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中国人口史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中國人口史

中国人口史介绍中国人口历史。虽然在中国历史上,从周宣王时期就有人口调查,在战国前期就有详细的人口统计,可惜没有文献资料流传下来,加之各种原因的影响,人口数据多不精确。但自班固编纂《汉书》开始,之后历代16本正史中的《地理篇》大多有人口记载,均为研究人口变迁的珍贵资料。

從古至今中国人口一直保持世界人口较大的比例(十分之三到四分之一),但不一定保持在首位。清代19世纪上半叶中国人口约占全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目前中国人口占全世界的五分之一,但因四十年的強制计划生育,新生儿数量仅占全世界的十分之一。1959年到1961年的三年大饥荒时期,中国曾一度出现人口负增长的情况。

人口資料估算的偏差可能

[编辑]

本條目人口资料多见于正史中记录的纳赋人口官方文獻為主來源,但是由于因为暴政和自然灾害造成的流民等原因,有为数不少的人口并不见于正史的记录,而且有很多僧尼、道士、奴婢、部曲等有些時代會略過并不归于此类,造成统计上偏差。在战争期间,朝廷和官府对地方的控制不力,人民逃逸而形成流民,所以在统计遇到这种情况下的人口数据需要加入估算才更接近于真实。

最早人口資料《国语》记载,周宣王时就已有进行过人口调查的目前传世文献资料记载的最早记录。但真正详细的人口调查起源于战国初期,但当时的资料并没有流传下来。在战国末期(前230年),根据当时各国兵力及史料推算,各诸侯国人口約3,000至3,500万人。

葛剑雄主編的《中国人口史》[1]一書中追索發現宋金之际,北方的人口损失高达总数的十分之四上下,金亡时人口下降了87%。並無任何型態的戰爭能造成如此大人的殺傷,即使是大規模現代武器的二戰已經有燃燒彈、原子彈大舉轟炸也遠不可能,另一例子明末的崇祯三年(1630年)至十七年(1644年)这14年人口损失达4000万,总人口由19250万下降至15250万,降幅达20.78%也多所怪異,也有一些數據是波動幅度詭異,宋代历史中也不乏有些和平时期户数在一年内骤然减少超过10%、而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以极高的速度再次回弹的數據。

最大可能是古代人口統計制度的數據來源者使然,如漢朝時东海郡总人口达到140万人但正規官員才2203人管理一切事務,漢朝主要鼓勵地方傳統宗族擔任地方政府角色,甚至可以執法維護治安、審判糾紛等,官員只在最後階段背書即可[2],而人口統計工作也由豪族上報再由層層官員整理上承稱為「上計」,此一制度傳承甚久以至直到清朝許多人口依然以此法統計。而豪族常因各種理由隱瞞人口,例如稅務問題、知曉將有戰爭想避自身轄下被徵兵、對皇帝不滿等原因。《资治通鉴·卷212》曾紀載唐朝宇文融清查户籍“凡得户八十余万”表明底層有隱匿人口達12%,而此次清查只是一小部分,尚無全面清查。又如宋初时由于前朝官吏多認定赵匡胤篡位夺权来位不正,故很多地方豪族并不配合上计[2],导致统计户籍数由后周262.6万减到宋初96.7万,直到宋朝勢力穩定對地方控制力加強後掃蕩了不滿的分子,戶數又快速恢復,並非「改朝換代有戰亂導致人口少了三分之二」這種明顯荒誕的解釋。[2]

战国时期

[编辑]

战国时期(前453年—前221年)是古代中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和奠定后来农耕文明基础的时期。期间各诸侯国的人口快速成长,估计战国中期各诸侯国总人口达到约2,500至3,000万。[來源請求]

  • 估计公元前1000年时的世界人口有5,000万。
  • 估计公元前500年时的世界人口有1.0亿,阿契美尼德帝国此年有1,800萬人口。
  • 估计公元前400年时的世界人口有1.62亿。
  • 估计公元前340年的阿契美尼德王朝有1,870万人口。
  • 估计公元前265年的印度孔雀王朝有2,650萬人口。
  • 估计公元前200年时的世界人口有1.905億。

秦、汉

[编辑]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最终完成统一六国,到末期(前207年),全国总人口大约为3600-4500万之间。估计此年的世界人口有1.9亿。

秦末民变楚汉战争造成期间大量人口死亡,西汉开国人口约1500-1800万。

西汉

[编辑]

由于中国历史早期农业发展集中在黄河中下游流域地区,故当时全国人口分布格局为北多南少。

若以淮河秦岭为界,那此时的华北人口超過85%,华南人口不足15%。人口数超过500万的五州均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带,这五州的人口总数占全国的55%。首都长安周围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公里1000人左右。人口数量在200万以下的有朔方四州。三州的主要人口分布在成都平原南阳盆地太湖平原宁绍平原

前202年,汉朝正式建立。估计西汉初人口在1,500萬到1,800万之间。

汉朝建立后由于奉行黄老政治、与民生息的政治措施,文景之治后到汉武帝元光六年时(前129年)达到3,600万,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人口在这六十年之中显著增长,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繁荣富庶的景象。

汉武帝元光六年(前129年)开始,因之后连年的战争和徭役赋税刑法日渐加重,使得自汉武帝中期开始,人口数出现了多年的停滞和下降,到汉武帝征和二年(前91年)只有3200万。之后昭宣中兴的休养生息使得汉武帝时期损耗的国力得以基本恢复,期间人口恢复增长。根据《汉书》记载:汉平帝元始二年(2年),有12,23,3062户,59,594,978人。

  • 汉高祖元年(前202年)15,000,000人到18,000,000人之间
  • 汉武帝元光六年(前129年)36,000,000人
  • 汉武帝征和二年(前91年)32,000,000人
  • 汉宣帝地节三年(前67年)40,000,000人
  • 汉平帝元始二年(2年)12,366,470户,57,671,401人(一说:12,233,062户,59,594,978人)

現今学者王育民估计实际人口至少65,000,000人。

新莽

[编辑]

王莽改制失败;加上自然灾害频发和天凤元年(14年)黄河下游改道,致使新莽天凤五年(17年)爆发绿林赤眉起义,之后烽火遍地,军阀割据和混战,造成期间黄河流域大量人口流徙或死亡,或为躲避战火向长江流域迁徙;新莽时期没有具体的人口调查。光武中兴后;华南地区人口升至全国四成。口数超过500万的有豫、荆、扬、益四州。南方人口增长的同时,北方大部分郡国人口减少。估计公元元年(1年)的世界人口为2.7227亿,此年的汉代人口占世界比例是21.18%。

东汉

[编辑]
  • 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时估计全国有人口2800万人
  • 汉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57年)4,279,634户 21,007,820人
  • 汉明帝永平十八年(75年)5,860,573户 34,125,021人
  • 汉章帝章和二年(88年)7,456,784户 43,356,367人
  • 汉和帝元兴元年(105年)9,237,112户 53,256,229人
  • 汉安帝延光四年(125年)9,647,838户 48,690,789人
  • 汉顺帝永和三年(138年)10,780,000戶 53,869,588人
  • 汉顺帝永和五年(140年) 9,698,630户 49,150,220人
  • 汉顺帝建康元年(144年)9,946,919户 49,730,550人
  • 汉冲帝永嘉元年(145年)9,937,680户 49,524,183人,一说此年有10,677,401户,56,366,856人
  • 汉质帝本初元年(146年)9,348,227户 47,566,772人[3]
  • 汉桓帝永寿三年(157年)10,677,960户,56,486,856人[4]
  • 汉灵帝光和七年(184年) 估计总人口有1,100万户,5,500万人
  • 今学者王育民估计东汉人口最盛时远逾西汉人口最盛时的6,500万人。
  • 估计公元200年的世界人口为2.23亿。此年的东汉人口占世界比例的18.2%。
  • 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估計有3,000,000戶,約15,000,000人。[2]

估计公元164年的罗马帝国有人口6140万人。

三国、两晋、南北朝

[编辑]

自汉灵帝光和七年(184年)二月黄巾之乱开始,进入长期的灾荒,瘟疫频发和战争频繁的祸乱时期,全国人口数量与分布格局发生重大变化。黄河流域屡遭战争,十室九空,人口或外迁避难或死亡。到蜀汉灭亡时(263年)人口数字根据传世文献资料记载,魏蜀吴纳税人口合计在820万人左右。根据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葛剑雄主编的《中国人口发展史》的记录三国时代的人口是1600万—2000万之间。

  • 魏元帝曹奂景元四年(263年),灭蜀之前,663,423户,4,432,881人。灭蜀之后,纳税户943,423户,5,372,881人。[5]
  • 蜀汉昭烈帝刘备章武元年(220年),200,000户,900,000人。[4]
  • 蜀汉后主刘禅炎兴元年(263年),民户280,000户,940,000人。此外,带甲将士102,000,吏40,000人,总计1,082,000人。[6]
  • 吴大帝孙权赤乌五年(242年),523,000户,2,400,000人。[4]
  • 吴后主孙皓天纪四年(280年),民户523,000户,2,300,000人。此外,带甲将士230,000,吏32,000人,总计2,567,000人。[7]

两晋

[编辑]

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灭吴,统一全国后,根据《晋书》记载,太康元年(280年)全国有2,459,840户,16,163,863人。[4]

晋武帝太康三年(282年),载于史籍的户口数据为全国3,770,000户,约22,620,000人,此为晋朝户口最多时期。

八王之乱后衰落的西晋王朝爆发了五胡乱华

東晉建立后中原人民为躲避战火纷纷大量的南迁,一共有六次南迁高潮,累計合計遷入90萬,東晉因而设置大量侨州

汉赵刘聪时(310年七月—318年),汉赵控制地区的诸胡户口大约有六十三万户,人口大约有三百一十五万人左右。估计此时的华北地区有700万人口,诸胡人口约有三百五十万人。此时的东晋有540万人口,全国合计1240万。[來源請求]

十六国春秋》-前秦录记载前燕幽帝建熙十一年(370年)2,458,669户,9,987,935人。

南朝

[编辑]

南朝人口的传世文献资料,只有《宋书》记载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年)户口数为90.1769万户,517.4074万口。由于当时隐匿人口数量比较严重,这个数字并不真实。[來源請求]

南朝梁武帝大同五年(539年)有11,000,000人;到太清二年时(548年)有200万户,约12,000,000人,达到南朝人口峰值。[來源請求]

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年)9月爆发的侯景之乱造成江汉平原以东的长江下游地区:「千里絕煙,人跡罕見,白骨成聚,如丘隴焉」。

552年四月,祸乱结束后的南梁境内人口仅剩1,200,000人,自东吴以来的得到开发的长江下游地區的社会经济成果在历时三年零八个月的侯景之乱之中化为乌有。[來源請求]

直到陈霸先建立陈朝后到陈宣帝太建八年(576年)才达到600,000户,2,400,000人。[來源請求]

北朝

[编辑]

439年,北魏北凉北朝开始。

現今学者王育民估计北魏最盛时的户口逾600万户。

  • 估计公元450年的印度笈多王朝有人口3250万人。
  • 估计公元500年的波斯萨珊王朝有人口800万人。
  • 估计公元565年的东罗马帝国有人口1900万人。

隋、唐、五代

[编辑]

[编辑]
  • 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建立隋朝,境内置于官府直接控制下的户口,计有690万户, 此外还有大量隐漏瞒报的人口户口。[8]
  • 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年):约8,700,000户,44,500,000人。

隋朝通过吞并陈的户口,清查北周、陈留下的大量隐漏人口户口,在开皇年间达到870万户。[9]

初唐

[编辑]

盛唐

[编辑]
  • 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7,069,565户,41,419,712人。[19]
  • 唐玄宗开元二十年(732年)7,861,236户,45,431,265人。[19]
  • 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8,018,710户,46,285,161人。[20]
  • 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年)8,412,871户,48,143,609人。[21]
  •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8,525,763户,48,909,800人。[22]
  • 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9,069,154户,52,880,488人。[23]
  • 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9,619,254户,52,880,488人。[24]
  •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8,914,709户,52,919,309人。[25]
  • 當時有大量人口户口被隐漏,史学家杜佑在《通典》中认为这一年的唐朝人口有1400万户左右[26],人口数在7500万到8000万之间。
  • 根据葛剑雄冻国栋主编的《中国人口史》,唐朝的人口峰值应该是在唐玄宗天宝年间,有约1430万到1540万户,约7475万到8050万人。[27]
  • 根据上海复旦大学历史学教授葛剑雄主编的《中国人口发展史》,唐朝的人口峰值应该是在唐玄宗天宝年间,人口数量大约在8,000至9,000万之间。

中唐

[编辑]
  • 安史之乱结束后,人口分布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期间遭受战祸地区的人口大量死亡或南移。襄州人口增加120%,鄂州增加100%,苏州增加30%,泉州增加50%,广州增加75%。五代十国时期南方九国中,只有吴越两国君主为南方本地人,南汉君主是早期移民后裔,其它六国的君主均为安史之乱后的移民。
  • 南北人口分布格局从初唐时:华北占据75%,华南占据25%。到唐亡时:南北人口分布格局各占一半。此后的人口统计资料由于统计疏漏混乱不堪,所以准确度較低。
  • 唐肃宗乾元三年(760年)2,933,174户,16,993,806人。只有169个州上报户口;不足安史之乱前的一半。
  • 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2,933,125户,16,900,000人。
  •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3,805,076户。(一说310余万)[28]
  • 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年)2,473,963户。[29]
  • 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年)2,375,400户,15,760,000人。[30]
  • 唐穆宗长庆年间(824年)3,944,595户。
  • 唐敬宗宝历年间(826年)3,978,982户。
  • 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年)4,996,752户。
  • 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4,955,151户。
  • 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估计全国有33,000,000人。

晚唐

[编辑]
  • 晚唐时期中央政府难以维系权力运作,加之藩镇割据日益严重,大量户籍被瞒报漏报,人口统计已严重失真。
  • 唐哀帝天祐三年(907年)全国合计约20,000,000人。

五代十国

[编辑]
  • 淮南后周世宗显德五年(958年),226,574户,南唐割江北地。
  • 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2,309,812户。[31]
  • 荆南(963年),142,300户。
  • 湖南(963年),97,388户。
  • 后蜀(965年),534,029户。
  • 南汉(971年),170,263户。
  • 南唐(975年),655,065户。
  • 宋太祖开宝九年(976年),3,090,504户(主户)。
  • 清源(978年),151,918户。
  • 吴越(978年),550,680户。
  • 北汉(979年),35,250户。

宋、辽、西夏、金、蒙古

[编辑]

北宋、辽、西夏

[编辑]

注:宋代的人口统计数据是户数和成年男性数(人丁数)。

  • 估计960年的五代十国人口总为二千万人。
  • 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年)灭北汉,完成统一,估计有7,737,209户。
  • 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4,131,576户(主户)。
  • 宋真宗咸平六年(1003年)6,864,160户,男口14,278,040人。[32]
  • 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年)7,417,570户;男口16,280,254。
  • 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年)9,716,716户,男口22,717,272人。[33]
  • 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6,039,331户(主户),实际8,677,677户。
  • 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估计大约有10,290,000户。
  • 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10,792,705户。
  • 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12,462,531户,男口26,421,651人。[34]
  • 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14,181,486户,男口20,506,980人。[34]一说为12,917,221户。男口29,092,185人。[35]
  • 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14,245,270户,男口30,807,211人。[34]
  • 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17,211,713户,男口24,969,300人。[36]
  • 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17,957,092户,男口40,072,606人。[34]
  • 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19,120,921户,男口42,566,243人。[34]
  • 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19,960,812户,男口44,914,991人。[34]
  • 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20,264,307户,男口45,324,154人。[34]
  • 宋徽宗大观四年(1110年)20,882,258户,男口46,734,784人。[37]
一说宋徽宗大观四年(1110年)有户2088万户,人口一亿1275万人。
  • 西夏人口最多时的西夏崇宗贞观十年(1110年)约有近三百万人;大理国最盛时有两百万人左右。

南宋、金

[编辑]
  • 绍兴和议后(1141年),自靖康之变开始严重锐减的人口恢复增长。到金章宗泰和七年(1207年)时,宋、金、西夏、大理四国实际人口总数估计达到一亿四千万人。

南宋:

一说宋宁宗嘉定十六年(1223年)有户1550万户,人口8060万人。
  • 宋理宗景定五年(1264年)5,696,989户,男口13,026,532人。[41]
  • 从1223年到1264年南宋的户口数据减少超过一半,四十年的时间人口不增反降,这与宋理宗(1224年-1264年在位)在位期间昏庸无道,横征暴敛有极大关系。[42]虽然1235年—1259年间蒙古军队入侵南宋,但只是长江北部的川陕四路﹑荆湖北路、淮南西路等地,而南宋人口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地区[來源請求],正是由于宋理宗在位四十年的严刑峻罚,苛征横敛造成了大量人口为逃避苛捐杂税逃亡。造成了史书记载的户口数损失过半的严重后果。

金朝:

  • 金世宗大定元年(1161年)300余万户,大约19,650,000人。
  • 金世宗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6,789,449户,44,705,086人,这是《金史》中的数据。[43]
  • 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6,939,000户,45,447,900人。[44]
  • 金章宗明昌六年(1195年),女真、契丹、汉户为7,223,400户,48,490,400人。
  • 金章宗泰和七年(1207年)7,684,438户,45,816,079人;一说8,413,164户,53,532,151人。后一组数据相对可靠一些。[45]
  • 金朝的四次准确的人口统计,每户平均人口都在6人以上,金朝的户规模较大,和很多贵族以及猛安谋克户们使用大量奴仆有一定关系。[46]
  • 吴松弟教授认为,1161年金朝境内有500万户,3300万人左右。

宋金合计:

  • 估计1200年宋、金、西夏、大理四国实际总人口为一亿四千万人。
  • 估计750年的阿拉伯帝国有人口3400万人。估计公元800年的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有2860万人口。估计814年的法兰克帝国有人口1250万人。
  • 世界人口在950年—1200年期间从2.5亿增加到4.04亿:1025年的东罗马帝国有1200万人口,1143年的东罗马帝国有1000万人口,1204年的东罗马帝国有900万人口。1200年时,宋、金、西夏、大理四国总人口约占当时世界的33.3%,中国人口从1083年的一亿增加到1120年的一亿一千八百八十万。

蒙古

[编辑]
  • 1205年蒙古帝国首次入侵西夏到1227年灭西夏,1211年首次入侵金朝到1234年2月9日灭金,1231年开始侵宋,1235年全面侵宋,直到1279年二月九日完全消灭南宋
  • 窝阔台六年(1234年)2月9日,蒙古灭金。
  • 窝阔台七年(1235年,乙未年),乙未籍户,籍得北方部分地区(燕京(今北京)、顺天(今河北保定)等三十六路)的人口为873,781户,4,754,975人。[47]
  • 窝阔台八年(1236年)六月,完成中原户口的全部编籍工作,籍得人口110余万户
  • 窝阔台八年(1236年)原金朝境内仅有110余万户,和1207年的841万户相比,只有1207年的13%多。
  • 蒙哥二年(1252年)壬子籍户,籍得人口130余万户。
  • 南宋境内人口大量消失主要发生在川陕四路地区。
  • 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年),元军完全扑灭四川抗元势力后,在1280年的户口调查仅为15.5万余户,77.5万余人,只有蒙古入侵(1231年)川陕四路前的2.38%。
  • 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籍到1,418,499户。[48]
  • 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籍之原金朝境内较之于蒙哥二年(1252年)又增加30余万。
  • 1260年1,418,499户。
  • 1262年1,476,146户。
  • 1263年1,579,110户。
  • 1264年1,588,195户。
  • 1265年1,597,601户。
  • 1266年1,609,903户。
  • 1267年1,644,030户。
  • 1268年1,650,286户。
  • 1269年1,684,157户。
  • 1270年1,929,449户。
  • 1271年1,946,270户。
  • 1272年1,955,880户。
  • 1273年1,962,795户。
  • 1274年1,967,898户。
  • 1275年4,764,077户。
  • 1276年9,370,472户。
  • 1290年13,196,206户。[49]
  • 王育民认为蒙古国时期户口数据与距离实际差距较大,尚有驱口、匠户、流民等各色人没有纳入统计。

[编辑]
  • 元世祖至元十一年(1274年)1,967,898户。
  •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占领南宋临安城。据《元史类编》记载,至元十三年,有户15,788,941。这是见于记载的元代最高的户数记录。倘将《元史》本纪记载的至元十二年户数加上至元十三年阿术入奏新得户数,为14,134,549户,则该年实增加1,654,392户。
  • 1275年的南宋人口1174万户。1207年金章宗泰和七年人口7,684,438戶,應是原金朝轄地人口銳減。

至元十四年(1277年)春正月,元军先后征服福建、成都府、潼川府、利州、夔州、广南东、广南西诸路。但这些路受降时的府、州、军户口数均失载,此后也不再有全国户口数的记录。直至14年以后,即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始见有全国户口记录,计户13,196,206,口58,834,711,尚不及至元十三年未取得福建等七路以前的数字,户口统计不实显而易见。

  • 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13,196,206户,58,834,711人。其中原南宋境内有户11,840,800户,原金境内有1,355,406户。此次人口统计数据不包括西南各省的“山泽溪洞之民”。[50]考虑到云南,岭北,西藏等边疆地区的人口,现代学者吴松弟估计1290年实际人口有大约1500万户,超过75,000,000人。[51]现代学者赵文林、谢淑君估计,1290年元代的实际人口有大约75,306,000人。[52]
  • 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13,430,332户。江淮四川11,430,878户,内郡1,999,444户,59,848,964人,游食者429,118人,僧、尼213,148人[53],共计60,491,230人。户口统计本身就有一定误差,而且元代有很多人口不计入户口统计。现代学者赵文林、谢淑君估计,1291年元代的实际人口有大约76,496,000人。[54]
  • 元世祖至元三十年(1293年)全国有14,002,760户[55],无人口数记载,这个是《元史》记载的元代户口峰值。按照1291年的户口比例,加上1291年的游食者和僧、尼的人口数据,推算出人口总计为63,042,160人。户口统计本身就有一定误差,由于元代很多边疆地区不纳入人口统计,蒙古贵族军将们又有大量的私户,此外还有军户,匠户等均不纳入人口统计,考虑到以上种种因素,现代学者赵文林、谢淑君估计,1293年元代的实际人口有大约79,816,000人。[54]
  • 虽然有元一代,元帝国最高统治阶层内部争夺皇位的斗争连绵不断,但是元代中后期,从1294年成宗即位到惠宗(顺帝)至正初年,尽管社会动荡不安,每年成百上千次人民起义,但是人口依然增长。参照《元史》本纪,从至大三年(1310年)到至正十二年(1352年),这四十一年间很多地区有关户口的零星记录,均比《元史·地理志》所记载的数据有明显的增长。[56]
  • 元文宗至顺元年(1330年)全国有纳赋户13,400,699户[57],无人口数记载,按照1291年的户口比例,加上1291年的游食者和僧、尼的人口数据,推算出人口总计为60,359,178人。因为统计的只是纳税户,很多非纳税户未计入,考虑到户口统计本身的误差以及元代很多边疆地区不纳入人口统计,又有大量的私户,以及军户,匠户等均不纳入人口统计,再考虑到1290年至1330年人口也一直在增长,根据现代学者吴松弟估计,1330年实际人口有大约1700万户,超过85,000,000人。[58]根据现代学者赵文林、谢淑君估计,1330年实际人口有大约84,873,000人。[54]
  • 元惠宗至正元年(1341年),无户口数据记载,部分现代学者认为1341年为元代的实际人口峰值。根据现代学者吴松弟估计,1341年实际人口有大约1800万户,大约90,000,000人。[59]现代学者邱树森、王颋则认为元代实际人口峰值有1990万户,近90,000,000人。[60]现代学者葛剑雄认为,1341年实际人口超过85,000,000人。[61]
  • 元惠宗至正十一年(1351年),无户口数据记载,有部分现代学者认为1351年为元代的实际人口峰值。现代学者赵文林、谢淑君认为1351年为元代的实际人口峰值。根据他们的估计,1351年实际人口有大约87,587,000人。[54]现代学者王育民认为1351年为元代的实际人口峰值,有大约27,650,000户,123,590,000人[62]
  • 根据《元史·地理志》记载全国有13,867,219户,59,519,727人。未标明是具体哪一年的人口数据。其所记仅包括中书省及辽阳、河南、陕西、甘肃、江浙、江西、湖广、四川八个等处行中书省的数据,和林(岭北)及云南二个等处行中书省户口无记载。[63]
  • 按照1290年的户口数据,平均每户人口只有4.458人,而按照1291年的户口数据,平均每户人口则只有4.456人,为何每户平均人口这么低,有资料认为,元朝廷在进行人口登记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财政收入,所以不交税的儿童、寡妇与年老体弱者是不必计算在内的(若都计算在内,每户平均人口就会多一点儿)。以金代为例,金朝的四次人口统计,每户平均人口在6.36-6.71人之间(《金史 食货志》),根据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的统计数据,每户平均人口为5.68人(《明史 食货志》)。在其他时期的户口统计中,每户平均人口一般都在5.5-6人左右。此外,在元代,蒙古诸王、贵族、军将的私属人口,比如驱口,投下户,怯怜口,打捕鹰房人户,这些人口是不纳入户口统计的。如果按照每户6人的标准进行计算,则1293年元代的人口在8,700万左右。

明朝

[编辑]
  • 元惠宗至正年间(1341年—1370年)全国发生多次大规模的灾荒饥馑疾疫,包括黑死病的傳入,并最终促使红巾军起义爆发,造成期间人口大量死亡。明朝建立并逐步统一全国后,明太祖洪武年间的休养生息使得全国的农业在元代长期大规模战争而遭受极大破坏的背景下得到很大程度的恢复,加上洪武年间对淮河以北和四川的荒无人烟之地的移民和垦荒使得期间人口稳定成长。到明太祖洪武廿六年(1393年)《明史》中户口统计有6054万人,估计实际人口有6500万人,其中民户6175.0万,军户325.0万。北五省(北平、山西,山东、河南、陕西〕人口有1755万,占全国27%。其中山东最多,有5,462,850人,以下依次为山西(3,790,760人)、河南(2,825,300人)、陕西(2,646,450人)、北平(2,619,500人)。中五省(京师、浙江、江西、湖广、四川)人口总数为3380万,占全国52%。其中,京师(南直隶)有11,291,460人;人口密度最高的苏南太湖流域人口达6,320,300,平均每平方公里220人;其次为浙江,有9,959,270人;江西有7,260,000人,湖广有4,318,420人,四川最少,仅1,314,260人。南五省(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总人口有1040万,占全国的16%。
  • 明太祖洪武十四年(1381年)10,654,362户,59,873,305人,3.6677亿亩[64]
  • 明太祖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10,652,870户,60,545,812人[65]。(注:这是除开华北大部分地区外的调查数据,今学者估计实际人口达到65,000,000人。)
  • 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年)11,415,829户,66,598,337人。
  • 明成祖永乐二年(1404年)9,685,020户,50,950,470人。
  • 明成祖永乐七年(1409年)征服安南并收入疆域,增户310余万;倘按每户五口计,当增1,550余万口。
  • 明成祖永乐八年(1410年)960万余户,5,179万余人。
  • 明宪宗成化十五年(1479年)9,210,690户,71,850,132 人。[66](注:此为官方统计的人口峰值)
  • 明孝宗弘治四年(1491年)9,113,446户,53,281,158人[67]
  • 明孝宗弘治十五年(1502年)10,409,788户,50,908,672人,4.228亿亩。[68]
  • 明孝宗弘治十七年(1504年)10,508,935户,60,105,835人。
  •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9,151,173户,46,802,050人。
  • 明神宗万历六年(1578年)10,621,436户,60,692,856人。[69]
  • 明神宗万历三十年(1602年)10,030,241户,口男妇56,305,050,官民田地1,161,894,881 。[70]
  • 明光宗泰昌元年(1620年)9,835,426户,51,655,459人,7.4393亿亩。[71]
  • 明熹宗天啟六年(1626),丁數51,655,459人;真實人口數:99,873,000人。[72]
  • 明思宗崇禎三年(1630),192,500,000人(曹树基《中國人口史.第五卷》)[73]
  • 明思宗崇禎十三年(1640),130,000,000(安格斯·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960-2030年》)
  • 明思宗崇禎十七年(1644),152,500,000人(曹树基《中國人口史.第五卷》)。

关于明朝人口的峰值,現代学者普遍认为在明朝后期,但由于明朝户籍人口数据是地方官员刻意维持明初人口数据的结果[74] ,因此具体时间则分歧很大,人口具体数据也分歧很大。赵文林谢淑君认为,1626年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人口有大约99,873,000人[72] 。此外,以下又有幾派的看法:

王育民认为,万历年间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人口在130,000,000人至150,000,000人之间[75]

葛剑雄认为,1600年明朝实际人口大约197,000,000人,明朝人口峰值接近2亿[76]

曹树基认为,1630年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人口大约192,510,000人,1644年实际人口大约有152,470,000人[73]

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的观点是,明神宗中期的1580-1590年间,明朝人口达到峰值,实际人口大约162,000,000人,此后一直呈下降趋势。1640年实际人口大约130,000,000人。1650年实际人口大约123,000,000人。1660年实际人口大约135,000,000人[77]

明穆宗隆庆年间美洲高产作物传入中国后开始在华南地区普及和推广,万历中兴后到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有学者认为实际人口估计达到1.5亿人。明思宗崇祯元年(1628年)到清世祖顺治十八年(1662年),在这个期间爆发的饥荒、农民起义、旱灾、水灾、蝗灾、鼠疫、天花以及清軍等在各地進行了大規模屠殺,造成很多地方人口損失。

清朝

[编辑]
  • 清世祖順治三年(1646):88,486,000人(赵文林、谢淑君《中國人口史.第五卷》)[72]
  • 清世祖順治七年(1650):123,000,000人(安格斯·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960-2030年》)
  • 清世祖順治十七年(1660):135,000,000人(安格斯·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960-2030年》)
  • 清世祖順治十八年(1661):91,178,000人(赵文林、谢淑君《中國人口史.第五卷》)[72]
  • 清圣祖康熙元年(1662年):91,791,000(曹樹基《中國人口史.第五卷》)[78]
  • 清圣祖康熙三年(1664年):92,648,000[79]
  • 清世宗雍正二年(1724年):126,110,000[80]
  • 清高宗乾隆六年(1741年):143,411,559[81]
  • 清高宗乾隆十六年(1751年):181,810,000[81]
  • 清高宗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205,500,000[81]
  • 清高宗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208,095,795[81]
  • 清高宗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301,487,115[81]
  • 清仁宗嘉庆十年(1805年):332,181,403
  • 清仁宗嘉庆十五年(1810年):340,000,000
  • 清仁宗嘉庆十七年(1812年):360,000,000
  • 清仁宗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383,100,000
  • 清宣宗道光十四年(1834年):401,008,574[82]
  • 清宣宗道光二十年(1844年):412,814,828[83]
  • 清宣宗道光三十年(1850年):430,000,000
  • 清文宗咸丰元年(1851年):432,160,000(一说:436,100,000人)
  • 清文宗咸丰元年(1851年)太平天国起事;咸丰三年(1853年)捻军起事;清穆宗同治元年(1862年)西北穆斯林祸乱造成期间全国的大量人口死亡。
  • 清德宗光绪八年(1882年):402,680,000[84]
  • 清德宗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426,000,000[85]
  • 清逊帝宣统三年(1912年)户口调查统计有92,699,185户。

有說法認為18世纪时的清代人口得到很大成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来自美洲的高产作物的大规模推广种植和普及,造成大量山地被开发,粮食总产量大幅增加,然而據歷史地理研究所教授侯楊方指出,在清朝中期玉米、番薯的產量合計僅占全國糧食產量的4.63%,美洲作物對清朝人口巨量增長並突破2億、3億直至4億的作用並不重要,清朝中國數億人口的主要糧食仍然是傳統作物[86];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税制改革,摊丁入亩后人民不再藏匿人口。清仁宗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时全国有3.831亿人,其中南方占71.4%,北方占28.6%。人口超过两千万的有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浙江江西湖北四川广东;不足两千万的有直隶湖南福建山西陕西甘肃;不到1000万的有云南贵州。人口最密集的地区有太湖平原长江流域大运河沿线。

近現代

[编辑]

中华民国大陆时期

[编辑]

中華民國建國之前,最近一次人口普查是清宣統人口普查,其質量比起1912年中華民國人口普查好得多。[87]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编辑]

20世紀

[编辑]

21世纪

[编辑]
  • 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全国人口1,245,110,826人。
  • 2005年全国人口1%抽样调查,估计在调查时的11月1日全国人口有1,006,280,000人。
  • 2009年9月28日,估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有1,333,220,000人。
  •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010年11月1日零时,全国人口1,370,536,875人。
  •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国人口1,443,497,378人。
  • 2023年1月,官方公佈2022年全国人口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89],人口出现自1962年以来[90]、近61年来的首次负增长[91]。2023年則減少208萬人。

注釋及参考文献

[编辑]
  1. ^ 《中国人口史》 ISBN 7309043022
  2. ^ 2.0 2.1 2.2 2.3 《东汉的豪族》 杨联陞 2013. ASIN B009TQAVBY
  3. ^ 续汉书 -郡国志五
  4. ^ 4.0 4.1 4.2 4.3 数据来源:《晋书·地理志》
  5. ^ 数据来源:《通典·食货》七
  6. ^ 数据来源:《通典·食货》七和《三国志·蜀志》卷三附注引王隐《蜀记》中的数据,关于263年的蜀国人口,两者数据相同
  7. ^ 数据来源:《三国志·吴志》卷三附注引《晋阳秋》中的数据
  8. ^ 《隋唐史》岑仲勉 71至73页
  9. ^ 《资治通鉴》:“隋开皇中,户八百七十万”
  10. ^ 《隋书·地理志》记载,《旧唐书·地理志》记载的户数为8,907,536户,人数和《隋书·地理志》记载相同。
  11. ^ 《通典·食货七》记载:“大业所有八百余万户,末年离乱,至武德有二百余万户。”
  12. ^ 《新唐书·食货志》记载:“贞观初,户不及三百万。”《通典·食货七》记载:“大唐贞观,户不满三百万。”
  13. ^ 冻国栋 .《中国人口史》第二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 :第96页 .
  14. ^ 根据《旧唐书·地理志》诸州户口统计数。
  15. ^ 《冊府元龜.卷一百五十》太宗贞观十六年......十二月壬午......司空房玄龄等曰:陛下躬履行阵拨乱平敌天下户口千六百万......
  16. ^ 根據《通典》永徽三年戶380萬,減一年進戶15萬,得出永徽二年365萬戶。 《通典.卷七》永徽三年,戶部尚書高履行奏:「去年進戶一十五萬。」高宗以天下進戶既多,謂無忌曰:「比來國家無事,戶口稍多,三二十年,足堪殷實。」因問隋有幾戶,今有幾戶。履行奏:「隋大業中戶八百七十萬,今戶三百八十萬。」
  17. ^ 《旧唐书·高宗本纪》记载:永徽三年“隋开皇中有户八百七十万,即今见有户三百八十万。”和《资治通鉴》记载的数据相同。
  18. ^ 数据来源于《旧唐书》和《资治通鉴》记载。
  19. ^ 19.0 19.1 《资治通鉴》和《旧唐书·玄宗本纪》记载相同
  20. ^ 《旧唐书·职官志》
  21. ^ 《旧唐书·地理志》和《新唐书·地理志》以及《資治通鑑》卷214记载相同
  22. ^ 《新唐書》卷四○《地理志》記︰“天寶元年,戶萬九千一十六,口四萬九千四百七十六。”和《旧唐书·玄宗本纪》记载相同
  23. ^ 《资治通鉴》
  24. ^ 《旧唐书·玄宗本纪》
  25. ^ 《通典·食货七》
  26. ^ 《通典》:“所在隐漏之甚也……约计天下人户少犹可有千三四百万矣。”
  27. ^ 冻国栋 .《中国人口史》第2卷 :复旦大学 ,2002年 .
  28. ^ 唐会要卷84
  29. ^ 户数登记中,注明未申报的就有71个州。
  30. ^ 旧唐书-穆宗纪
  31. ^ 《册府元龟》卷486
  32. ^ 数据来源:据《宋会要》食货十二记载咸平六年较景德三年7,417,570户,少553,410 户,16,280,254人,少2,002,214人推算而得。
  33. ^ 数据来源:《长编》卷九六
  34. ^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34.6 数据来源:《宋史》地理一
  35. ^ 数据来源:《长编》卷二零八
  36. ^ 数据来源:《长编》卷三四一
  37. ^ 数据来源:《宋会要》食货一一
  38. ^ 38.0 38.1 数据来源:《宋会要辑稿》食货一一
  39. ^ 数据来源:《玉海》卷20
  40. ^ 40.0 40.1 数据来源:《文献通考》户口二
  41. ^ 数据来源:《续通考》戶口一
  42. ^ 王育民《中国历史地理概论》下册,第五节 宋、辽、金时期人口的发展,对1223年至1264年人口锐减的分析:“南宋末在昏庸无道的理宗统治的四十年间(1224—1264年),“由其中年嗜欲既多,怠于政事,权移奸臣”,朝政先后操纵在史弥远、董宋臣、丁大全、贾似道等人手里,结党营私,招权纳贿,腐化享乐,威福肆行。为了满足其奢侈糜费的需要,向人民预借来年两税。淳佑八年(1248年),已预借到十四年(1254年)的赋税。大量发行会子,并巧立名目征收经总制钱、身丁钱、免丁钱、月桩钱等苛捐杂税,“苛征横敛,无所不有,严刑峻罚,靡所不施”。以致“耕夫无一勺之食,织妇无一缕之丝,生民熬熬,海内汹汹”。“天下大势如江河之决,日趋日下而不可挽”。户口之数已不可详究,惟一见于记载的仅理宗景定五年(1264年)有5,696,989户,13,026,532口。户与口分别降至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最盛时的43.9%及45.6%。” 网址:存档副本. [2010-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6). 
  43. ^ 《金史》卷四十六《食货志》,记载:“大定初,天下户才三百余万,至二十七年天下户六百七十八万九千四百四十九,口四千四百七十万五千八十六。”
  44. ^ 数据来源于《金史》卷四十六《食货志》的记载:明昌元年,“奏天下户六百九十三万九千,口四千五百四十四万七千九百,”
  45. ^ 这两组数据均来自《金史》卷四十六《食货志》,记载,前一组数据来源于直接记载:“十二月,奏天下户七百六十八万四千四百三十八,口四千五百八十一万六千七十九。”后一组数据来源于间接计算:根据注文:“户增于大定二十七年一百六十二万三千七百一十五。口增八百八十二万七千六十五。”将这组数据和大定二十七年的数据相加就得到了后一组数据。从这两组数据来看,和明昌六年(1195年)相比,前一组数据的户数增加了,而口数却减少了250万以上,这与紧接着这两组数据的金史正文中的结论“此金版籍之极盛也”不符,所以后一组的数据更精確一些。
  46. ^ 《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第三章中的“社会结构”一节对此是这样分析的:在金朝,每户的平均人口数多少要高于其他朝代通常的五到六人。金朝的户规模较大,原因是奴仆使用的普遍。例如,在1183年的籍户中,猛安谋克户的户平均人口为7.8人,而每户平均占有的奴仆数则不少于2.18人。皇族每户拥有的奴仆人数更为可观,每户超过163人。如果将所有这些因素都考虑在内的话,可以推定,作为一个社区内的生活和消费单位中的核心家庭,它的规模与中国历史上其他时期的家庭是大抵相同的。”网址:http://www.guoxue123.com/other/jq/yuan/054.htm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7. ^ 《元史 卷五 八 志第十》地理一,记载:“七年乙未,下诏籍民,自燕京、顺天等三十六路,户八十七万三千七百八十一,口四百七十五万四千九百七十五。”
  48. ^ 《新元史 卷六十八 志第三十五》食货一 户口科差税法记载:“其户口总数:中统元年天下户一百四十一万八千四百九十有九。”
  49. ^ 《元史 卷五八 志第十》地理一,记载:“十三年,平宋,全有版圆。二十七年,又籍之,得户一千一百八十四万八百有奇。于是南北之户总书于策者,一千三百一十九万六千二百有六,口五千八百八十三万四千七百一十有一,而山泽溪洞之民不与焉。”
  50. ^ 《元史 卷五八 志第十》地理一,记载:“十三年,平宋,全有版图。二十七年,又籍之,得户一千一百八十四万八百有奇。于是南北之户总书于策者,一千三百一十九万六千二百有六,口五千八百八十三万四千七百一十有一,而山泽溪洞之民不与焉。”
  51. ^ 吴松弟. 《中国人口史》(第三卷)辽宋金元时期.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年12月: 第387页. 《中国人口史》共六卷,由葛剑雄教授主编。 
  52. ^ 赵文林、谢淑君. 《中国人口史》. 人民出版社. 1988年: 第320页. 
  53. ^ 根据《元史》卷十六 本纪第十六 世祖十三,记载:至元二十八年十二月,“户部上天下户数,内郡百九十九万九千四百四十四,江淮、四川一千一百四十三万八百七十八,口五千九百八十四万八千九百六十四,游食者四十二万九千一百一十八。”“宣政院上天下寺宇四万二千三百一十八区,僧、尼二十一万三千一百四十八人。”
  54. ^ 54.0 54.1 54.2 54.3 赵文林、谢淑君. 《中国人口史》. 人民出版社. 1988年: 第320页. 
  55. ^ 根据《元史》卷十七 本纪第十七 世祖十四,记载:至元三十年十二月,“户一千四百万二千七百六十。”
  56. ^ 不同地区具体的数据增长变化请参照:王育民. 第十一章 历史时期人口的发展(下)第六节 元代人口的变化, 2.元代中、后期户口的增长. 《中国历史地理概论》下册. [2010-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06-19). 
  57. ^ 《元史 卷五八 志第十》地理一,记载:“文宗至顺元年,户部钱粮户数一千三百四十万六百九十九”
  58. ^ 吴松弟. 《中国人口史》(第三卷)辽宋金元时期.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年12月: 第390页. 《中国人口史》共六卷,由葛剑雄教授主编。 
  59. ^ 吴松弟. 《中国人口史》(第三卷)辽宋金元时期.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年12月: 第391页. 《中国人口史》共六卷,由葛剑雄教授主编。 
  60. ^ [德国]傅海波 [英国]崔瑞德 编. 《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年8月: 第709页. 
    关于元代人口一节曾经提到:“邱树森、王颋在《元代户口问题刍议》中,对有关元代人口问题的历史资料作了全面分析。这一研究引用了元代的统计数字,估计有20%的人口没有登记。他们估计从1290年括户后到1340年的几十年中,元代实际户口最高曾达到1990万户,近9000万人。因为元末的战争,人口再次减少,到1368年元帝国在中国的统治结束时,只有1300万户,6000余万人。”:
  61. ^ 葛剑雄. 《中国人口发展史》.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1年: 第222页. 
  62. ^ 王育民. 《中国历史地理概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8年9月: 第89–98页. 
    在元代,岭北等处行中书省,云南等处行中书省,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及四川等处行中书省、陕西等处行中书省的土著地区,宣政院管辖的青藏高原区及其他土著地区的人口不列入户口统计;蒙古诸王、贵族、军将们大量纳私户(包括驱口,投下户,怯怜口,打捕鹰房人户);以及独立于州县以外的诸色户计(包括军户,站户,民屯户,匠户,释、道、儒户以及寺观佃户,游食者);等等,这些户口均不计入全国户部的统计中,考虑到这些因素,王育民的《中国历史地理概论》中介绍这类不着于正史的户数估算达935万户,于纳赋户合并后全国中人口峰值有户2,765万,口12,359万。http://rcs.wuchang-edu.com/RESOURCE/CZ/CZDL/DLBL/DLTS0103/14065_SR.HTM[失效連結]
  63. ^ 王育民《中国历史地理概论》下册,第十一章 历史时期人口的发展(下)第六节 元代人口的变化分析如下:“八行省中除河南、江浙、江西、湖广四省户口的数字比较完备外,其他各省并多残阙。在各路、府、州户口数字中,除部分注明蒙哥汗二年(1252年)数、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及二十七年(1290年)抄籍数和文宗至顺元年(1330年)钱粮户外,多未系年。对照《元史》本纪,从至大三年(1310年)到至正十二年(1352年)的四十二年间有关户口的零星记录,均较《元史·地理志》所记载的数字有明显的增长。”
  64. ^ 数据来源:明太祖实录卷140
  65. ^ 数据来源:《明史》卷七七《食货》一:“洪武二十六年,天下户一千六十五万二千八百七十,口六千五十四万五千八百十二。”
  66. ^ 《明宪宗实录》:是岁天下户九百二十一万六百九十户,口七千一百八十五万一百三十二口。
  67. ^ 数据来源:《明史》卷七七《食货》一:“弘治四年,户九百十一万三千四百四十六,口五千三百二十八万一千一百五十八。”
  68. ^ 数据来源:明孝宗实录194
  69. ^ 数据来源:《明史》卷七七《食货》一:“万历六年,户一千六十二万一千四百三十六,口六千六十九万二千八百五十六。”
  70. ^ 数据来源:明神宗实录
  71. ^ 数据来源:明熹宗实录卷4
  72. ^ 72.0 72.1 72.2 72.3 赵文林、谢淑君. 《中国人口史》. 人民出版社. 1988年: 第376页. 
  73. ^ 73.0 73.1 曹树基. 《中国人口史》(第四卷)明时期.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年9月: 第452页. 《中国人口史》共六卷,由葛剑雄教授主编。
  74. ^ 何炳棣,《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1368-1953)》
  75. ^ 王育民. 《中国历史地理概论》 1988年9月第一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年6月第一次印刷: 第109页. 
  76. ^ 葛剑雄. 《中国人口发展史》.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1年: 第241页. 
  77. ^ [英]安格斯·麦迪森(Angus Maddison)著. 《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960-2030年》. 伍晓鹰 马德斌 译 第二版.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年3月第一版: 第178页. 
  78. ^ 曹樹基《中國人口史.第五卷》,第337頁
  79. ^ (赵文林、谢淑君《中國人口史.第五卷》)趙文林、謝淑君的《中國人口史》,人民出版社,第347, 377-378頁
  80. ^ 《清实录·世宗实录》
  81. ^ 81.0 81.1 81.2 81.3 81.4 《清实录·高宗实录》
  82. ^ 《清实录·宣宗实录》
  83. ^ 《清实录·宣宗实录》,卷,343
  84. ^ SOVEREIGNS, AREA AND POPULATION (PDF). Statistics Canada. 1896 [2024-03-2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4-04-23). 
  85. ^ United States. President, James Daniel Richardson. 1905. Index. : 66. 
  86. ^ 侯楊方《美洲作物造就了康乾盛世? ——兼評陳志武〈量化歷史研究告訴我們什麼?〉》,南方周末,2013-11-02
  87. ^ 候扬方. 中国人口史, 第6卷民国时期. 復旦出版社. p.56-57.
  88. ^ 88.0 88.1 88.2 88.3 羅歓鎮. 南亮進 , 编. 民国人口:研究史の整理と展望. Discussion paper no.D97-9 (一橋大学経済研究所). 1997 [2022-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2).  PDF版見羅歓鎮; 南亮進. 民国人口:研究史の整理と展望 (PDF). Discussion paper no.D97-9 (一橋大学経済研究所). 1997 [2022-07-1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7-13). 
  89. ^ 2022年末中国人口141175万人. paper.people.com.cn. [2023-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0). 
  90. ^ 网易. 中国人口近61年来首次负增长. www.163.com. 第一財經日報. 2023-01-17 [2023-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0). 
  91. ^ 2022年年末全国人口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 为近61年来首次人口负增长_中央部委动态_首都之窗_北京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beijing.gov.cn. [2023-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0). 

参考书目

[编辑]
  • 葛剑雄. 《中国人口发展史》. 
  • 葛剑雄. 《中国人口史》(第一卷)导论、先秦至南北朝时期. 
  • 冻国栋. 《中国人口史》(第二卷)隋唐五代时期. 
  • 吴松弟. 《中国人口史》(第三卷)辽宋金元时期. 
  • 曹树基. 《中国人口史》(第四卷)明时期. 
  • 曹树基. 《中国人口史》(第五卷)清时期. 
  • 侯杨方. 《中国人口史》(第六卷)1910—1953年. 
  • 赵文林; 谢淑君. 《中国人口史》. 
  • 邹逸麟.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 王育民. 《中国历史地理概论》(下册). 
  • []安格斯·麦迪森. 《世界经济千年史》.  梁方仲<中國歷代田地,户口,田賦统計>(中華書局,北京 公元2000年)

研究書目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