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天保通寶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天保通寶
国家/地区 江戶幕府
(日本)
價值100
直徑49乘32毫米(1.9乘1.3英寸)
厚度2.6毫米(0.10英寸)
重量20.7克(0.67金衡制盎司)
邊緣印有鑄幣廠的標誌
形狀橢圓
成分
鑄造年份1835 - 1870[2]
正面
圖案天保通寳
背面
圖案當百,下方為金座押花
天保通寳 本座長郭
天保通寳 本座細郭
天保通寳 本座中郭
天保通寳 本座広郭

天保通宝(日语:天保通寳てんぽうつうほう ten pou tsu hou)是江户时代末期至明治初期在日本流通的硬币。也称为天保幣 (日语:天保銭てんぽうせん ten pou sen)。形状椭圆形銅幣,中央開有一个方孔,一面寫有天保通寶,而另一面的上半部則有「當百」字樣,下半部則印有金座後藤家的花押。該硬幣的主要材料為銅,並加上铅和锡所製成的合金硬幣。一枚重量为5.5(约20.6[3]。尺寸约为高50毫米(1寸6分5厘)、宽30毫米(1寸1分) [3]

概述

[编辑]

該硬幣鑄造于1835年天保6年)。該货币的法定价值为100,因而被称为“當百錢”,但实际上是當作80文的價值流通的。无论如何,从数量上看,该硬币不值其面值(100枚一文錢的宽永通寶),并且造成了经济混乱,且出現了一系列的假币。明治维新后也曾流通,但于1891年12月31日正式停止流通[4] 并于1896年底(明治29年)停止与新币兑换[5] [注 1]

明治时代后,日本陆军大学校毕业生所佩戴的徽章因酷似天保通寶,因此也被称为“天保錢组”。另一方面,在新的货币制度兌換下,一枚天保通宝的價值僅能兑换成8(1枚1文錢的宽永通宝铜币=1厘),連一都不到。因此在當時,無法適應新時代或缺乏適應新時代能力的人有時會被戲稱為“天保錢”。明治初期,出现了类似现代百元商店的“8厘均一”或“2銭8厘均一”等名稱,这些名稱都是源自於天保通寶的8厘價值。

根據《明治財政史》中记载,从1877年(明治10年)到1897年9月(明治30年)間因不便流通而被收集並重鑄的貨幣有: 5錢硬幣2钱硬幣、天保通宝及文久永宝四種。

据估计,迄今为止,天保通宝尚存有 1 亿至 2 亿枚,且不包括那些已被回收和重鑄的硬幣。

公鑄幣

[编辑]

為了應對讓銀座變得富有的黃銅四文錢的成功,擔任金座的後藤三右衛門光亨產生了發行高面值硬幣的想法。 因此,天保通寶是由金座主導發行的的。

规定重量为5匁5分,规定成色为78%、12%、10%,但根据明治造币局的分析,其成分為0.037%、81.307 % 、9.742%、8.261%、0.056%、0.193%、0.035%、0.182%和0.084%[7]

1835年(天保6年)6月15日开始铸造,同年9月2日发行,次年1836年( 天保7年)12月停铸。 直到1837年8月才重新开始重鑄,至1842年1月13日铸造量为10,024,500枚,天保时代共计39,735,200枚[8] [9] 。还有一种说法是,1866年至13年间铸造总量为39,732,200枚[10] [11] 。其中任何一个應該都是对“五”和“二”的误读,并且印刷错误。天保时代幕府通过铸造获得的利润为180,800[12]

1847年10月18日(弘化四年)恢复铸造,此后数量大幅增加,到萬延时代达到顶峰。从1865年 (應慶元年) 11月起,在大阪难波设立的銀座开始铸造,一直持续到1868年 (應慶4年) 1月、大政奉还後,新政府設立的貨幣司在1868年 (慶應4年) 4月23日到1870年 (明治3年) 8月5日共铸造了63,913,752枚,铸造总量在天保6年間据说高達484,804,054枚[13]

明和时代以后,由于宽永通宝鐵一文幣和黄铜四文币的大量发行,钱币的市场价格下降,而天保通宝的发行则加速了这种下降。因此,为了防止钱币价格下跌,幕府于天保13年8月签订了每一两等同6500文的合约作为市场价格[14] ,并一度稳定在6000〜7000文左右。但是到了幕府末期,應慶年間的時代由於大量鑄造發行,最終突破了一兩兌換10000文。

另外,从安政时代开始,宽永通宝铜1文、铁1文、黄铜4文的價值就與面值出现了明显的差异。 1862年,幕府再次發布要求接受天保通寶为 100 文币的通知,但市場上還是很难接受將它以等同於100的價值流通。1865年,幕府別無選擇,只能以“鐵1文錢=1文”、“天保通寶=100文”的標準批准了以下的“兌換機制”。[3] [11]

  • 宽永通寶一文錢或耳白錢:6 文
  • 其他的寛永通寶銅一文銭:4 文
  • 宽永通寶黄铜四文錢:12 文
  • 文久永寶四文錢:8 文

而這次庆应义塾元年的修改也受到了批评,硬币和硬币价格的修订导致价格进一步上涨[3] 。另外,在铜币减少到12文的同时,天保錢的价值也相对降低,因为天保錢仍保持不变。 [3]

在公鑄版的硬幣中,有“長郭”、“細郭”、“中郭”、“広郭”等已知的種類,“長郭”是「寳」字中的「貝」字長度稍长。 在其他三種類型中,其他字體幾乎相同,但“貝”字很寬,且輪廓幾乎是方形的。

一般認為此時正處於生產過渡期。

在日本钱币,天保6年(1863年)至次年铸造的硬币被称为“長郭”或“中郭”,天保8至13年的硬币被称为“細郭”,而弘化4年之后的硬币被称为“広郭 [9][9]但也有一种理论认为这与幸存件数与铸造件数的比率不匹配。无论如何,“長郭”是早期,“広郭”是后期的说法已经基本成立。

地方私鑄币

[编辑]

天保通宝的价值仅为5〜6枚宽永通宝一文钱,虽然硬币的发行并未被认定为“禁止”,但在地方硬币发行的阴影下,各藩秘密铸造的现象十分猖獗。德川时代末期的伪装。明治时期交换收藏的《天保通宝》有5億8674万枚以上[15] ,比金座和貨幣司铸造的《天保通宝》的发行量加起来還要超过 1 亿枚。私铸量达2亿枚左右,但无一件被回收。

已知有10多个私自鑄造錢幣,其中包括久留米藩萨摩藩福冈藩冈藩土佐藩長州藩會津藩仙台藩久保田藩盛冈藩[16]。另外,水户藩也铸造了天保通宝,但不能將其歸類在私鑄幣的範圍,這是因为它是在得到江户幕府的正式許可後鑄造的。

不只如此,還有來源不明的、被稱為“不知銭(ふちせん)”的天保通寶、可能是來自於無法判斷的其他藩國所鑄的私铸幣、亦或是民间小规模铸造的铸造品等。

在当今的钱币界,存世量較少的私鑄幣在價值上還要遠比官方鑄造的公鑄幣要高得多。

試鑄幣

[编辑]

天保通宝的試鑄幣中有一種比實際發行還小一點的當五十貨幣。

其他漢字文化圈中的例子

[编辑]
  • 清朝时期的中国,除了一文钱外,还发行了當十、當五十、當百等高面值钱币。
  • 在以常平通寶一文币为主流通的朝鮮王朝,曾一度发行过百錢币。
  • 阮朝时期的越南,除了发行小面额纸币外,还发行了名為嗣徳宝鈔的大面额纸币(且面额种类眾多)。

参考文獻

[编辑]
  1. ^ 『造幣局長第三十七年報書(明治四十三年度)』 大蔵省造幣局、1910年 (in Japanese)
  2. ^ Colnect Coin Catalog Coin catalog : Coin › 100 Mon (百文 - Tempo Tsuho)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阿達義雄. 明治文学に現われた天保通宝. 新潟青陵女子短期大学研究報告 (新潟青陵女子短期大学). 1976, 6 (6): 1-19 [2022-08-17]. ISSN 0386-5630. doi:10.32147/00001847. 
  4. ^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2944249/1
  5. ^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2945816/1
  6. ^ 1896年(明治29年)11月19日大蔵省訓令第35号「天保通寶交換告知方」』 - 國立國會圖書館デジタルコレクション
  7. ^ 『造幣局長第三十七年報書(明治四十三年度)』 大蔵省造幣局、1910年
  8. ^ 『図録 日本の貨幣・第4巻』 東洋経済新報社、1973年
  9. ^ 9.0 9.1 9.2 瓜生有伸 『天保通寳銭の研究』 天保堂、1996年
  10. ^ 佐藤治左衛門 『貨幣秘録』 1843年
  11. ^ 11.0 11.1 小葉田淳 『日本の貨幣』 至文堂、1958年
  12. ^ 三上隆三 『江戸の貨幣物語』 東洋経済新報社、1996年
  13. ^ 勝海舟 『吹塵録』 1887年
  14. ^ 滝沢武雄 『日本の貨幣の歴史』 吉川弘文館、1996年
  15. ^ 『日本の貨幣-収集の手引き-』 日本貨幣商協同組合、1998年
  16. ^ 瀧澤武雄,西脇康 『日本史小百科「貨幣」』 東京堂出版、1999年

註釋

[编辑]
  1. ^ 明治29年11月の大蔵省訓令で天保銭交換の催促が行われている[6][3]。ただし、高岡市では翌明治30年になっても流通していたとい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