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坚
外观
刘伯坚(1895年1月9日—1935年3月21日),原名刘永福,又名刘永田,四川平昌人。
生平
[编辑]1920年赴欧勤工俭学,先到比利时,后到巴黎。1921年初参加劳动学会,广泛参与政治斗争,并宣传马克思主义。1922年与周恩来、赵世炎等共同组建中国少年共产党,后转入中国共产党。
1923年,刘伯坚赴莫斯科,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后任中共旅莫支部书记。1926年春,冯玉祥到苏联考察,刘伯坚参加接待。冯玉祥邀请刘伯坚回国任国民军的政治部副部长。
1927年4月,刘伯坚与王淑振结婚。同年夏,冯玉祥在军内清党,刘伯坚被“礼送”到武汉。随后,去上海从事秘密活动。1928年,刘伯坚再度赴苏联,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
1930年,刘伯坚回国,第二年进入江西中央苏区,先后任军委秘书长、红军党校政治部主任。1931年参与对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的策反,在二十六路军发起宁都暴动后,任红五军团政治部主任。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后,刘伯坚被留下任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
1935年3月初,刘伯坚在战斗中左腿中弹被俘,在监狱中写下《带镣行》、《移狱》、《狱中月夜》等诗歌。3月21日在大庾被处决,妻子王淑振也在战斗中阵亡。今平昌县留有劉伯堅烈士故居、劉伯堅烈士紀念碑,以兹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