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之彥
外观
夏之彥(16世紀—17世紀),字士美,號予蘭,南直隸廣德州人[1],明朝政治人物。
生平
[编辑]夏之彥是萬曆四十年(1616年)順天鄉試舉人,授應山知縣,為政廉明,改革徵收羡餘弊病,興辦新學校獎勵士子,曾在都御史楊漣寫給湖廣巡撫薛貞的書信中得推崇[2];當時楊漣因直諫被誣陷入獄並遭追贓,他設櫃募集金錢,並賣去家產代楊漣償還,不久上級下令逮捕楊漣幼子,他就興建「疢疾軒」讓對方居住,有人為他擔憂,他回答:「使某附楊公得禍天下,萬世應有知我者。」
之後夏之彥陞為武昌緝捕同知,撫循陳友諒後裔柯陳二姓,又鑿壓務嶺興瑞山路五十里,人稱「夏父嶺」、「夏霧嶺」,再陞浙江鹽運司同知,停止常例、梳理鹽引,三年內商民兩利,崇禎初年閹璫被誅,他也得到特敕優奬,當中有:「破產佐贖,推食哺孤,繄惟苦心,豈曰彊項不惜身家以殉?」的句子[1],瑞昌的八門關帝廟右有夏公祠,士人稱為「夏甘棠」[3]。
引用
[编辑]- ^ 1.0 1.1 光緒《廣德州志·卷三十八·人物志》:夏之彥,字士美,號予蘭,萬厯壬子北闈舉人,知湖廣應山縣,痛革徵收贏羡行戶供應,新學校、奬士類;都御史楊漣以直諫羅璫禍,鍛鍊追贓下本貫承比,之彥設櫃募金,且鬻產二千金代贖,臺檄下漣幼子之言於獄,為築別室居之,名曰「疢疾軒」。時餽橐饘或為危之,之彥曰:「使某附楊公得禍天下,萬世應有知我者。」遷武昌府緝捕府丞 通志 ,柯陳二姓友諒逋裔也,負險為患,前府丞莫敢誰何之,彥教誨撫循,濟以威德,嘗鑿壓務嶺通道五十里,土人戴之,碑曰「夏父嶺」,陞浙江鹽運司運同,卻常例、疏鹽引,任事三載商民兩利;崇禎初璫誅,罹禍諸臣均予贈恤,之彥亦特敕優奬,其制言有曰:「破產佐贖,推食哺孤,繄惟苦心,豈曰彊項不惜身家以殉?」可謂傾心保善者矣。 楊志,參桐川樂府
- ^ 光緒《德安府志·卷十·職官下》:夏之彥,廣德舉人,天啟初知應山縣,為政廉明,楊忠烈極推重之,與薛撫臺書,畧云:「器用備自家裝,米菜公與民買,錢糧平收不加毫釐,或有私戥及重秤者責革之以保甲法,下鄉止肩輿一乘,三四應用人役種樹墾荒,儉用宥訟意懇而真,地方得一好官同於父母,故為直述。」後陞武昌同知,邑人立祠以祀之。 《應山縣志》
- ^ 光緒《興國州志·卷十三·官師志》:夏之彥,南直隸廣德州人,為肇陳緝捕同知有德政,開通興瑞山路,路有碑名夏霧嶺,今瑞昌所屬之八門關帝廟右有夏公祠,士人尚稱為夏甘棠。
參考文獻
[编辑]- 光緒《廣德州志》·卷三十八·人物志
- 光緒《德安府志》·卷十·職官下
- 光緒《興國州志》·卷十三·官師志
官衔 | ||
---|---|---|
前任: 吳越岳 |
明朝應山縣知縣 1622年—1626年 |
繼任: 謝天性 |
前任: 王嘉量 |
明朝武昌府緝捕同知 天啟年間 |
繼任: 徐應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