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沃·安德里奇
外观
此條目可参照外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来扩充。 (2022年1月1日) |
伊沃·安德里奇 | |
---|---|
出生 | Ivan Andrić 1892年10月9日 奥匈帝国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 |
逝世 | 1975年3月13日 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 | (82歲)
職業 |
|
語言 | 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 |
國籍 | 南斯拉夫 |
母校 | 萨格勒布大学 维也纳大学 雅盖隆大学 格拉茨大学 |
代表作 | 《德里纳河上的桥》 |
獎項 | 法国荣誉军团勋章 (1937) 诺贝尔文学奖 (1961) 社会主义劳动英雄勋章(1972) |
活躍年代 | 1911–1974 |
配偶 | Milica Babić (1958年结婚—1968年丧偶) |
簽名 | |
官方網站 | |
ivoandric |
伊沃·安德里奇(克羅埃西亞語:Ivo Andrić,1892年10月9日—1975年3月13日),原南斯拉夫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作家,196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他生于手艺工人家庭;早年参加反对奥地利的民族解放运动,是“青年波斯尼亚”组织成员;一战期间因刺杀奥匈帝国皇储案受牵连,被当局逮捕;战后在外交界任职,做过大使。1911年开始写作,风格承塞尔维亚现实主义文学传统。
主要作品有波斯尼亚三部曲:《德里纳河上的桥》、《特列夫尼克纪事》、《萨拉热窝女郎》。代表作《德里纳河上的桥》描写波斯尼亚人民在外国占领下过的悲惨生活和反抗斗争[1]。
主要作品
[编辑]- 論述、研究方面,目前已知有《波斯尼亞文化史》。
- 小說方面,目前已知有「波斯尼亞三部曲」(《德里納河上的橋》、《特拉夫尼克紀事》、《薩拉熱窩的女人》構成)、《宰相之家》、《邪惡的庭院》、《帕沙的嬪妃》等作品。
作品部分中译本
[编辑]- 《特拉夫尼克纪事》(又名《特拉夫尼克风云》):郑泽生/吴克礼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8-11;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7-8
- 《德里纳河上的桥》:周文燕 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1;高韧 译,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7-8
- 《桥・小姐》(即《德里纳河上的桥》和《萨拉热窝女郎》):高韧 译,漓江出版社,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家丛书,2001-7
- 《万恶的庭院》:臧乐安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1-12
- 《萨拉热窝女人》:高韧 译,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7-8
在台灣的相关出版物
[编辑]- 諾貝爾文學獎全集編譯委員會/編譯,《伊沃‧安德里奇》,台北市:九五文化,1981年。
参考资料
[编辑]- ^ Wayne S. Vucinich (编). Ivo Andrić Revisited: The Bridge Still Stands (PDF). Division of International and Area Studi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1995 [2020-05-2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5-27).
- 孟憲忠編著,《諾貝爾文學獎作家的人生之旅》,台北市:智慧大學,1993年。
- 诺贝尔官方网站关于伊沃·安德里奇介绍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