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台灣賽馬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臺灣歷史台灣歷史年表
史前時期
荷治
1624-1662
西治1626-1642 原住民政權及部落-1933
明鄭時期
1661-1683
清治時期
1683-1895
日治時期
1895-1945
戰後時期
1945 迄今
其他臺灣系列

人口 - 族群 - 經濟 - 交通
地理 - 文化 - 教育 - 法律
政治 - 政府 - 軍事 - 外交

臺灣主題首頁
日治時代有競馬場的都市

台灣賽馬舉辦於日治時代,當時稱為「競馬」。昭和3年(1928年)起,每年依序在台北新竹台中嘉義台南高雄屏東舉辦,每地2至3場,多為春季、秋季各1場,每場2至6天不等。

歷史

[编辑]

日治時期

[编辑]

黎明期

[编辑]

大正4年(1915年)11月,在台北江瀕街埋立地舉辦為期1週的賽馬會,此為台灣賽馬之始。而正式的賽馬則從昭和3年(1928年)開始,台北武德會馬術部在台北圓山運動場(中山足球場)舉行賽馬,此為台灣馬券賽馬之嚆矢。昭和4年(1929年)至昭和6年(1931年),各地的團體也開始自行主辦賽馬。此時期的中獎馬券,需在指定的商店換取獎品而非現金。

台灣競馬協會時代

[编辑]

昭和6年(1931年),台北馬事協會、台中產馬會、嘉義產馬會、台南愛馬會、高雄產馬會、屏東愛馬會,共同組織「台灣競馬協會」,制定「台灣競馬協會規約」、「競馬施行規程」,確立共通的規範。規約的要點是春・秋兩季賽馬、競賽內容、馬體檢查、裁判、獎金等細目。中獎的馬券,需在指定的商店換取獎品而非現金,額度最高以入場券10倍價值為限。昭和7年(1932年),台北春季賽馬除原來的單勝式馬券,再加上複勝式馬券的販賣。此時期的賽馬,各競馬場在春秋兩季各辦4日(共2週、各六日舉辦),春季在2月~5月、秋季在9月~12月舉行。

台灣競馬令時代

[编辑]

台灣總督府於昭和13年(1938年)5月14日公佈《台灣競馬令》,同年7月28日實施,使台灣賽馬有明確的法規可遵循,也更改部分競馬規則的規定。在《台灣競馬令》施行後,全台灣毎個月除了8月以外都有賽馬,春季在3月至7月、秋季在9月至翌年2月。《台灣競馬令施行規則》亦規定了競馬場的設施標準,需有周長1,600公尺以上、寬30公尺以上的馬場。為符合此標準,台灣各地開始興建新的競馬場。此時期的中獎馬券,是換取現金而非獎品,上限仍維持10倍。也維持未成年・賽馬相關者禁止購買馬券等規定。

1944年賽馬結束

[编辑]

昭和16年(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昭和18年(1943年),為了獎勵馬産,調降馬券稅[1]。根據《台灣日日新報》、《台灣日報》(原名《台南新報》),台灣各地的競馬場在昭和18年的春・秋兩季仍舉辦了各7日間的賽馬。台灣的賽馬舉辦到昭和19年(1944年)2月為止。

戰後

[编辑]

韓國瑜當選高雄市長後,提起高雄發展賽馬產業的構想。但是因為會涉及牴觸「對動物不能有直接或間接賭博的搏鬥或競技行為」、「賭博是違法行為」等問題需要解決,而且不管過程怎樣[† 1][† 2],都必須透過國家特許法令核准。

競馬場

[编辑]
臺灣公論》雜誌上的台中競馬廣告。

起初競馬場大多設在公園空地、運動場或陸軍練兵場,後來皆改在新設立的常設競馬場舉行。台北曾先後於圓山運動場(中山足球場)、練兵場(青年公園)、川端競馬場(同安街附近的河堤公園)、北投競馬場(政治作戰學校)舉行賽馬。新竹的常設競馬場初設在赤土崎,後遷至香山。其他各地的常設競馬場設於大肚山(台中)、堀川町(嘉義)、桶盤淺(台南)、前金(高雄)、六塊厝(屏東)。昭和13年(1938年)「台灣競馬令」施行後,規定台灣的競馬場需擁有一周長1600公尺以上的馬場。

台北競馬場

[编辑]

昭和3年(1928年),在台北市内的圓山運動場建設周長400公尺、寬13公尺的馬場,舉辦台灣最初的正式賽馬。昭和5年(1930年)春季,在圓山運動場以周長550公尺舉行。昭和5年(1930年)秋季開始,借用陸軍練兵場(現・青年公園)建設周長800公尺,之後擴大為1,000公尺的馬場舉行賽馬。昭和9年(1934年),在新店溪北側建設周長1,000公尺的常設競馬場舉行賽馬,此即川端競馬場(位在新店溪畔,橫跨水道町川端町,所以也稱作水道町競馬場或水道町川端競馬場)[2][3][4]

《台灣競馬令》實施後,臺北州畜產會決定新建新的臺北競馬場,並選定在北投庄嗄嘮別 (現・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面積約67甲的土地。新的臺北競馬場由臺北州土木課設計,於昭和14年(1939年)4月動工,然而在建設期間,因基地地質較軟而使工程花費了更多時間,而在竣工前還遇到了三次暴風雨,後來在昭和15年(1940年)10月26日舉行落成式,附屬建築則是在同年11月26日才全部完工,新的跑道周長1,800公尺,寬30公尺[5],雖為木造設施,但是馬見所(看台)、投票所、厩舎等設施都設有遮雨棚,可在避免日曬雨淋的同時享受競馬之樂。台鐵在競馬期間也會加開臨時列車[6]

賽馬的主辦者在昭和3年(1928年)是台北武德會馬術部、1930年(昭和5年)起是台北馬事協會[7]、昭和12年(1937年)起是台北州畜産組合連合[8]、1941年的北投競馬是由台北州畜産會主辦[9]

新竹競馬場

[编辑]
1945年新竹市 地圖左下(西南)可見香山競馬場,1945年的地圖標示為Army Camp。

新竹市於昭和5年(1930年)秋季首次舉辦賽馬,此次賽馬及昭和6年(1931年)春季舉辦之賽馬是在新竹森林公園()的運動場舉行,設有周長450公尺的馬場。昭和10年(1935年),在十八尖山麓的赤土崎建設周長1,000公尺、寬25公尺的常設競馬場[7](現在新竹高商校地[10])。之後,因赤土崎競馬場場地狹小而決定移轉,於新竹州畜產會投資26萬圓在在新竹郊外的香山庄建設當時台灣最大競馬場(位於現在的香山工業區),周長1,600公尺,寬30公尺[† 3],於1938年6月竣工,之後新竹的賽馬皆在此競馬場舉行[10][11]

賽馬的主辦者在昭和5-6年是新竹馬事協會、昭和10年是新竹産馬期成會[7]、昭和11年起是新竹州畜産組合連合會[2]

台中競馬場

[编辑]

台中市於昭和4年(1929年)秋季首次舉辦賽馬,在台中市内的步兵第三大隊練兵場(台中市南區正義街附近,現為長春公園)建設了周長550公尺、寬15公尺的馬場。昭和7年(1932年),練兵場的馬場擴大為周長800公尺,地點是仍在練兵場,台中因長期皆借用練兵場舉辦賽馬,是台灣最晚建設常設競馬場之地[7]

1936年,新的台中競馬場完工,其位於大肚山麓(現在的成功嶺基地)[11],。新設的台中競馬場周長1,600公尺。

嘉義競馬場

[编辑]

嘉義市於昭和4年(1929年)春季舉辦了首次賽馬,在嘉義公園西側的空地建設周長410公尺的馬場[7]。昭和5年(1930年)秋季,在堀川町(現在的嘉義市東區新開里及其周邊)的常設競馬場落成,改至在此舉行賽馬。堀川町競馬場最初周長800公尺、昭和9年(1934年)擴大為周長1,000公尺[7]

昭和13年(1938年),因堀川町競馬場場地狹小而決定移轉。當初預定移轉至下路頭八掌溪畔白鷺橋西側(白鷺橋在現在的軍輝橋西側,現在的嘉義市東區安業里八掌溪畔)[12],但是,最後改設在嘉義北方的後湖,現在嘉北車站東北方付近新設競馬場(現在的後湖工業區)[13]。新設的嘉義競馬場周長1600公尺[1]

台南競馬場

[编辑]
1945年台南車站及其東側。右(東)可見三角形的競馬場1945年美國陸軍作成地圖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的一部分

昭和4年(1929年),在台南運河旁的空地建設周長400公尺的馬場,開辦賽馬。空地的賽馬在春・秋兩季舉辦,昭和6年(1931年)秋季起,借用練兵場建設周長800公尺的馬場,舉行賽馬。昭和7年(1932年),在桶盤棧建設1周1,000公尺的常設競馬場[7]。桶盤棧在日治時代稱作汐見町、現在稱作水交社

1939年7月購買了位於後甲約68甲的田地(現在的東光國小及其周邊、台南紡織)[13],以建設新的台南競馬場,並具有獨特的三角形馬跑道[13],周長為1,800公尺在1940年5月4日舉行開場式,和位於北投的台北競馬場同樣為具台灣最大周長的競馬場[1]

高雄競馬場

[编辑]

昭和6年(1931年)秋季,在高雄苓雅寮的海軍航空基地内借地,建設周長800公尺的馬場,是高雄賽馬之嚆矢。苓雅寮海軍基地的賽馬僅辦1年即終了,昭和7年(1932年)秋季起,在入船町的空地建設1周600公尺、之後擴大為800公尺的馬場,舉行賽馬。昭和10年(1935年),在前金的大港埔開設周長800公尺、寬20公尺的常設競馬場[7]。之後又在灣子內建設競馬場[13][14]。根據美國陸軍1945年的地圖,可以確認灣子内有楕圓形的競馬場[15]。新設的高雄競馬場周長1600公尺[1]

屏東競馬場

[编辑]

昭和4年(1929年)秋季,在屏東飛行場借地,建設周長600公尺的馬場,是屏東賽馬之嚆矢。昭和5年(1930年)春季,在屏東公園運動場建設周長400公尺的馬場,舉行賽馬。公園運動場的馬場屬於暫時性設施,賽馬僅辦上述兩回即終了,昭和5年(1930年)秋季,在六塊厝開設常設競馬場。六塊厝競馬場周長800公尺,之後漸次擴大,昭和9年(1934年)擴大為1000公尺、昭和10年(1935年)秋季已有1600公尺的馬場[7]。六塊厝競馬場位在屏東飛行場和台鐵的鐵道線之間[13]

脚注

[编辑]
  1. ^ 韓存在幾種版本:1.杜拜的賽馬就沒有賭博性質、2.加入運彩減少爭議
  2. ^ 目前尚無場地可尋。
  3. ^ 日後被1800公尺的台北北投競馬場和台南新競馬場超越,但是,香山競馬場開設時是台灣最大的競馬場。

參考文獻

[编辑]
  • 台灣經世新報社,台灣大年表,南天書局復刻本,1994。
  • 陳柔縉,台灣摩登老廣告,皇冠,2008。
  • 台灣日報社,台灣日報,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復刻,2011。
  1. ^ 1.0 1.1 1.2 1.3 競馬の必要性と機構に付いて
  2. ^ 2.0 2.1 載2003
  3. ^ 外地及満洲国馬事調査書、131頁。
  4. ^ 加藤寿子 『旧台北イラストマップ』1993年
  5. ^ 臺灣農林新聞社. 設備の行屆いた臺北新競馬場 總經費百卅八萬圓. 臺灣農林新聞. 1940-12-10. 
  6. ^ 『台灣畜産會會報』3巻11号、1940年11月、57-58頁。
  7. ^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本島競馬の沿革竝に之が現況
  8. ^ 台灣畜産協會『台灣之畜産』6巻1号、1938年、66頁
  9. ^ 『台灣日日新報』1941年6月21日
  10. ^ 10.0 10.1 新竹市文化局. [2017-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11). 
  11. ^ 11.0 11.1 台灣国立圖書館『庶民生活史-消失的體育活動-賽馬與相撲』 (PDF). [2017-02-0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03-04). 
  12. ^ 『台灣日日新報』1938年7月21日
  13. ^ 13.0 13.1 13.2 13.3 13.4 taiwanairpower.org. [2017-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5). 
  14. ^ 高雄文史:找尋灣仔內競馬場. [2013-1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25). 
  15. ^ 1945年高雄地圖. [2017-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相關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