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話拼音歷史
外观
(重定向自官話拼音史)
漢語族拼音方案 |
---|
漢字注音史 (*代表為現行由政府公告承認) |
官話拼音史講述各種官話方言被拼成拉丁字母的歷史,當中又以南京官話和北京官話的拼音方案最為繁多。關於漢語整體的拼音史,見漢語拼音史。
古代記音法
[编辑]古代最流行的記音法有兩種:同音相注的直音法、以上字之聲切下字之韻的反切法,然而都不能充分拼寫出實際發音。此外,亦有等韻圖的音表。
南京官話
[编辑]明清西方传教士为了学习汉字和传教的需要,开始系统地用拉丁字母给明清音系的早期官话汉字注音。
- 1605年,耶穌会士、意大利人利玛窦的《西字奇迹》具有开创性的系统化意义。
- 1626年,耶穌会士金尼阁出版的《西儒耳目资》是最早用音素给汉字注音的字汇,所用的拼音方案是利玛窦方案的修正。
- 1902年,顧賽芬神父制定法國遠東學院拼音。
- 1902年,德國駐清朝海關官員的赫美玲制定南京話拉丁化方案。
- 1918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注音符號,是第一套官方、法定的方案。符號由漢字邊旁簡化而成,亦即所謂「民族字母」,區別於「國際字母」的拉丁字母。方案是基於老國音。特点是采用符号表示声调,但用符号表示声调的方法由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繼承。
- 1931年中共與蘇共聯手,推行拉丁化新文字運動,[1]注意這不是輔助標音性質的「符號」,而是全盤拉丁化的「文字」,屬於漢字拉丁化運動。[2]早期中共基於方言平等的思維,[2]制定了15種漢語的拉丁化方案,其中有實際推行(出版課本和刊物)的有5種:基於老國音的北方話拉丁化新文字、基於上海話的江南話拉丁化新文字、廈門話拉丁化新文字、廣州話拉丁化新文字、潮汕話拉丁化新文字。[3]其餘10種方案並未被實際推行(未出版課本和刊物),其中屬於官話的有:四川话拉丁化新文字、桂柳官話、湖北话[哪個/哪些?]。[3]
北京官話
[编辑]清末:威妥瑪、郵政式
[编辑]- 1867年,在英国使馆任中文秘书的威妥玛出版了一部《语言自迩集》,創制了威妥玛拼音,並由英國來華外交官翟理斯完成修訂。由於威妥玛拼音廣爲使用,對此後的拉丁化方案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 1906年,郵政式拼音推出,主要基於威妥瑪拼音。由於威妥瑪拼音大量用點號(')來表示送氣音,在電報輸入上產生不便,郵政拼音省略了所有特殊符號,主要用於鐵道地名記錄。郵政式拼音同時承認已有的拉丁地名以及東南閩粵的方言地名。
1926年趙元任:國語羅馬字
[编辑]1926年,林語堂、錢玄同、黎錦熙、趙元任等人制訂國語羅馬字,後來由中華民國大學院於1928年正式公布,是中華民國第一套法定的拉丁化拼音方案,特点是用字母的拼法来表示汉语的声调,直至今日,陝西的譯名仍常被譯為“Shaanxi”,其中重複元音a表示上聲就是國語羅馬字的原則。然而由于流传时间较短,整體影響有限。[4]
1932年教育部:北京音注音符號
[编辑]- 1932年5月7日,教育部正式以基於北京音的新國音取代基於南京官話的老國音,本來的三個注音符號「ㄪ」(v)、「ㄬ」(gn)及「ㄫ」(ng)不再使用,後標註為只作拼寫其他官話之用。1918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基於老國音公布注音符號,是第一套官方、法定的方案。符號由漢字邊旁簡化而成,亦即所謂「民族字母」,區別於「國際字母」的拉丁字母。方案是基於老國音。特点是采用符号表示声调,但用符号表示声调的方法由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繼承。[4]
1958年中國人大:漢語拼音方案
[编辑]
| |||||
| |||||
| |||||
| |||||
WikiProject:中國傳統聲音 |
- 1950年代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多次指出漢字應走「世界共同的拼音化道路」。[2]
- 1958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公布汉语拼音方案(註:所謂漢語僅指北方官話的北京音,即普通話),使用了26个拉丁字母,用符号表示声调。
西南、西北、江淮官話
[编辑]- 1931年中共與蘇共聯手,推行拉丁化新文字運動,[1][5]注意這不是輔助標音性質的「符號」,而是全盤拉丁化的「文字」,屬於漢字拉丁化運動。[2]早期中共基於方言平等的思維,[2]制定了15種漢語的拉丁化方案,其中有實際推行(出版課本和刊物)的有5種:基於老國音的北方話拉丁化新文字、基於上海話的江南話拉丁化新文字、廈門話拉丁化新文字、廣州話拉丁化新文字、潮汕話拉丁化新文字。[3]其餘10種方案並未被實際推行(未出版課本和刊物),其中屬於官話的有:四川话拉丁化新文字、桂柳官話、湖北话[哪個/哪些?]。[3]
相關條目
[编辑]參考文獻
[编辑]- ^ 1.0 1.1 王莉. 延安时期新文字运动的历史价值与经验教训 (PDF).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12月, 37 (6) [2020-09-1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0-09-11).
- ^ 2.0 2.1 2.2 2.3 2.4 山下輝彦. 中国文字改革的論争與傳統派觀点 (PDF). 《藝文研究》 (慶應義塾大学藝文學会). 2009年6月, 96: 147 [2020-11-1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1-12).
- ^ 3.0 3.1 3.2 3.3 倪海曙,拉丁化新文字运动始末。收錄於倪海曙. 拉丁化新文字运动的始末和编年纪事. 上海: 知识出版社. 1987年12月: 12-13.
- ^ 4.0 4.1 王理嘉. 汉语拼音方案的理论阐释——纪念《汉语拼音方案》公布45周年. 《语言文字周报》. 2003年2月19日至6月11日分11次连载 [2005-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6-17).
- ^ 徐春伟. [汉语拼音60年]拉丁化新文字,人人争做仓颉的激情年代. 澎湃新闻. 2018-04-01 [2020-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