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之戰
外观
太原之戰发生于唐朝至德二年(757年),是唐朝将领李光弼與燕軍將領史思明等人之间的战争。
太原之戰 | |||||||
---|---|---|---|---|---|---|---|
安史之乱的一部分 | |||||||
| |||||||
参战方 | |||||||
唐 | 燕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李光弼 慕容溢 张奉璋 |
史思明 蔡希德 高秀巖 牛廷玠 | ||||||
兵力 | |||||||
不滿10,000 | 100,000 | ||||||
伤亡与损失 | |||||||
不詳 | 數萬 |
至德二年(757年)正月,安史之亂期間,史思明自博陵(今河北定縣)、蔡希德自太行、牛廷玠自范陽、高秀岩自大同,分別發兵共十萬會攻太原,企圖奪取河东道,向朔方、河西實施深遠迂迴。此時唐精兵銳卒都被征調到朔方軍保衛肃宗皇帝,李光弼的烏合之眾不滿一萬,守將皆懼,建議修固城池以拒。李光弼力排眾議,曰:「太原城週四十里,賊垂至而興役,是未見敵先自困也。」[1]令人掘壕築壘,挖掘地道,作墼數十萬,以密集的弩矢、石炮反擊,一發輒斃二十餘人,又挖地道貫穿敵營,敵營因土質鬆軟下陷,死傷數千,賊眾驚亂,官軍鼓噪乘勝追擊,斬首七萬余級。史思明被李光弼擊退後,還守范陽。唐廷遷李光弼為司空,封鄭國公。
参考文献
[编辑]- ^ 《資治通鑑》卷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