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馬克西姆·高爾基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馬克西姆·高爾基
Максим Горький
高爾基在波西利波,1926年攝
出生阿列克謝·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
Алексе́й Макси́мович Пешко́в

1868年3月28日儒略曆3月16日]
 俄羅斯帝國下諾夫哥羅德
逝世1936年6月18日(1936歲—06—18)(68歲)
 蘇聯莫斯科州奧金佐沃區
職業作家、劇作家、政治活動家
國籍 蘇聯
創作時期現代主義
體裁小說、戲劇
文學運動社會主義現實派
配偶葉卡捷琳娜·佩什科娃
子女馬克西姆·阿列克謝耶維奇·彼什科夫俄語Пешков, Максим Алексеевич(1897-1934)
齊諾維·彼什科夫 (養子)

簽名

阿列克謝·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俄語:Алексей Максимович Пешков羅馬化Aleksey Maksimovich Peshkov;1868年3月28日儒略曆3月16日]-1936年6月18日),筆名馬克西姆·高爾基(俄語:Максим Горький),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奠基人,政治活動家。

契訶夫與高爾基(1900年在雅爾達
托爾斯泰與高爾基(1900年)
史達林與高爾基(1931年)

生平

[編輯]

童年和青少年

[編輯]

高爾基的父親是一個木匠。高爾基四歲喪父,被母親帶回外祖父母家。後來除短期隨母親和繼父在外地居住外,童年時期主要在外祖父母家度過。外祖父母對高爾基影響很深。外祖父出身貧苦,年輕時做過多種苦工,如伏爾加河上的縴夫,後來從業印染致富,成為所在城市印染行會會長,有相當的社會地位。雖然高爾基的兩個舅舅未能承繼父業,而是分家分去高爾基外祖父部分財產,但外祖父母家境還是比較富足的。高爾基童年時期,可以上學讀書,也大量接觸了底層民眾。後來高爾基外祖父大筆放貸因借款人破產而損失,家道中落。高爾基十歲時,外祖父要高爾基開始幹活謀生。[1]

從他十歲開始高爾基就得自己賺錢為生,一開始拾垃圾。他青少年時期做過許多不同的活:信使、廚房裡的雜工、賣鳥、售貨員、畫聖像、船上的雜工、麵包店的學徒、工地上的雜工、晚間的看守人、鐵路職工和在律師事務所中做雜工。[2]

1880年代後期他來到喀山並被成功地被那裡的大學接受為大學生。在這裡他接觸到了革命運動。他在一個麵包坊工作,這個麵包坊同時也是一個秘密馬克思主義小組的圖書館。他很好學,讀了許多書,靠自學的方式獲得了許多,但不系統的知識。他與他的同學之間的差別很大,因此他幾乎沒有朋友。這有可能是1887年一次未成功的自殺企圖的原因。在這個過程中他的肺留下了病根,從此他一直患肺結核。[3]

寫作家和政治活動家

[編輯]

由於他與革命組織的接觸,從1889年開始沙皇警察開始注意到他。同年他將他的一首詩寄給一個詩人,但卻受到了毀滅性的批評。此後一段時間裡他放棄了文學創作。他徒步跋涉穿越俄羅斯、烏克蘭,翻越高加索山脈一直到提比里西。在那裡他接觸到其他革命者和大學生。這些人鼓勵他將他的經歷寫下來。1892年9月12日他的第一部小說在當地的一份報紙上被發表。他使用了馬克西姆·高爾基(苦人)作為筆名。

此後他去薩馬拉並在那裡的一份地方報紙獲得了一個記者的工作。1894年他發表的一部小說正式奠定了他的作家地位。1898年發表的小說集也很受歡迎。1901年聖彼得堡的一次學生示威被警察血腥鎮壓後他寫了《海燕之歌》,這首詩經常在革命聚會上被朗誦。

在話劇《小市民》(1901年)和《底層》(1902年)發表後,他的聲望大增,以至於所有當局迫害他的企圖都遭到強烈的反對。由於他簽署了一份反對官方對那次學生遊行事件的報道的文章,他被流放到克里米亞,在那裡他受到了他的朋友和敬仰者的隆重歡迎。當沙皇尼古拉二世否決了接收高爾基為俄羅斯科學院名譽院士的決定,許多知名的院士對此提出抗議,包括安東·契訶夫。1905年1月9日沙皇警察再次血腥鎮壓毫無武裝的平民示威後,高爾基對此提出抗議。為此他被關押。外國傳媒對此事表示極為氣憤,這一舉動迫使沙皇政府釋放高爾基。

1905年血腥星期天後俄羅斯的政治氣氛稍有開放,高爾基在這段時間裡不斷地寫文章和參加集會宣傳革命。通過他參加創辦的《新生命》雜誌他認識了列寧,列寧在該雜誌做總編輯。

但此後政治壓迫又加強,因此高爾基離開了俄國。在法國他反對西方國家向在日俄戰爭中被削弱的俄國貸款。當西方國家決定向俄國貸款後他寫了一篇侮辱性的小文章《美麗的法國》。在美國他試圖為共產黨籌款,但他的敵人使用他與他的女隨行者並未結婚來誹謗他,因此這次籌款幾乎毫無效果。他寫了《母親》,列寧給了這部小說很高的評價,他在1907年倫敦舉行的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五次代表大會上對參加大會的高爾基說:

這是一本必需的書,很多的工人都是不自覺地,自發地參加了革命運動,現在他們讀一讀《母親》,一定會得到很大的益處。[4]

在他反對上述貸款後他無法再回到俄國。從1907年到1913年他在義大利卡普里島上渡過。這段時間裡他幾乎只為俄羅斯革命工作。他和列寧一起成立了一個培養革命家和宣傳員的學校英語Capri Party School,接見了許多特地來拜訪他的人。他收到許多來自俄羅斯各地的信,在這些信中許多人將他們的希望和憂愁講給他聽,他也回復了許多信。

在這段時間裡他和列寧發生了第一次衝突。對高爾基來說宗教是非常重要的。列寧將此看做是「偏離了馬克思主義」。這次衝突的直接原因是高爾基的一篇小文《懺悔》,在這篇文章中他試圖將基督教與馬克思主義結合起來。1913年這個衝突再次爆發。1913年就羅曼諾夫王朝掌權300周年的特赦給予高爾基重返俄羅斯的機會。

高爾基對1917年的十月革命的悲觀看法是他與列寧發生第二次大衝突的原因。高爾基從原則上同意社會革命,但他認為俄羅斯民族還不成熟,大眾還需要形成必要的知覺才能從他們的不幸中起義。後來他說他當時「害怕無產階級專政會瓦解我們所擁有的唯一的革命力量:布爾什維克的、獲得政治培養的工人。這個瓦解會長時間地破壞社會革命本身……」。

反對派和流亡

[編輯]

革命後高爾基立刻組織了一系列協會來防止他所擔心的科學和文化的沒落。「提高學者生活水平委員會」的目的是保護特別受到飢餓、寒冷和政治無常威脅的知識分子而成立的。他組織了一份叫做《新生活報》的報紙來反對列寧的《真理報》和反對「私刑」和「權力的毒藥」。1918年這份雜誌被禁止。1月,立憲會議被布爾什維克強制解散引發俄國社會不滿,布爾什維克軍人向和平的遊行隊伍開槍射擊。高爾基於是憤然寫下《1月9日與1月5日》一文,指責布爾什維克「來復槍驅散了近百年來俄國最優秀分子為之奮鬥的夢想」[5]。高爾基與列寧之間的分歧十分巨大,後來列寧勸告高爾基到外國療養院去治療他的肺結核。1921年8月,列寧下令解散委員會,高爾基出走國外。

從1921年到1924年他在柏林渡過。他不信任列寧的繼承人,因此在列寧死後也沒有直接回到俄國。他打算重返義大利,義大利的法西斯政府在經過一段猶豫後同意他去索倫托。他在那裡一直待到1927年,在那裡他寫了《回憶列寧》,在這部文章中他將列寧稱為他最愛戴的人。此外他還在寫兩部他的長篇小說。

回到蘇聯

[編輯]

1927年10月22日蘇聯科學院決定就高爾基開始寫作35周年授予他無產階級作家的稱號。1928年,高爾基回到蘇聯並開始定居,期間得到了許多榮譽:他被授予列寧勳章,成為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成員。蘇聯全國慶祝他的60歲生日,許多單位以他命名。他的誕生地下諾夫哥羅德被改名為高爾基市。1934年,高爾基被任命為首任蘇聯作家協會主席。

許多他的適合於社會主義現實派的作品被宣揚,其它作品卻默而不言。尤其是《母親》(這是高爾基唯一一部主人公是一個無產階級工人的作品)成為蘇聯文學的模範。在高爾基最後的這段時間裡他稱他過去對革命的悲觀主義是錯誤的,他成為史達林的模範作家。他週遊蘇聯,對最近幾年來取得的進步表示吃驚,並試圖對大眾進行啟蒙教育和提拔年輕的作家。

1935年6月,法國作家羅曼·羅蘭與其蘇聯籍妻子受高爾基之邀至蘇聯訪問,羅曼·羅蘭當時在日記中紀錄到他對高爾基其人的觀察「革命不可避免的殘酷使他感到震驚(...)他不想看到、但他看到了(革命事業帶來的)錯誤和痛苦,有的時候甚至還看到這個事業的慘無人道。於是他感到痛苦,迴避這種情景,用驚恐的目光向那些迫使他勇敢地面對真相的人們請求寬恕。」「實際上,他是一個軟弱、非常軟弱的人」[6]

1936年6月18日高爾基逝世,具體死因暫不明確,可能為肺炎。

作品

[編輯]
文集
  • 《高爾基全集》10卷,俄文版1949年
  • 《高爾基文集》20卷,中文版1983年人民文學出版社

圖片資料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馬克西姆·高爾基. 童年. 1910. 
  2. ^ 馬克西姆·高爾基. 在人间. 1915. 
  3. ^ 馬克西姆·高爾基. 我的大学. 1923. 
  4. ^ 列宁论文学与艺术 二.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62: 882. CSBN 10019·1396. 
  5. ^ 金雁:一月劇變:超過十月革命的大事件
  6. ^ 羅曼·羅蘭. 莫斯科日記. 商務印書館(台灣)股份有限公司. 1998-01-01. ISBN 9789570514407.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