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大推動模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推動模型 (Big Push Model) 是來自發展經濟學福利經濟學的一個概念。主要說明一家廠商是否進行擴廠,決定於對其他廠商行為的預期。這個理論假設會規模經濟成立,且是在寡占市場結構。

大推動主要由保羅·羅森斯坦·羅丹在 1943 年首創。隨後 1989 年 Murphy 、Shleifer 和 Vishny 也有貢獻。而之後 Matsuyama (1992) 、 Krugman (1991) 和 Romer (1986) 亦讓大推動有更多的發展。

通常會同時以賽局理論來分析這個模型。

參考

[编辑]
  • P Krugman, 1991: History vs Expectation.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 K Matsuyama, 1992: The market size, Entrepreneurship, and the Big Push. Stanford
  • KM Murphy, A Shleifer, RW Vishny, 1985: Industrialization and the Big Push.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 D Romer, 1986: 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ng-Run Growth.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 PN Rosenstein-Rodan, 1943: The Problems of Industrialisation of Eastern and South-Eastern Europe. The Economic 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