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同行评审/瑞士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瑞士

[编辑]

以下討論已結束,請不要對此存檔進行任何編輯。
瑞士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本條目主要譯自英文維基,另參考中文資料,希望各位能提供寶貴的意見。不過現在已經開學,可能無法立即做改善,也許寒假時會再做修改,所以暫無提交優良條目的打算;不過,若有編者欲維護此條目並提交優良條目候選還是相當歡迎。也希望了解德文或法文的用戶能夠協助擴充內容及參考來源。感謝。—Alexchris留言2012年9月13日 (四) 10:35 (UTC)[回复]
评审期︰2012年9月13日 10:35 (UTC) 至2012年10月13日 10:35 (UTC)
(※)注意:抱歉在DYK的問題有錯誤,查了一下利樂包裝是發源自瑞典,只是將總部設於瑞士,對於錯誤訊息深感抱歉。(現在改掉問題似乎來不及了)--Alexchris留言2012年9月17日 (一) 15:49 (UTC)[回复]

内容与遣词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份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術語完成度连贯性等與條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 有一些不通顺或者令人读不懂的句子:
    1. 同盟國轴心国皆於戰時封鎖瑞士貿易,瑞士與納粹德國間的經濟合作及展延信用狀期限受德國侵略及與其他國家貿易的可能性而稍有變動
    2. 瑞是在戰爭期間以武力威嚇、對德國讓步,以及重大事件延遲了德國的侵略,因而瑞士得以保持獨立。
    3. 瑞士政府於戰後曾提供瑞士援助(Schweizerspende)及提供马歇尔计划重建歐洲的資金,也對後來瑞士經濟發展有所幫助。
  • 以上是一部分,其他待查。—Snorri留言2012年9月16日 (日) 13:31 (UTC)[回复]
(:)回應:語句確實過於難以理解,等我有空(大概明年)會把參考文獻整個看過,目前貌似從字面上翻譯居多,而且還沒全文校對過,瑕疵應該不少,感謝閣下能提出認為有問題的部分,相信對條目質量改善必有相當助益。--Alexchris留言2012年9月16日 (日) 15:38 (UTC)[回复]


(:)回應:目前未寫上是因為英文版沒寫到,之後再找書查一下把這部分補上,可是我想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的《瑞士-列國志》(2006年),可是卻找不到,不知道如何在臺北找到這本書。--Alexchris留言2012年9月16日 (日) 15:38 (UTC)[回复]
(:)回應:體育一節確實過於單薄,英文版該段落許多句子缺乏來源,且個人對於瑞士其他體育的理解也不充分;不過體育一節還是以瑞士整個國家的體育概況為主,較不傾向因費德勒的知名度而佔過多篇幅,但閣下若有不同意見也歡迎修改以取得共識。--Alexchris留言2012年9月16日 (日) 15:38 (UTC)[回复]
  • en:Appenzell Innerrhoden首段指It was the last Swiss canton to grant women the vote on local issues, in 1991.而本文則指內阿彭策爾州為婦女最晚獲得選舉權的州,自1990年婦女才有投票權。但我發現手上有本書指內阿彭策爾州婦女至今沒有投票權。請加上參考資料。
  • 赫爾維蒂人。這個我找到海爾維蒂人的說法,可能亦需加入。
  • 瑞士的山區地形導致早期州的存在,這個可說一下。
(:)回應:能夠麻煩閣下列出書目的資料嗎,未來再去圖書館找看看,謝謝。就上述問題,第一個需要找資料再確認;關於第二點我認為海爾維蒂人=赫爾維蒂人,應該是譯名上的差異,已加入註釋中;第三點由於目前我把參考的書籍還回圖書館了,所以僅就我個人的理解做回應:由於阿爾卑斯山對於歐洲南北交通算是障礙,南北交通的重要據點位在「隘口」上,而瑞士早期州(或稱老三州或森林州)即位處這些重要的位置上,因收類似過路費的費用而致富,周邊主要國家欲維護其商業利益(確保通道通暢)而給予早期州地區有較大的自主權,至1291年早期州於哈布斯堡王朝衰弱之際而締結「永久同盟」這個共同防禦條約,則是瑞士共同防禦體的雛型。不知道我的理解是否合理,若有錯誤麻煩告知我,謝謝。--Alexchris留言2012年9月17日 (一) 16:25 (UTC)[回复]
其實那本書寫得很簡單,以上幾項也就是一句。而第三項就如我所說,書中寫得很簡單:「因為具有險惡的山岳地形,形成了分散在各地獨自經營生存的各個州。(雖然被稱為州,事實上跟一般的迷你國家沒有什麼兩樣。)」我亦讚同交通可能是個問題,如果你覺得這不清楚,就別理會好了,因為我也覺得它寫得太簡單。
然後回到第一條,因為書是05年出的,我再翻了一下,好像是最高法院在09年才說不行.....所以沒矛盾。
第二個就在這裡說聲謝謝了。支持國家條目。卍田卐JC1 2012年9月18日 (二) 09:24 (UTC)[回复]
還是感謝閣下閱讀相關書籍並提出意見,個人覺得對於瑞士詳盡的中文還是相當稀少,大多是旅遊景點的介紹,要深入理解一個國家的政經史地背景確實不甚容易。--Alexchris留言2012年9月18日 (二) 10:44 (UTC)[回复]
  • 個人認為條目敘述連貫性頗低,比方說「瑞士政府於戰後曾提供瑞士援助(Schweizerspende)及提供馬歇爾計劃重建歐洲的資金,也對後來瑞士經濟發展有所幫助[72]。」後,馬上接到女性選舉權;「瑞士於1963年加入歐洲委員會。1979年侏羅州自伯恩州分出,成為新的一州[74]。」馬上接到「瑞士於1999年4月18日對聯邦憲法進行了全面的修改。」很像想到什麼就寫什麼,字句尚須修改。—Ai6z83xl3g留言2012年9月18日 (二) 14:37 (UTC)[回复]
(:)回應:我也同意連貫性真的不好,確實不少是片段資訊所組成,未來會思考段若需要如何劃分以增強文章流暢性。(不過不好意思,這問題也要等到明年才能處理,謝謝。)--Alexchris留言2012年9月18日 (二) 15:00 (UTC)[回复]
(:)回應:「參看」一段參考英文版維基百科所編寫,而中文維基百科並未建立該參看條目,所以就沒列出;列出主題頁則希望藉此增加主題頁的能見度,而瑞士條目瀏覽量約為主題頁的60~80倍之間;若閣下對於內部連結方面有任何建議也歡迎提出,謝謝。--Alexchris留言2012年10月6日 (六) 01:48 (UTC)[回复]
可以參考香港中華民國等FA,大致有「瑞士歷史」、「瑞士地理」、「瑞士政治」、「瑞士社會」……等等。不需要太多。—achanhk留言板 2012年10月7日 (日) 16:55 (UTC)[回复]
不過這類的連結在正文中的主條目已經列上連結,在放在參見是否會過於重複?--Alexchris留言2012年10月8日 (一) 15:00 (UTC)[回复]
小弟覺得不會,反而還方便讀者,尤其是一些不看內文就直接看「參看」一段的讀者。從上述我所舉的兩個例子都是這樣處理的。—achanhk留言板 2012年10月9日 (二) 08:23 (UTC)[回复]
已添加幾個,若閣下有其他想法歡迎協助修改,謝謝。--Alexchris留言2012年10月9日 (二) 14:30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回應:好像是圖片敘述中的{{NoteTag}}導致不能以small呈現,現暫全部改回正常字型,希望懂該語法的維基人能提供協助,謝謝。--Alexchris留言2012年9月16日 (日) 15:41 (UTC)[回复]
感謝Ai6z83xl3g修復了。--Alexchris留言2012年9月17日 (一) 16:29 (UTC)[回复]

参考与观点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證)、中立观点未發表的原創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回應:已從罗杰·费德勒一條找到類似來源補上,謝謝。--Alexchris留言2012年9月16日 (日) 15:43 (UTC)[回复]
(:)回應:能否提供已經將哈佛脚注与参考文献分離的條目供作參考,未來修改會朝這方面努力,謝謝。--Alexchris留言2012年9月17日 (一) 16:37 (UTC)[回复]
template:rp吧。乌拉跨氪 2012年9月17日 (一) 16:42 (UTC)[回复]
也好,不過感覺用template:rp在正文中的標記似乎有點長,會不會影響到閱讀的流暢度?--Alexchris留言2012年9月18日 (二) 10:33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