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士丹頓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佐治·湯馬士·士丹頓從男爵

第二代從男爵士丹頓FRS(英語:Sir George Thomas Staunton, 2nd Baronet;1781年5月26日—1859年8月10日),俗稱士丹頓小斯当东英格蘭旅行家及東方文化研究者英语Orientalist

他出生於英格蘭的梳士巴利,父親是外交官兼東方文化研究者喬治·倫納德·士丹頓。1792年伴隨著身為副使的父親與喬治·馬戛爾尼一同前往中國慶賀乾隆帝八十大壽。其時小斯當東年僅12歲,即能通六國語言(包含中文),遂頗得乾隆皇帝歡心。1792年至1794年他從中文獲得了良好的知識,1798年於英國東印度公司廣州代理處任職。1816年以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廣州的特別委員會主席與正使阿美士德,副使埃利斯(Henry Ellis)出使,主要是敦請清廷廢除公行制,多開商埠,以及進行自由貿易;此外,他們還打算向清帝解釋英國尼泊爾的軍事行動。

1818年至1852年曾於幾個英國地區出任國會議員,最後是出任樸次茅斯國會議員,並加入東印度委員會,1823年加入科爾布魯克英语Henry Thomas Colebrooke創辦亞洲文會。1840年四月七日,英國下議院開會討論是否對華用兵,當正反兩派旗鼓相當之時,小斯當東發表了主戰演說,演說中強調中國對於國際法的漠視,以及對英人態度的嚴刻,他認為必須以訴諸武力的方式,來維護英國的商業利益。並在演說中驕傲地提及自己過去在阿美士德使團時所作的堅持,即不屈做跪叩之禮。[1]

著作

[编辑]

出版包括翻譯《大清律例》(1810年)、《異域錄》(1821年)、Miscellaneous Notices Relating to China and our Commercial Intercourse with that Country (1822); Notes of Proceedings and Occurrences during the British Embassy to Peking (1824); Observations on our Chinese Commerce (1850). 並替海克魯特會英语Hakluyt Society編輯岡薩雷斯·德·門多薩英语Pedro González de Mendoza的History of the Great and Mighty Kingdom of China。

爭議

[编辑]

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小斯當東隨其父與馬嘎爾尼前往中國締交國書,據黃一農考證,當時馬戛爾尼乾隆皇帝在御幄中行的應是三跪九叩之禮,在御幄之外行禮及締交國書之時則折衷以單膝下跪。小斯當東在事後的回憶錄中對行禮之事多模糊帶過,或只提及單膝下跪。1816年(嘉慶二十一年),小斯當東以第一副使之身分偕同阿美士德二度前往覲見,禮儀之爭又起。嘉慶皇帝當年親見馬嘎爾尼使團行叩跪禮,而小斯當東則稱:「乾隆五十八年貢使等來朝,回國時聞得正使告知國王云,係照依本國禮節行禮,是以此次不敢更改……實係不能記憶,且與正使同來,不敢自專。即告知正使,伊亦不敢改易本國禮節。」令嘉慶皇帝大為光火。在雙方僵持不下之際,阿美士德立場傾向於遵照清方禮節,小斯當東則以個人和國家立場主張反對。[2]

以他命名的事物

[编辑]

香港,現時中環士丹頓街,以及昔日香港仔士丹頓灣,均是以他命名。

参考文献

[编辑]
  1. ^ George Thomas Staunton, Corrected Report of the Speech of Sir George Staunton, on Sir James Graham’s Motion on the China Trade in the House of Commons, April 7, 1840 (London: Simpkin, Marshall, & Co., 1840), pp. 10-19.
  2. ^ 黃一農,〈印象與真相──清朝中英兩國的覲禮之爭〉《中央研究院史語所集刊》,第七十八本,第一分(台北:中央研究院,2007),頁35-106。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