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洲反日同盟会
外观
婆罗洲反日同盟会 | |
---|---|
婆罗洲反日同盟 | |
領導人 | 伍禅[1] |
活躍期 | 1942年-1945年 |
活跃地区 | 日占砂拉越 日占北婆罗洲 日占东印度 |
意識形態 | 马列主义(有争议) |
人數 | 未知 |
隸屬於 | 婆罗洲共产党(有争议) |
對手 | 大日本帝国宪兵队 |
婆罗洲反日同盟会,简称为“婆罗洲反日同盟”或“婆盟会”。是一个位于婆罗洲地区的抗日组织,该组织最早成立于1942年,其前身为西婆罗洲反日同盟会和北婆罗洲反日同盟会。该组织主要活跃地区为北婆罗洲,砂拉越,西加里曼丹。
历史背景
[编辑]1941年12月24日,日军进攻古晋。英军指挥官的旁遮普军团,和拉惹部队在短暂的抵抗后,最终在日军强劲的火力攻击下溃不成军,部分守军选择边走边战,途径新尧湾,往石隆门逃窜。[2]
组织初期
[编辑]1942年,在日军全面占领婆罗洲后。伍禅,陈绍唐、李树芬、巫干铭、陈仕民、房若汉、林立信、杨展谋、何和珉、杨汉光,杨展容等联合组织“北婆罗洲反日同盟会”,伍禅作为该组织的领导人。[2]
而根据北婆反日同盟领袖伍禅的原意,原设想筹组抗日游击队,另外也有一些家园被日军攻陷的爱国青年报名参加,随时准备上阵和日军交战,因此伍禅便联系和他一起联办的《砂劳越日报》的主编施耐冰,以征求他对成立游击队的意见外,还希望他能负责训练和率领这支抗日军。而该设想最终以施耐冰的反对而告终。[2]
后期
[编辑]太平洋战争末期曾组织刺杀日本军官未遂。而在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婆盟会宣告解散。而在解散后的原婆盟会成员选择改组“古晋中华公会”,而在后期再次改组“左翼华侨青年团”。[2]
西婆罗洲反日同盟会
[编辑]而西盟會則是另外一個位於砂印地区的抗日組織,其組織則是以砂拉越和印尼华人为主。而另外则有少部分砂拉越土著和印尼人,活動地區位於今天的馬印邊境。其組織主要搜集日本軍火以备与日军交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