲即是運用了這一樂章的主題[10]

第二樂章

[編輯]

D大調,柔板,3/4
拍。第二樂章採用了完全三部曲式[9],在弦樂的伴奏下,單簧管靜靜地奏出主旋律。[1]第一小提琴 、第二小提琴始終奏出小波浪式的分解和弦。之後,單簧管主奏的音色被樂隊中的長笛音色代替,加在厚重的樂隊大背景下相呼應,高音若隱若現:[9][1]

\new Score {
  \new Staff = "clarinet" {
    \relative c'' {
      \set Staff.midiInstrument = #"clarinet"
      \clef treble
     \key f \major
      \time 3/4
      c4( f4. a8) | a8( g) f4 r | c4.( f8 a c) | c8( bes) a4 r 
|    }
  }
}

樂隊回應這一主題後進入屬調,單簧管展開技巧化的主題,[1]隨後與第一小提琴 、第二小提琴對話問答。[9]回到再現部後,單簧管細膩地裝飾然後結束。

1985年美國電影《走出非洲》的主題曲《陪我到天明》(Stay With Me Till The Morning)便是借用了這一樂章的主題。[11]

第三樂章

[編輯]

A大調,快板,6/8
拍,迴旋曲式,採用A-B-A-C-A-Coda結構。[9]先由主奏單簧管奏出附有連吐斷音的歡快主題,樂隊重複。[1]

\new Score {
  \new Staff = "clarinet" {
    \relative c'' {
      \set Staff.midiInstrument =#"clarinet"
           \clef treble
      \key c \major
      \time 6/8
      \partial 16*2 e16( f) | g8-. g-. g-. a16( g fis g a g) |
      f!4.( e8) r c'16( b) | a8-. a-. a16( g) f8-. f16( e d c) |
      b8-.( c-. cis-.) d r
    }
  }
}

在迴旋曲的多次往復中,裝飾性的音階和琶音一瀉而下。[8]整個樂章以歡快的基調為主,又有淡淡的憂思。[8]進入第一副主題後插入小調轉調。第二副主題由f#小調主題帶頭,變成D大調主奏單簧管與樂隊呼應。片段再次運用迴旋曲主題,第一副部再現,主部第三次再現,插入第三副主題。最後回到主部主題,第四次出現,尾聲後全曲結束。[1]

評價

[編輯]
  • 1802年3月德國萊比錫《音樂廣訊報》評論:只有他——莫札特——才能寫出這樣的樂曲。這首樂曲優美、得體、高雅,它一定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單簧管協奏曲。[6]
  • 美國音樂學者愛德華·唐斯:既非憂傷也非歡樂,既未嘲弄也未絕望,既無自餒也無慰藉。在這個「高貴純樸與平靜的偉大」的世界裡,情感徒勞無益。[12]

參考錄音

[編輯]

參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林逸聰. 音乐圣经增订本. 華夏出版社. 2015: 170. ISBN 9-787-5080-8206-6. 
  2. ^ 2.0 2.1 Hacker, A. (1969). "Mozart and the Basset Clarinet". In The Musical Times, 110(1514) (April 1969). Musical Times Publications Ltd., pp. 359–362. doi:10.2307/951470. JSTOR 951470.
  3. ^ Ness, Arthur. The Original Text of Mozart's Clarinet Concerto. 劍橋,麻省: 哈佛大學碩士論文. 1963. 
  4. ^ Adelson, Rob. Reading between the (Ledger) Lines:Performing Mozart's Music for the Basset Clarinet. PerformancePracticeReview. 1997,. Vol.10No.2: 152191 [2007-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2-25). 
  5. ^ Swan Song: Mozart's Clarinet Concerto in A major, K. 622. Houston Symphony. 2018-04-26 [2021-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11) (美國英語). 
  6. ^ 6.0 6.1 Lawson, Colin. Mozart: Clarinet Concerto. Cambridge, Engl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ISBN 9781139166737. doi:10.1017/CBO9781139166737. 
  7. ^ Daniels, David. ORCHESTRAL MUSIC: A Handbook. 3rd ed. Lanham: Scarecrow Press, Inc. 1996: 269. ISBN 0-8108-3228-3. 
  8. ^ 8.0 8.1 8.2 8.3 黎孟德. 世界著名协奏曲欣赏. 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2016年: 244–247. ISBN 9-787-5439-6866-0. 
  9. ^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蘇鵬 李宗霖. 浅析莫扎特《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需要付費訂閱 (PDF). 金田. 2011, (283): 44 59. 
  10. ^ The King's Speech (2010) - IMDb, [2021-1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2) 
  11. ^ 11.0 11.1 Out of Africa (1985) - IMDb, [2021-1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0) 
  12. ^ 潘樂萌. 莫扎特《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艺术表现初探需要付費訂閱. 黃河之聲. 2015, 1: 9 [2021-10-11].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