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噴出岩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IUGS圖顯示噴出隱晶質火成岩的分類與其相對鹼(Na2O + K2O)和二氧化矽 (SiO2) 重量含量。 藍色區域大致是鹼性岩石分佈區;黃色是亞鹼性岩石分佈區
在岩相顯微鏡下一種來自意大利的火山岩的岩石薄片,所顯示的具有大的六面 斑晶(直徑約 1 毫米)和周圍環繞著細粒基質

噴出岩噴發岩(英語:Extrusive rock) 是指岩漿在地球表面形成的火成岩石。其形成方式有兩種:岩漿溢出到地表所形成的熔岩,或岩漿噴發到大氣中然後回落到地表后所形成的火山碎屑岩凝灰岩[1]侵入岩則是岩漿在地表以下冷卻形成的火成岩[2]。 岩漿噴出到露天或海水下,其冷卻時間很快,晶體生長的時間短,故而小[3]。 有時,岩漿的剩餘部分根本無法結晶,而是變成了非晶質的天然玻璃或黑曜石。 如果岩漿含有高量的揮發性成分,噴出時可以以游離氣體釋放到空中。 或被鎖在岩漿内,冷卻時在礦物結晶之間形成氣泡。例如浮石火山渣或泡狀玄武岩。 常見的流紋岩安山岩是屬噴出岩。

紋理

[编辑]

噴出岩的紋理特徵是隐晶質,由人眼無法區分的細粒晶體組成。 由於在噴發過程中,岩漿冷卻時間很快,隱晶岩中的晶體尺寸很小[3]。 有時噴出岩含有斑晶,是在岩漿早期緩慢冷卻時形成的大晶體[4]。 當火成岩包含兩種不同的粒度時,其紋理稱為斑狀紋理,其中較細的晶體稱為基體[3]。 若岩漿中存有高量的揮發性成分,其噴出岩就常具有氣泡狀的紋理, 例如火山渣和浮石[5]

種類与型狀

[编辑]

盾狀火山:是大型、緩慢形成的火山[6],通常由玄武質岩漿,冷卻形成噴出岩玄武岩,多由長石輝石組成[2]

裂隙火山:是從裂隙噴出的低粘度玄武質岩漿,形成噴出岩玄武岩[2]

複式火山或成層火山:通常由安山質岩漿,噴出的安山岩構成。安山質岩漿含多種氣體和熔化的地幔岩石組成[2]

火山渣錐:是由含有高量的揮發性成分,猛烈噴出而形成的。其熔岩為鎂鐵質玄武岩並含氣泡[6].

熔岩穹丘:由高粘度熔岩堆積而形成的穹頂狀火山。通常由富含二氧化矽的黑曜石,或英安岩組成,例如聖海倫斯山[2]

陷落火山口:是火山噴發後形成的火山口 窪地。火山復活時,新噴發出的流紋岩可以填滿窪地。 例如像黃石公園的陷落火山口一樣[2]

海底火山:在海底噴發並產生噴出的浮石。 浮石是一種具有氣的輕質玻璃,其矽質成分與火山渣錐不同,因此可以漂浮[5]

參考文獻

[编辑]
  1. ^ Extrusive rock - geology". Retrieved 21 October 2018.
  2. ^ 2.0 2.1 2.2 2.3 2.4 2.5 Jain, Sreepat (2014). Fundamentals of Physical Geology. New Delhi, India: Springer. ISBN 9788132215394
  3. ^ 3.0 3.1 3.2 Winter, John DuNann (2001). An Introduction to Igneous and Metamorphic Petrology. Upper Saddle River,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SBN 0132403420
  4. ^ Schmincke, Hans-Ulrich (2004). Volcanism. New York City, New York: Springer-Verlag. ISBN 3540436502
  5. ^ 5.0 5.1 Németh, Károly, Martin, Ulrike (2007). Practical Volcanology: Lecture Notes for Understanding Volcanic Rocks from Field Based Studies. Geological Institute of Hungary
  6. ^ Sen, Gautam (2014). Petrology :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Berlin: Springer. ISBN 9783642388002. OCLC 864593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