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新仓
北新仓 | |
---|---|
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 |
地址 | 东城区北新仓胡同甲16号 |
分类 | 古建筑 |
时代 | 清 |
编号 | 3-95 |
认定时间 | 1984年5月24日 |
北新仓,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北新仓胡同甲16号,是明朝、清朝的粮仓,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
历史
[编辑]元朝时,今东直门内以南部分曾是湖泊。明朝永乐年间,利用湖泊将漕运粮食直接运抵湖泊附近的粮仓。其后,在海运仓以北兴建了北新仓。由此形成了并列两路院落的两座粮仓,其中海运仓向南开门,北新仓向北开门。清朝沿袭明朝旧制,清初时有仓廒49座,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增加到85廒。1900年庚子事变,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后强占粮仓,北新仓从此不再作为粮仓使用。海运仓则陆续被拆除。中华民国时期,北新仓被改为陆军被服厂(仓库)。如今,北新仓仅存仓廒6座,原为某单位使用[1]。2016年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后,为中央军委机关事务管理总局招待局所有并使用[2]。
建筑
[编辑]北新仓原有的龙门、官厅、监督值班所、官役值班所、大堂、科房、更房、警钟楼、太仓殿、激桶库、水井、辕门、仓神庙、土地祠等建筑已无存。现存仓房共9廒,东廒座是三廒联排式,是现存各廒房中联排最长的,南廒座是二廒联排式,其他均为一座一廒。每廒座内为面阔五间(23.6米),明间开门,进深17米。屋顶为悬山顶合瓦皮条脊,分为两种出檐处理:有的是前后出檐椽,不用飞头;有的做法是封护檐,檐下施有菱角檐,山墙上有石制檩垫,以代替山墙处的木制梁架承托檩子,此即“硬山搁檩”做法。两种出檐处理的廒房都在前坡出面阔4.2米、进深2.6米的悬山垂檐廒门。北新仓仓廒屋顶上末间设有气窗。廒房采用五花山墙,墙体采用糙淌白砌法“黑城砖”成造,以求厚重保温,其底部厚1.7米,顶部大约1米,收分很明显。现状墙面开大窗及小窗,大窗有改造的痕迹,参考南新仓、禄米仓的墙身做法可知,北新仓仓廒墙身原先仅开小方窗。仓房内是七架椽屋,共用八根金柱,每缝梁架中采用三架梁,前后双步梁。构架形式和明朝何士晋撰写的《工部厂库须知》卷四中“修仓厂”、“鼎新仓厂”的记载大致相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