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社會主義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2年9月16日) |
系列條目 |
馬克思主義 |
---|
系列條目 |
社會主義 |
---|
「真正的」社會主義,又稱德國的社會主義,是19世紀40年代流行於德國知識分子中的一種小資產階級思潮,也是空想社會主義在德國流行的一種特殊形式[1]。其代表人物有赫斯、格律恩、呂寧、克利蓋等[2]。格律恩於1846年在《從人的觀點論歌德》一文中首次使用「真正的社會主義」的概念,之後它的擁護者不斷重複這一概念,因而得名。[3]馬克思和恩格斯等馬克思主義者曾對該思潮做出批判。
理論淵源
[編輯]19世紀40年代,法國和英國已經經歷了資產階級革命,資產階級已經推翻封建貴族的統治而使自己成為本國統治階級。但當時的德國「是一個基於手工勞動的手工業和家庭工業國家」(恩格斯語),資產階級還不是像法國、英國那樣成為了本國的統治階級,鄉村貴族還統治著工業和商業。與手工業和家庭工業的經濟基礎相適應,當時的德國存在著一個人數眾多的小資產階級。
德國的社會主義在1848年以前很久就產生了。起初它有兩個獨立的派別。一方面是純粹工人運動,即法國工人共產主義的支流;這個運動產生了作為它的發展階段之一的魏特林的空想共產主義。其次是由於黑格爾哲學的解體而產生的理論運動;在這一派中馬克思的名字從一開始就占有統治地位。1848年1月出現的「共產主義宣言」標誌著兩個派別的融合,這個融合是在革命熔爐中完成和鞏固起來的,在這革命的熔爐中,他們所有的人,不論工人還是過去的哲學家,都同樣地為了共同的幸福而冒了生命的危險。
——恩格斯,《德國的社會主義》,1891
由於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這種以手工勞動為基礎的手工業和家庭工業受到威脅,小資產階級的生活方式受到破壞。馬克思認為,這些小資產階級一方面由於資產階級資本的集中,另一方面由於無產階級運動的高漲,而「膽戰心驚」,認為「真正的」社會主義可以「一箭雙鵰」,保全當時德國現存的小資產階級制度,於是這種思潮「就如瘟疫一般地流行起來了」[4],並由格律恩、克利蓋引入國際工人組織「正義者同盟」,成為國際工人運動中的機會主義派別[2]。
理論內容和批判
[編輯]「真正的」社會主義實際上是將形成於法國的空想社會主義的發展與德國哲學的發展綜合在一起。「真正的「社會主義被這種學說的支持者說成是「民族的驕傲和鄰國人民所羨慕的對象」[5],這種學說對德國的工人運動也曾產生過影響。
但馬克思認為,「真正的」社會主義歪曲了法國空想社會主義者的思想和理論,只剩下它空想的消極方面,並且,思想理論是階級鬥爭的反映,而「真正的社會主義者」認為外國的社會主義著作不是實踐的結果,而只是理論的著作,沒有將其與社會實踐聯繫起來,完全割裂了法國文獻同現實運動,同現實關係的社會文獻,同現實社會的聯繫,而任意的把法國文獻同德國黑格爾和費爾巴哈的哲學體系相聯繫起來 。「真正的」社會主義將英法的共產主義思想從其現實運動中分離出來,並在概念上與德國哲學進行任意的嫁接。他們企圖用德國的意識形態來闡明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文獻的思想, 而這些思想對他們來說是無法理解的,因為他們將這些文獻與現實活動割裂開來,又用哲學的意識(即德國哲學的意識)來看待它們。[6]
德國的哲學家、半哲學家和美文學家,貪婪地抓住了這種文獻,不過他們忘記了:在這種著作從法國搬到德國的時候,法國的生活條件卻沒有同時搬過去。在德國的條件下,法國的文獻完全失去了直接實踐的意義,而只具有純粹文獻的形式。它必然表現為關於真正的社會、關於實現人的本質的無謂思辨。這樣,第一次法國革命的要求,在18世紀的德國哲學家看來,不過是一般「實踐理性」的要求,而革命的法國資產階級的意志的表現,在他們心目中就是純粹意志、本來的意志、真正人的意志的規律。
——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1848
它反對共產主義、主張人道主義,鼓吹一種超階級的「愛」,主張「用愛把一切人團結起來」,用「仁慈博愛」的話去感動統治者,以此來獲得無產階級的解放,即試圖用抽象的「博愛」「人性」等道德說教來代替階級和階級鬥爭,反對暴力革命。[7]格律恩說:「在任何情況下,只有人道主義的世界觀才能開闢通向人類未來社會的道路。」克利蓋宣揚共產主義是「愛的王國」「愛的世界」「愛和自製可以獲得一切」「愛萬歲」等。馬克思認為「它沉溺在令人厭惡的美文學和泛愛的空談中了」。[2]
在1846年正義者同盟的一次特別會議上,通過了恩格斯寫的《反克利蓋通告》。該文中指出:「真正的社會主義」只是一種荒誕的理想,這種夢想就像企圖使一切人都變成帝王和教皇一樣,即無法實現,也不是共產主義的。為了批判這一思潮,共產主義通訊委員會委派恩格斯到法國進行工作。恩格斯與格律恩及其信徒展開了激烈的辯論,爭論中心為「是否要走暴力革命的道路」,有次一連辯論了三個晚上。最後「真正的社會主義」被擊潰,會議以十二比二支持恩格斯結束。[7]
參見
[編輯]外部連結
[編輯]反克利蓋的通告(卡·馬克思和弗·恩格斯,1846年5月11日) (marxists.org)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參考資料
[編輯]- ^ 趙印. 论德国“真正的社会主义”思潮及其影响. 青春歲月. 2015, (15): 222 –透過精品文化.
- ^ 2.0 2.1 2.2 《哲學小辭典》編寫組. 哲学小辞典(外国哲学史部分).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5: 34–35.
- ^ 王泰玄等. 宣传舆论学大辞典. 經濟日報出版社. 1993.
- ^ 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2: 279.
- ^ 林青. 马克思、恩格斯对德国“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批判及其启示.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上海: 復旦大學). 2022, (2).
- ^ 7.0 7.1 柳振鐸等編. 国际共运史话. 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4: 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