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之人
《上帝之人》(英語:Gods' Man)是美国画家林德·沃德1929年出版的无字小说,由139幅没有文字的木刻版画构成,讲述浮士德式画家出卖灵魂换取魔笔的故事。《上帝之人》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本无字小说,被视为视觉文学的前身,对其发展影响很大。
沃德1926年在德国学习美术期间看到法朗士·麦绥莱勒1919年的作品《太阳》,这是他首度接触无字小说。1927年,沃德返回美国并投身插画创作。两年后,他在纽约看到奥托·努克1926年的无字小说《命运》,促使他决定自行创作同类小说。《上帝之人》在1929年华尔街股灾一周前问世,但销量持续走高,至今仍是最畅销的美国无字小说,推动其他美国艺术家试水。例如漫画家米尔特·格罗斯就在1930年发行戏仿《上帝之人》的作品《他对不起她》。20世纪70年代,沃德的作品还成为漫画家阿特·斯皮格曼和威尔·埃斯纳开创视觉文学体裁的重要灵感来源。
内容
[编辑]无字小说《上帝之人》包含139幅无文的木刻版画[1],每幅图画都与上一幅的情节存在一定间隔[2]。沃德在1974年的合集《不用言语讲故事的人:林德·沃德的木雕版画》(Storyteller Without Words: The Wood Engravings of Lynd Ward)中表示,相邻相幅图画的情节间隔太大会让读者的思考负担过重,太小又会导致故事乏味。无字小说史学家戴维·贝罗纳(David A. Beronä)认为,漫画作家在推进情节时也有类似担忧。[2]
所有图画均为黑白,大小尺寸各不相同,最大的是每章第一和最后一幅画,规格为15×10厘米。沃德使用明暗对比强调城市腐败丛生,即便是白天也会在建筑映射下导致天空阴暗无光,相比之下,乡间的景色就沐浴在自然光线中。[3]为避免诉诸文字,沃德使用夸张的面部表情和构图传达情绪,例如书中主角在其中一幅画里身处一片酒杯之中,但看不到其他举杯者的头像,强调中间人物心中的孤独[3]。《上帝之人》的主题与浮士德接近,构图和画风都明显受到早期无声电影影响,特别是乌发电影公司的作品[4]。
书籍原名“Gods' Man”中的撇号暗指多神论,而非犹太-基督教的一神论[5],全名源自古罗马剧作家普劳图斯舞台剧《巴克基斯》(Bacchides)的台词:“他是众神的宠儿,但却英年早逝”[註 1][6]。
情节简介
[编辑]穷困潦倒的画家与蒙面陌生人签订契约,凭借由此得到的魔笔迅速红遍全球[7]。发现整个世界都因金钱腐败,而且金钱还是他情妇的化身后,画家的梦想幻灭。他在城内四处游荡,看见的每个人都与他的作品拍卖师和情妇一模一样。画家被幻觉激怒,愤而攻击其中一人,结果此人居然是警察。画家被判入狱后逃脱,在暴徒追逐下逃出城市,并在跳进山沟躲避时受伤。山林中生活的女人发现后把他带回家,照料画家恢复健康,两人生下孩子并过着简单快乐的生活,直至神秘的陌生人出现并把画家引到悬崖边。画家本打算为陌生人画像,但却看到面具后的骷髅头,大惊之下摔落悬崖致死。[8]
背景
[编辑]林德·沃德(Lynd Ward)于1905年生于芝加哥[9],父亲哈里·沃德(Harry F. Ward)是循道宗牧师、社会活动家兼美国公民自由联盟首任主席。林德所有作品都体现出父亲对社会不公的看法。[10]林德很小就对美术感兴趣,读五年级时老师告诉他沃德的英语拼写“Ward”倒过来就是“绘画”(draw),促使他决定投身美术[11]。沃德学习成绩优异,曾向中学和高校报纸提供图片和文稿[12]。
1926年从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毕业后[13],沃德与作家梅·麦克尼尔(May McNeer)喜结连理,两人在欧洲度蜜月,而且一去就是一年多[14]。在东欧度过四个月后,两人定居德国莱比锡。沃德用一年时间学习木刻,在此期间接触德国表现主义绘画和比利时木刻版画家法朗士·麦绥莱勒1919年的无字小说《太阳》(Die Sonne),该书从现代角度呈现伊卡洛斯的故事,由63幅无字木刻版画组成[13]。
1927年回国后,沃德成为自由职业者,以创作插画为主。1929年,他在纽约看到德国画家奥托·努克(Otto Nückel)唯一的无字小说《命运》[15],作品风格明显受到麦绥莱勒影响,但画面信息更庞大,讲述某妓女的生与死[13]。沃德看过《命运》后颇受触动并投入创作[15],取材他更年轻时对文森特·梵高、亨利·德·土鲁斯-罗特列克、约翰·济慈和珀西·比希·雪莱短暂而悲惨一生的思考。沃德通过《上帝之人》表述这样的思想:“创作天赋是讨价还价的产物,用英年早逝换取创作机遇。”[16]
出版史
[编辑]1929年3月,沃德向经营开普和史密斯出版社(Cape & Smith)的哈里森·史密斯(Harrison Smith)展示《上帝之人》前30幅画作[17]。史密斯表示愿意签订合同,只要沃德能在夏季结束前完成,他会把作品放在出版社首本目录的第一位[註 2]。初版《上帝之人》于同年十月面世[18],分贸易平装书和豪华版[18]。贸易平装书采用原版黄杨木刻版转制成电铸板印刷,豪华版直接用原版木刻版印在无酸纸上,限量发行409本并有作者签名,用黑布装饰再用书套包装[19]。图画印在每张纸的右页,左页留下空白[20]。书中向沃德的三位老师致敬,分别是在莱比锡教他木刻的汉斯·亚历山大·“西奥多”·穆勒(Hans Alexander "Theodore" Mueller,1888至1962年)、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美术导师约翰·海因斯(John P. Heins,1896至1969年)和阿尔伯特·C·赫克曼(Albert C. Heckman,1893至1971年)[21]。
《上帝之人》已经多次再版并收入合集[22]。1974年的合集《不用言语讲故事的人:林德·沃德的木雕版画》除收录《上帝之人》外,还有沃德的《狂人之鼓》(1930年)和《野外朝圣》(Wild Pilgrimage,1932年),前面的序言也由他执笔[23]。书中的无字小说图画非常紧凑,有时一页就有四幅[20]。2010年,《上帝之人》又与沃德的另外五部无字小说一起出现在漫画家阿特·斯皮格曼(Art Spiegelman)主编的合集《林德·沃德:六部木刻小说》(Lynd Ward: Six Novels in Woodcuts)中,由美国图书馆出版社(Library of America)发行[22]。
作品的原版木刻如今属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乔治城大学约瑟夫·马克·劳因格纪念图书馆的林德·沃德收藏[19],是沃德两位女儿的遗赠[24]。
评价和影响
[编辑]《上帝之人》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本无字小说[7],此前的欧洲作品还从未在美国出版[10]。直至2010年統計,《上帝之人》仍是最畅销的无字小说[7],虽然问世仅一周后,1929年华尔街股灾和大萧条便接踵而至[18],但到1930年初就已两度再版[25],面世前四年已发行六版,卖出两万余本[10]。在此期间,年轻的沃德在畅销书插图创作上打开局面,成为儿童读物插图领域的权威人士[16]。
《上帝之人》的成功推动《命运》于1930年在美国出版[26]。同年,漫画家米尔特·格罗斯(Milt Gross)推出戏仿《上帝之人》和无声剧情片的无字小说《他对不起她》(He Done Her Wrong),并有副标题《伟大的美国小说,里面一个字都没有——也没有音乐》(The Great American Novel, and not a word in it—no music too)[27]。书中主角是伐木工人,意指身为木刻画家的沃德[28]。
纽约市芭蕾舞团曾考虑把《上帝之人》搬上舞台,舞团董事邀请费利克斯·拉宾斯基(Felix R. Labunski)作曲。但因财政困难,拉宾斯基只能放弃包括《上帝之人》在内的多个项目。[29]20世纪60年代,曾有多人提议把《上帝之人》拍成电影,但至今未能落实[30]。
政治立场偏左的艺术家和作家很欣赏这部无字小说,沃德经常收到根据《上帝之人》创作的诗歌。艾伦·金斯堡在1956年的诗作《号叫》(Howl)中使用《上帝之人》的图画[31][註 3],还在诗作注解中引述沃德对城市和监狱的描绘[2]。抽象表现主义画家保罗·詹金斯(Paul Jenkins)于1981年撰文表示,沃德在《上帝之人》中表现出“活力和前所未有的创意”,对詹金斯的画作影响很大[31]。1973年[32],阿特·斯皮格曼以母亲自杀为题材创作四页规格连环漫画《地狱行星的囚徒》 (Prisoner on the Hell Planet)[33],漫画受到沃德作品的显著影响,呈现表现主义木刻风格[34],斯皮格曼后来还把连环漫画收入图画小说《鼠族》[32]。受《上帝之人》影响,早安夹克乐队(My Morning Jacket)主唱吉姆·詹姆斯(Jim James)于2013年发布个人专辑《上帝之光与声的领域》(Regions of Light and Sound of God),他起初打算用专辑作为《上帝之人》改编电影的原声带[35]。
《上帝之人》至今仍是沃德最广为人知且读者数量最多的无字小说。斯皮格曼认为这并不是因为本作比沃德后来的同类作品优秀,而是因为《上帝之人》是第一本在美国出版的无字小说[36]。 欧文·哈斯(Irwin Haas)认为书中画作质量很高,但情节有欠均衡,认为沃德推出第三部作品《野外朝圣》后才真正掌握无字小说的精髓[37]。
1964年,美国作家苏珊·桑塔格在论文《坎普风之注释》(Notes on "Camp")中引用《上帝之人》作为“坎普风的范例”[38]。斯皮格曼声称,看到书中主角与爱妻和孩子一起过上田园诗般的生活时,他忍不住要窃笑一番[39]。
心理医生摩根·斯科特·派克强烈反对书中描绘,认为这些内容对儿童心理会有极具破坏力的影响,声称这是他“眼中最黑暗、最丑恶的书”[40]。在派克看来,书中的神秘陌生人代表撒但和死神[41]。
注释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引用
[编辑]- ^ Spiegelman(2010a年),第xi页
- ^ 2.0 2.1 2.2 Beronä(2008年),第42页
- ^ 3.0 3.1 Beronä(2008年),第42, 44页
- ^ E. P.(1930年),第328页
- ^ Peck(2005年),第216页
- ^ Spiegelman(2010d年),第828页
- ^ 7.0 7.1 7.2 Spiegelman(2010a年),第xii页
- ^ Beronä(2008年),第41–42页
- ^ Spiegelman(2010b年),第799页
- ^ 10.0 10.1 10.2 Beronä(2008年),第41页
- ^ Spiegelman(2010b年),第801页
- ^ Spiegelman(2010b年),第802–803页
- ^ 13.0 13.1 13.2 Spiegelman(2010a年),第x页
- ^ Spiegelman(2010b年),第803–804页
- ^ 15.0 15.1 Spiegelman(2010b年),第804–805页
- ^ 16.0 16.1 Painter(1962年),第664页
- ^ 17.0 17.1 Spiegelman(2010d年),第833页
- ^ 18.0 18.1 18.2 Spiegelman(2010b年),第805页
- ^ 19.0 19.1 Spiegelman(2010c年),第823页
- ^ 20.0 20.1 Kelley(2010年),第2页
- ^ Spiegelman(2010d年),第828–829页
- ^ 22.0 22.1 Bulson(2011年)
- ^ Spiegelman(2010c年),第825页
- ^ Smykla(1999年),第53页
- ^ Walker(2007年),第29页
- ^ Spiegelman(2010d年),第832–833页
- ^ Spiegelman(2010a年),第xiii–xiv页
- ^ Kelman(2010年),第45页
- ^ Beronä(2003年),第67页
- ^ Willett(2005年),第129页
- ^ 31.0 31.1 31.2 Beronä(2003年),第66页
- ^ 32.0 32.1 Witek(1989年),第98页
- ^ Rothberg(2000年),第214页
- ^ Witek(2004年),第100页
- ^ Zemler(2013年)
- ^ Kelley(2010年),第3–4页
- ^ Haas(1937年),第84–86页
- ^ Wolk 2011; Sontag 1999,第55頁.
- ^ Wolk(2011年)
- ^ Peck(2005年),第215页
- ^ Peck(2005年),第189页
来源
[编辑]- 书籍
- Beronä, David A. Wordless Books: The Original Graphic Novels. Abrams Books. 2008 [2020-06-09]. ISBN 978-0-8109-9469-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13).
- Kelman, Ari Y. Introduction: Geeve a Listen. Is Diss a System?: A Milt Gross Comic Reader.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2010: 1–54 [2020-07-17]. ISBN 978-0-8147-4837-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11).
- Peck, M. Scott. Glimpses of the Devil: A Psychiatrist's Personal Accounts of Possession, Exorcism, and Redemption. Simon & Schuster. 2005 [2020-07-17]. ISBN 978-0-7432-7654-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18).
- Rothberg, Michael. Traumatic Realism: The Demands of Holocaust Representation.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2000. ISBN 978-0-8166-3459-0.
- Smykla, Evelyn Ortiz. Marketing and Public Relations Activities in ARL Libraries: A SPEC Kit. 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 1999 [2020-07-18]. UOM:3901504208293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18).
- Sontag, Susan. Cleto, Fabio , 编. Camp: Queer Aesthetics and the Performing Subject : a Reade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99: 53–65 [2020-07-18]. ISBN 978-0-472-067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13).
- Spiegelman, Art. Reading Pictures. Spiegelman, Art (编). Lynd Ward: Gods' Man, Madman's Drum, Wild Pilgrimage. Library of America. 2010: ix–xxv. ISBN 978-1-59853-080-3.
- Spiegelman, Art. Chronology. Spiegelman, Art (编). Lynd Ward: Gods' Man, Madman's Drum, Wild Pilgrimage. Library of America. 2010: 799–821. ISBN 978-1-59853-080-3.
- Spiegelman, Art. Note on the Texts. Spiegelman, Art (编). Lynd Ward: Gods' Man, Madman's Drum, Wild Pilgrimage. Library of America. 2010: 823–825. ISBN 978-1-59853-080-3.
- Spiegelman, Art. Notes. Spiegelman, Art (编). Lynd Ward: Gods' Man, Madman's Drum, Wild Pilgrimage. Library of America. 2010: 827–833. ISBN 978-1-59853-080-3.
- Willett, Perry. The Cutting Edge of German Expressionism: The Woodcut Novel of Frans Masereel and Its Influences. Donahue, Neil H. (编). A Companion to the Literature of German Expressionism. Camden House Publishing. 2005: 111–134 [2020-06-09]. ISBN 978-1-57113-175-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18).
- Walker, George (编). Graphic Witness: Four Wordless Graphic Novels. Firefly Books. 2007 [2020-06-09]. ISBN 978-1-55407-2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13).
- Witek, Joseph. Comic Books as History: The Narrative Art of Jack Jackson, Art Spiegelman, and Harvey Pekar. University Press of Mississippi. 1989. ISBN 978-0-87805-406-0.
- 期刊文章
- Beronä, David A. Wordless Novels in Woodcuts. Print Quarterly (Print Quarterly Publications). 2003-03, 20 (1): 61–73. ISSN 0265-8305. JSTOR 41826477.
- E. P. God's Man. A Novel in Woodcuts by Lynd Ward. The Burlington Magazine for Connoisseurs (The Burlington Magazine Publications Ltd.). 1930-06, 56 (327): 327–328. JSTOR 864362.
- Haas, Irvin. A Bibliography of the Work of Lynd Ward. Prints (Connoisseur Publications). 1937-05, 7 (8): 84–86.
- Painter, Helen W. Lynd Ward: Artist, Writer, and Scholar. Elementary English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English). 1962-11, 39 (7): 663–671.
- Witek, Joseph. Imagetext, or, Why Art Spiegelman Doesn't Draw Comics. ImageTexT: Interdisciplinary Comics Studies (University of Florida). 2004, 1 (1) [2020-06-09]. ISSN 1549-673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29).
- 网页
- Bulson, Eric. A Great, Wordless, American Storyteller. The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2011-12-14 [2013-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9).
- Kelley, Rich. The Library of America interviews Art Spiegelman about Lynd Ward (PDF). Library of America. 2010 [2013-09-1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11-15).
- Wolk, Douglas. Emanata: Novels in Woodcuts, Comics in Words. Time. 2011-02-04 [2013-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4).
- Zemler, Emily. How a Wordless 1929 Novel Inspired Jim James' Solo Album. MTV. viacom. 2013-04-04 [2020-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10).
扩展阅读
[编辑]- Boxer, Sarah. America's First Wordless Novelist. Slate. 2010-10-17 [2018-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0).
- Abraham Riesman; Heidi MacDonald; Sarah Boxer. The 100 Pages That Shaped Comics: From Mickey to Maus, trac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pictures, panels, and text that brought comic books to life. Vulture (VOX Media). 2018-04-16 [2020-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4).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