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中興新洲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興新洲
中興新洲在臺灣的位置
中興新洲
中興新洲
中興新洲的位置
自然地理
所处海域淡水河主河道以東
管轄
 中華民國臺灣
新北市
三重區

中興新洲,別名臺北島,是位於臺灣淡水河的一處河中沙洲,大概位於中興橋臺北市側,屬新北市三重區轄管,可從中興橋上的樓梯登島。1956年為避颱風洪水,曾強制撤離水門外沙洲居民,原有房屋全部拆除,居民返鄉或安置於興雅國民學校[1]:3[2]:3。在臺北地區防洪計畫中,此地被劃入洪水平原一級管制區,僅能種植短莖作物。

名稱

[编辑]

中興新洲本無名,文獻中有淡水河中浮洲、中洲等泛稱。隨著臺北堤防、橋樑的興建,嘗以周圍設施特指該處沙洲,如淡水河五號水門外浮洲、淡水河疏散橋下沙洲、一江大橋沙洲、中興橋沙洲、中興島、中興橋浮覆地等稱呼。[3]:6

1958年底,臺北縣將之命名為中興新洲。[4]:3。2012年11月的臺灣新聞報導中,稱此地為臺北島。[5][6][7][8][9]

登島方式

[编辑]

出入口位於中興橋上的樓梯,可從樓梯登島。或利用水上摩托車和船自淡水河登島。[10]

歷史

[编辑]

該沙洲原為大科崁溪艋舺河之間的高灘地,曾與江仔翠庄十二埒相連。清代曾為二重埔渡口及艋舺蕃薯市街大溪渡口的擺渡之中繼點。日治時期,高灘地與十二埒分離,南側沖失退縮,北側沖積發育,逐漸往大稻埕方向遷移。

中興新洲的土地利用,最晚在臺灣日治時期已有人至沙洲上開墾,辦理了土地所有權登記,有買賣行為。[11]:3[12]:118

1956年強制撤離

[编辑]

1956年7月下旬,西太平洋生成颱風萬達。7月31日,颱風穿越琉球向東海行進,西北颱為淡水河流域山區帶來豐沛降水。[13]8月1日,洪水行至淡水河下游,五號水門外沙洲約有1,700人被強制撤離英语Forced displacement至臺北市的福星、永樂兩國小收容所暫住。此事引發社會各界對沙洲用途的討論。[1]:38月1日,臺北市政府公告禁止在沙洲上興建任何違章建築。[14]:3

颱風遠離後,8月2、3日,臺北市政府至沙洲上,拆除棚屋一百多間。中華民國政府對撤離至收容所的災民進行調查,合計350戶,1,619人。其中願返鄉的登記災民當中,有38人在沙洲上有戶籍。350戶當中,80%來自彰化縣雲林縣臺南縣。臺北市政府提供返鄉車票及救濟金物品,勸返居民返鄉謀生。[14]:3[1]:3[15]:3臺北市政府原規劃在五分埔搭建竹屋安置沙洲災民,完工前暫置興雅國校,至11月仍未完工,國校學生因而分散上課。[16]:3[17]:3

1958年中興橋通車,得名中興新洲

[编辑]

1957年,淡水河疏散橋開工興建,跨越了此沙洲。1958年,時任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主席團主席何應欽向臺北市政府建議,可將該地闢為遊樂園,經過研究,發現沙洲雖位在主河道以東,卻不屬於臺北市轄區,應由臺灣省臺北縣管理。

1958年6月,臺北縣政府、臺北市政府會商,捨棄「一江大橋」、「介壽大橋」兩建議名,重新將淡水河疏散橋命名為中興大橋,訂於9月1日通車。[18]:3

同年12月24日,第四屆臺北縣議會第六次臨時會動議,請名為中興新洲。[4]:3[19]:168

1959年反收回土地運動

[编辑]

1959年,傳出臺北縣政府有意將放租給農民耕種的土地收回,另行興建遊樂場。此說一出,農民反對。3月19日時任臺北縣議員林媽成發言,稱沙洲上耕作農民有三千餘人,在日治時期已承租該地,卻在中興橋通車之後收到臺北縣政府通知,不准續租。傳聞已有商人向時任國民大會主席團主席何應欽、臺灣省議會議長黃朝琴等人關說,遞出興建大規模樂園的申請。[20]:33月底,農民繼續向臺北縣議會請願,稱沙洲上生產的蔬菜每年供應給臺北市達一百萬公斤以上,若收回土地將使生活陷入困難。[14]:35月8日,臺北縣議會通過提議案,請臺北縣政府,勿收回土地轉租給商人興建遊樂場。[11]:3

參考文獻

[编辑]
  1. ^ 1.0 1.1 1.2 1.3 本報訊. 萬達潑辣掠過 北市萬人受災. 聯合報. 1956-08-02. 
  2. ^ 2.0 2.1 本報訊. 淡水河沙洲違建戶 拆遷救濟辦法決定 撥地發款協助易地謀生 沙洲違建 竹棚已予拆除. 聯合報. 1956-08-04. 
  3. ^ 3.0 3.1 本報訊. 中興橋下闢美島 想得很好做不了 趙以聰建議闢市民遊憩中心 工局研究 結果不適合. 聯合報. 1969-07-18. 
  4. ^ 4.0 4.1 4.2 不著撰者. 大橋下六塊浮洲 正名曰中興沙洲. 中國時報. 1958-11-29. 
  5. ^ 要買嗎 淡水河中3億當島主. 蘋果日報. 2012-11-26 [2017-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31). 
  6. ^ 想當島主? 淡水河「台北島」一坪3千僅限種菜. ettoday. 2012-11-26 [2017-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31). 
  7. ^ 淡水河「台北島」!1坪3千僅種菜 乏人問津. TVBS新聞網. 2012-11-26 [2017-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7). 
  8. ^ 10萬坪「台北島」售價3億 乏人問津. 自由時報. 2012-11-27 [2017-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31). 
  9. ^ 要買嗎 淡水河中 3億當島主. 蘋果新聞網. [2020-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2) (中文(臺灣)). 
  10. ^ 獨/台北島在哪?外送划船才能到 占地30公頃市價破億. 東森新聞. [2020-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1) (中文(繁體)). 
  11. ^ 11.0 11.1 11.2 北縣訊. 北縣議會昨通過議案 中興大橋下沙洲 請勿租建娛樂場. 聯合報. 1959-05-09. 
  12. ^ 12.0 12.1 詹育芳. 河川浮覆地景的田園生活 國立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園藝暨景觀系碩士論文. 2012-02. 
  13. ^ 13.0 13.1 1956 WANDA萬達 颱風. 侵台颱風資料庫. [2020-06-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16). 
  14. ^ 14.0 14.1 14.2 14.3 本報訊. 淡水河沙洲棚戶 決遷地居住 禁止再建築. 聯合報. 1956-08-02. 
  15. ^ 15.0 15.1 本報訊. 淡水河沙洲居民 市府勸遷居 決妥予安置 王德溥面囑高市長. 聯合報. 1956-08-03. 
  16. ^ 16.0 16.1 本報訊. 淡水河沙洲違建戶災民 已有千餘人 領取救濟金 四百餘人核有未合 違建房東概不救濟. 聯合報. 1956-08-05. 
  17. ^ 17.0 17.1 本報訊. 收容沙洲災民房屋限期完工. 聯合報. 1956-11-10. 
  18. ^ 18.0 18.1 北縣訊. 淡水河橋名稱 定為中興大橋 九月一日正式通車. 聯合報. 1958-06-29. 
  19. ^ 19.0 19.1 臺北縣議會第四屆第三、四次大會六、七、八次臨時大會議事錄,第四屆第六次臨時大會第七次會議. [失效連結]
  20. ^ 20.0 20.1 北縣訊. 中興沙洲千餘農民 反對政府收回轉租. 聯合報. 1959-04-01. 
  21. ^ 北縣訊. 中興橋沙洲 盼毋轉租建遊樂場 北縣議員為農民請命 並關切雨季可能災害. 聯合報. 1959-03-20. 
  22. ^ 北縣訊. 中興橋下 浮洲正名. 聯合報. 1958-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