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经 (大乘)
佛教 |
---|
佛教大綱 佛教主題 佛教专题 |
《大般涅槃经》(梵語:महापरिनिर्वाण सूत्र,Mahāparinirvāṇa Sūtra),大乘佛教的根本经典之一,是大乘五大部经(1般若部、2宝积部、3大集部、4华严部、5涅槃部)涅槃部的第一位。
大乘佛教的涅槃經與《阿含經》中的涅槃經(巴利經藏的大般涅槃經、長阿含遊行經等)有一樣的名稱,兩者背景同為釋迦牟尼佛在般涅槃(入滅捨壽)前開示教法,但旨趣與情節不同。大乘涅槃經的要旨為:「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如來常住,無有變易」[1]。
講述《大般涅槃經》的法師稱為「涅槃師」,在南北朝至初唐時期極為盛行。
歷史
[编辑]學者一般相信,大般涅槃經的核心部份於公元2世紀至3世紀間,在南印度結集而成。[2][3]
在3世紀時,由法顯首次在中國譯出。最早只有「前分」或「初分」(相當於法顯本,或曇無讖本的前十卷)[4],後曇無讖由于闐取回後三十卷,稱作「後分」,形成四十卷本[5][6]。
版本
[编辑]梵文本
[编辑]梵文原本已遺失,在20世紀初發現數個殘片,殘片內容合計不到40卷本的百分之一,但可以對照漢譯本。
- 日本高野山
日本學者高楠順次郎,在日本高野山發現梵文殘片,轉寫為拉丁字母後出版。
- 英國大英圖書館
大英圖書館所屬印度事務部圖書館中收藏,編號為No.143. SA.4。原在中國和闐出土,1903年前後被英國駐喀什噶爾中國事務特別助理收購,送回英國,由英國學者研究後出版。稱為Hoernle Manusc。此外,還有另一個殘片,編號Kha-i-89。
- 俄國聖彼德堡
收藏六個殘片,稱為Petrovsky藏品,由沙俄駐喀什噶爾領事,在和闐一帶收購。由學者G.M. Bongard-Levin研究後出版,其中一個殘片可與英國編號Kha-i-89拼成一頁。
漢譯本
[编辑]- 慧嚴、慧觀、謝靈運,據法顯本與北本,會集成《大般涅槃經》三十六卷,又稱南本。劉宋元嘉十三年(436)出。
藏譯本
[编辑]藏傳本有二本
- 一由勝友(Jinamitra)、智藏(Jñānagarbha)和天月(Devacandra)所譯,時間可能是在9世紀,由梵文本譯成,相當於「初分」本。
- 另一譯本由曇無讖本轉譯成藏文,時間約在11世紀。
蒙文譯本由藏譯本轉譯為蒙古文。
粟特文本
[编辑]20世紀初,德國考古學者在新疆吐魯番發掘出大量文書,其中有由粟特文的大般涅槃經殘片。由F. W. K. Müller研究、轉寫後出版,收錄於Soghdische Texte.Ⅱ中。F. W. K. Müller認為此譯本由曇無讖本轉譯為粟特文,但其中有幾段與漢譯本不同,可能參考了另一個譯本。
突厥文本
[编辑]《北齊書》記載,齊後主時,曾由刘世清將漢譯本大涅槃經轉譯為突厥文,送給突厥可汗,時間約在6世紀[10]。《隋書》記載,突厥他鉢可汗曾派人至中國求取涅槃經,應是指同一件事[11]。突厥語譯本沒有流傳下來,目前也尚未有考古發現。
內容
[编辑]大乘「般若」明無我,講「真空」;大乘「涅槃」示真我,講「妙有」。由於此「有」不是對立的現象之有,故稱「妙有」。大乘《大般涅槃經》伸延般若、法華、華嚴等大品類經之思想,以對治認為涅槃是永遠沉寂的消極涅槃觀。大乘《大般涅槃經》是闡釋大乘「妙有」思想最具代表性的一部經典。
大乘《大般涅槃經》宣揚的中心思想,其所環繞者原不出於「法身常住」,及「悉有佛性」兩個命題,而這兩個命題,又關連到佛陀的大般涅槃。本經之出,乃是為對治部派佛教的涅槃思想而產生,其主張肯定佛陀法身永恒存在,決非油盡燈滅而虛無。[12]
經中將涅槃定義為[12]:
- 一、善男子,涅槃義者,即是諸佛之法性也。……夫法性者,無有滅也。(長壽品第四‧卷三‧十四)
- 二、如來者即是涅槃,涅槃者即是無盡,無盡者即是佛性,佛性者即是決定,決定者即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四相品‧二十二)
- 三、云何名為涅槃相?涅槃之相,凡有八事,何等為八?一者盡,二善性、三實、四真、五常、六樂、七我、八淨,是名涅槃。(卷二十三‧十)
- 四、直是諸佛斷煩惱處,故名涅槃,涅槃即是常樂我淨。(卷二十三‧十三)
- 五、夫涅槃者,亦可言定,亦可言果。云何為定?一切諸佛所有涅槃常樂我淨,是故為定,無生老壞,是故為定。(卷二十二‧五)
- 六、云何為定?常樂我淨。在何處耶?所謂涅槃。(卷二十‧四)
結構
[编辑]最早有「河西五門」,出自協助曇無讖譯經的涼州道朗,為初期諸師講習此經的指南。後有「婆藪七分」,源於世親的《涅槃論》,為地論師所用。另在江南又有山門法朗的「興皇八門」說,三論師所憑藉。但於後世傳播較廣的,則為天台五祖章安灌頂的「五門分科」說。
婆藪七分 [13] | 五門分科 [14] | 大般涅槃經 (南本) 三十六卷二十五品 |
大般涅槃經 (北本) 四十卷十三品 |
大般泥洹經 (法顯本) 六卷十八品 |
---|---|---|---|---|
不思議神通反示分 | 召請涅槃眾 | 序品 | 壽命品 | 序品 |
大身菩薩品 | ||||
成就種性遣執分 | 開演涅槃施 | 純陀品 | 長者純陀品 | |
哀歎品 | 哀歎品 | |||
正法實義分 | 長壽品 | 長壽品 | ||
金剛身品 | 金剛身品 | 金剛身品 | ||
名字功德品 | 名字功德品 | 受持品 | ||
四相品 | 如來性品 | 四法品 | ||
四依品 | 四依品 | |||
邪正品 | 分別邪正品 | |||
四諦品 | 四諦品 | |||
四倒品 | 四倒品 | |||
如來性品 | 如來性品 | |||
文字品 | 文字品 | |||
鳥喻品 | 鳥喻品 | |||
月喻品 | 月喻品 | |||
菩薩品 | 問菩薩品 | |||
一切大眾所問品 | 一切大眾所問品 | 隨喜品 | ||
方便修成分 | 示現涅槃行 | 現病品 | 現病品 | (無對應) |
聖行品 | 聖行品 | |||
梵行品 | 梵行品 | |||
嬰兒行品 | 嬰兒行品 | |||
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品 | 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品 | |||
離諸放逸入證分 | 問答涅槃義 | 師子吼品 | 師子吼菩薩品 | |
慈光善巧住持分 | 折攝涅槃用 | 迦葉品 | 迦葉菩薩品 | |
顯相分 | 憍陳如品 | 憍陳如品 |
註釋
[编辑]- 世親《大般涅槃經論》
- 世親《涅槃經本有今無偈論》
- 梁‧寶亮《大般涅槃經集解》(南本)
- 隋‧淨影慧遠《大般涅槃經義記》(北本)
- 隋‧吉藏《涅槃經遊意》
- 隋‧章安灌頂《大般涅槃經玄義》(南本)
- 隋‧章安灌頂《大般涅槃經疏》(南本)
- 日本‧守篤本純《涅槃經會疏》(取灌頂《疏》分會)
- 新羅‧元曉《涅槃宗要》
考證
[编辑]本經之編集,據橫超慧日先生所考,曾經有過大約七次或八次的增編。其所以不能完全統一它的思想理路,自是與此逐漸增編的原因有關。經中之矛盾思想,有時極為尖銳,例如沙門四果,在德王品中遭受貶責,於四依品中卻特為稱讚。以大乘經典之發展史看,本經之出,晚於般若、法華、華嚴等大品經類[12]。
根據《止觀輔行傳弘決》,傳為若那跋陀羅、會寧共譯的《大般涅槃經後分》二卷(又稱新後分、茶毗分)本入偽目,至大唐刊定始入正經[15]。另外「東塔律宗」懷素律師按「佛物得買供養具」認為茶毗分恐非真[16]。
天台宗又以《像法決疑經》為《大般涅槃經》之結經,往往引用之。《開元釋教錄》則列《像法決疑經》於偽妄亂真錄,因此刻本藏經皆不收。
图片
[编辑]-
杭州中国国家版本馆大般涅槃经
引用
[编辑]- ^ 張曼濤. 大般涅槃經中的涅槃思想. [2020-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0).
總之本經在涅槃觀念的表達上岐異差左處甚多,這或由於漸漸次第編集所成之所致,其唯一統一而前後一貫者,則為一切眾生都有佛性,涅槃常樂我淨,如來恒不變易的中心觀念。此觀念當是一學派之傳承而來,故經文中各品的解說雖有小異,而其中心思想則相同。
- ^ 王邦維. 略論大乘《大般涅槃經》的傳譯. 中華佛學學報. 1993, 06: 103–127 [2020-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1).
- ^ Hodge, Stephen (2006), On the Eschatology of the Mahaparinirvana Sutra and Related Matters, lecture delivered at the University of London, SOAS
- ^ 僧祐《出三藏記集》卷8《大涅槃經記》:「此大涅槃經,初十卷,有五品。其胡本是東方道人智猛,從天竺將來,暫憩高昌。有天竺沙門曇無讖,廣學博見,道俗兼綜,遊方觀化,先在燉煌。河西王宿植洪業,素心冥契,契應王公,躬統士眾,西定燉煌,會遇其人,神解悟識,請迎詣州安止內苑。遣使高昌取此胡本,命讖譯出。此經初分唯有五品,次六品已後,其本久在燉煌,讖因出經。」
- ^ 僧祐《出三藏記集》卷8《大涅槃經記》:「下際知部黨不足,尋訪慕餘殘。有胡道人,應期送到此經。胡本都二萬五千偈,後來胡本想亦近具足。但頃來國家慇猥,未暇更譯,遂少停滯,諸可流布者。經中大意,宗塗悉舉,無所少也。今現已有十三品,作四十卷。」
- ^ 僧祐《出三藏記集》卷14《曇無讖傳》:「讖以涅槃經本品數未足,還國尋求。值其母亡,遂留歲餘。後於于闐更得經本,復還姑臧譯之,續為三十六卷焉。」
- ^ 僧祐《出三藏記集》《六卷泥洹記第十八·出經後記》:先見晉土道人釋法顯遠遊此土。為求法故。深感其人。即為寫此大般泥洹經如來祕藏。願令此經流布晉土。一切眾生悉成平等如來法身。義熙十三年十月一日。於謝司空石所立道場寺。出此方等大般泥洹經。至十四年正月二日挍定盡訖。禪師佛大跋陀。手執胡本。寶雲傳譯
- ^ 僧祐《出三藏記集》卷第八《大涅槃經記第十七·未詳作者》:此大涅槃經。初十卷有五品。其胡本是東方道人智猛從天竺將來。暫憩高昌。有天竺沙門曇無讖。廣學博見道俗兼綜。遊方觀化先在燉煌。河西王宿植洪業素心冥契。契應王公躬統士眾。西定燉煌。會遇其人。神解悟識。請迎詣州安止內苑。遣使高昌取此胡本。命讖譯出。此經初分唯有五品。次六品已後。其本久在燉煌。讖因出經。下際知部黨不足。尋訪慕餘殘。有胡道人(印度僧)。應期送到此經。胡本都二萬五千偈。後來胡本想亦近具足。但頃來國家慇猥。未暇更譯。遂少停滯諸可流布者。經中大意宗塗悉舉。無所少也。今現已有十三品。作四十卷。為經文句。執筆者一承經師口所譯不加華飾。其經初後所演。佛性廣略之聞耳。無相違也。每自惟省。雖復西垂深幸此遇。遇此大典開解常滯。非言所盡。以諸家譯經之致大不允其旨歸。疑謬後生。是故竊不辭。輒作徒勞之舉。冀少有補益。諮參經師。採尋前後。略舉初五品為私記。餘致惟之悉可領也(祐尋此序與朗法師序及懺法傳小小不同未詳孰正故復兩出)。
- ^ 僧祐《出三藏記集》卷第十四《曇無讖傳第三》:曇無讖。中天竺人也。……十歲與同學數人讀咒。聰敏出群。誦經日得萬餘言。初學小乘兼覽五明諸論。講說精辯莫能詶抗。後遇白頭禪師共讖論議。習業既異。交爭十旬。讖雖攻難鋒起。而禪師終不肯屈。讖服其精理。乃謂禪師曰。頗有經典可得見不。禪師即授以樹皮涅槃經本。讖尋讀驚悟。方自慚恨。以為坎井之識。久迷大方。於是集眾悔過。遂專業大乘。年二十誦大小乘經二百餘萬言。……乃齎大涅槃經本前分十二卷并菩薩戒經菩薩戒本奔龜茲。龜茲國多小乘學不信涅槃。……河西王沮渠蒙遜。聞讖名呼與相見。接待甚厚。蒙遜素奉大法志在弘通。請令出其經本。讖以未參土言。又無傳譯。恐言舛於理不許。於是學語三年。翻為漢言。方共譯寫。是時沙門慧嵩道朗。獨步河西。值其宣出法藏。深相推重。轉易梵文。嵩公筆受。道俗數百人疑難縱橫。讖臨機釋滯。未常留礙。……讖以涅槃經本品數未足。還國尋求。值其母亡。遂留歲餘。後於于闐更得經本。復還姑臧譯之。續為三十六卷焉。……初讖譯出涅槃。卷數已定。而外國沙門曇無發云。此經品未盡。讖常慨然。誓必重尋。蒙遜因其行志乃偽資發遣。厚贈寶貨。未發數日。乃流涕告眾曰讖業對將至。眾聖不能救矣。以本有心誓義不容停。行四十里。遜密遣刺客害之。時年四十九。眾咸慟惜焉。後道場寺慧觀志欲重求後品。以高昌沙門道普常遊外國善能胡書解六國語。宋元嘉中。啟文帝資遣道普將書吏十人西行尋經。至長廣郡舶破傷足。因疾遂卒。普臨終歎曰。涅槃後分與宋地無緣矣。
- ^ 《北齊書》卷20〈斛律羌舉傳〉:代人劉世清,祖拔,魏燕州刺史;父巍,金紫光祿大夫。世清武平末侍中開府儀同三司,任遇與孝卿相亞,情性甚整,周慎謹密,在孝卿之右。能通四夷語,為當時第一。後主令世清作突厥語翻《涅槃經》,以遺突厥可汗,勑中書侍郎李德林為其序。
- ^ 《隋書》卷84〈北狄傳〉:齊有沙門惠琳,被掠入突厥中,因謂佗鉢曰:「為有佛法耳。」遂說以因緣果報之事。佗聞而信之,建一伽藍,遣使聘於齊氏,求《淨名》、《涅槃》、《華嚴》等經,並《十誦律》。
- ^ 12.0 12.1 12.2 張曼濤. 大般涅槃經中的涅槃思想. 華岡佛學學報. [2018-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9).
- ^ 世親《涅槃論》:「從初如是至流血灑地,名不思議神通反示分。〈純陀〉、〈哀歎〉二品,名成就種性遣執分。從三告已下訖〈大眾問品〉,名正法實義分。五行十功德,名方便修成分。〈師子吼品〉,名離諸放逸入證分。〈迦葉品〉,名慈光善巧住持分。〈憍陳如品〉,名顯相分。」
章安灌頂《大般涅槃經疏》:「婆藪七分……地師(地論師)以第一卷為「神通反示分」……彼以第二卷為「種性破疑除執分」,第三卷至大眾問為「正法實義分」。……彼以五行十功德為「方便修成分」,彼以師子吼為「不放逸入證分」。……彼以迦葉為「慈悲住持分」,陳如為「顯相分」。」 - ^ 章安灌頂《大般涅槃經疏》:「初列章者。一召請涅槃眾。二開演涅槃施。三示現涅槃行。四問答涅槃義。五折攝涅槃用。」
- ^ 佛光大辭典 - 大般涅槃經後分. [2020-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7).
- ^ 懷素《四分律開宗記》:「故新後分涅槃經上卷云。佛告阿難。若佛現在。所施佛物。僧眾應知。若佛滅後。一切信心所施佛物。應用造佛形像。及造佛衣七寶幡蓋。買諸香油寶華。以供養佛。除供養佛。餘不得用。用者則犯盜佛物罪。此經傳來。恐非真也。五百云(目連問戒律中五百輕重事)。佛物得買供養具。」
外部連結
[编辑]- 略論大乘《大般涅槃經》的傳譯(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王邦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