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白話字
外观
客家白話字 | |
---|---|
类型 | (修订版) |
创造者 | 紀多納 |
使用时期 | 1905年至1950年代 |
语言 | 客家話 |
漢語族拼音方案 |
---|
漢字注音史 (*代表為現行由政府公告承認) |
客家白話字(客家话:Pha̍k-và-sṳ̀)是一種用於書寫客家话的羅馬拼音系統,首度使用于1905年出版的《客英辭典》,1924年於汕頭出版的客家話《新約聖經》亦採用客家白話字書寫。1923年,臺灣苗栗客家籍的鍾天枝牧師曾被派往廣東學習客家白話字,並攜帶客家話聖詩返回台灣,但最終教會沒有使用[1]。
方案
[编辑]客家白話字的兩本主要著作基礎音系不同。根據作者(或譯者)生平和書中呈現的音韻特點來看,《客英辭典》基礎音系是粵東長樂縣(今五華縣)客家話,而《新約聖經》基礎音系是揭陽县五經富一帶(今揭西縣五經富鎮)的客家話[2]。
声母
[编辑]客家白話字共有25個声母[3],其中ngw[ŋʷ]僅見於《新約聖經》,不見於《客英辭典》[2]。
唇音 | 齒齦音 | 齦後音 | 硬顎音 | 軟顎音 | 聲門音 | |||||
---|---|---|---|---|---|---|---|---|---|---|
清音 | 濁音 | 清音 | 濁音 | 清音 | 濁音 | 清音 | 濁音 | 清音 | ||
鼻音 | m [m] | n [n] | ny [ɲ] | ng [ŋ]
ngw [ŋʷ] |
||||||
塞音 | 不送氣 | p [p] | t [t] | k [k] kw [kʷ] |
||||||
送氣 | ph [pʰ] | th [tʰ] | kh [kʰ] khw [kʰʷ] |
|||||||
塞擦音 | 不送氣 | ts [ʦ] | ch [ʧ] | |||||||
送氣 | tsh [ʦʰ] | chh [ʧʰ] | ||||||||
擦音 | f [f] | v [v] | s [s] | sh [ʃ] | h [h] | |||||
边近音 | l [l] | y [j] |
韻母
[编辑]客家白話字共有6個单韻母[2]。
前元音 | 央元音 | 後元音 | |
---|---|---|---|
閉元音 | i [i] | ṳ [ɨ] | u [u] |
中元音 | e [e] | o [o] | |
開元音 | a [a] |
總共有53個韻母,其中《客英辭典》收錄之ioi[ioi]與iui[iui]二韻不見於《新約聖經》[3]。下表沒有列入ng[ŋ̍]與m[m̩]兩個聲化韻。
复韵母 | 鼻尾韵 | 塞尾韵 | |||||||
---|---|---|---|---|---|---|---|---|---|
[-i] | [-u] | [-m] | [-n] | [-ŋ] | [-p̚] | [-t̚] | [-k̚] | ||
a[a] | 开口 | ai | au | am | an | ang | ap | at | ak |
ia[ia] | 齊齒 | iau | iam | ien[4] | iang | iap | iet[5] | iak | |
e[e] | 开口 | eu | em | en | ep | et | |||
i[i] | 齊齒 | im | in | ip | it | ||||
o [o] | 开口 | oi | on | ong | ot | ok | |||
io [io] | 齊齒 | ioi | iong | iok | |||||
u[u] | 合口 | ui | un | ung | ut | uk | |||
iu[iu] | 齊齒 | iui | iun | iung | iut | iuk |
聲調
[编辑]客家白話字有6個聲調[2]。陰平與陰入都不用調號表示,而陰入有塞音韻尾,因此不會混淆。值得注意的是,客家白話字的調號與閩南白話字相同[3]。
調類 | 調號 | 範例 |
---|---|---|
陰平 | 無 | fu 夫 |
陽平 | ◌̂ | fû 乎 |
上聲 | ◌́ | fú 府 |
去聲 | ◌̀ | fù 富 |
陰入[6] | 無 | fuk 福 |
陽入 | ◌̍ | fu̍k 服 |
對比
[编辑]下文比較20世紀初汕頭客家白話字與臺灣現行客語白話字之差異。下文以汕頭客語聖經譯本(1924)和臺灣現代客語聖經譯本(1993)作比較:[7][8]
聲母對應關係
[编辑]對應規則 | 漢文 | 汕頭 | 臺灣 |
---|---|---|---|
ny→ng | 源 | nyên | ngièn |
sh→s | 聖 | shìn | sṳn |
ts→ch | 做 | tsò | cho |
tsh→chh | 自 | tshṳ̀ | chhṳ |
kw→k | 光 | kwong | kông |
khw→kh | 曠 |
聲調對應關係
[编辑]調名 | 汕頭客語 | 五華縣調值 | 臺灣客語 | 苗栗縣調值 | 閩南語 | 台北调值 |
---|---|---|---|---|---|---|
陰平 | a | ˦ (44) | â | ˨˦ (24) | a | ˦ (44) |
陽平 | â | ˩˧ (13) | à | ˩ (11) | â | ˨˦ (24) |
陰上 | á | ˧˩ (31) | á | ˧˩ (31) | á | ˥˧ (53) |
陽上 | (ǎ) | - | ||||
陰去 | à | ˥˧ (53) | a | ˥ (55) | à | ˩ (11) |
陽去 | (å) | - | ā | ˧ (33) | ||
陰入 | ap | ˨ (2) | ap | ˨ (2) | ap | ˧˨ (32) |
陽入 | a̍p | ˦ (4) | a̍p | ˥ (5) | a̍p | ˦ (4) |
註:
- 台灣話通行腔之陽上調已併入陽去。
- 客語苗栗腔之去聲不分陰陽。
透過上表可以發現,汕頭客家白話字的調符標記的調名與閩南語白話字幾乎一致。
不過,客語白話字調符在苗栗腔的調值與台灣語白話字通行腔較相似。可見台灣客語白話字早已在地化。
註釋
[编辑]參考資料
[编辑]原始文獻
[编辑]- Donald MacIver. A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Hakka-dialect as spoken in Kwang-tung Province. Shanghai: The American Presbyterian Mission Press. 1905.
- 彭雪峰. Sin-Yok Shìn-Kin Tsiên-Shu Yi̍t Tsò Khak-Ka Pha̍k-Và 新約聖經全書 譯作客家白話. 汕頭: 禮拜堂鴻雪軒. 1924.
- 纪多纳; 玛坚绣. 客英词典. 上海: 上海大学出版社. 2019. ISBN 978-7-5671-3381-5.
論文
[编辑]- 田志軍. 近代晚期粵東客音研究 (博士论文). 南京大學.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1).
- 沈曉瑩. 從客語聖經翻譯看臺灣教會客家運動 (碩士论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1.
- 李慧萍; 莊初升. 19世纪以来客家方言的罗马字拼音方案评述. 龍岩學院學報. 2015, 33 (6): 15-16.[失效連結]
- 鄧立凡. 《客英詞典》語法研究 (碩士论文). 廣西大學.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