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雷德里克·莱因斯
- العربية
- مصرى
- تۆرکجه
- Беларуская
- Български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ansk
- Deutsch
- English
- Esperanto
- Español
- Eesti
- Euskara
- فارسی
- Suomi
- Français
- Gaeilge
- Galego
- 客家語 / Hak-kâ-ngî
- עברית
- हिन्दी
- Hrvatski
- Kreyòl ayisyen
- Magyar
- Հայերեն
- Bahasa Indonesia
- Ido
- Italiano
- 日本語
- Қазақша
- 한국어
- Kurdî
- Latina
- Македонски
- मराठी
- Bahasa Melayu
- مازِرونی
- Plattdüütsch
- नेपाल भाषा
- Nederlands
- Norsk nynorsk
- Norsk bokmål
- Occitan
- Polski
- پنجابی
- Português
- Română
- Русский
- संस्कृतम्
- Scots
- Simple English
- Slovenčina
- Slovenščina
- Српски / srpski
- Svenska
- Kiswahili
- Türkçe
- Татарча / tatarça
- Українська
- اردو
- Tiếng Việt
- 吴语
- მარგალური
- Yorùbá
弗雷德里克·莱因斯 Frederick Reines | |
---|---|
出生 | (1918-03-16)1918年3月16日 美国紐澤西州帕特森 |
逝世 | 1998年8月26日(1998歲—08—26)(80歲) 美国加利福尼亞州橙市 |
国籍 | 美国 |
母校 | 史蒂文斯理工學院 紐約大學 |
知名于 | 中微子 |
配偶 | Sylvia Samuels |
儿女 | 2名 |
奖项 | J·羅伯特·奧本海默紀念獎(1981) 美國國家科學獎章(1983) 布魯諾·羅西獎(1989) 迈克耳孙-莫雷奖(英语:Michelson–Morley Award)(1990) 潘諾夫斯基獎(1992) 富蘭克林獎章(1992) 諾貝爾物理學獎(1995) |
科学生涯 | |
研究领域 | 物理學 |
机构 | 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 凱斯西儲大學 加利福尼亞大學爾灣分校 |
论文 | Nuclear fission and the liquid drop model of the nucleus(1944年) |
博士導師 | Richard D. Present |
博士生 | 邁克爾·K·摩伊(英语:Michael K. Moe) |
弗雷德里克·莱因斯(英語:Frederick Reines,/ˈraɪnəs/ RY-nəs[1];1918年3月16日—1998年8月26日)是一名美國物理學家。他因在中微子實驗(英语:Cowan–Reines neutrino experiment)中與克萊德·科溫共同探測到中微子而獲得199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可能是歷史上唯一一位「與基本粒子的發現和隨後對其基本屬性的徹底調查有如此密切關係的科學家」[2]。
萊因斯畢業於史蒂文斯理工學院和紐約大學,1944年加入曼哈頓計劃的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在理論部理查德·費曼的小組中工作。1946年,他成為那裡的小組長。他參加了多次核試驗,最終於1951年成為太平洋地區溫室行動系列試驗的負責人。
1950年代初,在漢福德區和薩凡納河基地(英语:Savannah River Site)工作的萊因斯和科溫開發了設備和程序,他們在1956年6月首次探測到所謂的無法探測的中微子。萊因斯將其職業生涯的主要部分用於研究中微子的特性和相互作用,這項工作將影響未來許多研究人員對中微子的研究。這包括探測宇宙射線在大氣中產生的中微子,以及1987年對超新星SN 1987A發出的中微子的探測,這開啟了中微子天文學的領域。
備註
[编辑]- ^ Wilford, John Noble. Frederick Reines Dies at 80; Nobelist Discovered Neutrino. The New York Times. August 28, 1998 [February 18,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0).
- ^ Schultz, Jonas; Sobel, Hank. Frederick Reines and the Neutrino.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School of Physical Sciences. (原始内容存档于February 20, 2014).
參考資料
[编辑]- Close, Frank E. Neutrino.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2. ISBN 9780199574599. OCLC 840096946.
- Truslow, Edith C.; Smith, Ralph Carlisle. Manhattan District history, Project Y, the Los Alamos story, Volume II: August 1945 to December 1946. Los Angeles: Tomash Publishers. 1961 [February 20, 2014]. ISBN 978-0-938228-08-0.
Originally published as Los Alamos Report LAMS-2532
含有內容需登入查看的頁面 (link)
外部連結
[编辑]- Guide to the Frederick Reines Paper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pecial Collections and Archives, The UC Irvine Libraries, Irvine, California.
- 弗雷德里克·莱因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在Nobelprize.org的資料,包括諾貝爾講座《The Neutrino: From Poltergeist to Particle》,1995年12月8日
1901年-1925年 | 1901年:伦琴 / 1902年:洛伦兹、塞曼 / 1903年:贝克勒、皮埃尔·居里、玛丽·居里 / 1904年:瑞利 / 1905年:菲利普·莱纳德 / 1906年:汤姆孙 / 1907年:迈克耳孙 / 1908年:李普曼 / 1909年:马可尼、布劳恩 / 1910年:范德瓦耳斯 / 1911年:维恩 / 1912年:达伦 / 1913年:昂內斯 / 1914年:劳厄 / 1915年:劳伦斯·布拉格、亨利·布拉格 / 1917年:巴克拉 / 1918年:普朗克 / 1919年:施塔克 / 1920年:纪尧姆 / 1921年:爱因斯坦 / 1922年:玻尔 / 1923年:密立根 / 1924年:西格巴恩 / 1925年:弗兰克、赫兹 |
---|---|
1926年-1950年 | |
1951年-1975年 | 1951年:考克饶夫、沃爾頓 / 1952年:布洛赫、珀塞尔 / 1953年:泽尔尼克 / 1954年:玻恩、博特 / 1955年:兰姆、库施 / 1956年:肖克利、巴丁、布拉顿 / 1957年:杨振宁、李政道 / 1958年:切连科夫、弗兰克、塔姆 / 1959年:塞格雷、张伯伦 / 1960年:格拉泽 / 1961年:霍夫施塔特、穆斯堡尔 / 1962年:朗道 / 1963年:维格纳、梅耶、延森 / 1964年:汤斯、巴索夫、普罗霍罗夫 / 1965年:朝永振一郎、施温格、费曼 / 1966年:卡斯特勒 / 1967年:贝特 / 1968年:阿尔瓦雷茨 / 1969年:盖尔-曼 / 1970年:阿耳文、奈爾 / 1971年:伽博 / 1972年:巴丁、库珀、施里弗 / 1973年:江崎玲於奈、贾埃弗、约瑟夫森 / 1974年:赖尔、休伊什 / 1975年:玻尔、莫特森、雷恩沃特 |
1976年-2000年 | 1976年:里克特、丁肇中 / 1977年:安德森、莫特、范扶累克 / 1978年:卡皮察、彭齐亚斯、威尔逊 / 1979年:格拉肖、萨拉姆、温伯格 / 1980年:克罗宁、菲奇 / 1981年:布隆伯根、肖洛、西格巴恩 / 1982年:威爾森 / 1983年:钱德拉塞卡、福勒 / 1984年:鲁比亚、范德梅尔 / 1985年:克利青 / 1986年:鲁斯卡、宾宁、罗雷尔 / 1987年:贝德诺尔茨、米勒 / 1988年:莱德曼、施瓦茨、施泰因贝格尔 / 1989年:拉姆齐、德默尔特、保罗 / 1990年:弗里德曼、肯德尔、泰勒 / 1991年:德热纳 / 1992年:夏帕克 / 1993年:赫尔斯、泰勒 / 1994年:布罗克豪斯、沙尔 / 1995年:佩尔、莱因斯 / 1996年:戴维·李、奥谢罗夫、理查森 / 1997年:朱棣文、科恩-塔诺季、菲利普斯 / 1998年:勞夫林、施特默、崔琦 / 1999年:胡夫特、韦尔特曼 / 2000年:阿尔费罗夫、克勒默、基尔比 |
2001年-至今 | 2001年:康奈尔、克特勒、威曼 / 2002年:戴维斯、小柴昌俊、贾科尼 / 2003年:阿布里科索夫、金兹堡、萊格特 / 2004年:格娄斯、波利策、韦尔切克 / 2005年:格劳伯、霍尔、亨施 / 2006年:马瑟、斯穆特 / 2007年:费尔、格林贝格 / 2008年:南部陽一郎、小林誠、益川敏英 / 2009年:史密斯、博伊尔、高錕 / 2010年:海姆、诺沃肖洛夫 / 2011年:珀尔马特、施密特、里斯 / 2012年:阿罗什、瓦恩兰 / 2013年:恩格勒、希格斯 / 2014年:赤崎勇、天野浩、中村修二 / 2015年:梶田隆章、麥克唐納 / 2016年:索利斯、霍尔丹、科斯特利茨 / 2017年:魏斯、巴里什、索恩 / 2018年:阿什金、穆鲁、斯特里克兰 / 2019年:皮布尔斯、奎洛兹、马约尔 / 2020年:彭罗斯、根策尔、盖兹 / 2021年:真鍋淑郎、哈塞尔曼、帕里西 / 2022年:阿斯佩、克劳泽、蔡林格 / 2023年:阿戈斯蒂尼、克劳斯、呂利耶 / 2024年:霍普菲尔德、辛顿 |
注:年份不一定是實際獲獎時間,1917年、1918年、1921年、1924年、1925年、1928年、1932年、1943年的獎項都延後一年頒發。 |
国际 | |
---|---|
各地 | |
学术 | |
人物 | |
其他 |
这是一篇關於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
- 含有hCards的条目
- 本地相关图片与维基数据不同
- 含有英語的條目
- 含有內容需登入查看的頁面
- 维基共享资源分类链接由维基数据提供
- 包含FAST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ISNI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VIAF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WorldCat实体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BIBSYS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GND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ICCU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J9U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LCCN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NDL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NTA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PLWABN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CINII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DTBIO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CONOR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SNAC-ID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SUDOC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全部小作品
- 诺贝尔奖获得者小作品
- 字数已超过3000字节的小作品