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诞 (昌乐王)
外观
元诞(515年—536年5月31日),字子发[1],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魏献文帝拓跋弘之孙,相国、高阳文穆王元雍第四子,北魏宗室、官员。
生平
[编辑]元诞年轻时聪明机智,有风度仪表,以通直郎为起家官,升任通直散骑常侍,封新阳县开国伯,食邑三百户。武泰元年(528年),尔朱荣发动河阴之变,元诞的父亲元雍以及三个哥哥元端、元泰、元叡都被杀害,只有元诞得以幸免,后升任中书侍郎,又升任散骑常侍,加号龙骧将军。永安三年十月癸卯朔(530年11月6日),元诞被封为昌乐王[2][3],食邑七百户,加号征虏将军,又升任给事黄门侍郎、平东将军,加散骑常侍,又升任征东将军、黄门侍郎。永熙年间,元诞升任侍中、卫将军。魏孝静帝元善见初年,元诞被册拜为司州牧、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加侍中。天平三年岁次丙辰四月甲戌廿六日己亥(536年5月31日),元诞在私人住宅中去世,虚岁廿二,朝廷赠予使持节、侍中、太保、领司徒公、尚书令,司州牧、昌乐王如故,谥号文献,八月己巳朔四日壬申(536年9月4日)葬于邺县西北。元诞没有儿子,以侄子元斌第二子元子亮为后裔[4][5][6][1]。
其他
[编辑]元诞在担任司州牧时期与司州中从事宋游道不和,元诞死后,宋游道却加以过问抚恤[7][8][9][10]。
墓志
[编辑]元诞墓志高76厘米,宽84厘米,三十五行,行三十三字,正中篆书“魏故司徒昌乐王墓铭”九字,1970年出土于漳河北岸磁县双庙公社东小屋大队,1972年由河北省磁县文化馆征集保存[1]。
家庭
[编辑]祖父
[编辑]父亲
[编辑]兄弟姐妹
[编辑]- 元端,北魏散骑常侍、镇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安德文公
- 元泰,北魏通直散骑常侍、镇东将军、太常卿、高阳文孝王
- 元叡,北魏光禄少卿、济北郡王
- 元勒叉,东魏镇远将军、散骑侍郎、阳平县伯
- 元亘,东魏镇远将军、散骑侍郎、濮阳县伯
- 元伏陀,东魏镇远将军、散骑侍郎、武阳县伯
- 元弥陀,东魏镇远将军、散骑侍郎、新阳县伯
- 拓跋育,西魏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淮安王,北周淮安思公
- 元居罗,东魏镇远将军、散骑侍郎、卫县伯
- 元氏,嫁北魏安南将军、光禄大夫皇甫玚
- 元氏,嫁北齐散骑常侍、光禄大夫崔仲文
- 元氏,嫁北魏司州别驾郑幼儒
王妃
[编辑]后嗣
[编辑]- 元子亮,元诞的侄孙,过继元诞为后裔
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1.2 1.3 1.4 1.5 文物编辑委员会编. 《文物资料丛刊 1》.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77年12月: 189–191 (中文(中国大陆)).
- ^ 《魏书·卷十·帝纪第十》:冬十月癸卯朔,封安南将军、大鸿胪卿元宝炬为南阳王,大宗正卿、汝阳县开国公元脩为平阳王,通直散骑常侍、龙骧将军、新阳县开国伯元诞为昌乐王。
- ^ 《北史·卷五·魏本纪第五》:冬十月癸卯朔,封大鸿胪卿宝炬为南阳王,汝阳县公脩为平阳王,新阳伯诞为昌乐王,琅邪公昶为太原王。
- ^ 《魏书·卷二十一上·列传第九上》:叡弟诞,字文发。少聪惠,有风仪。起家通直郎,迁中书侍郎、通直散骑常侍。封新阳县开国伯,食邑三百户。加龙骧将军。进封昌乐王,食邑七百户。迁平南将军、散骑常侍、黄门侍郎。孝静初,拜侍中、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司州牧。天平三年薨,赠使持节、侍中、太保、司徒公、尚书令,将军、牧如故,谥曰文献。无子,以斌第二子子亮为后。
- ^ 《魏书·卷十二·帝紀第十二》:夏四月丁酉,昌乐王诞薨。
- ^ 《北史·卷五·魏本纪第五》:夏四月丁酉,昌乐王诞薨。
- ^ 《北齐书·卷四十七·列传第三十九》:为司州纲纪与牧昌乐、西河二王乖忤,及二王薨,每事经恤之。
- ^ 《北史·卷三十四·列传第二十二》:为司州纲纪,与牧昌乐、西河二王乖忤,及二王薨,每事经恤之。
- ^ 《北齐书校勘记·卷四十七·列传第三十九·五》:为司州纲纪与牧昌乐西河二王乖忤 诸本“昌乐”作“乐昌”,“西河”作“河西”,北史作“乐昌”“西河”。按昌乐王诞见魏书卷二一上高阳王雍传,西河王悰见魏书卷一九上京兆王子推传。二人都曾在东魏初官司州牧。诞死于天平三年(五三六)。宋游道在迁邺前后也即天平间为司州中从事,正值元诞、元悰相继为司州牧时,知“乐昌”“西河”都是误倒,今并乙正。
- ^ 《北史校勘记·卷三十四·列传第二十二·二六》:为司州纲纪与牧昌乐西河二王乖忤 诸本“昌乐”作“乐昌”。张森楷云:“当作昌乐。”按魏书卷二一上高阳王雍传,雍子诞封昌乐王,孝静初为司州牧,天平三年死。其时宋游道正官司州中从事,即“司州纲纪”。张说是,今据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