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次文化
本條目為 香港人口及文化系列之一 |
其他香港系列
|
街頭文化
[編輯]博彩
[編輯]香港的合法賭博只有由香港賽馬會經營的賽馬、六合彩以及由2003年起開始營辦的足球博彩(足智彩)。其中香港賽馬歷史悠久,自香港開埠後不久便開始,最初賽馬活動只在跑馬地馬場舉行,每年只在1至2月舉行一次賽馬比賽;18世紀未香港賽馬會成立並接受賭注,自此賽馬在香港成為了賭博活動。時至今日香港仍有賽馬活動,逢星期三舉行夜賽,多數於跑馬地馬場舉行,但有時會在沙田馬場舉行;每週的星期六或日其中一天會舉行日賽,多數於沙田馬場舉行。另外賽馬會為打擊地下字花賭博和足球賭博,及防止賭博資金流入黑社會,故此賽馬會亦提供六合彩及足智彩賭博活動。然而,由於香港法例第148章《賭博條例》第5條規定在香港禁止營辦賭場,故此在香港並沒有正式的賭場。
色情文化
[編輯]詳見:香港性產業
無厘頭文化
[編輯]無厘頭文化於1990年代興起,以香港藝人周星馳、軟硬天師及林敏驄為影響及帶動此次文化的佼佼者,直至亞洲金融風暴後才慢慢消退。無厘頭文化透過香港電影等影視作品的流行而發展,並且被華人社區所廣泛接受,1970年代以後出生的人亦廣泛地接受其喜劇藝術的表演形式,並且逐漸將其用詞等運用於日常生活中。
MK文化
[編輯]MK文化為香港地道用語,亦即旺角文化,是近年由潮流文化所帶出來的潮人潮物。由於旺角區是香港主要售賣潮流物品的集中地,亦有很多針對年青人的娛樂場所,包括卡拉OK、格子舖和戲院,漸漸成為很多追求潮流的年青人結集和約會的勝地。而MK人則是專門指向經常於旺角地區出沒的部份年青人,但是並不一定指向居住於旺角區的年青人。有部份人帶貶抑性質地以MK人統稱他們,眨責他們貪慕虛榮或者只會盲目地追逐潮流,並且歸類他們為無所事事的不良少年,言行與品味低俗。
香港大專院校學生文化
[編輯]網際網路
[編輯]網際網路為香港文化中的重要一環,香港人經常在討論區及聊天室發言。網民也經常寫網誌、瀏覽社交網站(尤以Facebook為主)、觀看YouTube、在Instagram與朋友分享日常生活等。早年,巴士阿叔事件和福佳等引起巨大迴響。
高登討論區與LIHKG討論區
[編輯]高登文化為於2000年代興起的次文化,源於高登討論區(香港的一個網上討論區)。該討論區的用戶於惡搞方面尤其有名,也是不少香港網絡文化(例如硬膠文化及改圖等)和術語的始祖;在香港網際網路上有廣泛影響力。後期亦衍生出LIHKG討論區(俗稱連登討論區),利用更方便用戶的使用者介面,讓網民更易接觸到社會的各個階層,成為香港網際網路的一個重要討論平台。
巴士迷
[編輯]遊行文化
[編輯]香港人喜以遊行、示威和請願等方式向政府表達不滿,這些遊行示威往往在相當和平的氣氛下進行,絕少發生如縱火、亂砸物件等搗亂行為。通常來說,遊行會隨著遊行人士向政府部門遞交請願信而告終並和平散去。依據《公安條例》,遊行前需向警方申請不反對通知書。
投訴文化
[編輯]香港被譏為「投訴之都」,不少人每遇上不如意或不合理事,小至茶餐廳的熱茶,大至政府施政,又例如青蛙叫聲大擾人清夢、海洋公園企鵝館太冷(但實際上企鵝需要在較冷溫度下生活)[2]、木棉樹開花棉絮到處亂飛或掉落地上,甚至電視真人秀節目的評判長相不討好[3],凡不合心意便喜以投訴討回公道或抒發不滿情緒。在2002年,隨著電影名星劉德華的電視宣傳短片[4]廣泛播出,短片中宣揚的信息「今時今日這樣的服務態度是不夠的!」深入民心,自此,「客人永遠是對的」或「我有權投訴」的心態便在不知不覺裏被推崇。一些行業容易接觸客戶,例如飲食業和零售業等,甚至為客人設立投訴熱線,香港警察更設有專門的部門投訴警察課處理針對警察的投訴。事實上香港的投訴渠道亦相當多,購買東西遇欺詐或貨品質量參差,可以找消費者委員會;遭遇歧視,可以找平等機會委員會;搭車的時候有服務態度欠佳的問題,可以找交通投訴組;政府行政失當,可以找申訴專員公署等等[2]。
根據通訊事務管理局的數據顯示,由2010至2012年針對電視、電影、新聞和媒體等的投訴便高達5,000多宗[3]。
對此,《明報》的分析認為,香港人投訴原因可歸納為四種:一是個人價值取向;二是表達對社會看法;三是公民權益監察政府;四是社會風氣以投訴獲利[5]。有評論指出投訴雖可為自己爭取權益,促使他人改善,也讓其他人受惠;但過多只從自身考慮出發、不顧是非情理的亂投訴,不但傷害他人正當權益,更已走進一種走火入魔的態度[2]。消費者委員會則呼籲市民要多包容。有線新聞曾報導過「投訴文化」已經席捲校園,功課量多、試卷評分準則,以至飯盒不合口味,都高踞家長投訴榜的前列[6];另有超過40%受訪教師稱過去半年曾被家長投訴[7]。
相關參見
[編輯]參考注釋
[編輯]- ^ 次文化─遊走正統邊緣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文匯報》 2011年5月19日
- ^ 2.0 2.1 2.2 閔喆. 香港“投诉文化”无处不在(港澳在线). 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2-10-25 [2018-09-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7).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3.0 3.1 香港是投訴之都?. 成報. 2013-07-05 [2015-08-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09) (中文(繁體)).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YouTube上的今時今日服務態度VAN仔/的士(劉德華)2002
- ^ 港人反思投訴文化是否過火. 人民網-《環球時報》. 2012-10-31 [2015-08-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19) (中文(繁體)).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新聞刺針》【投訴之風遍校園】 www.facebook.com. 有線新聞. 2014年5月26日 [2015年9月3日].
- ^ 女遭梳曾辮 家長投訴教師 42%教師認為投訴大多不合理 超過四成受訪教師表示在過去半年曾遭家長投訴;當中更有近7%教師被投訴5次或以上。. 2016-11-25 [2018-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